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自考复习资料非常齐全.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788205 上传时间:2018-11-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训诂学自考复习资料非常齐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训诂学自考复习资料非常齐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训诂学自考复习资料非常齐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训诂学自考复习资料非常齐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训诂学自考复习资料非常齐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言部)魏,张揖(杂字)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周南。关雎)孔颖达认为: “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诂”是解释“异言”的,“训”是“道形貌”的。毛诗诂训传名义考的作者是马瑞辰。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段玉裁说文解句读王筠尔雅分为:十九篇,第一部汉语分类词典黄侃认为: 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解释词的本义。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解释词的引申义。训诂是用语言来解释语言,包括词的本义和引申义。黄侃说: “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或以今时之语释昔时之语,虽属训诂之所有事,而非构成之原理。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释

2、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明其义例,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是也。”黄侃 认为训诂的方法,一曰互训,二曰义界,三曰推因。 训诂 本义是解释古语,后来泛指解释工作。是用语言解释语言的材料。段孟伦训诂学的回顾与前瞻训诂原理: 从训诂工作和训诂材料中总结出的文献词义理论。训诂的原则:注意词义的社会性、注意词义的时代性、释义要联系语言环境、尊重古训而不墨守古训、古代书面语言的一般障碍魏晋隋唐时期是: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训诂学:以前代训诂材料和前人的训诂工作为研究对象而建立起来的一门科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科学训诂学的用途:指导古文教学、辞书编纂、指导古籍整理训诂学的内容:(释词、解句、解释语法

3、现象、说明修辞手法、辨析古书异例、注音、句读、校勘及其他)旧训诂的弊病: 穿凿附会、烦琐寡要、望文生训、随意破字、增字强释、不解语法开清代朴学之先的人物是:顾炎武墨子间诂属于:集解 “集解”两字命名含义不同的一书是:春秋左传集解释名的作者是:.刘熙 训诂工作 是以扫除古代文献中语言文字障碍为实用目的的一种工具性的专门工作。训诂工作主要有三种: 注释工作、纂集工作、考证工作。训诂材料包括: 随文释义的注释材料,跟注释工作相对应;纂集类训诂专书,跟纂集工作相对应;考证材料,与考证工作相对应的材料。古代书面语音的障碍:专业性的和一般性的即语音方面的障碍。一般性的有文字障碍、词义障碍、语法、修辞障碍。

4、训诂任务:解释古代文献语言,扫除古代书面语言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障碍。训诂的内容:(解释词义、解释文义、句、解释语法现象、说明修辞手法、辨析古书异例、注音、句读、校勘及其他训诂的基础工作是:解释词义。解释词义包括:解释本义与引申义、解释古语,解释发言解释文义:对某一句、某一段甚至某一章的意思加以串释讲解,使原文意思更加明了。包括串讲大意、分析句读、阐述语法、显示修辞、申述章旨、考证名物和典章制度、引证史实和故事、评论原文等。注音的方法:譬况、读若、直音等。读若:是以某字的读音为标准,指示人们照这个字的音去读即可知其音的方法。直音法:用同音字注音。为什么说解释词义是训诂的核心工作?词是句子组成的基

5、本单位,要懂得句子的意义,首先要了解词的意义。因此准确的解释词义,就成了训诂的重要内容。黄侃:“训诂之事,在解明字义。 ” 校勘随文注释的名称:“传”、“说”、“解”、“诠”、“疏”、“证”、“微”、“诂”、“注”、“义证”、“正义”等我国的传统语言学(旧称小学)大体上包括三个部分,即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义疏 ,也是一种传注形式,其名源于六朝佛家的解释佛典,以后泛指正义。 学习和研究训诂学,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 ,它要求实事求是、无征不信。具体说来,应注意如下三点:一曰务平实,忌好奇;二曰重证据,戒臆断;三曰宁阙疑,勿强解。纂集类训诂专书有: 依物类分篇汇集同训词的尔雅;依照据形说义原则用部

6、首统帅文字的说文解字;专门纂集声训以明语源的释名;沟通方言词与标准语音义的方言等。考证专书包括: 孔颖达五经正义;顾炎武日知录;王念孙、王引之读书杂志与和经义述闻;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与十驾斋养新录;赵翼陔余丛考;沈家本历代刑法考;李慈铭越慢堂日记;训诂体例指 训诂工作中所运用的训诂体式和条例。它包括对训诂现象的科学解释,对训诂方法科学依据的理论说明和从程序上加以分解,对文献词义的存在形式、运动规律、特点性质的科学论述。训诂的源流 (萌芽时期于先秦、兴盛于两汉、沿袭时期在魏晋南北朝、变革时期与宋代、衰落时期元明两代、鼎盛时期清代)训诂学三个时期是: 早期训诂学、晚期训诂学、现代训诂学。文字学、音

