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重点内容(总6页).doc

上传人:晟*** 文档编号:7882513 上传时间:2021-11-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建筑史重点内容(总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建筑史重点内容(总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建筑史重点内容(总6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建筑史重点内容(总6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建筑史重点内容(总6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概述中国古代建筑运用了木构框架结构体系,可分为承重的梁柱结构部分,即所谓大木作,及仅为分隔空间或装饰之目的的非承重装修部分,即所谓小木作。大木作包括梁。擦。柿、椽、柱等,小木作则是门、窗、隔扇、屏风以及其他非结构部件。中国古代木结构大致可分为抬梁式(叠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梁柱间运用棉卯结合,由于律卯是绞接,因此这种方式使屋架在受水平外力(地震、风力等)时,能有一定的可变性与适应性。北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和清工部颁布的工程做法则例凡 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两部建筑学术著作。其中规定了类似于现代建筑模数制(宋代用“材”,清代用“斗口”为标准)和构件的定型化。在大木作中,斗拱的产生与发展演变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最为重要和最具特色的。它以短木层层出跳,保证短小的拱木仅正心受压(不是受弯X 因此发挥了木材的受压特性,并承托了一定距离的出跳重量。而且它也是屋顶梁架与柱子间在结构与外观上的过渡构件。因此,斗拱具有结构与装饰的双重作用。到了明清时期,斗拱尺寸变小,受力作用减少,逐渐演变为装饰性构件。中国传统的单座建筑殿堂房舍等平面构成一般都以“柱网” 的布置方式来表示,也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