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 1 课时 化学实验安全 夯实基础一、1.实验室规则 2.安全措施 3.正确的操作方法二、1.(1)药匙 镊子 (2) 胶头滴管 量筒 直接倾倒 2.(1)试管 烧杯 烧瓶 蒸发皿 (2)试管 坩埚3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排水法 4.(1)湿布或沙土 (3) 大量水冲洗 (4)Na 2CO3 溶液 稀醋酸 (5) 大量水冲洗 NaHCO 3 溶液 随堂训练1A 安全因素包括人身安全和仪器的安全,A项,酒精灯在不使用时,必须盖上灯帽,是防止酒精挥发而不是从人身安全考虑;B 项,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外壁干燥后再预热,是防止产生的水流倒流回热的试管
2、或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C 项,外壁干燥后再预热,是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D 项,先通一会氢气,再加热氧化铜是排除空气,防止爆炸。2A 烧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属于腐蚀品。3C 在实验过程中如果不慎将酸(浓 H2SO4除外)沾到皮肤或衣物上,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来冲洗。如果将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万一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溶液,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 ,要边洗边眨眼睛,必要时要请医生治疗。所以、说法是正确的;浓碱具有腐蚀性,的说法不正确;稀释浓硫酸时放热将影响量筒的准确度甚至发生炸裂,量筒不能用来配制溶液,配制稀硫酸时,应先在
3、烧杯中加一定量的水,再向水中加入浓硫酸,边加边搅拌,错;酒精着火应用沙子或湿布盖灭(隔绝空气);因水的密度大于酒精,若用水灭火则酒精在水的上层会继续燃烧,故错误。4B 量筒读数应平视凹液面;稀释浓硫酸应把浓硫酸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量筒是量取液体的仪器,不能作稀释容器用;NaOH 有腐蚀性应用烧杯称量而不能用纸片称量;加速溶解应用玻璃棒搅拌。5D 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判断。题中手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容易烫伤手,应该用试管夹靠近管口夹持试管;有些气体的气味有强烈的刺激性或毒性,所以应该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仅使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酒精灯的火焰不可用嘴吹,应该用灯帽盖灭,原因是吹气时,一是由于空气流
4、动,加速灯芯上酒精蒸发,会烧得更旺,二是可能将火焰压入灯内,引起爆炸;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6A 中用剩后的药品一般不放回原瓶,应放入指定的回收容器中;中应把试纸放在玻璃棒上,靠近气体;、正确。 课后检测1B2A 浓硫酸是具有强腐蚀性的液体。3B 给 150 mL 的液体加热,需要 250 mL 以上的仪器,故选择烧杯而不用试管;烧杯不能直接加热,需垫石棉网,石棉网需用铁三脚架支撑,还需酒精灯加热。4D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问题,学习时要注意归纳总结。5B 矿井内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等气态烃 )的浓度必须控制在很低的范围内,为了防止瓦斯爆炸,煤矿要有很好的通风设施,要
5、控制瓦斯的涌出;杜绝一切非生产火源;同时也要注意用电安全,防止出现电火花等。瓦斯不溶于水,也不会与石灰反应。6C 利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若物品和砝码放颠倒,则有 m(砝码)m( 物品) m(游码),即 m(物品)m(砝码)m (游码)15.0 g0.5 g14.5 g。7(1)A (2)防止生成的 H2O(g)冷凝回流炸裂玻璃管 使 CuO 与 H2 充分接触 防止回火,引发爆炸解析 (1)反应后的气体中 O2的体积分数增大,为防止还原的 Cu 被氧化,还原宜从左向右进行。(2)石棉绒疏松,可使 CuO 与 H2接触得更充分,有利于还原反应的进行。b 管中 H2的体积分数有可能达到爆炸极限,
