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题报告 浙江企业跨国并购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1. 研究意义 随着中国加入 WTO,国家开放程度越来越高,跨国公司长驱直入,全球化的压力迫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展开海外大规模并购,打造全球竞争平台。中国市场已经成为跨国公司之间竞争的主要“战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本土企业的实力迅速提升,但仍然有限。要想赢得未来竞争中的一席之地,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壮大起来,迅速打造一个能够与大型跨国公司正面竞争的平台。这也是中国企业选择大规模海外并购,在国际化经营路程上实现跳跃性发展 的一个主要动机。 1.1 理论意义 从理论层面分析,实践的发展需要理论的支撑,目前,
2、浙江企业经济正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全球经济的大格局,浙江企业正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机遇。一大批跨国公司正虎视眈眈,有计划、有步骤地并购浙江的企业,浙江企业应如何抓住机会,顺应潮流,通过跨国并购发展壮大自己,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壮大本企业的经济实力等,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因此,本文拟在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的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期能够对外资并购浙江企业以及浙江企业并购外国企业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使这些活动能 够更加规范地进行,因而对浙江企业跨国并购进行理论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1.2 实践 意义 从实践层面分析,从当前的国内外的经济形式而言,随着 2007 年美国次贷危机
3、蔓延与深化并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海啸,出现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由于浙江的部分企业融资困难、价值波动以及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受挫,导致大量的交易被取消,受此影响,浙江企业并购活动显著降温。在当前世界形式之下,加之浙江目前尚处于并购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条件都不算很成熟,尤其是在跨国并购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这两方面决定了深入研究浙江企业的跨国并购活 动的重要现实意义。 2. 预期目标 本 文预达到的目标主要是通过对浙江的跨国并购实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分析 浙江企业跨国并购存在问题的原因,旨在能够对 浙江 的跨国并购1 企业 提出较有现实可行性的策略和建议,能为浙江企业理清经营思路和发展
4、方向。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于浙江企业的并购问题的研究较国外晚,早期主要的研究成果基本停留在规范性的研究上,对实践的发展没有太大的现实指导作用,发展到现在主要的研究成果有: 宾建成 ( 2009)在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障碍因素与克服对策 一文中指出 跨国并购是跨国投资中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且是最为方便和迅速有效的投资的方式。它最直接的作用是使并购企业快速投入生产和扩大生产量,建立和完善产品的销售渠道,抢占相应的市场份额,提高对市场的控制能力,取得某垄断利润。 李涤非,颜蓉,罗新宇 ( 2009)在 企业并购实务 一书中对中国跨国并购的发展沿革等进行了概括,书中指出 中
5、国企业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就是培育和储备如下两方面的优秀人才,为将来的成功跨国并购准备条件。一是并购对象搜寻、调查、评估及并购交易谈判人才。并购对象选择是否合适、并购中付出的代价是否适当、并购交易 能否顺利完成,直接取决于企业在一方面的人才储备状况。二是跨国经营管理人才。 张海涛 ( 2007)在 知识型企业并购的风险管理 一书中对我国的知识型企业的跨国并购问题进行了梳理,书中指出 政府应适当放松对企业的金融控制和外汇管制,赋予条件适应的并购企业以必要的海外融资权,并由国家给予必要的担保,允许其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成立基金等方式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直接融资,利用国际资本扩展投资,扩大海外并购企业的资
6、金实力。 武鹏文( 2010) 在 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并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指出,在进行海外并购应重点选择对我国产业发 展关系比较大的高新技术产业、能源资源和先进制造业,加大在这些领域的并购投资力度。以股权为纽带进一步加强与这些企业的紧密合作,通过参股高新技术企业,从中获取品牌资源和技术资源,增强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 2.2 国外研究现状 从整理的资料来分析, 国外对跨国并购行为本身风险的研究的理论是很深入的。 已经基本形成了各自的研究系统,主要的研究成果有: 1977 年,日本一橘大学 (Hitotsubashi University)的小岛清 (Kiyoshi Kojima)教授在他的对外
7、直接投资论一书中提出了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 P普里切特( P.Pliqiete,1999)认为跨国并购风险因其产生的原因及来源、产生的过程的不同而具有多样性,制定跨国并购战略阶段的并购信息收集的不2 完全、并购战略决策能力的欠缺,选择目标行业阶段的目标企业排序等信息有误、进行并购谈判阶段的信息不对称,并购后整合计划的实施阶段的缺乏有效应对并购双方差异与冲突的整合措施,都会导致风险的产生。 马克和米尔维斯( Marks and Mirvis, 2001)研究发现,跨国并购交易的失败可以归因于很多因素,如目标公司选取有误、收购价格不当、交易时间不当、交易中的 法律问题处置不当等等。他们进一步指出,
