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效能研究.doc

上传人:您的****手 文档编号:79296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人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效能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科技人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效能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科技人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效能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科技人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效能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科技人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效能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科技人才 对经济发展的 支撑效能研究 袁兆亿 科技人才作用的发挥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效能,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体制背景 相关的, 通过系统研究科技人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及其所产生的效能,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 以及更好地 提高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 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 本文通过对广东以及部分省市 和部分国家 的资料比较 分析 ,得出一些 具有启发意义的结论和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 、广东省科技人才支撑效能评估 为了定量给出广东经济发展中的科技人才支撑效能,本文从量值上对相关指标进行综合 评价。尽管影响科技人才支撑效能的评价指标较多,但其中

2、有些指标的影响是主要的,而有些是次要的,这里将重点考虑那些具有可获得性的主要指标。 表 1、广东省科技人才支撑效能指标体系及评价(相对效能, 1999 年) 本文在综合考虑各项评价指标与科技人才支撑效能的关联紧密度之基础上,重点筛选出 9 项评价指标(表 1)。这些指标分别是:科技人员总量;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授权发明专利数量;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数量;国际四大文献索引 SCI、 EI、 ISTP、ISR 收录的自然科学基金论文数量;重大科技成果登记数量;科技课题数量;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 表 1 反映了 1999 年广东省科技人才支撑效能指标体系(相对效能)构成所选用的评价

3、指标及其对应的有关数值,以及将各指标数据计算并加权平均后统计出来的综合评价结果。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是依据经验法择定的。 根据表 1 的统计结果, 1999 年广东省科技人 才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撑效能(相指标项目 指标数据(绝对值 ) 单位 指标比值 (相对值 ) ( 绝对值 /科技人员数 ,万人 ) 项目 权重 指标 评价值 科技人员总量 102.71 万人 1 10 10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 2127.32 亿元 20.71 2 41.42 授权发明专利数量 1127 件 10.97 1.5 16.46 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数量 20 项 0.19 1.5 0.29 SCI、 EI、 ISTP、

4、ISR 收录 的自然科学基金论文数量 230 篇 2.24 1.5 3.36 重大科技成果登记数量 554 项 5.39 1 5.39 科技课题数量 21201 项 206.42 0.1 20.64 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 61.37 亿元 0.6 1 0.6 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 34.45 亿元 0.34 1 0.34 综合评价值 98.5 2 对效能)之综合评价值是 98.5。 为了进行不同年份的纵向比较,以显示评价结果的动态性,依照表 1 模式,对2000 年的指标体系和数据量值进行了构建(表 2)。 表 2、广东省科技人才支撑效能指标体系及评价(相对效能, 2000 年) 表 2 反映了

5、 2000 年 广东省科技人才支撑效能指标体系(相对效能)构成 ,以及所选用的评价指标和对应的数据量值, 表中是 各指标数据计算并加权平均后统计出来的综合结果。 根据表 2 的统计结果, 2000 年广东省科技人才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撑效能(相对效能)之综合评价值是 122.79。 由表 1 和表 2 可知, 2000 年广东省科技人才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撑效能(相对效能)明显大于 1999 年,即 122.79 98.5。此结果表明,随着广东的科学技术进步和科技人才队伍实力不断增强,科技人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效能也表现得愈来愈强劲。 二 、广东各市科技人才对 经济发展支撑效能比较分析 (一)广东各

6、市科技人才对 GDP 增长支撑效能比较 由于广东各市的科技人才队伍状况不尽相同,人才机制和发展环境也存在一定差别,因此各市科技人才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撑效能也存在某些差异。 1、科技人才对 GDP 的支撑关系比较 现代社会,科技人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它通过多种形式和不同途径对 GDP 的增长形成显性和隐性的支撑作用。 图 1 是广东各市科技人才对当地国内生产总值的支撑关系比较。 GDP 代表国内生产总值, KB 代表科技人才总量。 指标项目 指标数据(绝对值 ) 单位 指标比值 (相对值 ) (绝对值 /科技人员数 ,万人 ) 项目 权重 指标 评价值 科技人员总量 107.15 万

7、人 1 10 10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 2846.81 亿元 26.57 2 53.14 授权发明专利数量 1760 件 16.43 1.5 24.65 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数量 24 项 0.22 1.5 0.33 SCI、 EI、 ISTP、 ISR 收录 的自然科学基金论文数量 452 篇 4.22 1.5 6.33 重大科技成果登记数量 746 项 6.96 1 6.96 科技课题数量 21355 项 199.3 0.1 19.93 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 107.1 亿元 1.0 1 1.0 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 48.21 亿元 0.45 1 0.45 综合评价值 122.79 3 050