6、Cu 网可使多余热量迅速散失,防止回火,引发爆炸。8(1)试管应竖直,胶头滴管应悬空,其下端不能插入试管中 (2) 试管中液体不应超过其容积的 、13大拇指不应按在短柄上 (3)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4)标签应向着手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 2 课时 过滤与蒸发 离子检验 夯实基础一、1.不溶性固体与液体 2.漏斗 玻璃棒 烧杯 铁架台(带铁圈) 滤纸 3.一贴:滤纸 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沿 漏斗边沿 液面 滤纸边沿三靠:漏斗下端 烧杯内壁 玻璃棒下端 三层滤纸处 烧杯嘴 玻璃棒二、2.铁架台 酒精灯 玻璃棒 蒸发皿 3.搅拌大量固体出现三、1.溶解 过滤 蒸发 (1)加速 (3)搅拌、防止
7、液体溅出 2.BaCl 2 溶液 Na2SO4BaCl 2=2NaClBaSO 4NaOH 溶液 MgCl 22NaOH =Mg(OH)22NaCl Na 2CO3 溶液 CaCl2Na 2CO3=CaCO32NaCl Na 2CO3 溶液 NaOH 溶液 稀盐酸 Na2CO3 2HCl=2NaClCO 2H 2O、NaOHHCl=NaClH 2O四、1.BaCl 2 溶液 2.白色 随堂训练1C2C 过滤适用于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将C 项中物质加入足量水,食盐完全溶解形成食盐溶液(液体)而泥沙不溶于水。3B 操作上错误的地方有 3 处:液体未能沿玻璃棒转移;标签没有对手心;漏斗颈的末端未
8、与烧杯的内壁相接触。4B 安装仪器时,据酒精灯高度确定铁圈位置,最后放置蒸发皿;加热蒸发 NaCl 溶液最后用余热蒸干。5D 根据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蒸发一般是用加热的方法使溶剂不断挥发的过程。蒸发可用于浓缩溶液或从溶液中分离出固体溶质。A 项,液体浑浊说明没有过滤完全;B 项,加热过程中应该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由于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所以 B项不对;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否则晶体易和蒸发皿烧结在一起或者引起固体的迸溅。6D 先加稀盐酸提供 H ,可排除杂质离子的干扰,再加 BaCl2溶液发生反应:Ba2 SO =BaSO4。247B 课后检测1D A
9、、B、C 三个选项中是过滤操作中 “三靠”的基本内容,故必须相互接触;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不能接触,否则会污染滴管。2D A 项,氧化铜和炭粉均不溶于水,无法按上述顺序分离;B 项,硝酸钾和氯化钠均溶于水,也无法按上述顺序分离;C 项,水和酒精相互溶解,无法按上述顺序分离;D 项,碳酸钠溶于水,硫酸钡不溶于水,能按上述顺序分离。3B 首先滴加足量 Ba(NO3)2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证明有 CO ,同时除去 CO ;过滤后,23 23在滤液中加入足量 Mg(NO3)2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证明有 OH ,同时除去 OH ;过滤后,滴加AgNO3溶液,如果出现白
10、色沉淀,证明有 Cl 。4C 除去 H2SO4中的 HCl 用 AgNO3溶液,会使 SO 和 Cl 同时沉淀,同时还引入了 NO 新杂24 3质;单纯用 Ba(NO3)2溶液,量不易控制;CaO 与水反应生成微溶的 Ca(OH)2不易与 CaCO3分离;CuO 溶解于盐酸中。5D 要从海水中得到无水 MgCl2,首先要加熟石灰得到 Mg(OH)2沉淀,然后过滤,再将沉淀加盐酸溶解,得到 MgCl2溶液,然后对溶液浓缩结晶,再对晶体脱水干燥即可,故选 D。6(1)A (2)D (3)B (4)C7(1)滴加稀盐酸酸化,再加入 BaCl2 溶液,如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有 SO 加过量 BaCl
11、2 溶液,24过滤(2)除去 Ca2 、少量的 Mg2 及过量的 Ba2(3)Mg2 不能除净解析 (1)由于 SO 可与 Ba2 生成 BaSO4白色24沉淀,故可向溶液中加入可溶性钡盐,但要遵循不带入新杂质的原则。(2)为了使杂质离子除净,所用试剂均应稍过量,因此(1) 中除 SO 时所加入的可溶性钡盐应过量。加24Na2CO3的目的是为了除去 Ca2 和少量 Mg2 及过量的Ba2 。(3)由于 MgCO3的溶解度比 Mg(OH)2大,除Mg2 一般用 NaOH 溶液,所以此时 Mg2 不能除净。8(2) 去除铁,而增加了铜 用磁铁吸引铁屑(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解析 题给的两种方案都可以去
12、掉铁屑杂质,而方案(2) 去除了铁,同时增加了主产品铜,故(2) 好一些,但不足之处是消耗了 CuSO4,产生了 FeSO4废液。两方案各有不足之处,若能用铁的物理性质除去铁,则方法简便又经济。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 3 课时 蒸馏与萃取 夯实基础一、1.沸点 易挥发 难挥发 不挥发 2.(2)几滴稀硝酸和 AgNO3 溶液 白色沉淀 1/3 碎瓷片 几滴稀硝酸和 AgNO3 溶液 无沉淀二、1.(1)不同 溶解度 (2) 互不相溶 2.铁架台 烧杯 分液漏斗 3.(1)分液漏斗 四氯化碳 (2)口部 活塞 (3)水 碘的四氯化碳溶液 紫 (4)塞子 凹槽 漏斗上的小孔 活塞 烧杯壁 上口