8、许多失败的跨国并购活动就失败在这些交易的构想和执行阶段。 大卫 J本丹尼尔和阿瑟 H罗森布鲁恩( David J. Daniel and Arthur H. Rosen-bloom, 2002)将跨国并购的风险分为政治风险、项目国际融资风险、谈判风险以及跨国并购后的整合风险等,认为这些风险都会影响到跨国并购交易是否成功。 经合组织 2006 年底在巴黎召开会议,议题指向跨国并购中的“国家公共秩序和 经济安全”,认为经济安全在并购时代正成为更多国家需要直面的命题,并将美国近年在外资并购过程中施加的政府阻挠,评价为“新保守主义”的兴起。 2.3 点评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于跨国并购的研究成果都较多,
9、国内的研究在早期主要是进行的规范性的理论研究,到后期也开始向实证性发展;国外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对实物界的需要进行的研究,研究成果对研究对象有较大的指导作用,而且研究成果已经形成了各自的体系,对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的收集对本文的撰写过程打下了理论基础,起到了极大的借鉴意义。 3.参考文献 1宾建成我国企业海外 并购的障碍因素与克服对策 J.工业技术经济, 2009(1) 2李涤非,颜蓉,罗新宇企业并购实务 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 3P普里切特购并之后:如何整合被收购公司 M.北京:中信出版社, 1999 4Marks,M.L.and P.H.Mirvis,Making mergers an
10、d acquisitions work:strategic and psychological preparation.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2001,15(2):80-94 5宋军 跨国并购与经济发展 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6李光荣 公司并购理论与实践 M.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2 7宋鲁郑中澳冲突与东西方关系(力拓并购案) J.国际观察, 2009(8) 8郑兰平,田洪平中国企业海外“抄底”的风险防范 J商场现代化, 2009( 5) 9宋鲁郑中澳冲突与东西方关系(力拓并购案) J.国际观察, 2009-08-21 10颜晓晖基于
11、AEP 一 GRAM 模型的跨国并购投资风险评价 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7( 5) 3 11张海芳,刘培奇浙江民企海外并购忙 J招商周刊, 2006(6) 12武鹏文 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并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J改革与开放, 2010(10) 13方华刚,朱德忠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动因和对策研究 J金融发展研究, 2010(3) 14曹珂,李勇浙江省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评析 J对外经贸实务, 2010(3) 15张海芳,刘培奇浙江民企海外并购忙 J招商周刊, 2006(6) 16贾大朝跨国公司筹资成本的因素分析 J财会月刊, 2006(11) 17王钦,刘建丽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金
12、融危机背景下的机会与风险 J领导之友, 2009(2) 18罗风梅 金融危机下的企业海外并购风险及成本 J商业经济, 2009(23) 19徐艳,熊永芳 浅析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对策 J新西部, 2008(8) 20李金环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 兼谈邓宁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在发展中国家跨国并购中的适用性 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4(9) 二、研究方案 1.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排)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 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跨国并购的特点 2 跨国并购的理论基础和评价方法 2.1 理论基础 2.2 评价方法 3 浙江企业跨国并购的优势和劣势
13、3.1 进入他国市场并扩大其市场份额 3.2 有效利用目标企业的各种现有资源 3.3 享有对外直接投资的融资便利 3.4 廉价购买资产或股权 3.5 企业整合能力较弱 3.6 受浙江多数企业规模限制 3.7 缺乏国际经营经验 3.8 审批程序和制度的阻挠 3.9 地方政府干预过多 4 浙江企业跨国并购的成效 4.1 历程 4.2 并购的目标国 4.3 典型案例 4 5 完善浙江企业跨国并购的对策 结论 2.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 实施方案: 首先,通过调查了解 浙江 企业 跨国并购 的发展现状,在分析现有优势和发展态势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了解 浙江企业 所面临的国内外发展环境。然后通过搜
14、集来的资料对企业 跨国并购进行理论研究,得出相关的评价。最后,结合国内外 相关企业的经验和做法,制定有利于 浙江企业发展 的研究策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进度计划: 第 6 学期第 19-20 周至第七学期第 1-5 周: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广泛搜集、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完成毕业论 文选题。 第 7 学期第 6-12 周: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撰写;参加开题答辩,进一步论证选题价值、确立主要研究内容,论证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 7 学期第 13-14 周:撰写论文详细提纲,交给导师批阅,反复修改,保证论文结构的合理性。 第 7 学期第 15-20 周:开始写作毕业论文,完成初稿。 第 7 学期寒假:结合毕业论文选题开展调查研究。 第 8 学期第 1-2 周: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写作、完善毕业论文。 第 8 学期第 7 周: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修改、完善毕业论文;定稿并上交。 第 8 学期第 9-11 周:参加毕业论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