7、韵学和训诂学(字的形、音、义)古代合称“小学”训诂学在具体实践中所面临的两大任务是 :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 。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二者的关系是: 理论探讨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实际应用以理论探讨为指导。应用训诂学侧重于实际应用,主要是解读和注释古代文献。理论训诂学侧重于理论探讨,如词和义之间的关系等训诂的产生期在先秦两汉;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在魏晋隋唐;训诂的更新与变革期在宋元明;训诂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的探讨期在清代;训诂学科学理论的创建期在近现代。训诂的萌芽期在先秦,训诂工作的系统化期在两汉。 训诂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再度注释的出现、训诂范围的扩大、集注、集解的出现与字书、韵

8、书、义书的分立。再度注释 的代表是孔颖达奉敕所作的五经正义。论语集解的作者是魏何晏。魏晋至隋唐时期,注释工作有所深入、研究的范围有所扩大、训诂纂集的种类有所增多,所以这是一个训诂学的发展时期。造成宋代的疑古与创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程颢、程颐、朱熹等代表的宋明理学的需要,二是训诂工具的改进,为疑古创新提供了客观依据,宋代开创了古音的研究。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包括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他兼具汉儒求实与宋儒创新的长处,代表宋元明最高成就。明末训诂的进展主要有: 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朱谋玮骈雅、方以智通雅、陈士元俚言解、张存绅雅俗稽言、李实蜀语、黄生字诂和义府。朱谋玮骈雅 开

9、创了以偶释偶的复合词书体例,方以智通雅则突破了尔雅的范围,以经史为主,兼含文字音韵训诂的大型词典。章太炎的学术著作有国故论衡、小学答问、新方言、文始。十种小学根柢书包括: 尔雅、小尔雅、方言、说文、释名、广雅、玉篇、广韵、集韵、类篇。章太炎认为训诂的方法,一曰直训,二曰语根,三曰界说。标志着训诂学走向现代的著作是: 胡相安中国训诂学史、齐佩榕训诂学概论。为近代训诂学的独立及其科学化做出过贡献的学者有: 沈兼士、何仲英、杨树达。沈兼士有关词源和训诂学的著作有: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声训论、研究文字学“形”和“义”的几个方法。杨树达的训诂著作有: 训诂学讲义、积微居小学述林、积微居小学金

10、石论丛、词诠、汉书窥管。随文释义的训诂材料的体式包括: 传注类、章句类、义疏类、集解类、征引类、音义类。随文释义的任务: 确定义项、明确指向、陈述具体义值。注释书中的训诂内容包括: 解释词义、解释句意、讲解语法现象、说明特殊的修辞表达方法、说明古代制度、习俗等文化常识。训诂纂集专书的性质是在随文释义训诂的基础上形成的,按一定原则编排起来的,有目的的类聚字、词、义系统的训诂材料。十种根柢书中,属于义书的有: 尔雅、小尔雅、方言、释名、广雅; 属于形书的有:说文、玉篇、类篇;属于音书的有 :广韵、集韵。训诂纂集专书的类型有: 集合贮存型、整理编选型、理论证实型。考证的步骤一般是: 提出考证对象、考

11、求材料证据、论证。一般考证都由三部分组成,发疑、取证、释理。考证的类型分为: 证实类和反驳类。证实类 ,对未有结论的问题证明其结论;对已有的结论考察核实。证实类考证多因语义不明、证据不足、论证不详而发疑。反驳类,对已有的结论提出异议,以证据推翻之;同时提出新的证据而易以新的结论。反驳类考证多因原来的解释没有看到较充分或较全面的证据、虽有证据而对证据不能正确理解、违背语言规律、违背注例、违背事理而发疑。词存在的两种状态: 贮存状态和使用状态。贮存状态的词义具有概括性、抽象性和稳定性等特点,体现在历代编纂的辞书中,每个词的意义大多是多项的。使用状态 的词义即个人言语中的具体意义,意义是固定的,多体

12、现在随文释义的材料中,每个词的意义大多是单项的。不但有具体涵义和规定所指,还可能带有说、写者个人经验和感情色彩。三种不同性质的训释是: 形训、声训、义训。训诂考证的三种方法: 以形索义、因声求义、比较互证。只有本义才能直接与字形切合,只有本字才能直接反映本义。只有笔意才可以以形索义。 因声求义 是一种利用语音线索来明假借、系同源、考证古书词义的方法。语源分为系源和推源两类。判断一个训诂好坏的标准是: 看是否符合语言规律、看是否符合文情语境、看是否符合逻辑事理、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注释结论是否正确,可以从语言文字、文情语境、事理逻辑、客观史实等多方面进行验证。当今社会,训诂学至少可以应用于文言教