13、 随堂训练1A 蒸馏适用于两种互溶的液体的分离,丙酮溶于水,故采用蒸馏将丙酮与水分离最合理。2A 制取蒸馏水可不用温度计,若使用温度计应将温度计的水银球置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3D4C 为确保分离效果,下层液体由漏斗下口放出,上层液体要经漏斗上口倒出;振荡分液漏斗要拿在手里,分离液体时,分液漏斗要固定在铁架台上的铁圈上;分液时,磨口塞上的凹槽与漏斗口颈上的小孔要对准,这时漏斗内外的空气相通,压强相等,漏斗里的液体才能够顺利流出;振荡分液漏斗时可能有气体产生,应及时扭开活塞放出,以减小漏斗内的压力。应选 C。5D 四氯化碳和水互不相溶,且密度比水大,则四氯化碳与碘水按体积比为 12 充分混合后,
14、四氯化碳层在试管下面。 课后检测1B 蒸馏操作中使用的温度计是用来测定蒸气的温度(即某一组分的沸点),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置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2D3A 汽油和氯化钠溶液互不相溶,用分液法分离;39% 的乙醇溶液用蒸馏法分离;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用萃取法分离。4B5A 酒精与水互溶,不能作萃取溴水中溴单质的萃取剂。6(1)F (2)C (3)D (4)E (5)A7 8(1)C A (2) 萃取 四氯化碳 分液漏斗再进行萃取,直到水呈无色,将各项分离出来的含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合并解析 材料一中,根据曲线图知,纯碱和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相差很大。提纯纯碱时,可以先将混合物在较高温度下
15、溶于水形成浓溶液,然后冷却到一定温度,由于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急剧下降,因此大量纯碱晶体析出,而氯化钠不会析出,再过滤可得纯净的纯碱晶体。材料二中,乙二醇和丙三醇沸点相差很大,可以用蒸馏法分离。材料三中,Br2和 I2在溶解性方面很相似,因此可以用 CCl4从溴水中萃取 Br2。如果提出 Br2后,水还有颜色,说明Br2没有被萃取完全,可再进行萃取直至水呈无色。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 1 课时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夯实基础一、1.一定数目粒子 n 2.(1)0.012 kg 12C 6.021023(2)mol (3)原子 分子 离子 微观粒子 3.1 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6
16、.0210 23mol1 N A 4.N/NA二、1.单位物质的量 M g/mol gmol 1 2.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 随堂训练1A 根据物质的量的概念要点分析:A 项,每摩尔物质约含有 6.021023个粒子,正确;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单位是摩尔,B、C 、D 错误。2A3B n(OH )0.6 mol6.021023 mol 127.2210 23。4B5C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 g/mol,在质量以 g 为单位时,摩尔质量在数值上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故 A 项错误,C 项正确;1 mol H2O 的质量是 18 g,B 项错误;D 项中 2 g H2的物质的量是 1
17、mol,含有 2 mol H,D 项错误。6B 1 mol 氧原子的质量是 16 g,1 mol 氧原子的原子数约为 6.021023,故 1 个氧原子的质量约为g;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166.021023与 12C 原子质量的 相比所得的数值,单位为 1(常省112略),摩尔质量的单位是 g/mol。7B 课后检测1B 质量相同时,不同物质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的倒数之比,故本题中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的物质,其分子数越多。原子数的多少还需要考虑分子中的原子总数,在已知分子数之比的基础上,再分别乘以各原子数,即能比较原子数的多少。2B 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 0.012 kg 1
