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西方经济学知识点第一章 导论1、稀缺性:经济学中,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被称为资源的稀缺性。2、生产资源(生产要素)包括:劳动或劳动时间; 土地、矿藏、森林、水域等自然资源;由这两种原始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本品。3、生产可能性曲线:社会使用既定的生产资源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组合。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即它反映了资源稀缺对社会可以提供商品数量的限制。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4、机会成本:是指因选择而放弃的其他机会所造成的代价。经济问题的解决被归结为如何使得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5、西方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
2、们分配给不同的人。6、西方经济学最基本的思想:一是资源是稀缺的;二是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使用它。7、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第一,生产什么,即社会利用总量为既定的生产资源生产哪些产品,产量有多大。在论及选择的合理性时,通常以选择者特定的目标加以衡量。第二,如何生产,即采用何种生产方法进行生产。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再次与决策者的目标有关。一个常用的判别标准是生产费用为最低。第三,为谁生产,即生产出来的产品怎样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社会要决定每个人或群体在最终产品中所获得的份额。8、资源的使用效率及其变动涉及三方面的内容:第一,社会稀缺的资源是否得到充分使用。第二,社会资源总量的变动。第三,
3、货币的稳定性。9、经济学不仅要研究经济社会面对稀缺资源作出有效的选择,以决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基本问题,而且要研究这些稀缺资源是否得到充分使用、其总量决定及其变动趋势以及稳定性等问题。10、经济制度就资源配置方式而论,差异主要表现在决策结构、动力机制和信息传递三个方面。 有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制度。11、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自由放任是指完全没有政府干预而个人自主行动;市场经济是指资源配置由市场供求所决定的经济。12、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的特征:首先,从决策上看,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是分散决策;其次,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中,每个人或经
4、济单位被赋予了追逐个人利益的动机;再次,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中的信息是通过价格涨落而传递的;总之,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中,家庭或个人以自身满足为动机,以市场价格为信息,自主决定每种产品的购买量;生产者以利润为动机,根据市场价格决定生产方式以及购买投入的数量;家庭和生产者相互作用决定商品的价格和生产数量。13、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是指中央当局或机构决定生产什么的计划,确定生产目标和生产方式,并且指定分配的规则。14、混合经济制度:指由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与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制度混合而成的经济制度。15、市场并不一定总能像人们期望的那样有效地实现资源配置, “看不见的手”有时会引导经济走上错误的
5、道路。首先,市场机制有效地运转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尤其是市场自由竞争的规则。其次,由于市场经济中决策主体条件的限制以及分散决策本身的缺陷,使得个人的最优结果未必是社会的最优。第三,市场竞争信奉能者生存,但人们在能力上的差异使得市场运行的结果可能在政治或社会道德上不能被接受。第四,自由选择必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从而使得市场机制有时会发生剧烈的震荡。16、西方经济学要研究既定经济制度下,个人、厂商、政府和其他经济组织如何作出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资源的利用。17、微观经济学:指以整个经济制度中的各个家庭和厂商的行为及其相互联系为研究对象,考察单个产品或投入的市场的价格形成,并由此说明社会如
6、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也被称为“个体经济学” 。18、宏观经济学:指以整个经济的总体行为,考察作为整体的市场表现,说明社会的资源总量是如何决定的。也被称为“总体经济学” 。219、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首先,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其次,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经济学并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简单加总或重复。事实上,微观经济学中成立的结论在宏观经济学中未必存在。上篇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 供求分析概述20、需求: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首先,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对商
7、品的需求是特定市场条件下意愿的选择,不是被迫的。其次,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是有购买能力的意愿。此外,需求又是针对一系列可能的价格而论的。21、需求一般可以由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函数表示出来。商品的需求表是一张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与相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序列表。需求函数:指以 QD 表示消费者对特定商品的需求量,以 P 表示商品的价格,则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可以表示为 QD=D(P),这一函数就表示了消费者对某种特定商品的需求,称为需求函数。线性需求函数:QD=a+bP,表明价格每增加一个单位,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按固定的比率 b 发生改变。22、需求规律: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
