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题报告 浙江民营产业集群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国外对产业集群的研究相对来说比国内要早很多 。 发达国家比较早地关注产业集群问题,并制定了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政策,形成了成功的产业集群 ; 发展中国家近年 来也 开始关注产业集群的发展,并进行了实践探索。 国外对产业集群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产业集群的机理、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社会资本以及经济增长与产业集群的关系 以及 基于产业集群的产业政策和实证 方面的研究 , 目前 仍 未 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我国的 产业集群研究 起步较晚,主要停留在对国外理论的介 绍和引进 上 , 尽管近年来发表 了 大量有关集群
2、的相关论文,但多数仍是介绍性文章, 对产业集群相关理论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 是把 产业集群与 对外 贸易 结合进行研究的文献 更是匮乏 , 对产业集聚的关注和研究落后于现实产业集聚的发展状况 。 本文通过对浙江民营产业集群的实际情况展开研究,以事实为依据, 探讨浙江民营产业集群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浙江民企的产业集群,同时对其它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借鉴。 浙江的民营产业集群虽然活跃,对浙江经济的发展作用很大,但其自身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浙江经济的进一步 发展。 本文通过对产业集群定义的理解,形成原因的分析,发展意义的认识,认清浙江民营产业集群对出口竞争
3、力的双重 影响 即集群 优势对出口竞争力的提升以及 集群 存在问题对出口竞争力的阻碍 等两个方面。特别是 通过研究产业集 群存在的问题,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借鉴国外成功的产业集群的成功做法 ,提出发展浙江产业集群的建议 与对策,为浙江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和浙江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提供借鉴。 2.国内外研究现状 产业集群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和世界性的经济现象 ,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大量的产业集群 。 浙江产业集群从 20 世纪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开始, 短短几十年的时间, 主要依靠民间力量 的 产业集群占据了浙江经济的 “ 半壁江山 ”, 被视为浙江民营经济的 两
4、 大 “ 引擎 ” 之一。 基于此, 将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群的集群效应、影响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因素以及如何提高出口竞争力的策略观点进行归纳并梳理其理论逻辑,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助于浙江民营企业产业集群出口竞争力的提高。 国外对产业集群的研究相对来说比国内要早很多, 主要集中在产业集群的机理、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社1 会资本以及经济增长与产业集群的关系研究、基于产业集群的产业政策和实证研究方面。国外学者从不 同方面研究产业集群 , 但仍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我国的 产业集群研究还比较薄弱 ,对产业集聚的关注和研究落后于现实产业集聚的发展状况 。 (1) 国内研究现状 尽管近年来大量发表有关集群
5、的相关论文,但多数仍是介绍性文章,实证研究很少。尤其在产业集群与贸易方面的成果更是匮乏。 对产业集聚的关注和研究落后于现实产业集聚的发展状况 。 国内的对产业集聚的研究是进十几年来才开始重视的,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里由于产业集群经济的分散效应和集聚效应,带动的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浙江经济的发展,分析产业集聚现象是浙江经济的一大 特色,因此对产业集聚的研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王缉慈对中国产业集群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多种分类方法。 2001 年,她将集群分为五类 :沿海外向型出口加工基地;智力密集地区;条件比较优越的开发区;乡镇企业集聚而形成的企业网络;由国有大中型企业为核心的企业网络。2004
6、年,她修改了五分法,重新将中国产业集群划分为四大类 :建立在乡镇工业基础上,基于当地企业家的内力和工商业传统的特色集群,此类集群一般由中小企业组成,如浙江的专业化产业区、河北的清河羊绒产业集群等;在港台产业转移基础上形成的产业集群,如广东、福建的一 些专业镇,它们往往又与乡镇工业、当地企业家精神和工商业传统交织在一起;与大型企业配套形成的产业集群;在民营科技企业集聚基础上、在政府规划下发展起来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如北京中关村的 IT 产业集群、湖北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等。此外,她又从嵌入性角度提出了将中国产业集群分为两大类:国土嵌入型的集群和非嵌入型的集群 (王缉慈, 2004)。 路晓燕等人认为