18、2C 中所含有的原子数,符号为 NA,近似值为 6.021023 mol1 ,故 B 正确, A 项未说明 12 g 碳原子为 12C。3B A 选项,纯净物并不都是由原子组成的,A 选项错误;C 选项,1 mol 氢的表示法错误,并且没有说明是原子还是分子;D 选项,阿伏加德罗常数约是 6.021023 mol 1,并不就是 6.021023,所以 D 选项错误。4C 当质量以克为单位时,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及 1 mol 原子的质量数值相等,故 1 mol 该原子的质量为 M g,而 1 mol 原子的数目为 6.021023个,故 1 个原子的质量为 g。M6.0210235B H 2
19、的摩尔质量为 2 g/mol,8 g H2的物质的量 n 4 mol。mM 8g2 g/mol6A 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因而只要求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即可,由题可知该物质的物质的量是 n0.1 mol,所以 M mn16 g/mol,所以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g0.1 mol16。7A 由反应可得:X2Y= =R 2MM(R) 2M(M)44 g m由题意知 M(R)2M (M)22184.4gm,解得 M3.6 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 Y 的质量为 4.4 g3.6 g1.6 g6.4 g,所以 Y 与 M 的质量比6.4 g3.6 g169。81.50
20、510 24 3.0110 24 427.5解析 1 mol Ba(OH)2含有 1 mol Ba2 和 2 mol OH ,1 mol 的粒子数为 6.021023,用 Ba2 和 OH的物质的量分别乘以 6.021023即可得出答案。Ba(OH)2的摩尔质量是 171 g/mol,所以其质量为 2.5 mol171 g/mol 427.5 g。9(1)2.40810 23 (2)0.6 mol解析 (1)设 0.3 mol NH3与 x 个 H2O 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相等,则有:0.3 mol4 3,则x6.021023x6.02 10230.42.40810 23。(2)根据 Al2(S
21、O4)3中 Al3 与 SO 物质的量之比24为 23,已知:Al 3 为 0.4 mol,则 SO 为 0.4 24mol 0.6 mol。321018 g/mol解析 化学反应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8 g A和 32 g 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22 g C,生成 D 的质量为8 g 32 g22 g18 g,则 ;16 g A 与mDmA 18 g8 g 9470 g B 反应时,B 过量,A 完全反应,生成 D 的质量为 16 g 36 g,则 M(D) 18 g/mol 。94 36 g2 mol第 2 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 夯实基础一、1.O 2 H 2 12 1.6 g 0.05 0
22、.2 0.1 12 物质的量 2.(1)数目 大小 粒子间的距离(2)数目 大小 (3) 粒子数目 粒子间的距离 3.相同二、1.物质的量 体积 2. 3.(1)温度 压强 Vn(2)0 和 101 kPa 22.4 L/mol 随堂训练1D 2.C3C 求标准状况下互不反应的混合气体的体积与单一气体求法相同,只要求出总物质的量,然后乘以 22.4 L/mol 即可。4B 12 g H2的物质的量为 6 mol,则 N2的物质的量也为 6 mol;6 mol N2的质量为 168 g;体积约为 134.4 L(标准状况);分子数约为 3.6121024。故应选 B。5A 只要物质的量相等,则气
23、体的分子数必相等。等质量的 N2和 CO,摩尔质量也相等,都是 28 g/mol,则其物质的量相等,分子数也相等。6B 相同条件(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即相同的物质的量 ),则具有相同物质的量的气体必具有相同的体积。7A81.75 0.75 57.1解析 (1)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为:1.75 mol。(2)设混合气中 CO 的物质的量39.2 L22.4 L/mol为 x, CO2的物质的量为 y,则有 xy1.75,28 g/molx44 g/moly61 g,解得: x1 mol,y0.75 mol。 (3)CO 的体积分数即为物质的量分数,为100%57.1