8、况下,商品的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 ;反之,商品的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这就是需求规律。需求规律意味着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数值。23、需求规律的特例:第一,消费者需求某种商品的数量不受该商品价格的影响。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数量轴的直线。第二,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变动极其敏感,以至于价格升高时消费者的需求量为0,而价格降低时需求量趋向于无穷大。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数量轴的直线。第三,消费者的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提高而增加。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这种商品为吉芬商品。24、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消费者对收入和价格的预期、
9、政府的政策。25、消费者的偏好进行一般性的数量讨论是困难的。第一,偏好变化无常。第二,偏好因人而异。正常商品的特征是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低档商品或劣质商品的特征是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需求量不仅不会增加,反而减少。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的区分是基于消费者的收入而言的。如果两种商品可以满足消费者相同的需要,则这两种商品就是互为替代品。在两种商品具有替代关系时,一种商品价格变动与另一种商品需求量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如果两种商品相互补充,共同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需要,则称这两种商品为互补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其互补品的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26、需求量变动:由价格变动引起
10、的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的变动。需求变动:由除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消费者在每一可能价格下所有需求量的变动。一般而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商品本身价格下降,那么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同时,如果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增强、收入增加、替代品价格提高或互补品价格降低等,消费者的需求就会增加,整条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27、供给:生产者对一种商品的供给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28、 生产者对某种商品的供给可以由供给表、供给曲线和供给函数加以表示。供给表:是表示各种可能的价格与生产者相应的商品供给量之间
11、关系的序列表。供给曲线:表示由所有可能的价格与相应于这些价格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的组合点描绘出来的一种曲线。供给函数:是表示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相应于商品价格变动而变动的函数关系,它反映了生产者对商品的供给。它可以表示为 Qs=S(P),其中 Qs 表示商品的供给量,P 表示商品的价格。29、供给规律: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的供给量就越大;反之,商品的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小。供给规律意味着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数值。供给规律的特例:第一,无论商品的价格有多高,生产者供给既定数量的商品。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数量轴的直线。土地。第二,在一个特定的
12、价格下,生产者愿意供给任意数量的商品。生产者的供给曲线是3一条平行于数量轴的直线。自来水。第三,随着商品价格的提高,生产者的供给量减少,即生产者的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劳动30、影响供给量的因素:价格、生产者的目标、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成本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政府的经济政策。31、供给量变动:由价格变动引起的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数量的变动称为供给量变动。供给变动:由除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生产者在每一可能价格下所有供给量的变动称为供给变动。32、均衡:在经济体系中,一个经济事物处在各种经济力量的相互作用之中,如果有关该经济事物各方面的各种力量能够相互制约或
13、者相互抵消,那么该经济事物就会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并将保持这种状态不变,此时我们称该经济事物处于均衡状态。按照均衡分析的范围,均衡可以划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依照分析中是否涉及到时间因素,均衡分析可以划分为静态均衡分析和动态均衡分析。33、市场均衡:指市场供给等于市场需求的一种状态。34、均衡价格:当一种商品的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市场价格使得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等于市场供给量,这一价格称为市场均衡价格。35、均衡数量:均衡价格所对应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36、供求规律:指在供给不变的条件下,需求增加使得均衡价格提高,均衡数量增加 ;反之,需求减少使得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在需求不
14、变的条件下,供给增加使得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反之,供给减少使得均衡价格提高,均衡数量减少。供求规律也可能出现特例。37、弹性是以一个经济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应于另一个经济量变动的百分比来反应经济量之间的变动的敏感程度。X 对 y 的影响程度可以由弹性系数加以衡量:弹性系数=y 变动的百分比/x 变动的百分比,可以消除经济量的计量单位的影响,又可以考虑到这些经济量本身的大小。38、需求的价格弹性简称需求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相对于该商品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之间的比率。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e d
