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毕业论文 ( 设计 ) 文献综述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第三方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规划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物流已经逐步成为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现代物流模式的改变将成为企业降低成本及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对大多数企业来讲,在正向物流系统中创造并持续应用最佳业务实践已经是非常艰巨的挑战了。因此没有几家企业愿意全心全意的应对逆向物流的挑战。但是,随着用过产品数量的激增,新的环境法规产生和追求最大利用率及高效率的动因迫使企业去认真对待这个相对较新的新型供应链领域。通过对这个领域的机会和潜在意义的思考,企业可以占据 领先竞争对手的地位,这里包含了对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相应责任的思考。第三方逆
2、向物流不同于企业自身的逆向物流,它是以服务制造企业、物流企业、分销商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出现的各种行业企业为目的的,包括仓储、运输、分拣等内容的独立机构。于是,对第三方逆向物流地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企业面对更大的挑战,抓住更多机会,提高企业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全球化和市场化的两大趋势,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信息革命,将世界带入前所未有的全球 化的时代。然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高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日益逼近的资源枯竭、严格的环境管制、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逆向物流 1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逆向物流
3、大致可以分为退货逆向物流和回收逆向物流。退货逆向物流一般是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的从消费者回到零售商的退货,以及从零售商手中返回生产厂家的商品。回收逆向物流一般是指将最终消费者所持有的废旧物品回收到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进行分类处理和再利用的过程。 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逆向物流产品数量 的激增,新的环境法规的产生和追求最大化利用率及高效率的动机将迫使企业去认真对待这个较新的领域。在工业化国家中,无论大多数企业是否愿意,他们都要面对这样的问题:是在工业化过程中遵2 守 环保 法规并支付相应环保费用,还是向那些正在使用和再利用物资以
4、获得最大化效率的竞争对手学习。而对国内大多数的企业来讲,在正向物流系统中创造并持续应用最佳业务实践已经是非常巨大的挑战了,因此几乎没有企业愿意或者有能力全心全意的应对逆向物流地挑战,多数企业仍然把逆向物流当作困难消极对待。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方逆向物流对全球经济和全球 环境资源的高效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有效的逆向物流管理能够减少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成本、增加利润、改善企业的现金流、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并为企业赢得信用和通过企业与品牌的形象。通过对这个领域的机会和潜在意义的思考,以及对逆向物流的具体实践和摸索,企业极有可能占据领先竞争对手的地位。 迈向 21 世纪的国际物流技术的特征是信
5、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标准化和社会化。无论何时,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靠供应链上的每个节点,包括其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顾客,倾听顾客的呼声,同时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建立及时的产品召回制度 ,向盛斌在 2001年着重从环境伦理上论述了逆向物流管理的必要性,强调政府管制;使用再生材料以响应环保需求,这些都将能为企业创造战略优势,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最终实现企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达到共赢 2! 1.2 研究意义 在理论界,正向物流作为 “ 第三方利润源泉 ” ,一直受到国内学者和企业界人士的关注,而与正向物流有着紧密联系的逆向物流却一直未受到重视。美国和欧洲直到 90年代初期开始制定一些法规,