24、%。1 mol1.75 mol 课后检测1B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体体积大小的因素。依据气体体积的影响因素可知: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相等,因而气体体积主要由其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气体摩尔体积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强下,1 mol 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22.4 L是 1 mol 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依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知: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有可能相等。2D 22.4 L 是 1 mol 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A 没有指明状态,所以错误;B 中 H2O 在标准状况下是液体,所以错误;非标准状况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强也可以使 1 mol 气体体积达到
25、22.4 L,所以 C 错误。3B 常温、常压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是未知数,无法求出分子数,A 错误;标准状况下,1 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 22.4 L,其分子数为 NA,B 正确;标准状况下,H 2O 为液体,所以 C 不正确;未指明标准状况,所以 D 不正确。4B 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总的物质的量有关,与气体的种类无关,n( 总) mol 0.12 3.264mol mol0.15 mol,Vn(总) 22.4 L/mol3.36 2.244L。5A 方法一:按常规思路,设瓶重 m g。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Mr,由 ,因为容器体积不V1V2 n1n2变,所以有 ,得 m1
26、00,然116 g m g32 g/mol 122 g m g44 g/mol后由 得 M(某)28 g/mol,116 g 100 g32 g/mol 114 g 100 gM某 即相对分子质量为 28。方法二:差量法:同温同压下,气体质量之差和摩尔质量之差之间存在着正比关系,因此可以不计算容器的质量,直接由气体质量差和摩尔质量差的正比关系求得。即: ,M( 某)122 g 116 g44 g/mol 32 g/mol 122 g 114 g44 g/mol M某 28 g/mol,即 Mr28。6C7A m g 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ol,则 n g bNA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ol,则 n
27、g 气体的体积为bnmNAL。22.4nbmNA834 611 34解析 n(O 2)4.8 g/32g/mol0.15 mol,m(CO 2)0.2 mol44 g/mol8.8 g。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是0.15 mol0.2 mol34,质量之比是 4.8 g8.8 g611,在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即 34。913 25% 17.5% 47 40 1.79解析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 nV/V m6.72 L/22.4 L/mol0.3 mol,所以 n(CO)n(CO 2)0.3 mol; n(CO)28 g/moln(CO 2)44 g/mol12 g,求得n(CO)0.0
28、75 mol,n(CO 2)0.225 mol。第 3 课时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夯实基础一、1.单位体积 物质的量 c mol/L molL 1 2.nBV二、1.托盘天平 100 mL 容量瓶 烧杯 玻璃棒 胶头滴管 量筒 2.(1)0.1 mol 5.85 (2)5.9 (3)烧杯 玻璃棒 (4)玻璃棒 容量瓶 (5)23 容量瓶(6)12 cm 胶头滴管 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随堂训练1D 根据公式 c ,n 为溶质的物质的量, VnV为溶液的体积。A 项溶液的体积不等于 1 L;B 项22.4 L HCl 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 1 mol;C 项,盐酸与水混合后,溶液体积不是 10
29、 L;D 项 n(NaOH)0.25 mol, VNaOH(aq)0.25 L,c(NaOH)1 mol /L。2C3B 所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所取溶液的体积无关,与原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同。c(NaOH)0.2 mol/L。2 g/40 g/mol0.25 L4A 浓溶液配稀溶液过程为:计算所需浓溶液体积:5.3 mL,选用合适量筒量取浓溶液:10 mL 量筒,并用滴管滴加浓 H2SO4到刻度线,稀释浓 H2SO4:将少量水放入 50 mL 烧杯中,沿玻璃棒缓缓将浓 H2SO4注入水中, 将冷却至室温的稀溶液转移至 100 mL 容量瓶中,定容。 课后检测1D 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A 选
