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质量保证措施4.1.1 本项目的管理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或受过专业技术培训,并具有一定的施工及管理经验。4.1.2 专业工程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进行培训,取得上岗证及相应的技术等级证、持证上岗。4.1.3 施工中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前必须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操作者进行培训。4.1.4 新工人,变换工程人员和特种工种作业人员上岗前必须对其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4.1.5 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每项工作都要由专人负责。4.1.6 按工作进度编制物资与设备需求计划表,力求准确,可靠。4.1.7 机械管理部门要定期维修、保养现场的施工机电设备,保证其满
2、足施工需求。4.1.8 所有进场设备必须保持良好状态。4.1.9 钢材、水泥、防水材料等物资采购必须按 ISO9002 的采购程序。4.1.10 强化质量意识,认真贯彻落实“百年大 计,质量第一”的方针,把创优工作贯穿到施工生产的全过程,在施工队伍选配、机构设置、施工方案、管理制度等方面紧紧围绕创优目标,以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为主线,全面组织优质生产。4.1.11 强化以各级第一管理者为首的质量保证体系,配齐配全有关人员,做到各级领导、业务部门、现场指挥、作业班组质量责任明确,考核奖罚及时,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创优积极性。4.1.12 加强与建设、监理、设计单位的密切配合,主动听取监理工程师的意见
3、,实现“四位一体” 联合 创优的管理格局。4.1.13 选调精干的管理人员及施工队伍,强化职工质量意识教育,对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和技术考核,坚持持证上岗制度。4.1.14 健全内部检查制度,质检工程师由上级机构派驻,实行施工技术部门管理,质量检查部门监控的监管分立体制,立足自检自控,确保创优目标实现,将现场质检工程师“一次检查合格率” 作为 考核指标,提高工程 检查的严肃 性,权威性。4.1.15 完善激励机制和约束手段,采取定期评比,奖优罚劣,实行质量否决制度,运用经济杠杆作用,确保工程质量。4.1.16 加强工序质量控制,严格按 ISO9002 质量保证模式组织生产,依据施工技
4、术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招标文件与施工合同条款质量要求制定各工序,各环节的操作标准、工艺标准和检查标准,对工序标准的执行情况做出记录,使各工序衔接有序。4.1.17 编制切实可行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网络计划。按网络节点工期要求,分阶段控制,实现均衡生产,为保证工程质量创造条件。4.1.18 经理部设工程试验室,负责全标段的工程试验工作,对成品,半成品和原材料严格检验控制,确保材料质量合格,资料齐全, 试验数据准确;采取有效的试验检测手段,控制工程质量,严 把计量关,对所有在用计量设备按规定进行检验标定,合格后投入使用。4.1.19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坚持技术复核,采取有效的技术管理手段
5、提高工程质量,经理部设精测组,负责本标段的控制测量布网与施工阶段复测工作。工程技术人员做到施工图纸、技术交底、施工测量及时、准确、无误,实行技术交底复核签字制度,所有图纸交底,测量放样资料由技术主管审核签字标识后方能交付施工,各项资料保存完好,以备核查,对收到的设计文件,开工前由总工程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会审和签认,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与设计部门联系解决。1)钢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材料进场检验本工程钢筋采用 I、II 级和热扎带肋钢筋,供 应商提供具有出厂证书和检验报告的合格钢材,并按规定取样送工程试验室进行试验, 鉴定质量合格后方可使用。钢筋焊接焊工必须有焊工考试合格证,并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焊接
6、操作。钢 筋焊接时,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标准要求进行。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施焊。钢筋绑扎与安装钢筋的交叉点应采用 22铅丝绑扎。梁和柱的箍筋,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与受力钢筋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搭接长度的末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 10 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距处。受拉区,I 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见“钢筋工程质量控制程序”。2)模板工程质量保证措施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涂隔离剂。隔离剂采用符合标准的脱模剂。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临时固定设施。拆模前,检查构件的混凝土是否
7、已达到规定的拆模强度。拆模顺序按先非承重模板,后承重模板。详见“模板工程质量控制程序”。3)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混凝土的拌合及运输搅拌前,检查拌合、计量控制设备的状态,保证按施工配合比计量拌合,同时根据材料的状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调整各种材料的使用量。制定切实可行的运输路线,同时在施工场地内派专人指挥混凝土运输车辆进、出现场,确保现场的连续浇筑。混凝土浇注及养护保证混凝土运输时道路畅通,保证浇筑的连续性。成立以项目副经理为首的混凝土浇筑施工管理组,主要负责实施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有关事项,连续供应和按施工工艺组织施工,从而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浇筑工艺视不同部位予以相应调整。不能引起混凝土离析,砼的
