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开题报告 建设甬港经济合作区对策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进入 21世纪, 面临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以及知识经济的到来,全面参与全球经济竞争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 而 建立 经济合作 区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也日益成为国内各个城市的产业密集区、 高新技术集群区、开放性 经济区和新的经济增长 极 。 宁波正处于转型升级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 正进入到城市化的关键阶段,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积极谋划 “ 十二五 ” 发展大计。 甬港经济合作区的建设将使宁波实现 “ 好项目、大企业、新基地 ” 的新构想,实现经济转型发展 新格局 。 甬港
2、两地 一起 携手 建设甬港经济合作区 ,以此为发展平台,整合资源, 互为依托、相互促进,丰富内涵,拓展领域,提升水平,不断深化双方的多层次、多领域、多行业的全方位交流与合作 。这必将促进宁波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使宁波早日实现产业升级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宁波走在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前列。 近年来 我国新出台的区域战略密度越来越大 , 2006年以来的短短 4年间,国家出台的区域规划和政策近 30个,尤其是 2009年至 2010年,中央审批的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性文件数量之多、时间之密集、影响范围 之广泛是前所未有的。上海、天津、重庆、深圳、广州、珠海等兄弟城市纷纷出台区域发展战略,并相继上升到国
3、家层面,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抢占了先机 。 鉴此, 尽快启动 “ 甬港经济合作区”的研究、规划和建设工作,集中甬港两地的智慧和资源,精心策划、广泛造势、合力打造, 努力 将 甬港经济合作区 上升到国家战略 高度 ,将其建设成为宁波和浙江对外开放的新平台, 对于 宁波经济甚至浙江经济 的又好又快 发展 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多个成功合作开发区案例的研究,全面的了解他们为什么能成功,怎么样能成功。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成功合作开发区案例 的研究,总结了他们的经验教训,进而明确甬港经济合作区的总体定位和发展目标 ; 提出了适合甬港经济合作区发展的产业类型的建议 ; 这一研究也对甬港经济合作区
4、开发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为政府主管部门在制定甬港经济合作区相关发展战略、政策时提供有用依据和有针对性的建议;同时为其它类似的开放型合作区制定产业发展策略提供借鉴。 实事求是地,客观合理地对已经存在的具有相似条件和相同性质的同类型1 事物的 发展现状、存在主要问题、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全面深入地调查、分析和研究,然后进行总结和提升,并形成新的理论 , 从 而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这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是可行的,正确的,并 将对 甬港经济合作区的开发建设 有 着 十分重要 的 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区域经济和区域合作的研究 : 区域 经济 ( regi
5、onal economy) 是 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 ;区域合作 是地区间的合作 ,经济学所说的 “ 合作 ” ,其含义不 单 指利他主义行为 ,也不单 是合作博弈 中的均衡;还可以是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只要该均衡能使双方受益。 2.1.1关于 区域 合作影响因素的研究 : Helen Sullivan和 Chris Skelcber( 2002) 在分析英国地方跨域合作演进的原因的基础上指出 , 政治 、 操作及财政是影响
6、政府间跨域合作的重要因素 , 可以采用契约 ( contract) 、伙伴关系 ( partnership) 及网络 ( network) 三种形态 , 利用可行的合作机制、协同发展组织来提供政府经营之重要发展途径。 殷海江 ( 2009) 认为 :区域经济一体化则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均衡和有序发展为目标 , 通过在政府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采取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措施 ,实现一体化目标 ,是政府起主导作用的过程。 汪伟全、许源 ( 2007) 认为 : 我国地方政府合作的 主要 问题在于地方保护主义和本位主义、合作协调机制尚未有效建立、财政经费各负其责、缺乏相关法律与制度保障 , 必须从政治层
7、面、管理层面、法制层面全方位着手 , 在政治层面建立具有全局利益观的、开放的、合作的地方政府 , 在管理层面建立协商谈判、财政补贴与平衡、协调联动制度 ,在法制层面建立冲突协调机制。从跨区域政府合作组织产生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看 , 跨区域政府合作的特点有两点 , 一是建立在自治基础之上的共治 , 二是其性质是非政府组织的合作 , 不是一级政府。 2.1.2关于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和机制的研究 : 袁易明 ( 2007) 制度整合是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各参与方之间的体制与机制的协调过程。要真正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在合作形态上实现由消极整合到积极整合的升级,并且完成积极整合过程,只有这样才可以出现经济
8、政策趋同和经济发展的趋同,由此充分地挖掘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的两种效率:市场扩大产生的规模效率和来自制度整合后的制度协同效率,以推动区域经济持续繁荣。 2 Jan Tinbergen( 1965) 认 为 : 区域经济一体化存在着消极一体化与积极一体化两种类别:在区域贸易自由化过程中产生的,只涉及消除歧视与流通限制等方面的经济整合是消极经济整合;在此基础上发生的通过修订已有法律与机构和设置新的法律与机构,以保障市场的有效运行和集团内宏观政策目标的实现的整合,被 Jan Tinbergen定义为积极整合。 陈剩勇 、 马斌 ( 2004) 从分析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的体制性障碍入手,探讨了现阶段
