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基本知识试题完整版.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788395 上传时间:2018-11-01 格式:DOCX 页数:205 大小:15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密基本知识试题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5页
保密基本知识试题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5页
保密基本知识试题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5页
保密基本知识试题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5页
保密基本知识试题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保密基本知识试题一、填空题1. 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2. 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实行基本义务、突出重点、依法管理、的方针。3. 加强和改进保密工作总体要求的基本原则,应坚持党管保密、依法管理、综合防范、创新驱动。4. 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保密法自 2010 年 10 月1 日起实施。5. 中央保密委员会是党中央统一领导党政军保密工作的领导机构。6. 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保密工作。7. 绝密级国家秘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8. 各级国家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

2、,应当按照国家秘密及其秘密具体范围的规定确定秘密。9. 定密责任人在职权范围内承担有关国家秘密的确定变更和解密工作。10. 摘录,引用密件中属于国家秘密的内容,应当以其中最高密级和最长保密期限作出标志。11. 保守国家秘密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212. 涉密人员是指因工作需要接触、知悉、管理和掌握国家秘密的工作人员。13. 涉密人员上岗前要经过保密审查和培训。14. 涉密人员脱离涉密岗位必须实行脱密期管理,其中核心涉密人员脱密期为 3 年,重要涉密人员为 2 年,一般涉密人员为 1 年。15. 从事弹道导弹,核武器,军用核动力,核潜艇等等装备的核心技术专家脱密期不少于 5 年。16. 涉密

3、人员脱离涉密岗位前,必须清退管理,使用的全部国家涉密载体并签订保密承诺书。17. 国家保密载体保密期限需要延长的,由原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决定。18. 禁止在普通手机通话,发送短信,社交媒体通讯过程中,通过明语或暗语谈论,传递国家秘密。19. 不得在连接互联网计算机上储存、处理、传递国家秘密信息。20. 不准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物流方式传递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21. 涉密人员因公携带国家秘密载体外出,应当符合国家保密规定,并采取可靠的保密措施。22. 销毁国家秘密载体,应当采用物理或者化学方法彻底销毁,确保信息无法还原。23. 不得在涉密计算机和非涉密计

4、算机上交叉使用移动存储介质。24. 不得使用普通传真机和一体机传输涉密信息。325. 涉密系统不得直接或间接连接国际互联网,必须实行物理隔离。26. 涉密计算机的密级应按照存储和处理信息的最高密级确定。27. 计算机一旦存储和处理过一份涉密信息,就应当确定为涉密计算机,并粘贴相关密级标志。28. 未经审批的涉密信息系统,在试运行期间不能存储和处理涉密信息。29. 未经本单位信息化管理部门批准,不得自行对涉密计算机进行格式化并重装操作系统。30. 涉密办公自动化设备现场维修时,应由有关人员全程旁站陪同。31. 存储在涉密计算机或存储介质中的电子文件,只要内容涉密,就应当标明密级。32. 机密级涉

5、密计算机的系统登录如采用用户名加口令的方式,则系统口令更换周期不得长于一周。33. 秘密级计算机采用一次性口令或者生理特征身份识别措施。34. 符合国家保密要求的涉密计算机屏幕保护程序启动时间要求是不超过 10 分钟。35. 高密级的移动存储介质禁止在低密级的计算机使用。36. 携带涉密计算机和存储介质外出应当履行审批手续。37. 携带涉密计算机和存储介质外出,带回时应当进行保密审4查。38.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保密资格单位对外发布信息应当进行保密审查和审批。39. 机关、单位日常工作中生产、传递、使用和管理绝密级或较多绝密级、秘密级国家机密的内设机构称为保密要害部门。40. 保密管理要与涉密科

6、研管理同计划、同部署、同检验、同总结、同奖惩。41. 刑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二、判断题(对下列各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共 180 题)1. 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2. 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3. 单位可以把知悉国家秘密作为一种行政级别待遇,按照行政级别确定国家秘密知悉范围。()4. 国家秘密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其有关工作人员不在知悉范围内,但因

