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重要考点主观题整理50题.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777033 上传时间:2018-10-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要考点主观题整理50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要考点主观题整理50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要考点主观题整理50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要考点主观题整理50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要考点主观题整理50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 下教师资格证考试-主观题整理 50 题1.新课改下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评价观(材料分析题)教育观素质教育观(1)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面向全体学生(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促进学生个性发展(5)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6)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教育各个方面教师观(1)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指导者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 教师由权威者变成合作者,从知识的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从课堂的统治者变成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

2、 (3)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实施者 教师既是课程的设计者,又是课程的实施者,将在地方课程设置,尤其是在校本课程设置中发挥重要作用。 (4)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探究者 教师即研究者”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同时也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 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2)学生是发展的人。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发展。 (4)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5)学生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学生成长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学生既属于学校也属于社会。 学习观新课改下的学习观倡导学

3、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1)探究性学习 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对学生提出问题,师生或生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一般在知识性技能性训练任务较多的课上用的频繁。(2)合作性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合作团体中是不是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这是关键。(3)自主性学习 自主性学习中学习不是老师规定的任务,也不需要老师的监视,而是学生自己参与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进度,对自己进行激励和监控,在学习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高效。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对学习

4、内容有浓厚的兴趣,感到好奇,感到充满挑战性。评价观(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决定了只有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才可能多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评价的主体应该包括:学校内部的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学校外部的考试机构、教育团体等。(2)评价目标内容的全面性(三维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纬度进行全方位的评价。(3)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比如,学习档案袋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纸笔测验。2.简述全面发展的内容(1)全面发展的内容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即“五育” 。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

5、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道德规范等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 智育是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训练和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发展智力的教育。 体育是指引导学生掌握健身、卫生等方面的知识、训练和形成健身技能和运动能力、发展学生机体素质和体力,增强学生体质的教育。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等,是通过现实生活和艺术中的美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现代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训练和形成基本生产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

6、育,包括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两方面。(2)诸育的关系 “五育”既各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具有内在联系,它们共同构成我国的全面发展教育; 各育都针对人的身心素质发展的某一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任务、作用和特殊的教育方法、手段,不能相互取代; 各育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每一育都是全面发展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 3.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能力为重” 、 “师德为先”基本理念。(1)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 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 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2)师

7、德为先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4.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师范教育。即通常所说的教师职前教育,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起点和基础。(2)新教师的入职辅导。由有经验的教师进行现场指导,短期的系统培训。目的是使之尽快转变角色、适应环境。(3)在职培训。在职培训有很多方式,如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等。(4)自我教育。即专业化的自我建构。这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最直接、最普通的途径。5.教师专业的发展内容

8、/素养(材料分析)(1)崇高的职业道德,包括热爱教育、无私奉献;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团结协作、互勉共进 ;严于律己、为人师表。(2)先进的教育理念,包括正确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3)知识素养,包括精深的专业知识、广播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4)能力素养,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等专业能力,还包括阅读、写作等基本能力。(5)身心素养,包括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6.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发展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

9、品质。7.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教育的终身化; 教育的全民化; 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8.教育制度/教育目的/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 社会背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人口背景等方面; 知识经验。包括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知识发展水平;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包括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兴趣及其可接受性。 以往的相关经验。 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9.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生产力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

10、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的作用 教育可以再生产劳动力。教育能够把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现实的劳动者 教育可以再生产科学知识。 教育可以促进产生技术更新。10.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1)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制约教育的领导权 制约受教育权 其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2)教育对政治制度的影响作用 教育能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教育是一种舆论力量11.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发现问题 查阅资料,确定课题 提出假设 制定研究方案 收集和分析资料 做出结论 撰写研究报告12.学术论文的主要内容 标题。 引言。 正文。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13.简述小

11、学生注意发展的规律。 注意内容主要以具体直观的事物为主,对抽象事物的注意不断发展。 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注意的范围较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发展和扩大。 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随年级的升高不断发展。 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差,但在教育的要求下,儿童注意分配和转移能力逐步在发展。14.良好记忆的品质特点 敏感性 持久性 准确性 准备性15.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1)运用识记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让学生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 使学生理解所识记的内容并系统化/组块化(所谓组块,是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储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人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

12、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 ) 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教学 充分利用生动、具体的形象和表象进行教学(2)根据遗忘规律有效地组织复习 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及时复习、合理分配时间) 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达到过度学习程度 复习方法多样化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3)提高学生的回忆效率 教会学生善于运用回忆的技能、技巧 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排除回忆过程中的干扰(4)记忆的心理卫生 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 适当的睡眠和健康的身体 适当的营养和良好的环境16.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激发学习动机创造性思维活动需要学生要主动、积极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