13、学、辞书编纂、古籍整理三大领域。1.“训诂 ”合称始于汉代的 毛诗诂训传 。2.“训 ”字 说文 解释为“说教”,段玉裁注说“ 说教才,说释而教之,必顺其理。 ”“诂”字 说文解释为 “训故言”,段玉裁注:“ 故言者,旧言也,十口人前言也。3.毛诗诂训传和尔雅这两部书都是古人最初的训诂实践的成果。4.古代注书式训诂实践成果是毛诗诂训传 。5.古代辞书式训诂实践成果是, 尔雅 。6.黄侃对“训诂” 的总称的解释是:“训诂者,以语言解释语言之谓也。 ”7.训诂学的核心是解释字词。8解释语义的专著分为三类:总释群书语义的。如尔雅专释一书语义的。如毛诗传义类或毛雅解释部分词语的。如经传释词 方言 。9

14、音义兼注的专著有陆德明的经典释文 。10 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就是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陆德明的经典释文 。11.十三经注疏包括诗经 尚书周礼 仪记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论语 孟子 孝经 尔雅 。12.萧统的文选在唐代的注本有李善注和五臣注。.关于注音,早期一般用直音法,反切注音。14.汉魏六朝以来利用“四声别义” 这一特点给古书注音。15.朱熹的四书集注包括大学章句 论语集注 孟子集注 楚辞集注16.凡遇原文有误字误读须更正的,使用的术语是当为(当作)17.使用之言(之为言)这个术语时,表示的是声训。18.揭示同义词内在联系与区别的术语是浑言、析言。.用来指明文句中的虚词的术语是

15、辞(词) 。20.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毛传: “思,辞也 ”。辞,指虚词。21.表明某字当读本音的术语是如字。22.下列著作属于俞樾的是群经平议诸子平议 古书疑义举例 。23.读书杂志(记) 作者王念孙。24.句读这一名称,最早见于何休公羊传注 序 。25.分析字的形体结构必须以推求字的本义为目的。26.经常使用的训诂方法是以形索义。27.“名无因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者谓之不宜。 ”这段话描写了音义关系的偶然性和约定性。28.因声求义的重要轨道是通假借、明方言、寻语源。29“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这句话出自王引之的经义述闻30

16、.明方言旨在解决方言词的声音变化的轨迹。31.所谓声训,主要是从声音线索推求语源的方法。32.章炳麟的文始是运用因声求义的方法来探寻语源。33.王念孙说的连语指连绵词。34.“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 。成败是偏义合成词。35.“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军” 。缓急是偏义合成词。36.“将军者,国之爪牙也” 。爪牙是合义的合成词。37.比如说文老部:“老,考也” , “考,老也” ,使用的训诂方式是互训。38.“负,背也,置项背也。 ”它的训诂方式是推因。“蛊,腹中虫也” 。使用的训诂方式是义界。40.“盗,逃也” ,使用的训诂方式是推因。41.对音义关系的探求,宋代王圣美提出了右文说。4

17、2.右文说是声符求字义的学说。43.沈兼士作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 ,对“右文 ”说的历史和内容都作了分析说明,把“右文” 说更具体化、系统化、科学化了。44.近代对右文说进行系统总结的学者是沈兼士。45.“燕雀以为凤皇,不能与争于宇宙之间”。高诱注:“宇,屋檐,宙,栋梁也” ,他使用的间本义。46.“吹 ”(嘘也):“嘘”(吹也) “吹嘘”。使用的训诂方式是互训。47.“口,人所以言食也。 ”使用的训诂方式是义界。49.段玉裁说“凡字有本义,有引申假借之馀义焉” 。50.一个词由本义推演而形成新的意义。51.周烈王崩,齐后往,周怒,赴于齐。赴后写为讣,它们的关系是古今字。52.“鲰生

18、教我距关,无内诸侯” 。表达的感情色彩是轻蔑。53.方言的全称是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作者是汉代的杨雄。54.源于晋代的俗语是宁馨。55.哈尔滨来自满语,吉林来自满语。齐齐哈尔来自达斡尔族语。乌兰浩特来自蒙古语。呼和浩特来自蒙古语。拉萨来自藏语。乌鲁木齐来自维吾尔语。56.“佛、菩萨、和尚、现在、因果、庄严、法宝、圆满、魔、阿加佗”来自梵语。57.“仁频” 译自爪哇语。58.外来词有铁辙(铁轨) 、辙路(铁路) 、量天尺(寒暑表) 、千里镜(望远镜) 、自来火(火柴) 、千斤秤(起重机) 。59.方丈原指长老的居处,后来也用来指主持寺庙的大和尚。60.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榖部“阿芙蓉”下说