9、我国区城经济一体化的路径选择问题,认为区域政府合作 是现有体制下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性选择。基于此 认识,提出了区域政府合作机制的 建构及其原则,指出 : 构建区域政府合作机制必须要有良好的制度环境、合理的组织安排和完善的区城合作规则。 并 提出应该从四方面建构区域政府合作机制 : 构建一个统一协调大市场的竞争规则 ; 必须有跨行政区的制度性的组织协调机构 ; 强化区域交通、港口、通讯等基础设施的统筹与管理 , 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 ; 构建区域经济特色 , 充分发挥产业竞争力。 王维平 ( 2006) 提出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六个构成要件 : 区域经济合作政策、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区域经济
10、合作章程、区域经济合作项目、区域经济合作特区和区域经济合作指标。 2.2开发区 和 开放型合 作区的 研究: 黄胜平、邵继勇( 2009) 等同志所著中国开发区科学发展论一书,运用科学发展观对我国开发区的内涵、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前景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分析,较好地探索出我国开发区兴起和发展的若干客观规律。 王缉慈 ( 2003) 认为 : 我国的工业园区基本都是政府主导型,缺乏自主发展能力。政府利用特殊的政策手段兴建工业园区作为地区平衡发展的一种政策手段,曾经被广泛采用,但也存在一些弊端。首先,因为主管政府的级别不同,各园区所能享受的政策条件差异巨大,造成发展机会不平等。其次,过度依赖土地
11、经营和优惠措施,对 产业发展缺乏有效调控 ; 在 “ 条块分割 ” 的体制下,工业园区出现诸如用地浪费、产业缺乏特色、企业之间缺乏联系和分工、园区内的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业欠缺、无法形成有效的创新环境等问题。第三,工业园区发展评价指标片面,重视招商引资数量、产值、出口总额等数量指标,轻视内在竞争力、发展可持续性、创新能力等质量指标,从而进一步助长了由粗放型的开发区发展模式所导致的上述问题。 陈楠楠 ( 2007) 认为 : 要想做大做强临海工业园,应重视和研究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 1) 解决好区港联动的关系; ( 2) 促进临港产业的集聚,提高产业的带动力和辐 射力; ( 3) 解决好土地资源
12、的利用; ( 4) 解决好高新技术与临港工业的结合; ( 5) 解决好生态保护、树立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 ( 6) 解决好区域联动关系。 3 横琴总体发展规划 ( 国务院, 2009) ,将横琴岛纳入珠海经济特区范围,对口岸设置和通关制度实行分线管理 ,并 明确提出横琴定位 : “ 逐步建成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促进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级的新平台。 ”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 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 ( 国务院, 2010) ,明确把前海建设成为粤港现代服 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 要求 在 “ 一国两制 ” 框架下,进一步深化粤港紧密合作,要充分发挥香港国际经济中
13、心的优势和作用,利用前海粤港合作平台,推进与香港的紧密合作和融合发展,逐步把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成为全国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基地和具有强大辐射能力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心 , 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结 构优化升级,为我国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为全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 国务院, 2009) ,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要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 一是发挥独特的对台优势,加强两 岸产业合作和文化交流,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二是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适应两岸直接 “ 三通 ” 的需要,提高发展保
14、障能力。三是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高起点发展特色产业,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四是统筹区域内协调发展,推动跨省区域合作,加快形成区域、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五是创新体制机制,先行试验一些重大改革措施,继续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外开放的先行作用。六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七是加快生 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人居环境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地区 。 福建省建设海峡西 岸经济区纲要 ( 福建省 人民政府 , 2010) 中明确指出要 推动跨省区域合作。 积极参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不断加强和拓展省际区域合作,增强要素集聚 能力,从更大的市场、更广的空间来谋划和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2
15、.3宁波对外开放的研究: 乐承耀 ( 2008)认为 ( 1) 宁波对外开放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成功探索,宁波对外开放的历程,经历四个阶段 ;( 2) 宁波对外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中国的成功范例,是一条具有宁波区域特色的开放道路,形成了全方位、高水平、深层次、内外衔接的开放格局。 按照“立足宁波、依托浙江、服务长三角、辐 射中西部、对接国内外”的要求,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围绕基础设施、港口物 流、会展旅游、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进一步扩大优质内资引进力度;( 3)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推进宁波的改革开放向前发展。随着全国经济一体化加速以及各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对世界市