8、01000150020002500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佛山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G D P (亿元)K B (百人)图 1、广东各市科技人才对 GDP 的支撑关系比较 由图 1 可见,广东各市国内生产总值形成的 GDP 曲线在 KB 曲线的上方或下方不规则地起伏波动,显示广东各市科技人才对当地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支撑效能之不均衡。如广州、深圳、珠海、惠州、东莞、中山、江门、佛山、茂名、揭阳等市的 GDP曲线值明显高于 KB 曲线值,在这些地区, KB 曲线相对于 GDP 曲线的位置关系可归类为沿纵坐标的正向推动型,反映了

9、这些地区科技人才对经济增长的支撑效能比较明显,另一方面,广东其它市的 GDP 曲线明显低于 KB 曲线,在这些地区, KB 曲线相对于 GDP 曲 线的位置关系可归类为沿纵坐标的反向拉动型,即科技人才作用的发挥尚未使 GDP 的增长达到应有水平,表明这些地区科技人员对经济增长的支撑效能相对较弱,这些地区包括,韶关、河源、梅州、湛江、清远等市。此外,广东还有一部分市存在着 GDP 曲线与 KB 曲线接近或重叠的关系,显示了这些地区的科技人才对经济增长的支撑效能介于上述两类地区之间,这些地区包括,汕头、汕尾、阳江、肇庆、潮州、云浮等市。 2、科技人才人均 GDP 产值比较 图 2 的( H)曲线图

10、形,反映了广东各市每百人单位的科技人才人均 GDP 产值变化,其中 GDP 代表国内生产 总值(单位:亿元), KB 代表科技人才总量(单位;百人)。 由图 2 可见,曲线( H)有两个峰值极大值,其中一个出现在广州、深圳和珠海等经济较发达城市周围,另一个出现在东莞、中山等经济较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H)曲线的次一级峰值主要对应着汕头、潮州等粤东地区,以及湛江、茂名等粤西地区。而粤北的韶关、以及梅州山区等地基本上对应着( H)曲线的极小值。 根据图 2 的( H)曲线量值变化, 可将广东全省大致分为五大类地区: 第一类是 ( H) 3 的地区,包括:深圳和东莞。 4 第二类是 ( H) 值

11、为 1.5 左右的地区,分别 包括:广州、珠海、佛山、中山、惠州和揭阳。 第三类是 ( H) 值为 1.20 左右的地区,按 ( H) 值的大小依次包括:江门、茂名、潮州和肇庆。 第四类是 ( H) 值小于但接近于 1 的地区,按 ( H) 值的大小依次包括:汕头、阳江、云浮和汕尾。 第五类是 ( H) 值在 0.5 左右的地区,按 ( H) 值的大小依次包括:湛江、清远、韶关、梅州和河源。 ( H ) = G D P / K B00.511.522.533.5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佛山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图 2、广

12、东各市科技人才人均(每百人单位) GDP 产值 根据上述 的 分类结果 可见 ,广东省科技人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效能主要存 在以下区域性差异: ( 1)科技人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效能较明显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即上述的第一和第二类地区。 ( 2)科技人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效能较一般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粤东和粤西的大部分地区,即上述的第三和第四类型地区。 ( 3)科技人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效能较弱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粤北地区,以及粤东的部分山区和粤西的湛江,即上述的第五类地区。 ( H) 曲线的性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广东各市科技人才对经济发展支撑效能的强弱关系。客观上, ( H) 是环境变量 H

13、(包括各种软、硬环境)的函数,在这里我们假定了环 境变量 H 在某个短时段内是固定不变或变化不大的。但是 如果设定 H值是随环境动态影响因子的波动而变化的,那么随着 H 值的改变,其对应的函数 ( H)值也将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科技人才对当地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支撑效能也将随之发生变动。 5 3、以全省均值为衡标的科技人才支撑效能比较 广东各市科技人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效能十分不平衡,不少地区低于或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种状况的存在 对广东的整体发展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 (GDP/KB)-J-1.5-1-0.500.511.52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

14、山 江门 佛山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图 3、广东各市 GDP / KB 与均值 J 的离差 在图 3 中, GDP 代表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KB 代表科技人才总量(百人)。其中, J 表示我省科技人才对经济支撑效能的均值, J = i=1, 21 ( GDPi / KBi) /21。 由图 3 可见,凡是 0 的地区,其科技人才对当地经济 社会 发展的支撑效能高于全省均值,这类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惠州、东莞、中山、佛山、揭阳等市。而 GDP/KB 的关系,表明这些地区的科技人员对当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的支撑效能显得相对更强,而广东其它地区的科技人员对当地

1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的支撑效能则显得相对弱一些。 由统计资料可知,广州市的科技人才占全省科技人才总量的 15.9%,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 22.3% ,但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只占全省的 15.6%,显示了广州市科技人才对经济总体增长的贡献虽然较强,但是对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的支撑效能却处于一般水平,即支撑效能尚不够理想。相比之下,深圳市的科技人才占全省科技人才总量的 5%左右, GDP 占全省的 15.6%,但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却占全省的 38.5%,突出地显示了科技人才对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形成的强劲支撑。从深层次而言,前后两者的比较,实际上还包含着人才生态环境的差异。 由 图 4 可见 ,东