19、:“阿芙蓉 一名阿片,俗作鸦片”。61.高诱注:“纮宇宙而章三光 ”为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今来曰宙”使用的是引申义。62.礼记月令篇:“孟夏行春令,则蝗虫为灾;仲冬行春令,则蝗虫为败。 ”王引之说:“蝗虫 皆当为虫蝗”。63.凡文字有义,有形,有音;尔雅 ,义书也。 声类以下,音书也, 说文以下,形书也。64.黄侃说:“四类之中,又当以 说文尔雅为本。65.训诂书在汉代出现的是尔雅 。66.尔雅分为十九类。67.晋代的郭璞的尔雅注与宋代邢昺的尔雅疏合为尔雅注疏 。68.清代研究尔雅的人很多,成就最大的是邵晋涵和郝懿行两人。69.邵晋涵的尔雅正义着重校正文字,采录古注,以古书证尔雅 。70.郝

20、懿行的尔雅义疏着重以声音贯串训诂,用“因声求义 ”的方法破除文字障碍,探求词源。71.增补尔雅或仿照尔雅体例编写的书很多,它们都以“雅” 字命名,其中最早的一部是旧题孔鲋撰的小尔雅 。继承尔雅而最为著名的有方言释名和广雅 。72.训诂著作出现于汉代的有方言 。73.下列作品出现于汉代的有释名74.刘熙的释名以推寻事物的得名之由著称。75.方言是中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专书,是通过对大众语言的调查搜集而编成的一部方言词典。76.方言的注本流传至今的,以晋代郭璞的方言注为最早。77.广雅的作者是魏张揖。78.王念孙给广雅注释,日以三字为率,积十年乃成书,名为广雅疏证 。79.广雅以疏证有人比诸郦道元

21、注水经 ,注优于经。80.下列著作出现于汉代的是说文 。81.南唐徐锴撰说文系传叫小徐本,到宋代,徐铉校订的说文解字叫大徐本。82.经典释文作者是唐代的陆德明。83.先秦有六经,秦以后有五经,失传的是乐 。84.孟子章句的作者是汉赵歧, 楚辞章句的作者是王逸。85.史记的三家注包括宋裴駰的史记集解 、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 、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86.文选是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的一部代表汉赋和六朝的诗、骈文的总集。87.集中力量注明出典的是文选 。88.清代刘宝楠的论语正义 、焦循的孟子正义有很大的参考价值。89.从先秦到秦末,训诂学发展经楞了五个时期,分别是先秦的萌芽期,两汉的兴盛期,魏唐的保守期

22、,宋到明的中落期,清的复兴期。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时期是两汉和清代。90.汉人遍注群经,为训诂学的发展开辟了蹊径,奠定了基础,毛亨、郑玄、许慎、马融等,是这一时期奠基的代表人物的。91.魏晋六朝,流传到今天的注解有王弼、韩康伯的易经 ,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 ,范宁的榖梁传集解 ,何晏的论语集解 。宋裴松之的三国志注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 。魏晋皇侃的论语义疏 。唐慧琳的一切经音义 。92.清代的训诂学为三派:一是纂集派,这一派述而不作。二是注释派,这一派是阐发或纠正前人的训诂。三是发明派。93.清代训诂学家属于吴派的学者有惠栋、江声、钱大昕,主张搜集汉儒经说,加以疏通。94.清代训诂学家属于皖派的学

23、者有戴震、段玉裁、王氏父子,主张以字学为基点。95.汉书艺文志现存最早的目录学著作。96.最早的图书分类是“七略” 。97.四大丛书是二十四史 四部丛刊四部备要 四库全书 。98.“衍、脱、讹、倒” 是古籍出现错误的四种现象。104.校勘的四种方法是:对校法、他校法、文物校书法、理校法。“字”与“词”是训诂学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的关系如何?“义”与“训”是训诂学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的关系如何?论训诂学在当今社会的应用。1、试详论语言文字中形、音、义三者的关系。“之言” 、 “之为言”这种训诂术语的主要功用是什么?“貌” 、 “之貌”这种训诂术语的主要功用是什么?举例说明“曰、为、谓之”的用法。