15、=Q/PP/ Q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第一,价格弹性系数 ed=0,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完全无弹性,或需求无弹性。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数量轴的直线。第二,0e d1,需求缺乏弹性。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关于价格的相对变动不敏感。第三,e d=1,需求为单位弹性。第四,1 e d+,需求富有弹性。第五,e d=+,需求为无限弹性,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直于价格轴的直线。相应的称为完全无弹性、缺乏弹性、单位弹性、富有弹性和无限弹性的商品。一般地商品可以被粗略地划分为缺乏弹性和富有弹性两种情形。需求价格弹性大小影响因素:个人的偏好、商品可替代的程度、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
16、费者预算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者调整需求量的时间。需求价格的弧弹性是以某种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价格和需求量为基础计算出来的需求的价格弹性。ed=(Q 2-Q1)/(P 2-P1)( P2+P1)/ (Q 2+Q1)需求价格的点弹性衡量了需求曲线某一点上相应于价格的无穷小的变动率,需求量变动率的反应程度。ed=dQ/dPP/ Q在一个特定点上,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需求曲线相对于价格轴越陡、相对于数量轴越平缓,则价格弹性值就越大;反之,需求曲线相对于价格轴越平缓、相对于数量轴越陡,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小。但是,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弹性值不仅取决于需求曲线的斜率,而且与需求曲线上的特定点有关
17、系。特别地,即使在一条倾斜程度相同的线性需求曲线上,需求的价格弹性也不相同。在斜率相同的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上,价格越高,弹性值越大,价格越低,则弹性值越小。39、需求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相对于消费者收入的相对变动,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收入变动的百分比,e m=Q/mm/ Q如果商品的收入弹性 em0,该商品是正常商品;e m1,该商品是奢侈品;e m1,该商品是非奢侈品或必需品。需求收入的弧弹性系数 em=(Q 2-Q1)/ (m 2-m1)(m 2+m1)/ (Q 2+Q1)需求收入的点弹性系数 em=dQ/dmm/ Q4
18、0、需求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相对于相关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的4敏感程度。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e c=Q A/P BPB / QA如果一种商品关于另外一种商品的交叉弹性系数大于 0,则二者之间是替代关系;反之,如果交叉弹性系数小于 0,则二者之间是互补关系。41、供给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相应于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商品供给量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供给的价格弹性系数= 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供给弹性系数通常为正数值。供给弹性的分类:第一,供给的价格弹性系数 es=0,供给无弹性。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数量轴的
19、直线。第二,0e s1 ,供给缺乏弹性。供给量的相对变动关于价格的相对变动不敏感。第三, es=1,供给为单位弹性。商品的供给曲线是一条过原点的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第四,1e s+,供给富有弹性。第五,es=+,供给为无限弹性,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价格轴的直线。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生产技术的类型、生产能力的利用状况、生产成本因素、生产者调整供给量的时间。供给弹性并不只与供给曲线的倾斜程度有关。也与价格和供给量的组合在供给曲线上的位置有关系。42、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是政府对价格进行限定的两种形式。支持价格:又称最低限价,是指政府为了支持某一产品的生产而对该产品的价格规定的一个高于均衡价格的最
20、低价格。限制价格:又称最高限价,是指政府为了防止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而规定的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43、税收负担分析:需求越缺乏弹性,既定的消费税中,消费者负担的比重就越大;相反,需求越富有弹性,生产者负担的部分越大。44、需求弹性的销售收入:只有在富有弹性时,薄利才能多销。在需求富有弹性的价格水平上,降低价格;在需求缺乏弹性时,提高价格;最优的价格应当恰好使得需求弹性等于 1。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45、欲望具备不足之感和求足之愿两个条件。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时所获得的满足程度被称为效用。46、基数效用论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首先假定,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即效用可以用
21、 1、2、3 等基数加以表示。其次,基数效用论又假定随着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数量的增加,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获得的满足程度逐渐下降。基数效用论提出了商品的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概念。当收入既定时,消费者会权衡这些收入的不同用途可以产生的效用,不断地调整各种商品和劳务的组合。边际效用分析方法。47、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是,商品的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满足其欲望的一种心理评价,因而很难准确加以衡量,更难以对不同消费者的效用进行比较和加总。序数效用论假定消费者对消费商品获得的满足程度尽管不能准确地计量其数值。但可以按第一、第二、第三等顺序进行排序。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只要能对带来满足程度的大
22、小进行排序,就可以选择效用最大的商品组合。序数效用论通常借用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并没有从本质上否定基数效用论。48、总效用: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从消费商品或劳务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的总量。49、边际效用: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从增加一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增加量。50、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数量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不断增加对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消费者从增加的一单位该商品或劳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增加量是递减的,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用随着该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而递减。不同的消费者消费同一种商品时边际效用递减的速度并不一