16、场资源和国际资本的争夺也将日趋激烈,需要有新的观念,新的战略眼光来看待4 对外开放。新的形势,要求宁波拓展对外开放深度和广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巴音朝鲁( 2008)提出当前宁波的对外开放已进入拓展开放广度和深度、再创开放新优势的新阶段。站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提升宁 波对外开放水平,为推进实施我国开放战略 做 出应有的贡献,必须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扩大开放的基本前提 , 以思想理念的更新推动对外开放工作 ; 坚持把提升水平作为扩大开放的根本目标,着力推动开放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把优化环境作为扩大开放的关键之举,切实增强对外开放竞争力;坚持把开发区建设作为扩大开放的重要
17、载体,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4 国内外成功开发区的研究 : 李雪根( 1998)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在许多方面不同于经济特区和其他各类开发区。主要表现在 : 它是中新两国政府之间的合作项目,由两 国政府领导人签署协议,并定期会商,指导组织实施,这就不同于通常由地方政府或公司、企业之间的合资、合作 ; 它采用中新双方组成开发财团的形式,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和全球性的招商,规划总投资将达到 200亿美元,开创了一种崭新的国际合作形式 ; 它可以自主地、有选择地借鉴、吸收新加坡经济管理特别是公共行政管理方面对我国适用的经验,既引进“硬件” , 又引进“软件” , 以创造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8、的管 : 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这在我国对外开放中也属首例。 谷雨 ( 2000): 由苏州市政府派出的管委会负责园区的行政管理 ,他们积极借鉴 新加坡 的 “ 亲商 ” 的管理特色,坚持以人为本,简化投资程序 ,同时 贯穿于社会事业之中的 “ 以人为本 ” 的理念,使园区的每一个人都得到充分的尊重。新加坡式的大众住房及从新加坡引进的公积金制度,使年轻的园区人轻松入住;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邻里中心、学校、银行、商店、宾馆、医疗诊所及各种公益设施,让园区人不仅乐业,而且安居。 谭旭峰( 2005)认为裕廊工业区主要有:合理的制度安排;工业区管理机构自主权限较大;综合发展、合理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同步发
19、展生产生活;积极引进跨国公司投资等特点。并提出我国工业园区发展应该从整体经济发展的角 度出发,明确园区的设立目的和建设目标;逐步完善管理体制,建立良好的制度保障;明确自身优势,促进产业升级和开发区主导发展方向;加强开发区软件建设,完善开发区的发展规划。 姚中华( 2005)认为新加坡工业园区发展方向明确;规划合理超前;设施配套完善;用地集约高效;服务细致周到。同时还借鉴新加坡政府在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方面所形成的经验。提出对嘉兴发展工业园区的建议:把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放到突出位置;搞好规划布局 .明确园区功能定位;把握工业化特征,5 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的发展环境
20、,强化 企业技术创新载体建设,增加创新要素的供给,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多管齐下,集约利用土地;抓住招商引资不放松,全力提高工业园区的对外开放水平,将亲商助商理念落到实处。 周红( 2009)等在新加坡工业园区管理体系的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中认为 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是由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正式签署协议合作兴办的,其发展目标是建设一个以高新技术为导向、现代工业为主体、第三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相配套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的招商理念有着非常明确的两个字:“亲商” , 在园区内政府转变职能应以社会本位为导向,应 以社会利益和社会要求作为自身价值的参照体系,不断依据社会变量决定自身的结构
21、、权限及其运行方式的转变,把政府全方位控制社会的冲动减小到最低限度。 田舒斌 ( 2009) 等说 一百多年以来,中国人一直在努力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之处,因而一直在进步,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样的谦虚精神正是民族自信的最大体现。苏州工业园区学习新加坡经验,正是这种精神的最新实践。 张文龙 ( 2010) 认为挥春边境经济合作区承接产业转移微观层面上的策略:以服务于承接产业转移为中心做好各项具体工作;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速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为承 接产业转移提供硬件保障;加快引进、发展智力资源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人力资源。 3.参考文献 1殷海江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互联系 J.中小
22、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 10) . 2汪伟全,许源地方政府合作的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 J.社会科学战线, 2005( 5) . 3袁易明区域经济合作的香港样本 J.南风窗, 2007( 6) . 4陈剩勇,马斌区域间政府合作 :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路径选择 J.政治学研究, 2004( 1) . 5林丹 横琴总体发展规划 N.广州日报, 2009.09.15. 6杨阳腾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 N.经济日报, 2010.08.28. 7祝敏松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建议 N.福建日报,2009.05.05. 8吴美章,王永珍 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