7、,美国硅谷的崛起和 128 公路的衰退主要因为两者在于形成机制、企业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加利福尼亚州产业集群发展因素是劳动力教育和培训,法规与监管,经济发展激励,经济 数据,基础设施,生活质量(路晓燕,黎文靖,顾乃华; 2008)。 有一种观点认为,地方产业集群是当今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新趋势,我国已出现一些地方产业集群的雏形,但这些地方产业集群存在不同问题。以东莞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集聚要防止成为“沙滩经济”;以温州为代表的浙江“块状经济”要应对来自制度落差拉平造成的冲击;新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开发区要警惕成为城市经济中的“飞地” (郭凤典 ,刘志高; 2008)。 盖博指出,浙江
8、民营企业 在出口领域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但是 产业集群存在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恶性价格竞争,且家族式 企业模式很难转变,技术水平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也不足等严重问题,并提出了 发挥民企产业集群潜在2 优势,如利用比较优势发展传统产业,鼓励和培育差异化发展以及变革和优化组织结构等方式提高出口竞争力的建议 (盖博, 2008)。 曾海燕提出, 出口额逐年增长的同时,由于受产业集群创新能力不足 、 集群核心竞争力不明显以及产业链发展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湖南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不高,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产业链的发展有待完善等是制约湖南民营企业集群产业出口竞争力提升的因素 (曾海燕, 2010)。 还
9、有这样一种说法,三角科学园高科技产 业集群成长的驱动因素可归纳为以下四大方面:投资因素、科研因素、产业因素和环境因素。北卡三角园区获得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由政府、大学、企业组成有效的联合管理机构;高等院校和科学研究机构以市场为导向的积极参与;完善的中介服务机构与基础服务设施。竞争优势来源 :知识在园区内得到有效的转移、传播;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结网协作;社会资本 (孙科, 2010)。 魏守华指出,产业集群具有融资优势,集群内企业具有共同的产业特征和“根植性”、地理接近性等特点 ,有助于银行了解群内企业的经营状况 ,降低其交易成本和 信贷风险 ,从而增强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不足
10、的难题;产品差异化优势,群内企业竞争激烈 ,且彼此之间相互了异化的评价标准 ,因此 ,相对单独游离的企业而言 ,群内企业更容易具备产品差异化优势;区域营销优势,群内企业可以利用集群整体的力量进行宣传 ,树立区位品牌 ,使群内每个企业都受益 (魏守华,2002)。 陈培阳认为,浙江产业集群有集群的外部性经济优势,集群的区域性品牌优势,集群的全球化市场优势,以及集群的创新优势和社会网络优势 (陈培阳,2009)。 江青虎等人的研究表明,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产业集群应在全球价值链中从低往高爬 升。文章通过实证方法 , 以浙江省慈溪小家电、义乌小商品、桐乡毛衫三个典型产业集群为例 , 分析了我国产业
11、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从制造、设计到自创品牌的动态升级过程。借助于改革开放的先风 ,这些地方的民营企业迅速发展起来 , 在某些行业积累了优势 ,逐渐演变成产业集群。集群企业间竞争的加剧 , 使得其中的一些企业脱颖而出 ,在技术上和管理上都积累了相当的实力 ,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又提供了新的机遇 , 一些优势企业为国内外知名品牌提供贴牌业务 , 增强了企业的经营业绩 , 而贴牌业务反过来又提升了企业的实力(江青虎 , 颜清阳 , 张慧; 2007)。 (2) 国外研究现状 对产业集群的研究最早是从国外开始的,因此国外学者对产业集群的定义和分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国外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到产业集聚的效应,
12、以及从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社会资本、经济增长等方面对国外产业集群关联的3 研究到国外产业集群的产业政策到最后的产业集群研究的逻辑关系都做了一一解答。 Michael.Porter首先提出用产业集群 (Industrial Cluster)一词对集群现象的分析 ,并认为 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集合,包括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 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向下延伸至销售渠道和客户 , 并侧面扩展到辅助性产品的制造商 , 以及与技能技术或投入相关的产业公司,包括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政府和其他机构 (Michael.Porter, 20
