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初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做文字“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通假”是“本有其字”却弃而不用,临时借用了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别字。一般认为,通假字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书写或抄书的人一时笔误,写了音同或音近的别字,或是因地方习惯而写了另一个字。后人见古人有先例,便跟着写,约定俗成,别字和本字就通用了,学会辨识通假字,对学习文言文是很重要的。中考复习之文言文通假字汇总: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通“悦”,愉快。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3、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4、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5、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6、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7、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