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文章分为四部分:1、纪录片的定义不允许虚构;2、“对现实创造性处理”的积极理解;3、主张虚构是纪录片虚无主义倾向;4、电子技术可以撒谎纪录片可以虚构(?)。文章认为非虚构是纪录片最后防线,必须真诚地对待现实和观众。【关键词】非虚构;纪录片;“创造性处理”论自从约翰格里尔逊在1926年2月把罗伯特弗拉哈迪拍的那种不同于摄影棚制作出来的影片叫做“纪录片”(Documentary)以来,我们多少次地争论有关纪录片的基本属性问题,尤其对于纪录片可不可以虚构之类的争吵,始终没有停息过。至于在纪录片创作实务方面,更是泾渭分明。从19世纪末,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的两个摄影师坚持扛着“活动电影机”把异国他乡的真实情况报道给法国人民的菲利克斯梅斯基奇和善于借用有关无关的影片资料“再构成”来代替实地拍摄,以此蒙骗了卢米埃尔和法国观众的弗朗西斯杜勃利埃。到20世纪末,在西方出现的主张虚构的“新纪录片”以及与其相对的在西方成为纪录片主流风格的“真实电影”(CinemaVerite)和“直接电影”(DirectlyFilm),主张纪实和鼓吹虚构这两根线始终贯穿在纪录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