13、03)。 Marshall解释了基于外部经济的企业在同一区位集中的现象,发现外部经济与产业集群的密切关系。他认为产业集群是外部性导致的,外部经济包括三种类型 : 市场规模扩大带来的中间投入品的规模效应 ; 劳动力市场规模效应 ; 信息交换和技术扩散 (Marshall, 2005)。 Krugman在解释新贸易行为的基础上对马歇尔的集聚外部规模经济理论进行了全面深人的拓展提出了规模报酬递增模型。克鲁格曼认为,产业集聚会导致集聚区内相关企业的劳动力市场共享,与此同时,集聚网络为知识外溢提供了必要的渠道,促进了相关知识的扩散和传播,这两方面共同促进了集聚区专业化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进而导致企业内部规
14、模经济的形成。不仅如此,随着企业规模报酬递增,集聚区内的行业规模和市场规模也一同递增,最终必然产生规模经济分工 (Krugman, 1991)。 Weber从微观企业的区位选择角度出发分析,引入了集聚因子的作用,企 业通过分享公共基础设施、专业化劳动力资源、销售市场等获得集聚经济效益,当集聚所带来的好处能抵消或超过由此引起的费用的增加时,集聚因子便会对工厂的区位选择产生作用,即企业会选择在空间上集聚。他把集聚因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通过企业自身的扩大而产生集聚优势,属于初级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各个企业通过相互联系的组织而实现地方工业化,这是高级集聚阶段。韦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
15、区位分析理论,同时他还使用临界等运费曲线方法对产业集群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方法上对马歇尔的研究进行了推进,其研究具有相当的价值。但是 他的研究还是局限于局部和静态的角度,以成本为核心分析单个企业的区位决定问题,将产业集群看成是一个由于地理上的接近而展开的暂时的均衡系统,脱离了制度、社会等因素 (Weber, 1997)。 Catherine Beaudry对产业集群的强度影响产业集群内企业绩效的途径进行了研究。他们用雇员数量作为衡量产业集群强度的指标 , 对英国几十个产业进行了实证分析 : 在不同的产业存在着产业集群正效应和负效应 , 在计算机、汽车、航空和通讯设备制造业存在非常强的集群正效应
16、(Catherine Beaudry,Peter Swann; 2001)。 4 Weber把竞争优势的来源归为集聚经济,他认为产业集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创业自身的简单规模扩张,从而引起产业集中化,这是产业集聚的低级阶段;第二阶段主要是靠大企业以完善的组织方式集中于某一地方,并引发更多同类企业的出现 (Weber, 1997)。 Michael.Porter集群有利于区域和国家获得竞争优势 , 强调了集群在获取雇员和供应商、专业化信息、互补性、获取公共品方面的优势 。 探讨了区位选择、就地参与、集群升级和集体协作对提高集群竞争力的作用 , 回顾了传统产业 政 策 的 不 足 , 提 出
17、了 新 的 基 于 产 业 集 群 的 产 业 政 策 设 计 思 路(Michael.Porter, 1998)。 国外集群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集群的机理、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社会资本以及经济增长与产业集群的关系研究、基于产业集群的产业政策和实证研究方面。国外学者从不同方面研究产业集群 , 但仍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 国外的研究偏重于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的归纳国外关于集群的研究大多以研究论文的形式出现 , 缺乏系统研究的专著。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 , 目前理论仍落后于实践。尽管如此 , 产业集群的研究结论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制定产业政策的依据 , 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 经济绩效。 3.参考文献
18、1路晓燕 ,黎文靖 ,顾乃华 .美欧集群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M.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 社 ,2008. 2保罗 .克鲁格曼 .地理和贸易 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3曾海燕 .基于产业集群的湖南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研究 J.企业家信息 ,2010(4). 4江 青虎 ,颜清阳 ,张慧 .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集群的升级 以浙江慈溪、义乌、桐乡典型产业集群为例 J.经济地理 ,2007(1). 5曹美玲 .国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 J.知识与创新 ,2010(1). 6孙科 .美 国北卡三角科学园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分析及其借鉴 J.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1). 7盖博