7、工作需要知悉国家秘密的,应当经单位负责人批准。5()5. 国家秘密知悉范围之外的人员,因工作需要知悉国家秘密的,应当经单位负责人同意。()6. 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的定密负责人,对定密工作负总者。()7. 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按照保密事项范围的规定确定密级,同时确定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8. 国家秘密变更后,原定密机关、单位应及时在原国家秘密标志附近重新做出国家秘密标志,并书面通知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和人员。()9. 单位对已定密事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或者属于何种密级有不同意见的,不得向原定密机关、单位提出异议。()10. 涉密岗位是指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经管或者经常接触、知悉国家秘

8、密事项的岗位。()11. 涉密人员在非涉密出版物上发表文章、著作,不得涉及国家秘密。()12. 涉密人员禁止向境外期刊等新闻出版机构投寄稿件。6()13. 涉密人员发表文章、著作凡涉及本单位、本系统业务工作的,应当事先经本单位或上级机关、单位保密审查、审批。()14. 涉密载体是指以文字、数据、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方式记载国家秘密信息的纸介质、光介质、电磁介质等各类物品。()15. 制作涉密载体应当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场所进行。()16. 涉密载体复制件应当加盖复制机关、单位戳记,并视同原件管理。()17. 绝密级涉密载体一般不得复制、摘录、引用、汇编,确有工作需要的,必须征得原定密机关、单位

9、或者其上级机关、单位同意。()18. 涉密载体可以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渠道传递。()19. 对涉密科研项目文件资料,包括过程文件、电子文档等涉密载体,要进行全面清理、完整归档,个人应根据工作需耍自行妥善保管或者销段。7()20. 阅读和使用涉密载体应当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办公场所进行。()21. 绝密级涉密载体应当在符合国家保密标准的设施、设备中保存,并指定专人管理。()22. 机构撤并时,原机构的涉密载体移交给制发单位时,制发单位不收回的可自行处理。()23. 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办公场所在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后。仍需要对进入的工勤人员严格监督管理。()24. 专用手机可以随意带入保密要害部门、部位

10、。()25. 未经批准,不得将带有录音、录像、拍照、信息存储功能的设备带入保密要害部门、部位。()26. 涉密会议、活动应当按照“谁承办、谁负责”的原则进行管理。()827. 重要涉密会议、重大涉密活动组织举办者应在必要时,请保密工作机构对保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并提供必要的安全保密技术服务保障。()28. 保密审查主要是对拟公开发布的信息是否涉及国家秘密进行审查,不需要对是否涉及工作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进行甄别鉴定。()29. 在涉密科研项目结题阶段,要加强成果验收、奖项申报、专利申请等工作的保密管理。()30. 经严格审批,涉及敏感项目(如军工技术、军贸等)的驻外机构和企业可以雇佣外

11、籍人员。()31.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对外提供国家秘密资料。()32. 党的纪律处分条例规定,泄露、扩散或者窃取党组织尚未公开事项或者其他应该保密的内容的,情节较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933. “业务工作谁主管,保密工作谁负责”是保密工作的重要原则。()34. 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35. 绝密级国家秘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36. 机密级国家秘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37. 秘密级国家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38. 保守国家秘密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

12、本义务。()39. 涉密岗位根据涉及国家秘密的程度分为核心、重要和一般三个等级。()40. 承担涉密项目研究、建设、管理任务的岗位应确定为重要涉密岗位。()1041. 核心涉密岗位是指年产生、处理 6 件(项)绝密级国家秘密事项的工作岗位。()42. 国防科技工业涉密人员是指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的企业事业单位中,在涉密岗位工作的人员。 ()43. 涉密人员应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44. 涉密人员上岗前要经过保密审查,并接受保密教育培训。()45. 经审查合格,进入涉密岗位的人员须按照规定签订保密承诺书,明确享有的权利和应当承诺履行的保密义务。()46. 单位应当定期对涉密人员进行复审,核心涉密人员每年复审一次,重要涉密人员每 2 年复审一次,一般涉密人员每 3 年复审一次。()47. 涉密人员在岗期间,保密工作机构应当会同人事部门,涉密人员所在部门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保密教育和检查、考核,对严重违反保密规定的应当及时调离涉密岗位。()48. 一般涉密人员与境外人员通婚或者接受境外机构、组织及非亲属人员资助的,事后向单位报告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