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新教研模式,全程监控校本教研的实施过程(一)教研主题的形式1、主分题将一个学科的教研主题分解为若干个小分题。一个主题,多个分题,在这多个分题中,可以有教学方法的研究,有学习方法的探索,有成熟经验的移植,内容广泛;既各自成题,又相互关联。提出的分题,一定要都是教师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每个分题虽然题目不同,但都围绕中心教研组的大主题,并且每个分题都有具体的切入点,教师容易进入课题的研究之中。教师之间只能合作、研究,但不能照搬照套。2、同题异科式主题一个教研主题,不同学科共同研究。如“转变差生” 、 “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等。(二)教研主题的确立在充分讨论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学科教研主题,采取主分题
2、形式的,要把这个主题分解成若干个分题,每一个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能力,承担一个分题研究。无论是采取哪个形式的教研主题都要明确自己的研究任务,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研究这个问题有怎样的价值,切入点选择得对不对。要发挥教研组的团队作用,组织大家认真讨论,论证课题,使每位教师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研究方向、主攻的目标。主题可以从听课、评课、议课,学生课业完成情况,教育教学方法,学科学段教学特点,教师自身的素质缺陷,教学薄弱环节,学习课程标准等方面寻找、挖掘主题。所确立的主题要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要与教学实践直接联系,是教师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实际问题,主分题形式
3、的教研主题,主题要有共性,分题要有特殊性;这个问题既是多数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阶段教师问题的层次性及需要解决主题的特殊性;要有潜在的价值,解决后能有效地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改进教学方法;研究的问题要有解决的可能性,通过研究能得到解决或局部解决,难易程度适中,不能超越教师目前的能力和水平。题目的切入点要小,要具体,便于教师实际操作。主题要体现出研究的方向和内容。(三)主题研究的程序1、有针对性的学习进入研究前,要做好研究准备。这个阶段是研究的奠基阶段。教师要查找有关资料,筛选对自己所承担的课题有帮助的材料,学习一些与研究主题接近的理论、经验。要建立个人主题教研材料库;要努力学习教育理论、有关方法,自我“充电” 、自我补课。虽然这个阶段还没有进入到研究过程,但却关系到后期研究的成败问题,这个环节,也是教师迈向专业化发展的一步。2、制定研究计划在学习的基础上要制定研究计划,要求对自己承担的主题通盘考虑:课题研究的意义、研究价值、重点难点、研究的步骤、研究需要的条件、实施方法、成果预测,这些内容要经过深思熟虑后填写在主题教研表上。这样可以避免盲目和随意性,提高主题教研的自觉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