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有如一年一度的艺术大餐,凝聚着当年最优秀的艺术创作与表演精华,同时也是时代文艺发展的寒暑表。近20多年来,在这年度最丰盛的视听盛宴中,“赵本山小品”一直是最吊人胃口的极品菜肴之一,其受关注程度之高,影响力之大均使他者望尘莫及。在1990年至2011年间,“赵本山小品”21次登上春晚舞台(1994年空缺),16次荣获“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我最喜爱的节目评选”一等奖。这21个节目样本不仅是赵本山艺术道路的历史见证,也成为社会文化变迁的艺术缩影。本文从形象塑造、精神主题、艺术手法和文化诉求等几方面对其粗浅梳理和思考,以飨读者。一、形象旨归纵观20年来赵氏小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在性情、品格、表演上分别经历了从憨直到狡黠、从朴实到浮躁、从本色到夸张的更迭,这一方面缘于小品创作格调的变化,另一方面更是因为社会文化背景的变迁。不难发现,从形象和主题方面,赵氏小品先后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一)老蔫系列:爱情亲情主题这一系列主要以早期作品相亲(1990年)、小九老乐(1991年)、我想有个家(1992年)以及后来的钟点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