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题报告 宁波市服装业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服装业是宁波市经济发展和出口创汇的传统优势产业和城市产业。 从 2005到 2009 年,年出口额由 320362 万美元增至 562165 万美元, 2009 年,其占宁波市总出口额的 14.5%,占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 0.336%,在地方外贸和我国服装业出口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当前 ,全球化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自由贸易回归等为国际服装贸易增长提供了发展空间,尤其是在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进入自由贸易的后配额时代,一系列国内外环境的变化给宁波 服装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本文希望通过分析宁波市服装业在国
2、际竞争中拥有的优势和存在的劣势,以及目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 运用竞争优势论、产业集群论等相关国际贸易理论, 对如何促进宁波市服装业对外贸易更好发展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为相关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从而促进宁波服装业对外贸易更好的发展。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英国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Adam Smith, 1776)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批判了重商主义,创立了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提出了主张自由贸易的绝 对优势论,即 各国以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增进共同利益 。他 认为,分工是市场交换的基础,也是促进劳
3、动生产率 提高的最主要因素。分工和市场交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财富的增进 , 这是 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同样适用于不同国家之间的分工和交换。 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绝对低于他国,即在该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那么它就应该大量生产和出口该商品;反之,则应从国外进口。 绝对优势论理论只能解释国际贸易中,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能够获得利益这种特殊的情况,而在现 实生活中,没有任何绝对优势的国家能否通过对外贸易获利这个重大问题没有做出解释。 大卫李嘉图( David Ricardo, 1817) 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该理论认为 :国际间劳动生产率的不
4、同是国际贸易的唯一 决定因素,因为劳动生产率的不同使得不同国家在生产相同产品时存在不同的机1 会成本。即使一国并不拥有任何绝对优势,但只要该国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生产 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这就是说,在各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 生产优势相对更大的产品,而在各种产品的生产上都 处于劣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劣势更小的产品 。 但是,该理论并未根本揭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也无法解释国际贸易中的一些实际情况。 赫克歇尔 (Heckscher, 1919)与 俄林 (Ohiln, 1931)创立了要素禀赋论,又称H-O 理论
5、。 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应出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简言之,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相反 ,资本丰富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但是该理论忽略了国际国内经济因素的动态变态。就技术而言,现实是技术不断进步,而进步能使老产品的成本降低,也能生产新产品。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 Michael E.Porter, 1980)的竞争战略提出了产业集群理论,其涵义是: 在一个特定区域的一个特别领域,集聚着一组相互关联的
6、公司 、 供应商 、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 制度 和协会,通过这种区域集聚形成有效的 市场竞争 ,构建出专业化 生产要素 优化集聚洼地,使企业 共享区域公共设施、 市场环境 和 外部经济 ,降低信息交流和 物流成本 ,形成区域 集聚效应 、 规模效应 、 外部效应 和 区域竞争力 。波特提出了由四种关键要素所形成的 “ 钻石体系 ” 理论,从竞争力角度对集群的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集群不仅仅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而且改进激励方式,创造出信息、专业化制度、名声等集体财富。更重要的是集群能够改善创新的条件,加速生产率的成长, 也更有利于新企业的形成。虽然群内企业的惨烈竞争暂时降低了利润,但相对
7、于其它地区的企业却建立起竞争优势。 迈克尔 波特 ( Michael E.Porter, 1985) 提出 了价值链 概念,波特认为,“ 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 ” 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 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迈克尔 波特 ( Michael E.Porter, 1