23、定相同。同一个消费者消费不同商品时边际效用递减速度也会有所不同。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速度相当慢,通常把货币的边际效用看成一个常数。51、消费者均衡:指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当消费者选择商品组合获得了最大的效用满足并将保持这种状态不变时,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简称消费者均衡。为了得到消费者实现均衡条件,基数效用论通常假定:第一,消费者的偏好保持不变。第二,消费者的收入保持不变。第三,消费者所消费商品的价格不变。基数效用论得到的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在既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消费者购买各种商品获得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并且都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52、关于消费者对商品组合
24、的偏好,序数效用论提出了以下三个基本的假设条件:第一,对于任何两个商品组合 A 和 B,消费者可以断定,要么对 A 的偏好大于对 B 的偏好、要么对 A 的偏好小于对 B 的偏好、要5么对 A 和 B 的偏好一样或者说对 A 和 B 的偏好无差异。第二,对于任何三个商品组合 A、B 和 C 而言,如果消费者对 A 的偏好大于对 B 的偏好,对 B 的偏好大于对 C 的偏好,那么,该消费者对 A 的偏好一定大于对C 的偏好。第三,在其他商品数量相同的条件下,消费者更偏好于一种商品数量大的商品组合。53、无差异曲线:是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不同数量的商品组合描述出来的轨迹。无差异曲线通常具
25、有以下的特点:第一,无差异曲线有无数多条,每条代表着消费者消费商品组合的一个效用水平,并且离原点越远,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第二,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第三,无差异曲线通常向右下方倾斜,并且凸向原点。其斜率为负数值。54、边际替代率:指在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第一种商品的消费可以替代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RCS 1,2 =Q 2/Q 1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密切相关。如果商品数量的改变量越向于无穷小,则边际替代率恰好是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55、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保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
26、加,消费者增加一单位该商品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逐渐减少的,即随着一种商品数量的增加,它对另外一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一般情况下,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逐渐递减,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当边际替代率为 0 时,无差异曲线为一条水平的直线;边际替代率为常数,则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边际替代率是无穷大数,无差异曲线是垂直的直线。56、预算约束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在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预算约束线的斜率可以表示为两种商品价格之比的负值。57、预算约束线的变动:第
27、一,在两种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那么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将会平行移动。第二,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其他商品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将会使得预算约束线旋转。第三,如果所有商品的价格以及消费者的收入按同一比例发生变动,那么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位置不发生变动;如果商品价格以及消费者收入发生相对变化,那么预算约束线的位置发生的变动可以分解为上述第一和第二种情况。58、消费者均衡点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位于预算约束线上,二是由预算约束线与一条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所决定。消费者的均衡条件:RCS 1,2 =P1/P2 P1Q1+ P2Q2=m。它表示,在一定的收入约束条件
28、下,为了得到最大的效用满足,消费者应选择的最佳商品数量组合应该使得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59、收入一消费扩展线:表示在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变动,消费者均衡点变动的轨迹。60、价格一消费扩展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其他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消费者均衡点变动的轨迹。61、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应于一系列可能的价格,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62、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指由于一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从而导致消费者在保持效用不变的条件下对商品需求量的改变,被称为价
29、格变动的替代效应。63、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指由于一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引起的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动,从而导致的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的改变,被称为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总效应=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第四章 生产理论64、厂商利润最大化目标:指厂商从事生产活动,目标是为了取得比生产所花费的成本更高的收入,以便获取收益与成本之间的差额,并力图使其最大化。利润是一个企业长期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为了简化分析,经济学把利润最大化作为厂商惟一追求的目标。65、生产行为理论的基本内容:首先,关于商品的价格。通常假定厂商索要它可以要得到的最高价格。其次,关于销售数量。通常假定厂商的销售量等于生产量。第三,关于成本
