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物流管理 C 县现代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乘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浪潮, 物流的概念被引入国内并得到了广泛传播 。在国内安定繁荣的提前下,随着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调整 ,九十年代初,我们的传统物流慢慢开始向现代物流转变。物流业已开始从基本包装、运输、装卸和仓储为主要功能的阶段,转向除了包装运输等之外的 物流配送、物流 网 络 信息技术处理和物流 相关增值服务等功能的阶段。但目前国内物流业的转型研究还处在一个探索试验阶段,还有诸多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城镇尤为明显。 国外文献对物流的发展有着不一样的表述。 物流在英语中
2、最初为 Physical Distribution,而不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 Logistics。后者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产生的,起初是为了军需物资供应。 Physical Distribution 最早起源于 20 世纪初叶的 美国。对于物流概念起源的提法,界内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但较为认同的是 美国市场营销学 者阿奇 萧 ( Arch W. Shaw) 于 1915 年从市场分销的角度提出 “ Physical Distribution” 的物流概念。 在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英国 的 利费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其公司宗旨是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
3、售商以及用户的手中 ,这一系列相关表述被誉为是物流业最早的一批文献记载。 1956 年日本开始从美国引入“物流”,在对国内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它称为“物的流通”。 1981 年,日本综合研究所编著的物流手册,对物流的表述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 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 1990 年,日本颁布了物流法。日本 1997 年制定的综合物流施政大纲明确了在物流领域里进行经济结构改革和企业引导的一系列措施,并提出了日本物流业到 2001 年实现能够提供亚太地区一流快捷物流服务的发展目标。日本的物流观念虽然在 50 年代才从美国引入,但发展迅速,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管
4、理经验和方法。 20 世纪末的国外文献研究主要是在物流管理模型研究和本地优势化管理的研究( G.A.P. Kinder vater; M.W.P. Savelsbergh, 1992) ,暂时还停留在理论研究方面。后在近几年,研究开始联系当地实际的物流网络情况以及地理环境,针对现实问题进行研究( Feng Xie; David Levinson, 2009)。 1 根据相关文献介绍,我国是在 1979 年从日本引入“物流”一词,并开始使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 ,政府部门和 生产 、 流通等企业开始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发展研究物流业的转型问题。虽然我国物流业起步
5、较晚,但由于发展迅猛,国内的一些学者和业内人士也开始发表一些关于传统物流发展的文章,并提出了很多符合中国国情的一些建设性 的建议。“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最主要区别,既不是在服务领域上,也不是在技术手段上 ,而是在服务的目的和功能上(王建伟, 2002)。在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在物流功能、运作理念、价值实现以及管理模式上进行了比较,得出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关键是因为它作为一个崭新的行业从原来的工业生产和商业销售领域中独立出来,并赋予了物流以新的内涵和外延,并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张乐乐;冯爱兰, 2005)。区别了中国传统物流和现代物流与国外 PD 和 Logisti
6、cs 的不同内涵,并构建一种物流发展状态的三维结 构模型,来研究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概念、特点以及两者辩证关系等基本理论,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宋耀华;侯汉平, 2005)。 在特别区域,学者们也进行了针对研究。从产业集群的角度来分析区域物流中心的形成机制,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对贸易与产业集群的推动作用,解释了同一经济区域中地理位置比较接近的港口城市在物流业发展方面显著分化的现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区域物流中心形成之后邻近港口城市物流业发展的定位问题,并对珠海物流业发展的定位和策略提出政策建议(杨湘玉, 2007)。针对于安徽物流业发展现状,也提出了相关地 区性的建议(杨存睿;杨振斌, 2
7、009)。广东在在交通枢纽、公共储运设施、各种现代化物流中心等物流集散设施建设方面仍然滞后,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服务于区域经济或城市内部的各种物流基地、物流中心还比较缺乏。建议方面是以广东省的“十五”计划为指导,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布局和深化改革为主线,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加强政府引导,使物流业建立起适应广东省经济发展和物资流通需要的服务体系(黄欣,2002)。依据宁波道路的具体情况,给运管部门提出了可行性的实际对策(邢春,2006)。 我们物 流业发展现状的问题:现代物流业缺乏长远发展规划,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大;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物流企业组织规模较