8、990) 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在国家层面,竞争力或竞争优势的唯一意义就是 “ 生产力 ” 。所谓生产力 , 是每单位劳 动与资本的产出价值 由产品的质量、性能及生产效2 率决定。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福利的高下,都取决于企业达到高生产力水平的能力,以及继续提高生产力的能力。他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对此进一步表述为: “ 企业要在国际竞技场中获胜,它的竞争优势不外是以较低的生产成本或与众不同的产品特性来取得最佳价格 ” 。竞争优势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同质商品的生产上由低成本所带来的低价格竞争优势,另一种是由商品异质性所带来的竞争优势,这与比较优势的两种表现形式,即由同质商品的价格(成本)差异产
9、生的比较优势以及由商品的品质差异产生的比较优 势恰好能够一一对应 。 国内研究现状: 复旦大学博士仇保兴( 1999)对于产业集群有不同的诠释,他认为第一,产业集群由一群彼此独立但相互之间又有特定关系的中小企业所组成;第二,在这一特定关系中隐含着专业分工和协作的现象,其协作即为集群中企业间的互动行为,从而获得马歇尔所说的“外部”;第三,这互动行为包括中小企业间的交换与适应;第四,交换行为的功能是为了有效地获取外部资源、销售产品和劳务、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尽快积累,而适应则是为了谋求企业间的关系能长期维持而即使解决成员间的不确定性;第五,集群中存在企业间的 互补与竞争关系;第六,中小企业间所形成的长
10、期关系无须用契约来维持,而以“信任和承诺”等人文因素来维持集群的运行,并使其在面队外来竞争者时,拥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 徐康宁 (2001, 2003)认为,产业集群是指相同的产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地区的一种产业成长现象。他 指出国外成功的产业集群一般是生产要素国际化配置的结果,还分析了当代西方产业集群理论兴起的缘由和发展状况,提醒国内的学者可以从制度因素来探究中国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陈佳 ( 2003)指出 在新的竞争格局中培育竞争优势,政府要创造公 平竞争环境和必要条件,企业要学习和适应新的竞争规则,提升国际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有能力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部分
11、,可以通过向外辐射,作用于其他各种能力,影响着其他能力的发挥和效果。学习和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我国企业要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要特别重视包括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在内的企业创新。综观国际上成功的企业,尽管它们的成长途径千差万别,主营领域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它们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懈的努力创新,形成了自己的核心能力。国外成功的公司,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 的发展轨迹都是靠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靠核心竞争力塑造知名品牌、靠知名品牌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和无形资产的。 这说明 不断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是非常重要的。 贺赛龙( 2005)通过对基于产业
12、集群的宁波服装产业现状分析与国际竞争3 力的绩效评价,发现现阶段制约宁波服装产业集群发展及其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是集群本身的创新能力不足,而创新能力不足又直接导致集群内部产业链档次较低。 薛青( 2005)对宁波市服装产业集群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宁波服装产业现有的比较优势较明显,产业特色鲜明,综合实力强。但是同时也存在 较多问题,如产业链较短,高附加值的产业链节薄弱;集群的系统功能不完备,整体效率差;产品结构比较单一,创新能力不强等。 吕霞( 2007)从自主创新方面比较分析了浙江、山东两地的纺织服装产业,认为浙江省纺织服装企业应当尽快从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低加工的产业模式走出来,借鉴
13、国际及台湾的发展模式,推动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刘丽、张星 (2006)运用调研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宁波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的六大因素 :区位 因素、投资环境、政府效率、科技创新资源、思想观念和相关产业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以科技创新为核 心的合作竞争的机制,即以政府和行业协会、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横向支撑,建立纺织服装研究基地、服装制造基地、品牌服装产品市场三层纵向网络机制。 王静( 2009)以宁波地区为典型,运用 SWOT 分析法浅析我国服装业当前状况。她认为,国际服装产业发展已开始进入高级成衣时代 ,以小批量、多品种、高品质、休闲专业化为主流发展趋势 ,未来宁波服装产业要在国际