13、的创造性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知识不应是灌输式的,而要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不要用固定的答案或标准去评价他们,要鼓励他们超常的思维、创新的答案。 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产物。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集中思维则主要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教给学生发明创造的思维方法掌握创造的思维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奥斯本的“头脑风暴法” 、格兹尔的“问题分类发”以及克劳福德的“特征列举法”等。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创造性活动,鼓励他们进行创造分明是培养

14、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17. 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 明确问题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18.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影响问题解决。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 原型启发与联想。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中看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情感与动机状态。一般说来,积极的情绪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消极的情绪会干扰问题的解决,这是从情绪的性质方面讲的。 个性因素。个性因素对解决问题也有重要影响。实验表明:一个人是否善于解决问题,与他的灵活性、首创性和自信心等个性心理品质相联

15、系。19.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 利用学科的内在特点。 创设问题情境。 及时反馈学习结果。20.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制造适度困难激发学习动机 利用反馈信息激发学习动机 指导结果归因激发学习动机 运用竞赛与评比激发学习动机21.意志品质(1)意志的自觉性 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一个人的行动有明确的目的,尤其是能充分地意识到行动效果的社会意义,使自己的行动服从社会、集体利益的一种品质。 与自觉性相反的特征是意志的动摇性(也叫受暗示性)和独断性。 (2)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果断性是指能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不失时机地、快速有效地采取决断,并坚决执行

16、的心理品质。它是以勇敢和深思熟虑为前提条件的。 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即冒失)是缺乏果断性的表现。(3)意志的自制性 意志的自制性就是在意志行动中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一种心理品质。也就是能根据正确的原则指挥自己、控制自己。对困难表现出畏惧、惊慌失措,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与冲动是缺乏意志自制性的表现。(4)意志的坚持性 坚持性是指在行动中,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为实现预定的目的坚持到底的心理品质。 22.简述四种不同气质类型的特征,并针对不同气质类型如何指导作为一名老师,应当了解不同学生的气质特征和气质类型,做到因势利导,提高教育效果,还要促使学生扬长避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气质

17、特征。(1) 多血质的学生,行动有很高的反应性,他们容易适应新环境,结交新朋友,具有高度可塑性。给人以活泼热情,充满朝气,善于合作的印象。但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很难适应要求耐心细致的平凡而持久的工作。教育指导:对于此类学生应该要求他们在学习中认真细致,刻苦努力,在激起他们多种兴趣的同时,要培养中心兴趣;在具体活动中,要求他们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其朝气蓬勃,满腔热情,善于思维等个性品质。对于他们的缺点错误,批评时要有一定的刺激强度,但又要耐心细致,尤其要做好转化后的巩固工作,防止反复。 (2) 胆汁质的学生,为人热情,豪放,爽朗,勇敢,进取,主动,但他们性格中也有粗暴、任性、高傲,不能

18、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的弱点。教育指导:对于此类学生应该要求他们要善于控制自己,能沉着地、深思熟虑地回答问题,发表意见,活动中保持镇静而从容不迫。要注意培养他们扎实的工作作风,达观自制的待人态度。对他们的教育不可急躁粗暴,而应慢言细语,实实在在、干脆利落地讲清道理,努力抑制他们的激动状态。 (3) 粘液质的学生,一般班里默默无闻,容易被人忽视。但他们大多个性沉稳,安静勤勉,且不防碍别人。教育指导:对于这类学生老师应着重培养他们高度的积极性,灵活性等品质,防止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执拗等不良品质,杜绝不必要的冷漠和萎靡不振。 (4) 抑郁质的学生,平时给人以呆板而羞涩的印象,这类学生最易出现伤感、沮

19、丧、忧郁、孤僻等行为现象。但在友爱的集体和教师的关怀下,又能充分表现出细致、委婉、坚定、富于同情心等优良品质。教育指导:对这类学生,老师应(同时也应该要求班干部)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具体的帮助。要着重发展他们的机智、认真细致、有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优良个性品质,防止怯懦、多疑、孤僻等消极心理的产生。要引导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在评价过程中给予称赞、嘉许、奖励等,批评时“点到为止” 。创造条件,安排他们从事有一定困难,需要与他人交往和配合的工作,以鼓励、锻炼他们的勇气。23.人格/能力的影响因素 遗传。物质基础,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 环境。 (社会环境-社会价值观、舆论导向等,家庭环境-三种教养方式的差异

