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公民”的缺失,到公民概念的确立和普遍使用,公民概念几乎伴随着追求宪政的每一步进程。公民概念在一个国家的特殊着公民意识的培养以及公民的建立。中国百年历部宪法性文件在臣民、国民、人民、公民的使用上的发展变化及其背景折射出话语的变迁和政治文明的转型。在国人孜孜以求的宪政建设中,公民实质上是指具有国家国籍并有权参与国家公共权力行使与监督的人。但长期以来“公民”的习惯用义与文本含义之间的落差,说明公民概念到了亟需澄清的时候。 关键词: 臣民 国民 人民 公民 今天,公民概念几乎是一个国际社会通用的概念,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每个国家都在同一意涵上使用公民概念。公民概念在一个国家发展的特殊历史影响着人们对公民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公民概念被中国接受的历史并不长,但公民观念却是一个足以影响中国社会生活的过去及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公民概念始终伴随着国人追求宪政的历程。本文主要从文件的角度考察公民在我国的历史,并认为公民概念到了亟需澄清的时候。 一、近代1以前:“公民”的缺失 从汉字词源学角度考证,“公”和“民”分别有着丰富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