30、项说法错误,不是 1 L 水,应该是 1 L 溶液;B 选项,溶液的体积为 1 L 时含有 2 mol H ; C 选项的错误仍在 98 g H2SO4溶于 1 L 水,溶液的体积不清楚,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也说不清楚;D 选项正确,因硫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98,故 98 g 就是 1 mol。2B3A B 项中水和酒精互溶,应用蒸馏法分离;C 项托盘天平只能准确到 0.1 g,应称量 5.9 g;滴管紧贴试管内壁,会污染滴管,进而污染试剂。4B 本题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及误差分析。A 项极易出错,以为 0.5 mol/L1 L0.5 mol 是Na2CO3的物质的量,所以 10
31、0 g53 g 视为偏高。实际上应是 Na2CO310H2O 的物质的量,应为 286 g/mol0.5 mol143 g。所以 A 项应偏低;B 项平视时,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刚好相平,俯视时液面的最低点低于刻度线,即实际加水量少于应加水量,因此可导致浓度偏高;C 项对用于稀释或溶解的烧杯,如不数次加水冲洗并将洗涤液也转入容量瓶,会使溶质损失,使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D 项定容后,当振荡、静置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这是由于液体沾在瓶壁和磨口等处所致,不会造成偏差,若加水则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5(1) (2) 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500 mL 容量瓶、胶头滴管 (3)偏高 (4)偏低
32、偏低 (5)宣告实验失败,从头重新做 宣告实验失败,从头重做6(1)0.2 (2)0.2 1.42 (3)0.2 0.1解析 14.2 g 无水硫酸钠的物质的量为 0.1 mol,所以 c(Na2SO4)0.2 mol/L;取出 50 mL,其物质的量浓度仍为 0.2 mol/L,其质量为原来的十分之一,即1.42 g;50 mL 溶液用水稀释到 100 mL,各个离子的浓度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分别为 0.2 mol/L 和 0.1 mol/L。7(1)4.2 10 mL (2)500 mL (3)量筒 烧杯 玻璃棒 胶头滴管解析 配制稀盐酸 450 mL,由于没有此种规格的容量瓶,所以用 5
33、00 mL 的容量瓶。设量取浓盐酸的体积为 V,根据稀释前后 HCl 物质的量守恒建立关系式:12 mol/LV0.10 mol/L500 mL,V4.2 mL;根据量筒的规格选取 10 mL 量筒;结合配制步骤选取仪器。第 4 课时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夯实基础一、V V c B c B 二、从左至右、从上至下:mol g L g 100%溶 质 的 物 质 的 量 nB溶 液 的 体 积 L 溶 质 的 质 量溶 液 的 质 量相同 不一定 相同 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c B)溶 质 的 质 量 分 数 w溶 液 的 密 度 1000 mL/L溶 质 的 摩 尔 质 量 M三、c 2V2
34、 m 2w2对点训练1A2C c1 000wM1 000 mL/L1.18 g/cm336.5%36.5 g/mol11.8 mol/L3A 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 nV mMV5 mol/L,设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分60 g40 g/mol0.3 L别为 x、 y 则有 5 mol/Lx(x y )1 mol/L,解得:xy1 4。4B c(HCl) nHClV溶 液 VVmV溶 液 50022.4 L/mol1mol/L。50022.45A 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与烧瓶的体积无关。c mol/L。nV V22.4 L/molV 122.4 随堂训练1C 据 ncV,所以具有相等的溶
