一、概说刑法上因果关系的理论,由奥国刑事诉讼法学者柯拉哲(Julius Glaser)在1858年发表之“奥国刑法专论”书中,首先提出来;1并由德国法官布利(Maximilian v.Buri)在其1873年之著作“论因果关系及其责任中”,相继倡导条件说以来,蔚成系列的概念体系。2此概念体系之发展,配合当代犯罪行为理论,以及责任判断合理化法则之探求,在方法论上亦有许多特例之分析与理论之修正,理论层出不穷。至现代发展阶段,并以客观归责理论,做为界定相当因果关系概念的补充理论,探讨因果之“存在”与“认识”之间的关系。双重连结关系之并存,对于刑法以社会经验法则为基础的相当因果关系的判断,提供精细的理论基础。其中重要之学说之立论基础与理论发展契机,将依条件说及其修正相关理论、个别原因说及相当因果关系说等重要的理论演变情形,遂加分析;且鉴于各学说之间,就“因果关系”与“结果责任”之判断,理论上又有互相依存或补充之关系,从而就体系发展之观察,有就各学说之演进情形,加以巡历,以明了其“体、用”运作之妙。二、行为与结果之因果关系双重关连性人类行为的基本方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