6、禁止填埋或焚烧某些产品,到后来法令规定取回废弃产品和要求包装物循环用,都迫使 美 国和欧洲的公司从消费者手中收回废弃品和 包装物,经过处理再利用在欧洲,绿色法律和法规影响到从产品包装到产品设计的各个环节。比如,欧洲委员会制定了处理包装废物的法令。该法令于, 1994年底生效,要求公司必须负责 90以上产品包装物的重新恢复、重新循环和使用。到 2003年,生产企业必须通过逆向物流或第三方收购者从消费者处收回他们所有产品包装。不经意中,一些大公司 (3M, IBM等 )在逆向物流管理领域降低由退货造成的资源损失率,发现了逆向物流的经济效益,逆向物流开始慢慢在企业界受到重视。正如西尔斯负责物流的执行
7、副总裁所说, “ 逆向物流 3也许是企业在降低 成本中的最后一块处女地了。 ” 第三方逆向物流企业作为回收物资交换中转的枢纽,信息流动量大,它除了包含仓储、运输等作业功能外,还提供了拆解分类服务、网络化服务等复杂业务,因3 此没有高效的信息处理系统,逆向物流运作只能是纸上谈兵。而现在第三方逆向物流企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大多是从传统的仓储、运输公司转型而来,其原有的信息系统面对复杂的业务流程,显得力不从心。如何为这些新兴的第三方逆向物流企业重构高效、可靠的信息系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逆向物流具有如下的优势: (1)企业能够集中自己 的精力于核心业务上。采用第三方逆向物流可
8、以使生产等业务进一步专业化。企业把主要精力和资源集中在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的活动上,而把非核心领域外包 4给其他专业企业已成为增加竞争力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战略手段之一。 (2)第三方逆向物流 5可以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并与企业分担风险。企业采用第三方逆向物流可以获得专业的物流服务,提高配送效率和积载率,从而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投资逆向物流系统的建设要承担巨大的风险,运作逆向物流业务对企业的生产能力、物流技术、信息技术、人员素质、组织结构等方面都会提出更高的要求。韩放( 2007)对逆向物流回收处理中心的建设、处理设施的配置以及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并且资本回收周期很长,逆向物流系
9、统建设和实施还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6。对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这种高投资带来的高风险必将会影响其逆向物流的有效实施,而将逆向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物流供应商无疑是分担风险的不错的选择。对于第三方逆向物流企业而言,实行规模化经营,将退回的产品集中起来进行分类处理以提高处理速度,这本身就可以产生巨大的规模效益。 (3)第三方逆向物流能使服务的质量得到保证。在市场竞争 日益激烈的今天,高水平的顾客服务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企业优于其同行的一种竞争优势,第三方逆向物流在帮助企业提高自身顾客服务水平方面更有其独到之处。第三方物流公司可利用信息网络和节点网络加快退货处理和废品回
10、收,保证企业为顾客提供稳定、可靠的高水平服务。 2 第三方逆向物流的发展现状 2.1 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在逆向物流管理领域的研究则比较晚,有关逆向物流系统模型和优化 7的研究还刚刚起步,供应链活动中大量的产品损坏以及本身脆弱的通信信息系统而导致的额外逆向物流成本,估计要占到物流总成本的 20 以上,这也说明了我国企业在4 逆向物流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朱道立( 2003)对逆向物流系统的功能作了分类,研究了逆向物流系统的系统结构以及相应的系统技术 8。达庆利 (2004)在国内外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全面地总结了逆向物流系统结构的研究成果,重点讨论了逆向物流系统的结构特征、设计原则及设施的选址定
11、位问题 9。但是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角度出发设计逆向物流的研究比较少 , 而第三方物流企业同生产制造类企业在运作特点、建模环境上存在很大差异 , 在逆向物流网络设计上也存在着差异。如薛雷( 2007)等从第三方逆向物流企业 的角度出发 , 建立了独立的逆向物流网络 10。随着我国加入 WTO的进程进一步深化,良好的环保性将会作为评价一个企业成功失败的标志之一,政府通过立法的形式对企业产品的环保性能进行进一步约束;作为一个人均 资源贫瘠 的大国,如何通过逆向物流降低成本,并对资源进行再生利用也是经久不衰的课题之一;另外,对于企业自身而言,逆向物流本身也是尚未挖掘出的获取利润的最后源泉。 目前我国只
12、有很少的企业有自己的产品回收体系。但随着一些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企业环保方面的压力将逐渐增大; WTO的市场规则也导致企业的竞争更为激烈 ,企业不得不面对来自回收物流管理方面的严重挑战。而我国的逆向物流需求也很旺盛。在我国,主要是一些大型企业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在逆向物流领域进行探索和实践。比如上海宝钢冶金建设公司对废旧金属资源的综合利用,联想公司与美集物流公司合作并延伸至 “逆向物流 ”及医药、食品、电器等行业对退货的处理和主动召回。比如神龙汽车公司在废物的逆向物流作业中,遵循既不污染厂区及环境、又争取变废为宝的原则,充分利用废物的回收价值,达到了环保和净化的目的。但从整体上来看,逆向