8、卸落高度控制在 2m 以下,大于2m 用串筒,斜槽或溜管等方法 浇筑。一次浇筑厚度控制在 30cm 以内,防止浇筑厚度过大,混凝土间隔浇筑时间不超过砼的初凝时间。在合理的时间内浇注完毕,浇注速度不能过快,否则易使模板侧向压力增大。捣固人员随浇注随振捣,并认真振捣浇筑混凝土的自然流坍面部位混凝土。混凝土振捣以不再有大量的气泡冒出、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为止,且振捣棒移动间距不大于作用半径的 1.5倍,但不得超振以免引起混凝土翻砂和粗骨料下沉。振捣时要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并保持与模板 510cm距离。编制详细的混凝土养护作业指导书,报监理审核批准后执行。结构混凝土养护必须在浇筑完毕 12 小时以内
9、进行。养护用水采用与拌制用水一致的洁净水。采用覆盖浇水,养护时间最少不能低于 7 天,浇水的次数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为原则。墩身混凝土的养护采用塑料薄膜养护,拆模后立即贴塑料薄膜,养护时间不小于 14 天。4)拆模质量保证措施拆模顺序为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重大、复杂的模板拆除要制定相应的拆模方案。拆模时间视混凝土强度情况及结构类型而定,并遵照招标文件规定和有关规范要求。5)竣工阶段质量保证措施工程将要竣工时,由经理部主管生产的副经理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按设计及有关规范对已完成的工程进行自检,找出漏洞及需要修补的项目,一项一项加以落实。制
10、定竣工阶段施工计划,对剩余工程数量、材料、机具、人员需求作出具体安排。组织技术人员对竣工资料进行全面整理、装订、归档,整理标准等符合建设单位有关规定。移交工程的同时,经理部要制定回访计划,对已完工程承担缺陷修补及保修责任。在保证期间发生的质量问题,我公司将全力予以维修,确保业主满意。6)隐蔽工程的质量保证措施为确保隐蔽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按 ISO9002 质量控制的标准管理和程序文件严格进行质量管理,把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工程质量一次成优。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坚持自检、互检、专检的“三检制” 。以班组检查与专业检查相结合。施工班组在上、下班交接前应对当天完成的工程的质量进行自检,对不符合质
11、量要求的及时予以纠正。各工序工作完成后,由分管工序的技术负责人,质量检查人员组织工班长,按技术规范进行检验,凡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坚决返工处理,直到再次验收合格。工序中间交接时,必须有明确的质量交接意见,每个班组的交接工序都应当严格执行“三工序制度” ,即 检查上道工序,做好本工序,服务下道工序。每道隐蔽工程完成并经自检合格后,由监理检验,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质量记录和隐蔽工程检查签证资料整理工作。所有隐蔽工程必须经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未经签字认可的,禁止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不合格的隐蔽工程项目,经返工自检和复检合格后,重新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并向驻地监理工
12、程师发出复检申请,经检查认可后,及时签认手续。按竣工文件编制要求整理各项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工序施工中的施工日志、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分项、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记录等资料齐全。按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要求,用碳素墨水填写,其内容及签字齐全,具有可追溯性。为确保隐蔽工程质量符合验收标准,保证一次验收合格,杜绝和消灭质量缺陷,采取如下措施:加强对施工人员“质量第一, 顾客至上” 的 质量意识教育,强化岗位责任制,定期组织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开展QC 小 组活 动,消除人 为因素造成的工序质量缺陷。对机械设备定期进行维修和保养,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配置先进、适用、性能良好、配套的机械设备,消除机械
13、设备因素而造成的工序质量缺陷。加强物资采购各环节的控制工作,实行定点、定量采购,严格按照检验与试验程序进行控制,消除材料因素造成的工序质量缺陷。坚持持证上岗,严格施工纪律,按规范组织施工,严格操作规程,消除施工方法不当而造成的工序质量缺陷。确保施工有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加强现场管理,搞好文明施工,消除环境因素的影响。定期对计量设备进行周期鉴定,保证检验、测量、试验的准确性、推广和应用先进计量设备及快速准确的测试技术,消除检验、测 量、试验、 设备 因素而造成的工序质量缺陷。项目总工程师全面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核,了解现行的各类规范,明确质量标准和要求,作好技术交底,参加人员履行签字手续,形成状态过
14、程的可追溯性。质检工程师熟悉相关的技术规范、设计要求,验收标准,作好工序质量检查记录,负责隐蔽工程检查验收签认,填写工程质量评定表,质量事故(隐患)报告处理等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使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各隐蔽工程项目工序技术负责人,熟悉设计图纸,吃透设计文件精神,搞好班组的技术交底工作,并作好质量记录。7)对预埋件、预留孔洞的质量保证措施(1)技术交底:施工前,主管工程师对图中反映的预埋件,预留孔洞作详细的审查研究,确定在结构施工中需要实施的预留孔洞,预 埋件的位置、大小、数量、规格、材质。发现有问题及时向驻地监理工程师及设计人员反映,并以设计或监理工程师书面通知为准,将所有预留孔洞,预埋
15、件单独绘制成图,进行专项技术交底。(2)施工放线根据结构施工程序分段预留孔洞,预埋件放线,用红油漆线标出预留孔洞或预埋件位置的外缘口,预留孔洞预埋件均以线路中线为准放线定位。(3)施工控制:预留孔洞模型按设计、大小、形状、垂直度制作,其精度满足技术规范要求,预埋件按设计材质、大小、形状制作,并与主筋联结,预留孔洞,预埋件按放线位置安装并支撑固定,所用支撑不仅能保证模型不发生移位,同时还能控制模型本身不变形,控制住预留钢筋在混凝土灌注中不移位。(4)检查验收:预埋件,预留孔洞按放线位置安装固定后,及时检查验收,位置不准,误差超出技术规范要求的重新施工,加固不牢,易移或浇注中有移位可能的,重新加固,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签证作好记录。(5)混凝土浇注前专职技术负责人在现场对工班长、操作人员进行现场交底,使其掌握预埋件、预留孔洞位置、数量及下道工序要注意的问题,浇注混凝土时,小心布料和振捣。(6)拆模时,用撬棍轻撬轻拨并及时堆码,尺寸位置超出规范要求的,尽早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