16、莞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和高新技术产品产值都很高,这是由于东莞市不但具有较 为 发达的非 公 有经济,而且 东莞市 聚集 了 大量 的 科技人才 ,加上 其灵活的 人才 机制,使其对当地的经济总体增值效应的贡献非常明显,并对高科技产业增值的支撑效能达到较高水平。 (三)广东省科技人员增长与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的关系 高新技术产业 的发展与科技人才的数量和状况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广东科技人才队伍的发展,无疑为广东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01000200030001996 1997 1998 1999 2000G X CZ (亿元)图 5、 1996 2000 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产

17、值增长曲线 图 5是 1996 2000年间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增长曲线。图 6是 1996 20008 年间广东科技人员总量的增长曲线。 92094096098010001020104010601996 1997 1998 1999 2000K RQ (千人)图 6、 1996 2000 年广东省科技人员总量增长曲线 由图 5 和图 6 可见, 1996 2000 年广东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增长与科技人员增长在整体发展上具有某种同步性。但是图 5 所表现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增长并不完全随着图 6 的科技人员增长呈等斜率增长。这种现象的出现在于:一方面,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增长过程相对于科技人

18、才的早期增长具有一定时段的滞后性;另一方面,随着科技人才总量的持续增长,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将表现出后续的加速上升趋势。由此可见,在高新技术产业中投入的科技人力的回报是需要有一定过程的,这种滞后过程还会受到资金投入等其它因素的影响。但是一旦投入的科技人力的回报效应形成后,就会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产生明显的倍增和溢出效应。近年来,广东科技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突飞猛进发展的事实,已经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 (四)广东各市承担科技项目数量对 GDP 的影响 科技人员所承担的各类科技项目是科技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科技项目状况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不但存在,而且是明显的。 图 7 反映

19、了广东各市承担的科技项目数量与 GDP 总值的关系,其中 GDP 代表国民生产总值(亿元), X 代表科技项目数量。由于广州市承担的科技项目数为 12494项,其数值远远超出了图 8 的纵坐标标值,为制图方便起见,图 8 中没有将广州市承担的科技项目数量标出,只在文字中予以说明。 由图 7 可见,广东各市承担的科技项目与 GDP 产值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相关性。各市对 科技项目的承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市科技人才队伍的实力,其中尤其是科技研究与开发实力。这既是科技人才对经济发展支撑效能的一项重要指标,9 也反映了各市在经济发展中内涵的科技成份之高低,并由此构成了对当地经济质量良性程度的一种

20、反映。 05001000150020002500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佛山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G D P (亿元)X (项)图 7、广东各市承担的科技项目数量与 GDP 总值关系比较 (注:广州市承担的科技项目为 12494 项,因其大大超出本图范围,故图中未绘出) (五)广东省从事 R&D 活动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分布 广东省的科技体制改革极大地推动了科 技人员走向经济建设主战场,进入企业,促进了科技人才作用的更好发挥,加快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过程。随着广东企业科技人才数量的不断增长(图 8),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21、,科技竞争力也得到迅速提升。 图 8、广东省从事 R&D 活动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分布状况 图 8 反映了广东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其他部门中,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的比例情况。 由图 8 可见,广东省从事 R&D 活动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分布是: 企业占 73.59%,高等院校占 14.99%,科研院所占 7.39%,其他部门为 4.04%,显示了企业的科 技人员科研院所7.39% 高等院校14.99%企业73.59%其他4.03%10 已成为我省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的主体力量,并对推动经济发展产生了最直接的支撑效应。 (六)广东省科技人才增长及全社会固定投资增长与 GDP 增长的关

22、系 任何地区的 GDP 增长都会受到诸如科技人才增长、全社会固定投资增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些因素所起的作用会相对强一些,而有些因素所起的作用则相对弱一些。下述对比和综合分析表明,在广东省经济发展的科技人才增长和全社会固定投资增长两种影响因素中,科技人才增长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支撑效能和影响是占优的。 020406080100120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GDP(百亿元)图 9、 1995 2000 年间广东省 GDP 增长趋势图 图 9 显示了, 1995 2000 年间,广东省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增长轨迹。 图 10 中, G/QS 1 是 G/QS 的位移曲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1995 年 2000年间,广东省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与全社会固定投资(亿元)比值的变化趋势。曲线 G/RC 反映了 1995 年 2000 年间,广东省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与科技人才总量(百人)比值的变化趋势。 00.511.522.5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G/RC(G/Q S) 1图 10、广东省科技人才增长、全社会固定投资增长与 GDP 增长的关系 由图 10 可见,曲线 G/RC 的平滑度较好,显示广东省科技人才的长期增长与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