19、.从产业集群角度分析浙江民营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J.商场现代化 ,2008(556). 8金立其,叶红玉 .浙江块状经济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J.当代经济 ,2005(9). 9李文 .影响我国对外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J.统计与决策 ,2008(5). 10徐剑明 .浙江省私营企业出口竞争力实证分析 J.浙江统计 ,2000(8). 11魏守华 .论产业集群竞争优势 J.中国工业经 济 ,2002(1). 12陈培阳 .浙江产业集群优势分析 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366). 13吴泽强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及其来源 J.新乡学院学报 ,2010(2). 14王缉慈 .中国的地方产业
20、集群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 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4(8). 15郭凤典,刘志高 .我国典型地方产业集群及其存在的潜在问题 J.江汉论坛 ,2003(5). 16金碚 .竞争力经济学 M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3. 5 17张辉 .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转型和升级 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18马歇尔 .廉运杰译 .经济学原理 M.华夏出版社 ,2005(1). 19韦伯 .工业区位论 M.商务印书馆 ,1997. 20M波特,竞争论 M.中信出版社 ,2003. 21埃德加 .M.胡佛 .区域经济学导论 M.北京 :商务印书馆中译本 ,1990. 22Krugnlann.P.
21、C,eogaphy and Trade. M.MIT Press, 1991. 23Catherine Beaudry and Peter Swann. Growth in Industrial Cluster: a Birds Eye View of the United Kingdom R. SIEPR Discussion Paper. 2001, No 00- 38. 24Porter, M. E. The Competitiveness Advantaged of Nations M. New York Free press,1998. 二、研究方案 1.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排
22、) 1 有关产业集群 和 出口竞争力 的 理论 概述 1.1 产业集群 理论 概述 1.2 出口竞争力 理论 概述 2 浙江民营产业集群概况及特点 2.1 浙江民营产业集群现状 2.2 浙江民营产业集群特点 3 浙江民营产业集群 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3.1 浙江民营产业集群 的优势对出口竞争力的积极影响 3.2 浙江民营产业集群 现存问题对出口竞争力的消极影响 4 提高浙江民营 产业集群 出口竞争力 国际经验借鉴 5 提高浙江民营产业集群出口竞争力的对策 2.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 实施方案:主要将通过中国期刊网、维普、学位论文数据库和 EBSCO 等查找相关的文献,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 通过对产
23、业 集群定义的理解,形成原因的分析,发展意义的认识,认清浙江产业集群民营性质对产业集群出口竞争影响,包括其特征所体现出来的优势对出口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存在问题对出口竞争力的阻碍,通过研究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借鉴国外成功的产业集群的方针政策,提出发展浙江产业集群的建议与对策。 进度安排: 第 6 学期第 19-20 周至第 7 学期第 1-5 周: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广泛搜集、研究相关文献资料, 完成毕业论文选题。 第 7 学期第 6-12 周: 在导 师 指导下,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撰写;参加开题答辩,进一 步论证选题价值、确立主要研究内容,论证研究方6 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 7 学期第 13-14 周: 撰写论文详细提纲,交给导师批阅,反复修改,保证论文结构的合理性。 第 7 学期第 15-20 周:开始写作毕业论文,完成初稿。 第 7 学期寒假:结合 毕业 论文选题开展调查研究。 第 8 学期第 1-2 周: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写作、完善毕业论文 。 第 8 学期第 3-6 周: 在导 师 指导下,充分利用毕业实习的机会,结合毕业论文内容开展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完成论文。 第 8 学期第 7 周: 在导 师 指导下,进一步修改毕业论文;定稿并上交 。 第 8 学期第 9-11 周: 参加 毕业论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