30、。假定它只取决于生产的数量。666、 西方经济学中把生产过程中的投入称为生产要素。生产要素一般可以划分为 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67、生产函数:表示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时期内厂商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他们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68、短期:是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数量固定不变的时期。 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相应于短期,生产要素投入可以划分不变要素投入和可变要素投入。在长期内,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的要素投入,故所有的投入都是可变投入。区分短期和长期的标准是生产者能否对全部要素投入作出调整。69、常见
31、的生产函数:(一)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表示,生产要素投入数量以一个固定不变的比例进行的生产。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典型的特征是,两个生产要素投入之间是不能替代的。 (二)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指由美国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为分析美国的经济状况一起构造的一个生产函数,其一般形式是 Q=f(L,K)=AL K ,其中 Q 表示产量, L 和 K 分别代表劳动和资本投入量,A、为三个正的参数,并且通常 0, 1。首先, 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一个指数函数形式 ,这类函数在数学上是比较容易处理的。其次,函数中的参数 A、 和 具有明显的经济含义。A 可以看成为是一个技术参数,A 的数值越
32、大,既定投入数量所能生产的产量也就越大。 和 分别代表增加 1%的劳动和资本时产量增加的百分比,它们反映了劳动和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对重要程度。70、总产量:指一定的劳动投入量或资本投入量可以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生产函数:指假如生产过程中资本的投入量保持不变,比如 K=K*,则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Q=f(L,K*),称上式为只有一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变动的生产函数。71、平均产量:是每单位劳动或资本所生产的产量。72、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单位的劳动投入量或资本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73、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又称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连同其他
33、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之中,随着这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最初每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增的;但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增加一单位该要素的投入数量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减的。注意:第一,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的条件是生产技术水平保持不变。第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只有在其他投入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才可能成立。第三, 边际产量递减发生在变动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74、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首先,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下,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呈现先增加后递减的趋势。其次,相应于先增加后递减的边际产量,总产量曲线也呈现出先增加后递减的趋势。
34、边际产量等于 0 的点对应的总产量为最大。另一方面,边际产量也反映了总产量变动的速度。第三,对应于先增加后递减的总产量曲线,劳动的平均产量曲线也是先增加后递减的。并且,只要总产量大于 0,平均产量就会为正数值,从而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75、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劳动的投入量被分成三个区域:从 0 到 L1 为第一阶段;L 1 到 L2 为第二阶段;超过 L2 之后为第三阶段。在劳动投入量的第一阶段内,平均产量呈上升趋势,劳动的边际产量大于劳动的平均产量。第三阶段,可变投入劳动的边际产量小于 0,即增加投入不仅不增加产量,反而会促使产量下降。理性的生产者只会把劳动投入量选择在第二阶段
35、上。第二阶段,即可变投入位于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曲线的交点以及边际产量等于 0 之间的区域,被称为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76、等产量曲线:表示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可以生产相同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不同组合描述出来的轨迹。77、等产量曲线通常具有下列特征:(1)等产量曲线有无数多条,其中每一条代表着一个产量值,并且离原点越远,代表的产量就越大;(2)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相交;( 3)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4)等产量曲线是凸向原点的。78、两种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区:理性的厂商经济上合理的投入区域是等产量曲线递减的阶段。特别地,劳动的最大投入量为等产量曲线的切线平行于横轴的点;资本的最大投入量
36、为等产量曲线的切线垂直于横轴的点,此时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为无穷大。位于 OI 和 OJ 之间的生产要素的投入组合即为两种要素的合理投入区。79、边际技术替代率:表示在保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可以代替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用 RTS 加以表示。劳动对于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RTSL,K =K/L。边际技术替7代率有时也被定义为等产量曲线斜率的绝对值。80、边际技术替代率与要素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边际技术替代率也可以表示为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一种生产要素(比如劳动)对另外一种生产要素(比如资本)的边际替代率与其本身的边际产量成正比,而与另外要素的边际产量成反