35、质的物质的量;而溶质的摩尔质量、溶液的密度、酸所能电离出的 H 数不能确定,故 A、B、 D 不一定相等。2C3C 此题用电荷守恒法求解简便、准确。因为溶液不显电性,所以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设溶液体积为 1 L,SO 的物质的量为 x。24根据 NaCl=Na Cl MgCl 2=Mg2 2Cl MgSO4=Mg2 SO 2401 mol0.25 mol22x0.2 mol x0.2 molc(SO )0.2 mol/L 。244D 设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则 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c13:c22:c 31343。5B6C 设需要 12 mol/L 的盐酸的体积为 x,
36、则有:12 mol/Lx1 mol/L0.25 L,解得:x0.021 L21 mL。 7(1) g (2) mol/L (3)17.1 dw mol/L100 w1 w 17.1 mV8(1)36 10% 36.4 mL 2.75 mol/L本章复习课网络构建一、过滤: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液体 一贴、二低、三靠 蒸发:可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 玻璃棒不停搅拌余热蒸干 坩埚钳夹持 蒸馏:液体混合物分离 防暴沸 测蒸气温度 分液:下口放出 上口倒出二、n NnN A mn M nNNA mMV nVm n c nc VVVm nV三、1.c (浓)V( 浓) c(稀) V(稀) 2.(1)天平( 或量筒
37、) 容量瓶 烧杯 玻璃棒 胶头滴管 (2)计算 称量(或量取) 溶解 (或稀释 ) 洗涤 定容单元检测卷答案解析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1C 本题考查了初中化学中的基本实验操作。A 选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应使试管与桌面呈45夹角,并上下移动试管,以使试管受热均匀;B 装置属于洗气瓶,混合气体中的 CO2被 NaOH 溶液吸收,而 CO 气体从溶液中逸出,从而达到除杂的目的;C选项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标签应向着手心,瓶塞应倒放在水平桌面上;D 项的操作是浓硫酸稀释时的正确操作。2B3C A 中常温常压下 33.6 L 氯气小于 1.5 mol,铝有剩余,转移电子数小于 3NA,A 不正确;B项
38、标准状况下己烷为非气态,其物质的量远大于 1 mol,故共价键数目远大于 19 NA,B 不正确;C 中因每个 CO2、O 2中均有两个氧原子,则其混合物中 NA个分子必含有 2NA个氧原子,正确;D 中因 CO 水23解,则 1 L 1molL1 Na2CO3溶液中 CO 离子数小23于 NA,不正确。4D 5.C 6.D7D 加 BaCl2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这种白色沉淀可能是 BaSO4,也可能是 AgCl,故选D。8A9B 用稀盐酸来排除 CO 的干扰。2310C 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不变,各种原子数之比等于各种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11B 5 mol/L
39、的盐酸 10 mL 稀释到 200 mL 时,c(HCl)5 mol/L 0.25 mol/L,取出溶液的10 mL200 mL浓度与取出的体积无关,仍与取出前浓度相同。12C 13.C14B 只要不要求分液,萃取不一定非要在分液漏斗中进行;用剩的药品一般不能放回原试剂瓶;取用砝码应先大后小。15B NaOH 潮解,则称取 NaOH 的量不足,浓度偏低;加水未到刻度线,则溶液体积不足,浓度偏高;少量 NaOH 溶液残留在烧杯中,溶质没全部进入所配溶液;D 项中实际质量只有 2.0 g0.4 g1.6 g。16B 标准状况下的 22.4 L HCl(气)的物质的量为 1 mol,质量为 36.5
40、 g,溶液质量为 36.5 g100 g,溶液体积为 mL,而溶液的密度 未知,则无136.5法求溶液体积,进而无法求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17(1)催化剂 B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导气管末端插入盛水的水槽中,用手捂住锥形瓶,片刻后,导管口末端产生气泡,松开手后,末端导管上升一段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 (2)A (3)溶解 过滤 加入的 MnO2 的质量18(1) (2) (3) (4)19(1)取一支小试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慢慢放出少量液体,往其中加入少量水,如果加水后,试管中的液体不分层,说明分液漏斗中下层是“水层” ,反之,则上层是“水层”(或者用胶头滴管向分液漏斗中滴加一滴水,若水
