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魏晋南北朝文学(总13页).doc

上传人:晟*** 文档编号:7883172 上传时间:2021-11-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魏晋南北朝文学(总13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魏晋南北朝文学(总13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魏晋南北朝文学(总13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魏晋南北朝文学(总13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魏晋南北朝文学(总13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魏晋南北朝文学什么是建安风骨?简述建安风骨形成的原因。(练习题选)(1)建安是汉献帝年号,建安文学指从建安元年(196)至魏初(241)大约四十五年间文学,其代表为三曹七子。(2)建安诗人用他们的诗篇真实地反映大动乱、大分裂的时代所造成的残酷现实,表现他们同情民生疾苦的情怀,抒发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情调大多慷慨悲凉,激越深沉,语言昭晰明白,风格刚健清新,即后人称誉的“建安风骨”。(3)汉末的动乱现实一方面给建功立业提供了可能,激发起士人们积极进取的强烈愿望,一方面又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给士人带来岁月不居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因此形成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的风尚。(4)由于汉末地主政权的濒于崩溃,儒学的传统地位也随之发生动摇。士人从经学桎梏中解脱出来,发现了自我,重感情欲望,重个性表现。诗歌创作完全是抒一己之情怀,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反映了社会的动乱残破,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也因此而形成激越深沉、刚健慷慨之风格。建安时代诗歌创作的风貌。建安时代,“三曹”、“七子”并世而出,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曹操古直悲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