8、小,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物流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现有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适应现代物流业的基础设施薄弱、利用效率不高;物流业虽有发展,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表现也十分突出(付林, 2004)。传统运输枢纽向现代物流中心的主要任务:构筑现代化综合运输网络;创建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形成物流信息平台;培育现代物流企业群体;完善金融 系统和其它配套服务行业;创造物流系统健康运行的社会环境(张珩;2 张存禄;黄培清, 2002)。有人提出了对于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建议(孟凡胜,2005)。针对我国物流运输行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对策(吴景新,20
9、06)。 在我国物流业发展机遇方面,应该抓住现代物流发展的大好机遇:宏观经济环境趋好;高额的流通成本为现代物流提供了挖潜的能力;现代物流的基础条件日趋成熟; WTO 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助推器(郭蕾, 2003)。我国的经济总量及发展趋势又决定了其市场巨大、且面临着较好的机遇,从传统运输发展到 现代物流将有很大的利润挖掘空间(牛德雄;李燕, 2006)。将现有的智能运输技术与物流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智能运输为物流管理创造了一个快捷、可靠的运输网络,降低了物流成本;反过来物流管理也为智能运输产品与服务开辟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可促进智能运输的发展(张静怡, 2009)。 关于传统物流企业转型的模式
10、选择,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有三种模式可供选择,即:内部自主式转化、外部带动式转化、结合式转化(谢兴伟;董显辉, 2007)。电子物流是 21 世纪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王晓东;胡瑞娟, 2001)。关于中国未 来 实现现代物流业的大发展,就必须转换理念,创新管理,实现企业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与回收物流的系列化运作,完善供应链管理,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加强物流新技术开发利用,推进物流信息化,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 (丁俊发,2002) 。 企业的中心问题是人的问题,建立有效的机构需要人才,制定完善的制度和计划需要人才,进行
11、运作需要人才,没有有才能的人,就什么也谈不到。物流教育与进修被抬上了研究日程(菊池康也, 2000)。 3 参考文献 1 王建伟传统物 流与现代物流的经济比较分析 N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 2002( 3) 2 张乐乐 , 冯爱兰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比较分析 J 物流技术 , 2005( 07) : 5-8 3 宋耀华,侯汉平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基础理论研究 J中国流通经济, 2006( 04) :9-12 4 杨湘玉产业集群对区域物流中心形成的作用机理及实证分析 J研究与探讨, 2007( 3) : 8-10+17 5 杨存睿,杨振斌安徽 物流业的现状及其发展策略 N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12、2009( 2) 6 黄欣广东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出路 J岭南学刊, 2002( 04) : 72-75 7 邢春浅谈传统道路货运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的策略 Z探讨, 2006-2 8 付林中外物流业比较及我国的对策 J物流科技, 2004( 3): 60-62 9 张珩,张存禄,黄培清传统运输枢纽与现代物流中心 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2( 02): 103-104 10 孟凡胜我国农产品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 的制约因素 J学术交流, 2005( 04) :118-121 11 吴景新论我国物流运输的现状及对策 Z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6 12 郭蕾浅谈我国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
13、转型 J北方经贸, 2003( 11) : 112-113 13 牛德雄,李燕从传统运输到现代物流 J企业经济, 2006( 07) : 50-51 14 张静怡物流运输业的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16) :203 15 谢兴伟,董显辉论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型模式 Z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2007 16 王晓东,胡瑞娟现代物流 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1 17 丁俊发中国物流 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2, 508-509 18 菊池康也,丁立言(译)物流管理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19 G.A.P. Kinde
14、r vater, M.W.P. Savelsbergh. Local Search in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J.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1992(05):168-173. 20 Feng Xie, David Levinson. Modeling the Growth of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A Comprehensive ReviewJ. Netw Spat Econ,2009,9(03):291-307. 21 Agostino Nuzzolo, Umberto Crisalli. The Schedule-based modeling of transportation syetems: recent developmentsR. “Tor Vergata” University of Rome,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