23、要 N.福建日报, 2010.01.26. 9黄胜平,邵继勇中国开发区科学发展概论 M.北京:红旗出版社, 2009. 10陈楠楠中山市临海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D.天津:天津大学, 2007. 11乐承耀经济全球化语境下的宁波对外开 放 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 2008( 6) . 12谷雨苏州工业园区:一个世人瞩目的创举 N.人民日报, 2000.10.16. 13谭旭峰新加坡裕廊工业区的经验启示 J.中国高新区 , 2005( 2) . 6 14姚中华新加坡工业园区建设的启示 J.浙江经济, 2005( 24) . 15周红等新加坡工业园区管理体系的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J.特区
24、经济, 2009( 8) . 16田舒斌 , 李灿等苏州工业园区启发中国 J.嘹望, 2009( 21) . 17李雪根跨世纪的创新工程 苏州工业 园区独特的开发模式 J.集团经济研究, 1998( 1) . 18张文龙挥春边境经济合作区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对策研究 D.吉林 : 延边大学,2010. 19刘云中国工业园区发展策略及对策研究 基于新加坡与苏州工业园区的视角 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20陆立军,裘小玲中国工业园区发展 M.浙江: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3. 21蔚鹏应用钻石模型理论提升苏州工业园竞争力的战略对策研究 D.江苏: 东南大学,2005. 22Jan
25、 Tinberge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M. Amsterdam: Elsevier, 1965. 24Helen Sullivan, Chris Skelcber. working across boundaries: collaboration in public serviceM.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2002. 24Han Minlib. The China-Singapore Suzhou Industrial Park: Can the Singapore Model of Developme
26、nt be Exported? What Worked, What Didnt, and Why D. Singapor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2008. 25Park J.D. “The Special Economic Zones of China and Their Impact on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M.Westport, Conn: Praeger, 1997. 二、研究方案 1.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排) 1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
27、现状 1.2.1关于 区域经济和区域合作的研究 1.2.2关于 开发区 和 开放型合作区的研究 1.2.3关于宁波对外开放的研究 1.2.4关于国内外成功开发区的研究 1.3研究 思路和 方法 1.3.1研究 思路 7 1.3.2研究 方法 2 建设甬港经济合作区的意义 2.1建设甬 港经济合作区对 浙江和 宁波的意义 2.1.1宁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2.1.2宁波在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2.1.3浙江和宁波经济实现新突破的重要平台 2.2建设甬港经济合作区对香港的意义 2.3建设甬港经济合作区对国家区域发展的意义 3 建设甬港经济合作区的有利条件 3.1建设甬港经济合作区的有利
28、外部条件 3.1.1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带动和指导 3.1.2中央领导高度关注 3.1.3各级政府大力支持 3.1.4“宁波帮”鼎力相助 3.1.5“甬港经济合作论坛”奠定基础 3.2建设甬港经济合作区的 有利内部条件 3.2.1优异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 3.2.2广阔的经济腹地和坚实的经济基础 3.2.3丰富的土地资源 和海洋资源 3.2.4日臻完善 的 基础设施 和 投资环境 4 国内外开放性经济合作区 经验借鉴 4.1新加坡裕廊国际工业园区 4.2珠海横琴岛 4.3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 5 甬港经济合作区的产业选择 5.1甬港经济合作区产业选择的原则 5.1.1符合我国战略新兴产业规划 5
29、.1.2符合宁波市产业发展方向 5.1.3以宁海县产业基础为支撑 5.1.4充分利用香港产业 优势 5.2甬港经济合作区的产业发展重点 5.2.1打造成先进制造业基地 5.2.2打造成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5.2.3打造成总部经济示范区 5.2.4打造成承载新产业转移的示范区 8 6 建设 甬港经济合作区的对策措施 6.1确立 准确 发展目标 6.2确定具体合作方式 6.3 实施 科学合理规划 6.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6.5提高合作区软实力 6.6争取将其列入国家战略 7 结论 2.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 本 论文的研究是甬港经济合作区的建立, 需要较深厚的理论研究基础 和实证分析 ,特别是对 现有开
30、发区发展经验的归纳与总结以及分 析 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和 甬港两地的 的实际情况 。 因此,首先 , 必须 要 加强 对 这方面文献 的 阅读 ,比较全面的了解国内类似合作区的基本情况;其次,还要 通过 相关文章 、相关网站查阅 宁波和香港交往合作的历史以及目前甬港两地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基本状况,并加以整理分析;最后, 提出甬港经济合作区的区位选择、产业选择、开发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重点任务 以及具体保障措施等。 第 6学期第 19-20周 至第 7学期第 1-5周:完成论文选题 第 7学期第 6-14周:完成文献综述、论文详细提纲、外文翻译和开题报告撰写, 参加开题答辩。 第 7学期 第 15-20周 : 开始毕业论文写作,完成初稿 。 第 7学期寒假:结合论文写作 开展调查研究 。 第 8学期第 1-2周:修改 并 完善论文。 第 8学期第 3-6周: 参加毕业实习;开展调查研究;修改、完善论文。完成定稿。 第 8学期第 7周: 毕业论文定稿、上交。 第 8学期第 9-11周 :毕业论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