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医药事业发展展望.doc

上传人:您的****手 文档编号:79297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医药事业发展展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青海医药事业发展展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青海医药事业发展展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青海医药事业发展展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青海医药事业发展展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青海医药事业发展展望 一、基本情况 我省医药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生产化学药品、中藏药品、生化药品、医药保健品及药用包装材料等五个产业。截止 2000 年底,全省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医药生产企业 25 户。其中:麻精药生产企业 2 户、藏药制药企业 7 户、中药及保健品生产企业 13 户、生化制药企业 2 户、药用包装企业 1 户。在 25户医药生产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 7 户,资产总额 6.14 亿元,固定资产近 1.67 亿元,从业职工人数 2274 名。 2000 年,规模以上医药生产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2.6 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 7462万 元。医药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西宁、海东、海

2、南、海北等地区。 目前全省医药工业企业可生产化学原料药、中西药制剂、生化药品、中药饮片、卫生材料、药用包装材料等。药品剂型有:片剂、胶囊、口服液、针剂、丸剂、配剂等,常年生产中西药制剂 400 多种。主要产品有:氨酚待因片、盐酸所替暖、乙肝健、藏茵陈片、晶珠肝肽舒、晶珠风湿胶囊、七十味珍珠丸、二十五味松石丸、大黄茶、塞龙骨等。 “ 九五 ” 期间医药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中藏药企业异军突起。 1993 年,我省建立了青海藏药厂,使藏药生产实现了从民间到企业、 从手工作坊到规模化生产的转变。 “ 九五 ” 以来,中藏药企业通过吸纳外来投资,加快改制改造步伐,不断研究和开发出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3、、新品牌,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医药工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涌现出了金河集团、晶珠药业、三普药业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他们已基本建立了科研、生产、销售一体化的经营网络,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2000 年底,规模以上中藏药企业完成工业产值 1.39 亿元,较上年增长 272.5%,占全省医药工业产值的 56.6%,初步形成了以中藏药为主导的医药工业发展新格局。 2.新产品 开发较快,发展势头良好。经过多年的自主开发和产学研联合,目前我省医药工业的 “ 青药 ” 、 “ 三普 ” 、 “ 金河 ” 、 “ 晶珠 ” 等品牌在市场上享有一定声誉,主要产品畅销全国各地,部分产品

4、已远销东南亚和欧美。 3.特色突出,比较优势明显。我省中藏药工业的发展,紧紧依托青藏高原特有大黄、冬虫夏草、塞隆骨、红景天、藏茵陈、花锚、麻黄、牛血、牛羊骨等动植物资源,围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肝胆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妇科疾病五大类疾病,把挖掘传统生产工艺和现代技术相结合,开发中藏药品种,产品质地优良,品质纯正,药效明显,深 受患者的喜爱。 4.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医药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力度的加大,通过引进资金、股份合作、兼并联合等方式,医药工业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中藏药发展形成了以股份制、合资、独资等不同形式的企业主体,其中股份制企业在中藏药企

5、业中占到近 8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我省医药工业企业总体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低水平分散投资建设的现象比较突出,多数企业未能形成规模优势,不适应现代化、规模化发展的要求,企业突出表现为 “ 小 ” 与 “ 弱 ” ,还未形成 竞争优势。 二是多数企业观念落后,改革不到位,经营机制不活,把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识还不强,发展缺乏思路。部分改制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尚待健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三是企业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普遍落后,技术改造投入不足。尤其是老企业技术改造欠帐多,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差距较大。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产品科

6、技含量不高,档次低,剂型滞后,产品多为传统剂型、地方标准或仿制、移植产品。 四是中藏药科技人才,特别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藏医 药专家和懂经营、善管理的经营管理人员特别紧缺。 五是部分主要中藏药资源逐年紧缺,企业原材料采购范围已向省外、境外扩展,种植培育原材料种植基地问题突出。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 )指导思想 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实施医药工业产业化、现代化、品牌化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企业为主体,加快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步伐,大力发展中藏药,稳定发展麻醉化学药,积极发展生物制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中藏药生产水平,加快发

