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控制系统研究综述【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79467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度控制系统研究综述【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温度控制系统研究综述【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温度控制系统研究综述【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温度控制系统研究综述 摘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对温度控制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本文简单介绍了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并详细介绍了温度控制 器 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关键字: 温度控制 ;温度检测; 模糊 PID 控制 引言 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基础是信息采集控制(即温度控制器技术),信息传输(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温度控制器属于信息技术的前沿尖端产品,尤其是温度控制器被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和生活等领域,而且人们生活环境的需求,温度控 制器的数量日渐上升 1。 对于温度控制,以往,在实际的温度控制系统

2、中,多采用热敏电阻器或热电偶测量温度,后来又有继电器、 PLC、单片机,专用工控机等 .实现方法不同的测温方式有不同的优缺点:对于热敏电阻器这种温度采集电路有时需要冷端补偿电路,这样就增加了电路的复杂性,而且该种电路易受干扰,使采集到的数据准确性不高 2;继电器具有零电压导通,零电流关断,灵敏度高、控制功率小、电磁兼容性好,耐腐蚀、抗干扰、寿命长、体积小,能以微小的控制信号直接驱动大电流负载等优点,但也存在通态压降,需要散热措施,有输出漏电流 ,交直流不能通用,导通后的管压降大,触点组数少,成本高等缺点; PLC 主要应用于强电方面的工业控制,或者整条流水线的控制,相对于单片机的功耗要大,单个

3、 CPU价格昂贵,但比较稳定 3;单片机适合于实时工业控制,相对于微机价格较为低廉,可编程性和可扩展性强;专用工控机配置硬盘容量小、数据安全性低且存储选择性小 45。 温度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温度控制系统是人类供热、取暖的主要设备的驱动来源,它的出现迄今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期间,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对温度控制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温度控制器发展初期是机械式温度控制器,这类控制器采用金属片或充气式膜盒感测温度,使用波段开关调整风速。但这类控制器由于它外观陈旧,控制精度差,容易打火,功能单一等缺点,已被淘汰,现在已被智能电子式温度控制器全

4、面取代 6。 当前比较流行的温度控制系统有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基于 PLC 的温度控制系统,基于工控机( IPC)的温度控制系统,集散型温度控制系统( 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FCS)等。 现在温度控制 器 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温度检测部分,温度控制部分和显示部分。 1 温 度检测部分:温度检测部分是温度系统最关键部分,它直接影响整个温度控制系统。在集成温度传感器出现以前,多采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和热电阻温度传感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将温度转变为电动势,它的优点主要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 它灵敏度比较低,容易受到环境的信号干扰,也容易受到前置放大器温漂的影响,不适合测量微小的温度变

5、化。热电阻传感器是利用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这一特性 7。 现在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发展,多采用集成温度传感器,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 PN 结的温度特性制成,同传统的温度传感器相比,优点在于灵敏度高,线性好,不需要线性补偿,测量重复性好,响应速度快,但它需要用放大器,滤波器等电路进行信号放大 8。如今,很多地方也使用了 DS18B20 数字温度传感器,它的测量范围为 -50 至 +125 ,精度可达到0.1 ,不需要 A/D 转换电路,直接将温度值转换成数字量 9。 2 温度控制部分:对于温度控制,可以采用单片机控制或者 PLC 控制,实现温度控制的方法很多,有采用模拟电路实现的,也有采用计算机

6、构成的智能控制。模拟控制温度的方法主要有开关式控制法、比例式控制法和连续式控制法。这三者属连续式控制法最为精确,而且电路最为复杂。智能控制方法主要包括模糊控制,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控制等 10。由于温度控制具有升温单向性,大惯性、大滞后等特点, 使温度控制器控温产生一种惯性温度误差,这 很难用数学方法建立精确的模型,因此用传统的控制理论和方法很难达到好的控制效果, 要解决温度控制器这个问题,就要有一套很好的控制方法,传统模拟系统中的控制器已有一套成熟的方法,其中以 PID 控制器为代表。 PID控制器原理简单,易于实现,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11。但随着模糊技术的反展,可以采用模拟控制为基础的温度智

7、能控制系统,人工智能中的模糊控制技术,采用 PID 与模 糊控制技术相结合的 PID 模糊技术,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PID 模糊控制,是针对以上的情况而制定的、新的温度控制方案,用先进的数码技术通过 Pvar、 Ivar、 Dvar 三方面的结合调整,形成一个模糊控制,来解决惯性温度误差问 12 13。 模糊控制和 PID 控制结合的形式有多种:模糊 -PID 复合控制;比例 -模糊 -PI 控制;模糊 -积分混合控制;参数模糊自整定 PID 控制,较常用的是模糊 -PID 复合控制和参数模糊自整定 PID 控制两种方法。 3 温度显示部分:显示处理模块主要完成人机交互作用,具体实现可以采用将

8、采样温度值 ,设定温度值以字符的形式通过液晶显示出来,可以采用 HT1621 作为显示驱动器;也可以采用 LED 数码管进行显示 14。 如今,智能温度控制器正朝着高精度、总线标准化、高可靠性及安全性以及网络化虚拟化方向迅速发展;其中包括提高温度控制器测温精度和分辨力;增加温度控制器测试功能;温度控制器总线技术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温度控制器可靠性及安全性设计;虚拟温度器和网络温度控制器的设计。 总结与展望 温度在工业自动化、家用电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汽车工业等部分中,都是最基本的检测参数之一。特别是化学工业自动化系统中,一 般温度检测占全部检测点的 50以上,可见温度检测的重要性所在 15。

9、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企业对温度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性更强、精度更高、性能更稳定、并具有智能功能的新一代温度检测仪表。 温度控制系统在国内各行各业的应用虽然已经十分广泛,但从生产的温度控制器来讲,总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同日本、美国、德国等先进国家相比有着较大差距。我们需要取长补短,设计出更新型的温度控制器。 参考文献 1 罗淳 .模糊自整定 PID 的温室温度控制器的设计 D武汉科技大学; 2 徐翔 .基于 AT89S52 单片机与 DS18B20 的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C.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3 巫莉 .电气控制与 PLC 应用 M.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

10、4 杜生海 ,邢闻译 . FPGA设计指南 M.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12; 5 赵世霞 . VHDL与微机接口设计 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7; 6 王志刚 .现代电子线路 M.第四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7 路而红 .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与电子设计造化 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8 高西全,丁玉玉 .数字信号处理 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 9 李业德,唐诗 .单片机与 DS18B20 组成的多点温度测控系统 J.山东工程学院学报 第 15 卷第4 期 2001; 10 李士勇 .模糊控制,神经控制和智能控制论 J.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1 江孝国,王婉丽,祁双喜 .高精度 PID 温度控制器 J.2000; 12 庞晓青 ,彭自强 .工业控制计算机 J.(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2007 年20 卷第 3 期; 13 刘文慰,葛锁良 . AT89C2051 在自适应模糊 PID 温度控制器中的应用 J.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第 30 卷第 1 期 2004; 14 邬国杨 .模拟电子技术 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15 王树勋 . MCS 一 51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开发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