37、比。81、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每单位该要素所替代的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是逐渐减少的,即一种要素对另外一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随该要素增加而递减。边际技术替代率为等产量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因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发生在两种生产要素之间存在替代而且不完全替代的情形中。如果两种生产要素按相同的比例互相替代,则等产量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如果两种生产要素不能相互替代,则等产量曲线要么平行于横轴,要么平行于纵轴。82、等成本方程:表示在生产要素的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厂商花费相同的成本可以购买到
38、的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组合。首先,在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等成本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其次,如果厂商花费的成本总量或者生产要素的价格发生变动,那么等成本线也会相应地变动。成本增加,等成本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价格变动将导致等成本线旋转。83、生产要素最优组合:表示厂商使用既定的成本生产最大产量的生产要素的组合点。当厂商从生产技术的角度考察劳动对资本的替代率与按市场价格衡量的替代率相等时,两种要素的投入比例达到最优。84、生产扩展曲线:表示在生产要素价格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厂商成本的增加,厂商的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点描述出来的轨迹。生产扩展曲线由所有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
39、点所构成。厂商的生产扩展曲线表示,在生产要素价格和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生产的成本增加时,厂商必然会沿着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来扩展它的生产。厂商利润最大化目标与实现生产要素最优组合是一致的。第五章 厂商的成本与收益85、厂商的成本又称生产成本,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厂商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出而用于购买生产要素的总费用。86、机会成本:是指某项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而放弃掉的机会所带来的成本,它通常由某项资源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加以衡量。会计成本:指在一定时期内,厂商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出而用于购买生产要素的总费用。经济学所论及的成本可以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指厂商生产一定数
40、量的商品而用于生产要素购买的实际支出。隐性成本: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并且被用于该厂商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特别地,对应于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无论是厂商自己的还是从银行借贷而来,在正常条件下都会获得一定数量的利润,即正常利润。在经济学家看来,一笔资金正常利润也应包含在成本之中。87、会计利润:指厂商的销售收入与会计成本之间的差额。 经济利润:指厂商的销售收入与机会成本之间的差额。二者的差异在于会计成本中并不包含隐性的成本支出。与会计利润不同,厂商的经济利润中不包含正常利润。经济学中所指的利润是超出正常水平的那一部分利润,即超额利润。88、 依照考察时间的长短,西方经济学中区分短期成本
41、和长期成本 的概念。短期是指厂商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数量的时期;长期是指所有生产要素都可以调整的时期。在短期,成本可以区分为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在长期内,这种划分不再有意义。89、短期总成本:指厂商在短期内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付的费用总额,记成 TC。90、不变成本:指不随厂商的产量变动而变动的那一部分成本,记成 FC。可变成本:指随厂商的产量变动而变动的那一部分成本,记成 VC。平均成本:指每单位产量 Q 所花费的总成本,记成 AC,AC=TC/Q 。平均不变成本:指每单位产量 Q 分摊的不变成本,用 AFC 表示,AFC=FC/Q。平均可变成本:指每单位产量 Q 所花费的可变成本的数量
42、,用 AVC 表示,AVC=VC/Q。边际成本:指增加一单位产量 Q 所增加的成本量,通常记成 MC,MC=TC/ Q91、短期成本曲线是指厂商的短期成本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轨迹。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一条 U 型曲线。平均不变成本是一条逐渐递减的曲线。8平均成本曲线也呈 U 型。边际成本曲线呈 U 型。92、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1)边际成本曲线与总成本曲线和可变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在边际成本递减的阶段,总成本增加的速度递减,即总成本曲线越来越平缓;而在边际成本递增阶段,总成本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即总成本曲线越来越陡。边际成本曲线与可变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就是边际成本曲线与总成本曲线的关系。当
43、产量逐渐增加到 Q0 时,厂商的总成本和可变成本曲线增长速度越来越慢,即越来越平缓;当产量超过 Q0 之后,总成本和可变成本曲线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2)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边际成本曲线一定与平均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93、长期总成本:指厂商在长期内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付的费用总额,记成 LTC。长期平均成本:指从长期来看,厂商平均每单位产量所花费的总成本,记成 LAC,LAC=LTC/Q 。长期边际成本:指从长期来看,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记成 LMC,LMC=LTC/Q。94、长期总成本曲线被