41、溶于上层,则上层为“水层” ,若水沉入下层后再溶解,则下层为“水层”)(2)取一支小试管,用胶头滴管向其中加入一种无色液体 12 mL,然后用另一胶头滴管取另一无色液体逐滴滴入试管中,观察,如果滴入的无色液体留在上层,则后滴入的液体为水,若滴入的液体沉入下层,则后滴入的液体为 CCl420(1)60 g/mol 8 mol 11 11 8N A (2) 411N A 22N A21(1)78 g/mol (2)10 片胃舒平 (3)0.6 mol22(1)ABDCE (2) 量筒 胶头滴管 500 mL 容量瓶 (3)ad解析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
42、涤、定容、摇匀。(2)还应有 500 mL 容量瓶、胶头滴管和量筒。(3)a 俯视使 V 减少,故使 c 偏高;b 未进行洗涤,使 n 减小,故使 c 偏低;c 项使 V 增大,故浓度偏小;d 使 m 增大,故使浓度偏高;e 无影响。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第 1 课时 物质的分类夯实基础一、1.(1)不同 (2)钠 碳酸 可溶性 2.(1) 不同 分类(2)纯净物 金属单质 Na 非金属单质 C 酸 H2SO4 碱 KOH 盐 FeCl 3 Al 2O3二、2CaO 2=2CaO CaOH 2O=Ca(OH)2 Ca(OH) 2CO 2=CaCO3 H2O CO 2CO2
43、CO 2H 2OH2CO3 Ca(OH)= = = = =点 燃 2H 2CO3=CaCO32H 2O随堂训练1B 本题考查了酸、碱、盐的分类。A 项中纯碱为 Na2CO3,属于盐,错误;C 项中乙醇属于有机物,不是碱,错误;D 项苛性钠为 NaOH,属于碱,错误,故选 B。 2B 3.D4(1)Fe H 2SO4 CO 2 CaO Na 2CO3(2)FeH 2SO4=FeSO4H 2CaOH 2SO4=CaSO4H 2ONa2CO3 H2SO4=Na2SO4CO 2H 2OCO2 CaO=CaCO3解析 该题结合物质的性质,考查物质分类的应用。据单质能和酸发生化学反应,推知应为活泼金属单质
44、即为铁,而酸只有稀 H2SO4,即 为稀 H2SO4,则氧化物应为金属氧化物,即为 CaO,则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即 CO2,属于盐且既能与 H2SO4反应,又能与 CaO 反应,则应为 Na2CO3。课后检测1B 符合钠盐集合的是 B、C、D,符合正盐集合的是 A、B、C,符合碳酸盐集合的是A、B ,Na 2CO3既是正盐、碳酸盐,又是钠盐,故 B 正确。2D3A 由相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可知,它们之间可发生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没有涉及分解反应。4C 熔融液为三种物质的混合物,但对任一种物质来讲都是化合物,即都是纯净物。5D 已知题干中的氧化物均为酸性氧化物。6D 水银是液态汞,属于
45、金属单质,水蒸气是水,属于化合物,水煤气是 H2、CO 的混合气体。7A A 中的均是碱,而 B、C、D 中的各项均不同类。8(1)A 其余均为酸性氧化物( 或 D 其余均为气体) (2)C 其余均为离子 (3)D 其余均为气体解析 物质的分类方法很多,同一种物质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属于不同的类别。在对物质分类时,要对每一组内的物质从状态、组成特点、性质、实验操作方法等多方面进行多方位思考分析,寻找规律、明确异同,根据题目要求分析和解答。9(1)SO 2 (2)NaClO 3 (3)HCl (4)K 2CO3解析 (1)SO 2是非金属氧化物,其他三种为金属氧化物;(2)NaClO 3是氯的含
46、氧酸盐,其他三种是金属氯化物( 或从氯元素的价态上找);(3)从氯元素的价态上分析,HCl 中 Cl 为1 价,其他为5 价;(4)前三者为酸式碳酸盐,K 2CO3为正盐。10(1)从左往右:Fe、Cu S、H 2 HCl、H 2SO4 NaOH、Ba(OH) 2 NaCl、NaHCO 3 K 2O、CuO(2)分类标准 1:是不是化合反应:化学反应为一类,都是化合反应;反应不是化合反应。分类标准 2:反应物的特点:化学反应为一类,都是非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化学反应为另一类,都是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反应是化合物与氧气反应。分类标准 3: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为一类,都是氧化还原反应。11(1)七氧化二锰、二氧化硅 氧化钠、氧化钙 氧化锌 (2)C第 2 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夯实基础一、1.一种(或多种) 另一种 分散质 分散剂 2.溶液 浊液 胶体 溶液 浊液 胶体二、1.沸水 饱和 FeCl3 溶液 红褐 2.(1) 溶液 浊液 介稳 (2) 一束光亮的通路 散射 溶液和胶体(3)加热 加入电解质溶液 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随堂训练1B 2.C 3.D4Fe 2O36HCl= =2FeCl33H 2O(1)FeCl33NaOH= =Fe(OH)33NaCl复分解 (2)红褐 氢氧化铁胶体解析 Fe 2O3是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