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自考重点资料.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781256 上传时间:2018-11-01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4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自考重点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公共政策自考重点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公共政策自考重点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公共政策自考重点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公共政策自考重点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公共政策学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学科名称梳理.1、哪些因素推动和促进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科学的诞生和发展;(3)、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4)、决策科学的形成;(5)、行为科学的诞生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6)、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推动和促成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2、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是谁?美国德斯坦福大学教授伊斯顿。罗斯威尔。第二代掌门人是叶海卡。德洛尔3、政策分析的概念最早由谁提出?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第二节学科形成以前的政策研究.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5)、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我国古代有两本与政策研究有关的著作:1、战国策;2、智囊补冯梦龙著,整理政策案例1238 例;2、中国古代出现发达的政策研究的原因:(1)、古代王朝更迭,宗教不能充分解释;而孔孟之道主张从为政得失上去解释执政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这就使得统治者从维护王朝统治着想去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甚至在机构和制度上作一定安排;2、古代先秦时期就形成“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隋唐时期又形成科举制,这种制度安排成为中国古

3、代的读书人热心于观察和分析政策的强大动力。3、欧洲何时出现政策分析人才? 欧洲中世纪的中期和晚期。.4、为何古代没有出现公共政策学?(1)、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大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2、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情况、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直观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解释往往是从权威、伦理、哲学的原则。25、学科诞生前的理论和方法论准备(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急速进步,为人们从经验和定量方面研究公共政策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手段。(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学科的诞生和发展,为公共政策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6、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的贡

4、献主要有哪些?(1)对当时的政策提出了一整套理论和经济政策。(2)对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国家有关政府和市场的理论为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3)对政策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他提出了经济人的假设。对后来的理性选择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有影响,并间接影响到现代的政策分析。.7、克劳塞维茨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1)提出了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设定了战略、策略与战术之间的关系,为“政策链”、“政策群”概念的形成提供了基础。(2)将战略要素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这一战略要素分析为政策研究中的因素分析提供了典范。(3)强调战略决策必

5、须根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为公共决策如何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提供了很好的思路。8、马克思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1)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策略、基本政策等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指导。(2)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为政策研究从注重政策结果到注重政策过程的转变指明了方向。(3)历史唯物论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掌握政策的本质,更加深入地认识政策系统与环境之间、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的本质关系等问题。9、马克斯?韦伯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1)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对后行为主义时期政策研究中倡导的价值分析有显著的影响。(2)认为人的行动或社会行动包含着动机和目标两大基本因素。这一主张对于公共政策学中的

6、政策评估具有指导意义。(3)提出了官僚制的决策模型。(4)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上提出了理想类型和价值无涉。理想类型的提出为认识现实提供了中介手段。价值无涉为公共政策学提供了一种方法论的指导。第三节公共政策学的产生(第一阶段、50 年代)1、学科形成的时间和历史条件时间诞生于 20 世纪 50 年代。历史条件(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奠定了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三论提供的思维方法的特点是系统性、动态性和最优化。它提供的基本方法是:系统的方法;信息的方法;反馈的方法;功能模拟的方法)(2)决策科学的形成。其取得的成果直接成为公共政策学的内容。(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

7、展,是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催化剂。(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和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使得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必要性迅速增加。2、学科诞生过程(代表人物和著作) 勒纳和拉斯韦尔:政策科学:视野和方法的近期发展(1951)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作。 拉斯韦尔(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对公共政策学的界定:(1)以3民主政治体制为前提;(2)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3)对于时间和空间都极其敏感;(4)具有跨学科的特点;(5)须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6)以社会变迁和发展为对象,以动态模型为核心。 第四节公共政策学的发展(第二阶段、60 年代)1、德洛尔对拉斯韦尔的批判:(1)偏重于方法论和忽视政策内容的研究;(2)片面强调

8、运用纯科学的方法,而忽视了政策过程与自然过程的差别,以及各种政策问题在性质上的相互差别;(3)片面追求理性化和计量方法,而实际上有大量政策问题包含着价值判断,或者无法进行定量分析。2、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的贡献:(1)分析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学科建设上存在的误区;(2)肯定了管理科学和决策科学研究中使用的系统群研究方法,并主张将其引入公共政策学;(3)提出并界定了“总体政策”、“超政策”和“政策系统”的概念;(4)强调公共政策学的跨学科性和实践性。3、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取得了哪些成就?(1)方法论的多样化行为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结束;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在公共政策学中的运用继续受到关注;