7、展中藏药药材种植基地,逐步实现科、 工、贸一体化,发挥规模经济效益,逐步使医药工业发展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 (二 )发展目标 到 2005 年医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 40 亿元,年平均增长 58%,其中中藏药产值占 80%,达到 32 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 15 亿元,年平均增长 35%。 到 “ 十五 ” 末,中藏药有 3-5 个品种达到国家三类或二类以上新药标准;建立一个国家级中藏药科研开发中心;建立我省藏药临床试验基地和 5 个中藏药材种植基地;完成生产企业 (GMP)认证;培育 4 户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医药企业。 (三 )发展重点 1.调整、优化医药产业布局,发展具有高原特色的地方医药经

8、济。充分发挥我省作为全国麻醉化学药生产基地和具有中藏药品、高原独特生物资源的优势,走具有高原特色的地方医药经济发展道路,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使我省医药产业还形成以低毒、高效、多品种的麻醉药品生产为重点,以中藏资源开发利用为特色,并与以胶囊为主、多剂型发展相结合医药产业格局,将其培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2.加大中藏药物研究开发力度。充分发挥现有科研技术力量,在继承传统研究方式的基础上,以藏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藏药古籍方剂进行发 掘、抢救、整理、筛选;对藏药产品进行植化、药理、毒理研究,进行产品质量标准与稳定性研究以及传统制药工艺研究,不断挖掘传统中藏药的经方、验方,开发

9、出一批既符合现代医学标准,又能保持中藏药特色的新品种,从而推进企业产品升级换代,提高医药行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3.培育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升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医药企业在 2004 年前完成 GMP 认证的要求,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机制经济机制,发挥龙头企业在品牌、技术、销售网络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上市、兼并、联合、引资嫁接改造等多种形式,以资产为纽带,打破地区、行业和所有 制界限,加快医药企业的改革和资产重组,到 “ 十五 ” 末,在全省医药工业形成 2 户销售收人 10 亿元以上的大企业, 2 户销售收人 5 亿元以上的骨干企业。同时,重组、限制和淘汰小规模、低水平的生产企业。 4.加速企业技术

10、进步,扶持名、特、优、新产品发展。紧紧围绕 “ 质量、品种、效益 ” 目标,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企业技长进步投入,用现代科学理论知识和技术改造中藏药生产的专统工艺,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加工深度,实现中藏药产品生产的现代化。组织实施一批大的、标志性的建设项目,重点培育一批独家生产、国内外市场占有率高的优势品种 。以优势产品、专利产品支撑全行业的发展,形成以名牌产品带动骨干企业发展、以骨干企业带动医药产业发展的局面。 5.加快中藏药种植基地建设。结合国家退耕还林 (草 )生态保护工程,加强政策引导,合理布局,统筹规划,把中藏药材内种(养 )植基地建设列入中藏药发展的重点,加强人工栽培、养殖、研究

11、和开发,坚持合理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在我省有条件种(养 )植中藏药材的环湖地区、青南地区,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规划,建立中藏药材的种 (养 )植基地,促进中藏药产业的发展。 四、主要措施 1.加强对我省中藏药产业发展 的领导。制定科学的中藏药产业发展规划及产业政策,协调解决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对资源合理配置,坚决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对中藏药发展实行统一监管。 2.大力支持国家一、二类药品的开发。加快药品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近期把组织地方民族药品标准向国家标准申报工作作为重点,尽快完成地方药品标准向国家药品标准的申报、审评工作。 3.整顿和规范中藏药发展秩序。根据药品生产管理标准,严格审查企

12、业准入条件,对不符合 GMP 生产条件、无生产技术能力或名不副实的持证企业,坚决予以清理。加大药品生产的执法检查,规范 行业秩序。做好药品流通市场专项治理工作,规范全省药品流通秩序。今后,省内各地组建新政的制药企业必须按照全省统一规划,经省政府授权部门的批准方可组建。 4.建立跨地区的中藏药专家、权威人士组成的松散型研究开发机构。邀请国家药管部门、国内外知名专家研究指导我省中藏药产业的发展方略,探讨藏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种植培育等方面的问题,扩大我省中藏药的影响,促进我省中藏药产业的健康、持续和快速发展。建立藏药信息库,在企业现有网站的基础上设立 “ 青海中国藏医药 ” 综合网站,使之成为商业化的国际性藏医药信息中心。 5.对中藏药生产企业种植中药材所有的荒山、荒坡、荒地等,由政府划拨使用,并享受国家及省有关扶贫帮困、改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 (草 )等政策;列入省内重点中藏药材种 (养 )植基地的项目,优先审批,按照政策给予贷款贴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