20、,学校环境-主导作用) ,提供了发展的现实性。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内在动力,决定作用。24.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要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 要正面强化积极因素。 要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习习惯。 要取得学生家长的配合。 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信息。25.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启示。(1)稳定性和可变性稳定性: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青少年身心发展阶段的顺序、年龄特征和变化速度等大体上是相同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变性: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但在不同的社会条件或教育条件下,同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其身心发展的水平可能不一样。教育启示:教师要看到学生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把它作为施教的出发点和

21、依据;同时又要看到可变性,尽量创造良好的社会和教育条件,充分挖掘潜力,使之更快更好地发展。(2)顺序性身心发展是有顺序的:人从出生到成人,其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如身体的发展是按“从头部到下肢” ,“从中心部位到全身的边缘方向”发展的,人的思维是从形象到抽象思维,记忆的是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的发展的,这些顺序是不可违背的。教育启示: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工作的顺序性,教师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进行。要“循序渐进”不要“拔苗助长” 。(3)阶段性人的一生,都要经历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

22、等几个阶段。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同特征。教育启示:教育要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切忌搞“一刀切” 。还要求作好各个教育阶段的衔接工作。(4)不平衡性表现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相同。例如,身高体重出生后一年发展最快,以后缓慢,到青春期又高速发展。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阶段就能达到较高水平,有些方面则要成熟得晚些,例如感觉、知觉在少年期之前已发展到相当水平,而逻辑思维则要到青年期才有相当程度的发展。教育启示:教师抓住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各个方面的成熟期和关键期,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取得最佳效果。(5

23、)互补性一方面是生理与生理的互补,盲人的其它器官会特别灵敏;另一方面,心理还可以弥补生理机能的缺失,俗称身残志坚。教育启示:教育者从整体出发,系统完整地进行教育,做到综合育人,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6)个体差异性同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由于遗传素质不同,环境影响和教育不同,他们的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可能因人而异,表现出个别差异性。 “有的人聪明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 。教育启示:因材施教,长善救失。26.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有哪些表现?教育是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特定的环境。它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起

24、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利用集中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训练,使之获得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形成思想品质,较之自发的、偶然的、零碎的环境影响,其作用更为巨大、深刻、系统。 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这些教师经过专门的培训,掌握教育内容,懂得运用教育方法,根据教育规律,有意识地发挥学生遗传素质中的长处,弥补其短处。 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教师对各种环境加以调节控制,吸取有利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更好更有效地促进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27.皮亚杰的认知发

25、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人的动作图式经过不断的同化、顺应、平衡的过程,就形成了本质不同的心理结构,这也就形成了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此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出生时婴儿只有先天的遗传性条件反射。随着动作的不断泛化与分化,逐渐发展出应付外部环境刺激的能力。到这一阶段后期,感觉与动作明显区分,手段与目的逐渐分化,思维开始萌芽。 912 个月时,才形成了客体永恒性的概念,也就是说即使物体不在眼前,儿童也能知道物体仍然存在。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7 岁) (泛灵论、自我中心主义、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思维的不可逆性、缺乏守恒

26、) 知觉的集中性,即当儿童的注意力集中于问题的某一个方面时,就不能同时把注意力转移到另一方面 。 不可逆性,突出表现为缺乏概念守恒结构,此阶段儿童在做出判断时只能考虑一个标准或维度,尚不能同时考虑两个维度。 自我中心性,即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上,不具备观点采择能力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的能力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2 岁) (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 可逆性) 此阶段的儿童开始具有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先后获得了守恒概念,但运算形式和内容仍要以具体事物为支撑。 7-8 岁达到物质守恒;9-10 重量守恒;11-12 岁体积守恒。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2 岁以后) 此阶段

27、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为: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开始区分;能运用假设-演绎进行各种逻辑推理;能合理运用归纳,有特定的形式运算结构形式。2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知识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由事物本身决定的,人在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建构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和理解。 (1)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知识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不是最终答案。 在具体问题中,知识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 (2)学生观 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3)教学观 教学需要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中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 教学不是知

28、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与转换。 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会生成新能力和技巧。 (4)学习观 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强调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强调学习的情境性 29.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变化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施加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曲折不断前进的过程30.德育中疏导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积极因素原则基本要求(材料分析)(1)疏导原则/循循善诱原则疏导原则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基本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