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给学生:中国、西方翻译历史(第一次测验复习题)中国、西方翻译历史填空1译界一般认为,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翻译史当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西域安息国人( )到洛阳从事佛经翻译算起。2支娄迦谶有位门生叫支亮,支亮有个弟子叫支谦。三人均为月支国人,故并称(“ ”)。3东晋初至隋末这一阶段佛经翻译家开始研究翻译理论,并出现了有组织的官办翻译机构,译经由私译开始转变为( )。4( )在对般若经的各种版本进行了比较研究后,提出了“五失本,三不易”的理论。就是说,翻译时有五种情况译文容易失去本来面目,有三种情况不易处理。5彦琮,今河南省西平县人,我国隋朝的一位佛经翻译家及翻译理论家。他在总结了自己和前人的译经经验,提出了译人(“ ”)。6我国佛经翻译时期的特点是:一、时间长(前后长达一千多年);二、译量大;三、译者多为_ 。7中国翻译史的第一时期,即佛经翻译时期,可分为_ 个阶段。8同治元年(1862年)6月,因为精通外文的人才奇缺,清政府在北京成立了_, 直属总理衙门。这是一所培养翻译人员的外国语学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