24、训诂术语“谓”与“谓之”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 使用训诂术语“犹”一般是什么情况?说明今、古文经学派的产生和分歧训估学的内容是什么?解释文句包含哪内容?训诂的实践形式训诂学的任务是什么?.什么是笔意,区分笔意与笔势对以形索义有什么影响?.怎样看待音和义的关系。因声求义的条件与轨道是什么?.怎样析词审义?简述连绵词的特征。什么叫互训?互训的类型有哪些?.义界的实质、原则是什么?它的局限性是什么?.推因的原则、途径是什么?.什么是理性的引申?它分哪几类?词义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社会因素是什么?.词义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语言因素是什么?.介绍方言的全称、作者、成书的经过。.方俗词义难释的原因是什

25、么?汉语的外来词包括哪两种?黄侃说青年必读 25 种书,是哪 25种?黄侃又专从训诂角度依段玉裁说举“现在完全切用十种根柢书” ,是什么?它们又可分类哪四类?关于尔雅内容及其分类?方言的价值和影响?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是谁?.先秦的训诂有哪些形式?.“传”“ 笺 ”“正义”“疏”“音义之学”各是什么?.两汉的训诂在训诂学史上的地位是怎样的?唐代训诂保守的表现是什么?宋代理学家注释古书的的特点是什么?.清代训诂复兴的原因是什么?清代通释语义的训诂专著的特点是什么?清代训诂学在质量上更有显著的提高,表现在哪里?.清代训诂学具有朴素的历史观念是如何体现的?清代善于由音求义表现在哪?清代学者的实事

26、求是的精神表现在哪里训诂学今后的任务是什么?乾嘉学派值得肯定和借鉴的的是哪些?.什么是丛书?.黄侃所列“现存完全切用的十种根柢书”前六种是如何分类的?.什么是以形索义(形训)?以形索义应注意哪些问题?.怎样看待音和义的关系.简单介绍从声训右文说到音近义通的发展。怎样看清词义的历史范畴?(如简答不用举例).论本义与余义的关系?什么是词义的引申?分析词义的引申的系统性.论述说文的释义体.试论对说文整理研究的情况?唐代李阳冰首先刊订说文解字.试论裴松之的三国志的特点。清代训诂复兴的原因是什么?清代训诂复兴的表现是什么?试论训诂学今后的任务。.举例说明古诗中存在的忌讳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文字,音韵,

27、训诂这三个门类如何分工?“字”与“词”是训诂学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的关系如何?答: “字”与“词”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词是语言中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意义单位,是音与义的结合体。字与词是相互关联而彼此区别的两个概念,词是语义的运用单位,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在使用过程中,字词关系的对应表现得比较复杂。字与词不是一一对应的。从一个汉字记录的语言单位来看,可以有种种现象。a.一个字记录一个单词(如水,山等);b.一个字记录多音词中的一个语素(如天下、社稷等);c.一个字记录多音语素中的一个音节(如犹豫、玲珑等);d.一个字记录两个单音词的组合(如“诸”是之于的合音词等)。字与词的对应关系

28、是可以变化的。语言文字的错综变化可能影响相对稳定的形音义关系。a.因词义引申渐远,分化为新词而文字未变,形成一字记录两词的现象(如朝,本义是早上,后引申为朝代等义);b.因文字假借而记录了不同的词,形成一字记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的现象(如角,本义是兽角,假借为古代宫商角徵羽的角,也假借为角色的角;);c.因汉字在演变过程中产生大量异体字,形成多字记录一词的现象(如“哲”,有喆、悊、嚞等异体。);d.因词义引申或意义使用的范围不同产生文字孳乳现象,形成以不同的汉字记录音义相通的同源词的现象,这些汉字的形体或相关,或不相关(如遘媾篝溝購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字从冓者,谓若交积材也”)。“义”与“

29、训”是训诂学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的关系如何?答:“义”与“训”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义指词义即词所负载的客观内容;训指训释,即对词义这一客观内容的人为表述。人为表述的训释应该符合词义的客观内容,因而理论上它们可以统一。但实际上,由于对词义的认识不足,训释可能无法准确地反映词义;又由于各人的条件不同,对同一词义可能得出不同的认识,从而作出不同的训释。因此实际训释通常不等于客观词义。在实际的训诂材料中同训者未必同义,同义者未必同训,可见“义”跟“训”是两个东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训的范围不限于义,许多训释根本不是对词义的表述,如声训意在探源,文意训释有的是临时所指,有的是言外之意,有的

30、是语用说明,有的是背景知识。这些注释可以叫“训”,但不是对词义客观内容的表述,因而不是“义”。论训诂学在当今社会的应用。答:训诂学应用于三大领域:文言教学、辞书编纂、古籍整理。应用于文言教学:A 看是否符合语言规律,例:项脊轩志 。B 看是否符合文情语境。C 看是否符合逻辑事理应用于古籍整理:A 文本校勘:a 对古籍字句的讹、脱、衍、倒加以校勘。b 在整理古籍用字的时候把原文的用字系统转化成现在的规范用字。B 加注标点符号,例:史记伯夷列传C 注释和翻译。应用于辞书编纂A 首先是释义的准确;例:“韦编三绝”B 要保证义项的完备性;C 书证或曰例句是字典,尤其是大型字典的重要组成部分。1、试详论