14、分工中争得有利位置 ,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以科技创新为先导 ,推行“ 科 技兴贸” ,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国内外相关研究总结: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不难发现学术界对于服装业的相关研究相当 的广泛。国外学者对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很深入、透彻,但是国内学者对集群理论无论从研究的宽度和深度来说,都有一定的差距,尤其表现在对产业集群的实证分析上。近几年国内学者将竞争优势论、产业集群论等理论研究和各地方产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来进行研究分析具有较大突破,在现今对集群研究的热潮中,形成了有效的研究新局面。 3.参考文献 1盛世豪 ,徐竹青 .知识产权与竞争优势,区域知识产权战略研究 M.北
15、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2中国服装协会等 .2008-2009 中国服装行业发展报 告 M.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9. 3陈平 ,盛亚 .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 ,提升我国产业集群竞争力 M.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4 4宁俊 .服装产业链理论与实践 M.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7. 5陈国强 .中国服装产业蓝本寓言 :宁波服装观察 M.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8. 6顾庆良 ,寇强 .宁波服装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J.山东纺织经济 ,2004(5). 7贺赛龙 .基于产业集群的宁波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J.当代财经 ,2005(4). 8黄
16、瑞耀 ,沈菊兰 ,黄秀 芬 .浙江省服装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J.浙江统计 ,2006(10). 9刘芹 ,陈继祥 .基于全球价值链治理的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J.纺织学报 ,2006(11). 10刘丽 ,张星 .宁波服装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 2006(3). 11陈江 .浙江服装产业区域竞争力和集群治理研究 D.杭州 :浙江工业大学 ,2009. 12王静 .我国出口服装业何去何从 基于实证且以宁波地区为例 D.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 ,2009. 13薛青 .宁波服装产业集群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J.经济论坛 ,2005(8). 14覃卫萍 .中国服装产业的集群扩
17、张 J.上海纺织科技 ,2004(6). 15王云平 .产业集群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J.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 ,2007(5). 16韦毓 ,杨峰 ,朱正首 .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竞争力提升研究 以宁波市鄞州区服装产业集群为例 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07(3). 17金碚 .竞争力经济学 M.广州 :广州经济出版社 ,2005. 18徐康宁 .当代西方产业集群理论的兴起、发展和启示 J.经济学动态, 2003(3). 19Michael E. Porter. 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es of CompetitionJ.Harvard Business R
18、eview,1998(3). 20Kogut B. Designing Global Strategies: Comparative and Competitive Value-added ChainJ.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85(7). 二、研究方案 1.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排) 1. 宁波服装业对外贸易现状; 1.1 宁波服装业对外贸易的成就; 1.2 宁波服装业对外贸易的不足; 2. 宁波服装业的 SWOT 分析; 2.1 优势分析 2.2 劣势分析 2.3 机遇 5 2.4 挑战 3 宁波市服装业对外贸易发展的成功经验 3.1 成就 3.2 举措 3
19、.3 启示 4. 促进 宁波 市 服装业 对 外 贸易 发展的措施建议。 4.1 政府 4.2 行业协会 2.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 实施方案:通过中国期刊网 、 学位论文数据库 、宁波数字图书馆 等数字学术资源和各种纸质学术文献,查找充足的文献资料; 对于宁波市服装 业对外贸易 的各种数据和资料 , 通过统计年鉴、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网站 等 途径获得;在 全面掌握行业发展过程和现状的基础上,开展扎实深入的分析, 提出切实、有效、可行的对策建议。 进度计划: 第 6 学期第 19 20 周至第 7 学期第 1 5 周: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完成毕业论文选题。 第 7 学期第 6 12 周: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开 题报告撰写;参加开题答辩, 论证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 7 学期第 13 14 周:撰写论文详细提纲,交给导师批阅,反复修改,保证论文结构的合理性。 第 7 学期 15 20 周:开始写作毕业论文,完成初稿。 第 8 学期第 1 2 周: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写作、完善毕业论文。 第 8 学期第 3 6 周:在导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毕业实习的机会,结合毕业论文内容开展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完成论文。 第 8 学期第 7 周:在导师的指导下, 修改、完善毕业论文;定稿并上交。 第 8 学期第 9 11 周:参加毕业论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