9、公共选择方法论崭露头角;博弈论成为公共政策分析中的重要方法;个案研究受到重视。(2)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转变重点由原来的政策制定转向政策执行、评估和终结。(3)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4)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4、公共选择理论(35) 创始人是布坎南。该理论假定理性人为经济人,并以此为起点研究集体决策;其研究范围包括国家、政府、教育、环保等政治和政策问题。5、公共政策学的近期发展(第三阶段、90 年以来)(1)课题选择的新取向伦理取向;管理取向;政府改革取向。(2)方法论的非科学化以主观的研究方法(研究决策者主观的思维方式或倾向的)取代客观的研究方法(寻求客观真

10、理)。(3)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学会、专业研究机构以及专业和课程的建立。6、公共政策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国应运而生。7、1983 年孟繁森在理论研讨杂志第七期上呼吁“建立一门研究党和国家生命的科学政策学。8、1984 年李铁映在哲学研究第四期发表决策研究论文指出决策须由硬结构和软结构组成。9、1997 年初北京大学建立公共政策研究所,宁骚教授任所长,这是全国高校系统中第一个公共政策研究所第三章 公共政策的含义、构成与功能 第一节 什么是公共政策.41、兰德公司的 4W 决策思考模式。即: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采取哪条行动路线?前景如何?是一种适合于人

11、所有个体和群体的思考模式。决策的五个基本要素:决策者、决策对象、决策信息、决策方法、决策结果。2、艾斯顿(公共政策就是政府机构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拉斯韦尔、卡普兰(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伊斯顿、戴伊(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某事的行为)对公共政策所下的定义。.3、公共政策的含义。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4、公共政策定义所揭示的内涵特征。第一、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政策的一般特征。第二、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第三、公共政策是有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得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第四、公共问题、公

12、共目标、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第五、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第六、公共政策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政策与决策的不同:政策是人们为实现某一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方案。政策具有总括性和指导性,决策具有微观性和操作性。政策为决策和决定提供一定原则。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构成和结构1、国家、政府、公共政策的关系:国家在本质上是讲公众的权力变成了支配公众的权利;政府是国家主权的管理者和行使者;政府是国家的中枢系统;政府存在的基础是政策。.2、政府利益(政府自利性)的含义:即:指政府系统自身需求的满足。3、政府过程的含义:即是指某一特定的时间横断面上政府活动的逻辑顺序。也就是说是政府

13、动作的程序,其中心流程是政策过程。113 页4、G.A.阿尔蒙德的政府过程逻辑顺序:利益表达利益综合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反馈。公共政策是政府系统输出的主要产品。.5、公共政策的形式构成: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6、美国公共政策形式构成中的横向结构的特点: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三权分立而又相互制衡。1145横向结构形式 美国最为典型,有: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美国政策的基本形式是国会立法;政党政策不是公共政策;最高法院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美国总统是强有力的直接决策者。7、美国总统决策的主要类型:立法倡议;立法否决;委托立法;外交立法;防务政策。1158、美国司法决策的主要形式:司

14、法审查、推翻先前的判决、司法命令。11710、中国公共政策形式构成的横向结构特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政府系统的领导核心,主导着政府工程的运行。(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议行合一的政治体制;(2)政策过程具有两大特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政府系统的领导核心,主导着政府工程的运行。118(3)政策横向结构由三部分构成:党的政策+人大决策+行政决策。(4)不存在司法决策。11、中国共产党的政策转变为公共政策的形式:(1)直接形式公报和讲话;(2)间接形式联名发布政策方案;提出政策创议;政府决策以党的政策原则为指导12、中国人大决策的主