31、语言文字中形、音、义三者的关系。 古汉语中,文字的形、音、义三者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段玉裁说:“古人之制字,有义而后有音,有音而后有形;学者之考字,因形以得音,因音以得其义。 ”三者之中,以声为最先,义次之,形为最后。 字形,是考求音义的唯一基础。 字音,是寻求字义的根本依据,也是为通 假字寻求本字、本义的根本途经。戴震说:“故训声音,相为表里。字义,是字形、字音赖以存在的先决条件,也是研究字形、字音的最终目的。文字的形成是首先有客观事物(字义) ,然后在口语上为它命名(字音) ,最后为语言中的这个词创造一个书面记录的符号(字形)。人们之所以发声写字,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表义。文字是记录语

32、言的书写符号,是人类社会的义际工具,研究字形、字音的最终目的,也就是为了明字义总之,文字形、音、义三者是统一整体,密不可分。“之言” 、 “之为言”这种训诂术语的主要功用是什么? 之言、之为言这两个术语主要是用一个音同音近的词来解释被释词,目的是探求语源或说明通假。如: ( 1) 、用同源词解释词义 ( 2) 、用同音近的说明被释词的语源 ( 3) 、用本字解释借字。“貌” 、 “之貌”这种训诂术语的主要功用是什么?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使用“貌”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 如诗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朱熹注:“沃若,润泽貌。 ” 楚辞离骚:“老冉冉 其将

33、至兮。 ”王注:“冉冉,行貌。举例说明“曰、为、谓之”的用法。这几个术语一般都是两个以上连用并举,既然释义,又辨析同义词,使用这几个术语时,被释词总是放在后面,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叫” “叫做” “称作” 。如 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郑 注: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 尔雅释天:“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 尔雅释宫:“一达谓之道路,二达谓之歧旁,三达谓之剧旁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七达谓之剧骖,八达谓之崇期,九达谓之逵。有时, “曰” 、“为” 、 “谓之”也单独使用,那就是一般的解释了,与一般解释不同的是,被释词是放在术语的后面训诂术语“谓”与“谓之”在用法上有什么

34、不同?举例说明。 这个术语的用法与上组相同,不同的是上组术语是被释词在解释词后,而它是被释词在前,如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 谓,这个术语主要用来说明被释词在句中特指某一事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此指”, 有时也用于以狭义释广义,以具体释抽象,以共名释别名。使用这个术语时,总是被释词放在前面,训释词放在后面,其位置正好与“谓之”相反。 有时候,古人也偶尔用“谓”来辨析同义词。“谓”还可用来串讲句意,说明语句的言外之意。相当于现代汉语“说(的是)。” 置正好与“曰” 、 “为” 、 “谓之”相反。使用训诂术语“犹”一般是什么情况? 犹,主要用来解词,使用这个术语,其用法有五(1)解释同

35、义词近义词。相当于“就是。 ” (2)用引申义来解释本字释词和被释不是同一含义,只是某一方面词义相当,或引申可能,即段玉裁所说的“义隔而通之”可译为“某相当于某 。 (3) 、用今语释古语。 (4) 、用本字释借字训诂学的任务是什么?“释古今之异言” 。- 用当代的话去解释古代词语。“通方俗之殊语 ”用通语释方言。“道物之貌以告人也 ”,说明事物的形貌让人了解。2训估学的内容是什么?解释字词训诂的核心解释文句分析篇章分析表达方式分析时空关系。3.解释文句包含哪内容?分析句读(停顿)疏通句意阐明语法4.训诂的实践形式。解释语义的专著音义兼注的专著形音义合解的专著注释书其他简单述说读为(读曰) 、

36、读若(读如)两者的区别。读为(读曰)用本字说明假借字、同假字,有时用来注音;读若。 (读如)多用来拟声注音。5.说明今、古文经学派的产生和分歧。汉初的经学书籍都是用隶书写的,当时称为今文经或今文经学。在汉武帝时,人们从孔子墙壁里发现了用六国的古文写的经书,这种经书就叫古文经。这两种经书只是字体不同,后来形成了今文经学派和古文经学派。今文经派认定孔丘之后才有经,古文经派主张六经在孔丘前便存在。6.什么是笔意,区分笔意与笔势对以形索义有什么影响?笔意是能反映字的本义的形体,随着字形的演变,不能反映字的本义的形体就叫笔势。运用以形索义原则须以笔意为据,若硬以笔势索义,就难免穿凿附会,导致谬误。7.怎

