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层次的选择及原因分析摘要:货币供应量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最重要的中期目标之一,因此选择哪个货币层次作为货币供应量的指标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具有重大影响。本文通过货币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检验,确定作为货币量的最佳货币层次,并对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在中国的实践进行分析。主题词:货币层次,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一、货币供应量的概念及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定时点上非银行部门所拥有的货币总量。在西方国家对货币的统计指标中, 货币的范围不仅包括流通中的纸币和辅币, 而且包括银行存款, 甚至包括有价证券等。通常我们把和货币定义颇为相似的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称为准货币。许多经济学家普遍认为, 流通中的纸币或辅币是通货, 它们只是货币的一部分, 而不是货币的全部。货币包含的范围要比通货大得多, 因此货币可以划分为许多层次。大多数经济学家根据流动性为标准划分货币层次,从而形成了M0,M1,M2,M3,M4等层次。中国人民银行从1994年第三季度开始,正式去定货币供应量指标,具体划分方式为:M0流通中的现金;M1 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