15、要形式:宪法、基本法律、法律、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人大决定。共 5 种。13、中国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行政法规(以总理令的形式发布);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共 5 种。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共同发布的文件是政策性文件,而不是法规。 14、国家结构的含义:是指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正式的、稳定的关系。12815、单一制国家政策结构特点。被划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基本层级。12816、联邦制国家政策结构特点:被划分为联邦政府或中央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三个层级。1296人大的四项职能: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16、17、中国和美国公共政策的纵向结构比较:中国(1)中国是单一制、基本政策制定权属于中央,地方政策是中央政策的具体化;(2)中国地方政府一般由省、市、县、乡四级构成,各级地方政策都必须以中央政策为指导,同时又存在着阶梯式的等级关系;(3)地方政策和基层政策在单一制的框架内仍然具有一定的能动性;(4)中央政策具有宏观性,地方政策具有中观性,基层政策具有微观性。美国(1)美国是联邦制国家,中央政策和州政策之间不存在决定与被决定、服从与被服从关系;(2)州与地方关系具有单一制性质,州政策与地方政策之间存在着决定与被决定、服从与被服从关系。(3)广泛实行地方自治,所以基本上不存在基层政策。13418、公

17、共政策的内容构成(1)以同一政策体系中各项政策之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关系划分: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2)将同一政策体系中各项政策从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角度划分:战略、策略、战术。137(3)依政策的社会内容进行划分: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科技、文化。(4)其他按照内容的分类:(共 11 种)143以一项政策谋求达到的目标数量为标准划分: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以政策主体决策时有无现行规范可遵循进行划分: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以同一政策的始创或调整为标准划分初始政策和反馈政策;内容构成 以政策结果的可预测性为标准划分确定政策与不确定政策、风险性政策与竞争性政策。7以政策主体希望的行

18、为选择的范围为标准划分鼓励性政策与限制性政策。以政策主体是否行为为标准划分积极性政策与消极性政策;以面向未来还是面向现实为标准划分能动性政策与被动性政策;以政策协调社会生活的方式为标准划分分配性政策、限制性政策、再分配政策。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划分:是指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以政策效果为标准划分:物质性(或实质性)政策和符号性(或象征性)政策19、公共政策的结构:(1)含义指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在时空上的排列、组合的方式及各要素间互动的相对稳定方式,是政策系统构成要素的组织形式和程序。147(2)类型塔形结构:链形结构;圈形结构;网状结构;矩阵结构;群落结构。20、研究政策结构的必要性

19、;合理的政策结构对于任何单项政策实现理想的政策目标、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合理的政策结构的标准:结构的有序化(政策协调分布、相辅相成,有利于发挥政策的整体效果);有效的分级控制(环环相扣、层层衔接,政策运行机制运转自如);严格的组合秩序(配套运作;弥补缺口;统筹安排,严格管理)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与功能1、公共政策产生的三个初始条件: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2、近代社会以来公共政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公共政策问题形成中的公民参与;(2)公共政策形成中的民主化和法制化;(3)公共政策领域向社会管理方面的大规模扩展;(4

20、)以政策过程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来保证政策质量。8现代国家和政府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主权在民。 现代政策科学的始作俑者是:拉斯韦尔。3、公共政策的本质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4、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七个):政治性;阶级性;权威性(是公共政策的两个本质性规定);普遍性;目标取向(公共政策的灵魂);稳定性与变动性;预见性。1555、政策与理论的关系:政策是联结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或桥梁。理论是政策的理念依据,政策是理论的具体化。1596、政策与实践的关系:政策是实践经验的原则化并在实践中得以完善和发展,实践须以政策为出发点并贯穿其整个过程。1617、公共政策的主要

21、功能:管制功能;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第二章 公共政策的学科要素 第一节 什么是公共政策学1、公共政策学的含义?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具有跨科学的视野、知识、理论和技术手段,它的显著特征是:可检验、可验证性(方法论上的基本特征);跨科学或多学科交叉、渗透性(理论上的)和功利性等。现有的公共政策动态分析模型有:公共政策过程分析模型(西方国家,以美国的经验为依据)和上下来去模型(中国基于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而形成)2、学科概念内涵: 研究对象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公共政策。 研究方法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的程序和方法。 研究内容政策系统;政策系统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的关