37、样看待音和义的关系。音义关系的偶然性。音义关系的约定性。音义关系的回授性。音义关系的延展性。音义关系的类聚性。音义关系的多元性。8.因声求义的条件与轨道是什么?根据音义关系的偶然性和约定性,一些特征相类似的事物,语音可能相同或相近,比如“ 少、杪、秒、渺、小” 等音同音近的字,都有微小的意义。因声求义的重要轨道是通假借、明方言、寻语源。9.怎样析词审义?分清词与词组。分清单纯词与合成词。分清合成词的合义与偏义。分清词素结合的固定与自由。分清词素组合的结构方式。10.简述连绵词的特征。一个语素两个音节,是单纯词。形体不固定。如“望洋 ”又写作“望羊、望阳”等。连绵词只能两个字结合起来求解,不能拆

38、开来求解。11.什么叫互训?互训的实质即“用同义词相互训释” 。互训的根据。互训是以训释词和被训释词在词义上的基本共同点为依据的。互训的类型。即直训、同训、遂训、类训。互训的局限性,只能表现解释词和被解释词的共同点,不能分辨二者的不同点。互训的发展。12.互训的类型有哪些?互训是甲乙两词互相直接训释。又叫直训。甲乙两词用丙来训释,叫同训。甲用乙来训释,乙用丙来训释,甲、乙、丙三词递相为训,又叫递训或转训。从类属上着眼,有以共名释别(指出某一事物所属的种类)叫类训。13.义界的实质、原则是什么?它的局限性是什么?凡以一句解一字之义者,即谓之义界。原则是确切而简要地说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

39、的内涵和外延。局限性:首先,定义难以下得精确;其次,文字往往冗长。14.推因的原则、途径是什么?推因的原则便是根据词的声音线索探求词义的由来。途径便是从实际语言材料中找出“ 信而有证” 的线索来,进而探求其本源。15.什么是理性的引申?它分哪几类?指词义之间因本民族共同的理性认识而发生联系,从而产生引申意义。可归纳为:a. 因果的引申。b.时空的引申。c. 反正的引申。d.虚实的引申。16.词义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社会因素是什么?政治观点的进步。艺术思想的变化。科学的发达。社会文化道德观念的变化。17.词义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语言因素是什么?词义的变迁。上下文的感染。修辞手法的影响。18.介绍方言

40、的全称、作者、成书的经过。周秦时代每年秋天都派人作轻车到各地采集方言,回来加以整理。杨雄很喜爱方言,曾利用外地人在首都的机会,广泛进行调查访问,积累了可观的材料,历时二十七年,写成了九千字的方言 。20.方俗词义难释的原因是什么?可以作为引证的材料很缺乏,几乎没有合适的字节、词典可查。记录当时口语的文字往往有多种写法,而且抄写的人和刻印的人文化水平较低,错别字多。中古、近古辅音词占多数,但是又没有固定下来,某一语言单位是词还是词组,不容易区分,有时合成词的两个词素的次序不固定,有时出现不规则的略缩语,都使人难以确定词义。有些来自少数民族的译音词,不容易准确的对译。21.汉语的外来词包括哪两种?

41、一种是来自在国内各兄弟民族的,另一种是来自国外的。22.黄侃说青年必读 25 种书,是哪 25 种?经学十五书,即十三经加大戴礼记 、国语;史学四书:史记 汉书资治通鉴 通典;子部二书:庄子荀子;集部二书:文选 文心雕龙;小学二书:说文 广韵 。23.黄侃又专从训诂角度依段玉裁说举“现在完全切用十种根柢书”,是什么?它们又可分类哪四类?即尔雅 小尔雅 方言 说文释名 广雅 玉篇 广韵 集韵类篇 。a. 尔雅解释群经之义,是训诂的根本,能明一切训诂。B.说文解释文字之原,掌握文字之由来。C.方言解释问题不同之语言。D.释名解释文字得音之原,掌握声义贯通之理。24.关于尔雅内容及其分类?按内容分十

42、九类即:释诂第一,释言第二,释训第三,释亲第四,释宫第五,释器第六,释乐第七 ,释天第八,释地第九,释丘第十,释山第十一,释水第十二,释草第十三,释木第十四,释虫第十五,释鱼第十六,释鸟第十七,释兽第十八,释畜第十九。25.方言的价值和影响?它保存了两汉相当丰富的口语词汇,为我们研究汉代方言通语的异同,探讨古音的变化,都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它还可以使我们从它所收集的词汇里侧面了解当时的某些社会现实,也能让我们知道在今天的口语中还有不少古代词汇成分。扬雄实事求是地调查人民大众语言的精神和研究古今语言现象的进步方法,对我们也有启示。26.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是谁?即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 、杜馥的说