44、看成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曲线。长期总成本曲线 LTC 是一条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而且随着产量的增加,最初长期总成本增长较慢,而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长期总成本增加越来越快。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曲线。在 LAC 曲线上,每一个产量都对应着一个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之相切。95、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 U 型的原因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 U 型的原因是规模经济发挥作用的结果。96、规模经济:若厂商的产量扩大一倍,而厂商生产成本的增加低于一倍,则称厂商的生产存在着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若厂商的产量扩大一倍,而厂商生产成本的增加大于一
45、倍,则称厂商的生产存在着规模不经济。97、规模收益递增:如果成本的扩大是由于生产要素同比例增加而造成的,那么,若产量增加的倍数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倍数,则称生产是规模收益递增的。规模收益不变:如果成本的扩大是由于生产要素同比例增加而造成的,那么,若产量增加的倍数等于生产要素增加的倍数,则称生产是规模收益不变的。规模收益递减:如果成本的扩大是由于生产要素同比例增加而造成的,那么,若产量增加的倍数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倍数,则称生产是规模收益递减的。规模收益递增是规模经济的一个特例,而规模收益递减是规模不经济的一个特例。98、产生规模经济的原因主要有:(1)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厂商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生产
46、技术。 (2)规模扩大有利于专业分工。 (3)随着规模扩大,厂商可以更为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副产品。 (4 )随着规模的扩大,厂商生产要素的购买和产品的销售方面就拥有更多的优势。厂商的规模也并非越大越好。造成规模不经济最主要的因素是管理的低效率。同时规模过大也滋生内部官僚主义。不能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说成是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连线。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并不是所有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包络曲线。99、总收益:指厂商销售一定数量的产品或劳务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它等于产品的销售价格与销售数量的乘积,记为 TR=PQ。平均收益:指厂商每单位产品平均获得的收入,可以表示为 AR,AR=TR/Q。边际收益:指厂商
47、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销售所增加的收入量,用公式表示为 MR=TR/ Q。100、把厂商的收益与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描绘成曲线就可以得到相应的收益曲线。通常,厂商面临的需求或可以索要的最高价格与销售数量之间的关系可概括为两种情况:一是价格对厂商而言是一个常数;二是价格随着厂商销售数量的增加而递减。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重合,并且都等于价格,而总收益曲线则是一条从原点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在厂商面临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时,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与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重合,因而它也向右下方倾斜;边际收益曲线是一条位于平均收益曲线下方的曲线;总收益曲线则是一条从原点出发先增加
48、后9递减的曲线。101、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厂商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必然把产量选择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之点,即MR=MC,这就是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只说明了应该按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来决定产量,但利润最大化并不表示厂商获得的利润为正数值,在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这要看厂商面临的市场需求状况。第六章 市场理论102、按市场上的厂商数量、产品差异、进入限制、厂商对价格的影响等因素,西方经济学把市场结构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市场。按市场竞争程度,这些市场依次排列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完全竞争市场是一个极端,其他三
49、个市场结构被称为不完全竞争市场。处于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市场上的厂商分别简称为完全竞争厂商、垄断厂商、垄断竞争厂商和寡头厂商。103、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1)市场上有众多的消费者和众多的厂商;(2 )消费者需求和厂商供给的产品没有任何差异;(3)消费者和厂商具有完全信息;(4 )从长期来看,厂商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这一行业。大部分农产品市场。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单个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高度为 的水平直线。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厂商的P利润最大化原则为 MC= P104、根据厂商面临价格的高低,作为代表的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1)市场均衡价格 高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厂商获得超额利润。 (2)市场均衡价格 等于平均成本的最低水平。P厂商获得正常利润。 (3)市场均衡价格 低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但高于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亏损( 4)市场均衡价格 低于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105、停止营业点:指平均可变成本的最低点,在该点上,厂商可以选择生产和停止生产。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一定向右上方倾斜。整个行业决定的短期市场供给曲线也向右上方倾斜。106、依照于厂商进入对行业中厂商成本的影响,行业可以划分为成本递增行业、成本递减行业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