22、系;政策过程诸环节与政策系统内外诸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研究目的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地改造社会与自然。第二节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和概念体系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研究对象;概念体系;研究方法。1、公共组织的类型:强制型公共组织;半强制型公共组织;非强制型公共组织。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协调和增进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92、公共政策学研究公共政策时的三个方面(角度):公共政策;政策系统;政策过程。3、公共政策学与决策科学的主要区别:各类组织的决策。4、公共行政学与行政决策学的主要区别:行政组织的决策。.5、公共政策学与立法学的区别:立法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制定法律和

23、行政法律性规范文件的活动。6、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的三个层次:具体的个别政策;政策群和政策链;政策一般。7、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政策主体系统(三个子系统政策制定、政策执行、间接主体);政策支持系统(四个子系统信息、监控、咨询、评估);反馈系统。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公共权力机关8、在研究政策系统时,应该注意的四个问题:(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9、政策过程的含义:是一个自始至终不断地进行选择的过程。10、决策行为和政策过程的关

24、系: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决策行为是一个有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环节或程序组成的完整的政策过程。公共政策概念系统的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次概念;边际概念。 第三节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药师寺泰藏以钟比喻公共政策学的科学特征,以云比喻公共政策学的艺术特征。1、公共政策学研究方法的三大层次:公共政策学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第一层次);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过程的理论模型(第二层次);公共政策学的研究程序与技术性方法(第三层次)。2、公共政策学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第一层次):(1)经验主义(代表人物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和主要观点:认识起源于感觉;应从个别、

25、特殊事务出发;无从得出共同理性和普遍必然性;忽视真理自身的逻辑性;认识能力的有限性)(2)理性主义(代表人物迪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和主要观点:认识来源于理性直观;把一般作为认识的首要对象;肯定有普遍的共同理性存在;蔑视和遍地归纳法作为人类认识工具所起的作用;真理的标准就是真理本身)(3)逻辑经验主义(代表人物石里克、卡尔纳普(逻辑实证主义核心人物和奠基人)、罗素、威特根斯坦逻辑经验主义先驱和主10要观点:经验证实原则(根本原则);以逻辑分析来补充实证经验;科学主义的科学观;)(4)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量子力学),普里高津(混沌理论),吴琼恩,库巴(自然主义)。)

26、(5)辩证唯物主义(两大特点:全面性和实践性。). 培根的“四假相”:种族的假相;洞穴的假相;市场的假相;剧场的假相。3、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系统与过程理论模型:(1)理性主义模型(定义:“理性人”的特征;理性人的理性主义决策过程;理性主义模型的缺陷;西蒙的修正;理性优化模型);(2)渐进主义模型(代表人物:林德布洛姆;含义;两大命题;若干假设;缺陷)(3)规范最佳模型(代表人物:德洛尔;四项假设前提;特点开放和兼容)(4)混合扫描模型(代表人物:艾齐奥尼;定义)(5)政治系统模型(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政治系统方法的创始人:伊斯顿;特点:最具解释力、最具普适性的模型)(6)机构制度模型(特

27、点:应用最广泛、最缺乏理论色彩的决策模型;戴伊:认为公共权力机关赋予公共政策三个显著特征:合法性、普遍性、强制性)(7)集团模型(代表人物戴维。杜鲁门;莱瑟姆;假设;命题分解)(8)精英模型(现代精英政治理论的创始人:莫斯卡;帕雷托;米歇尔斯;熊彼得;拉斯韦尔。命题)(9)“上下来去”模型(特征:容纳性和开放性;亚模型“决策认识的真理性模型;群众领导性模型;民主集中性模型;个别一般性模型。)4、公共政策学的研究程序与技术性方法(第三层次)华莱士“科学环模型”。研究过程是:理论假设观察概括或检验新的理论。西蒙提出了决策有限理性:最佳决策的前提是决策者的行为完全理性化;满意决策的前提是决策者的行为有限理性化。公共政策是联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二者的至关重要的桥梁。第四章 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的逻辑流程 第一节 公共政策系统及其环境1、公共政策的主体直接参与并主导公共政策的规划、制定、执行、评估与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即公共政策的直接生产者。主要有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组织以及某些领袖人物。3、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能够通过压力、舆论等方式,合法地积极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并且能够产生一定影响的组织和个人。主要有压力集团、在野党和选民。在野党是指没有执掌或没有参与执掌国家权力,因而其政策纲领、政策主张不能成为公共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