43、文义证 、王筠的说文释例和说文句读 、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 。27.“传 ”“笺”“正义”“疏”“音义之学 ”各是什么?“传 ”是对经书的解释。正义即解释经文,又对前人的注释加以解释,与“疏” 相同。笺是郑玄对诗经的解释。音义即解释注解又解释义音。28.先秦的训诂有哪些形式?借字义的解释来阐明一种哲理或政治主张。借字形的解释来阐明哲理或政治主张。辨析同义词和解释古书字义。29.两汉的训诂在训诂学史上的地位是怎样的?保存下来了大量的随文释义的注解书,尔雅出现了,成为训释词义专书之祖。方言出现了,成为比较方言学的先驱。说文解字的问节成为我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释名出现了,开了语源学的先河。30.唐代

44、训诂保守的表现是什么?唐代的“ 疏不破注” ,训诂学趋于保守,没有新发展比如孔颖达的五经正义都是沿习前朝的旧意,没有什么新观点,这一套“正义 ”强调学有宗主,对于旧注可以有引申生发,但不能另立新说。31.宋代理学家注释古书的的特点是什么?善于阐明义理敢于创发新义对音义关系有一定认识,如王子韶的“右文说” ,对语法现象有进一步了解。能利用金石学的成就进行训诂。缺乏求实精神,主观想象多。32.清代训诂复兴的原因是什么?资本主义萌芽及西学东渐。清代讲究“汉学师承” 。清儒有优良的学风。33.清代通释语义的训诂专著的特点是什么?数量多,体例完备。有注释前代训诂专著的,如邵晋涵的尔雅正义;有仿效尔雅编撰

45、的,如朱骏声的说雅有集古代传注汇成一编的,如阮元的经籍籑诂;有考订群书,成一家言的,如王念孙的读书杂志有贯通音义、探求语源的;有专释虚词、研究语法的等。34.清代训诂学在质量上更有显著的提高,表现在哪里?清代训诂学具有朴素的历史观念。善于因音求义。采用了比例比较的方法。有实事求是的精神。35.清代训诂学具有朴素的历史观念是如何体现的?很多训诂家都知道时有古今,地有南北,语言是发展变化的。段玉裁说:“有古形,有今形;有古音,有今音;有古义,有今义。36.清代善于由音求义表现在哪?清以前的训诂学家对音义关系认识是模糊的,对声训从未作过理论说明,有些人还拘于文字的形体,更是隔绝了音义的联系。清代训诂

46、学家提示音义关系的原理。段玉载说:“ 学者之考字,因形以得其音,因音以得其义“。王念孙说: “训诂之旨,本于声音” 。37.清代学者的实事求是的精神表现在哪里?他们不盲从旧说,也不妄立新说。破旧说也好,立新说也好,都强调有充分的根据。戴震提出过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合一,义理指指导思想;考据指名物制度的考核与校勘、辨伪、工作,词章指讲究语法、修辞、逻辑等,这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38.训诂学今后的任务是什么?一是实现自身的建设与发展。二是指导训诂工作,提高训诂工作水平。39.乾嘉学派值得肯定和借鉴的的是哪些?能比较充分地占有资料。能比较注意古今差别。能较注意语言的社会性和语言内部的系统性。能重视有

47、声语言与概念的直接关系。40.什么是丛书?丛书是总聚众书而汇刻成一大部的书。分为综合性丛书与专科性丛书两大类。41.黄侃所列“现存完全切用的十种根柢书”前六种是如何分类的?即尔雅 小尔雅 方言 说文释名 广雅 玉篇 广韵 集韵类篇 。a. 尔雅解释群经之义,是训诂的根本,能明一切训诂。B.说文解释文字之原,掌握文字之由来。C.方言解释问题不同之语言。D.释名解释文字得音之原,掌握声义贯通之理。1.什么是以形索义(形训)?以形索义应注意哪些问题?“以形索义” 是指通过字形的分析去了解字所记录的词的本义,如刀刃的刃,象刀有刃,休息的休,从人从木。注意的问题:利用对应说文和古文字,因为说文是以形索义的专书,它对一万多个汉字的本义做了归纳,并且绝大多数是正确的,因为古文字出现的时代比说文的小篆要早,字形更能反映本义,纠正说文的不足,如“为人民服务” 的“为”字,许慎说本义是母猴,这个解释是错误的,甲骨文的“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