13、物流管理 11在我国还只是处于开始阶段。相对发达国家来说,逆 向物流并未引起我国企业的广泛重视,大多数企业的逆向物流意识淡薄,只有很少的企业有自己的产品回收体系。而且由于第三方物流业在我国的发展本身并不成熟,现阶段我国第三方物流公司中开展过逆向物流服务的较少。逆向物流的发展需要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协同促进。 2.2 国外研究现状 国际学术界和企业实践对逆向物流的重视也是近 10年的事情。理论界对逆向物流概念表述有多种,最早提出 “ 逆向物流 ” 这个名词的是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教授 Stock(1992)在 1992年给美国物流管理协会 (CLM)的一份研究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逆向物 流为一种包
14、含了产品退回、物料替代、物品再利用、废弃处理、再处理、维5 修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 12。 90年代末, Rogers(1995)和 Lembke在逆向物流定义中包含了物流相关的目标和过程: “ 逆向物流是以重新获得价值或有效处理各种废品为目的,无论是在运营上还是成本上高效地规划、实施和控制从消费点到生产点的原材料、过程库存、最终产品和相关信息流动的过程 13。 ” 从 20世纪 90年代开始,国外经济发达国家就已经对逆向物流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欧 、 美、日等国家已经强制立法,责令生产商对产品的整个生命 周期负责,要求他们回收处理所生产的产品或包装物品等。例如, 1991年德国政
15、府颁布的包装废弃物处理法以立法的方式明令产品生产及销售者负责回收包装废弃物。欧盟明确要求 95的包装物必须是能够回收利用的物质。 2003年 2月欧盟又颁布了废弃电子电器设备指令和电子电器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规定从 2005年 8月 13日起,生产者负责回收处理废旧电子电器设备。日本于 2001年 4月开始实施推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有效利用资源促进法、家用电器再利用法,争取控制垃圾数量,实现资源再利用。荷兰则要 求汽车制造商对所有的旧汽车实行再生。 逆向物流非常棘手和复杂,许多资源有限的企业将他们的逆向物流业务转包给第三方。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物流业的发展起步较早,其对环境问题的重
16、视也比较高。因此,这些国家的政府和企业多年前就开始了对逆向物流的探索和实践,在逆向物流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比如,在美国许多公司使用 NetRetum,一个联邦快运的系统进行逆向物流管理。 Netretum 可以让授权的消费者将退货交给商家。 FedEx、ASTRA、 GENCO 等不仅安排获取和运输这些退回的货物,而且收集消费者信息,跟踪返回产品的状态 。又如,飞利浦公司 1998 年开始加强对退货策略的实施,平均每年减少的退货达 50 多万件,价值超过 1 亿美元。瑞典的沃尔沃公司引进了汽车拆卸和处理设备后,将拆卸下来的金属核塑料当作废品出售,有些零部件直接进入装配线,组装成汽车后在二级市
17、场出售,这些项目成为沃尔沃重要的利润来源。在最近几十年里,美国将缺陷产品召回对象从汽车逐步拓展到多项涉及消费者安全和健康的产品,包括玩具、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除美国之外,目前实行召回制度的国家有日本、韩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第三方逆向物流是提供部分或全部企业逆向物 流功能的一个外部服务提供者,一般负责将退货、回收产品直接返还原厂商,或者完全或部分地承担旧产品的修理、原材料回收以及再制造等活动,并承担对回收产品的环境责任。某些核心业务可以6 由有再制造、修理能力的 OEM来完成。 第三方的物流公司如 Xelus公司开发出了专门的逆向物流管理系统的软件以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公司的客
18、户包括 Cisco、 Dell、Siemens等知名的大公司。但是,一方面定量分析中严格的约束使得理论与实际的某些方面脱节,另一方面逆向物流的提出仅有十余年,回收处理技术不成熟,在实际中进行应用并成功的例子较少 ,逆向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文章仅限于静态的单一产品的研究,对于多计划期的动态情况和多产品类型的情况涉及较少。 3 结论 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而言 ,无力单独投资进行新的逆向物流系统的建设 ; 部分大型企业 , 为了集中精力形成核心竞争力也非常有必要将部分或全部逆向物流活动外包 。 于是 ,第三方逆向物流和合作新建物流逆向通道将成为逆向物流通道建设和选择的主要方式。第
19、三方逆向物流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产品的设计革新,能够让生产商更集中于处理其核心业务,享受规模效益带来的更低的逆向物流成本和更完善的服务,并降低回 收数量和时间的不确定性。在技术分工越来越明确的社会里,这种外包的逆向物流形式是可行而且有效的。 7 参考文献 1 韩经纶论逆向物流的成因及战略价值 J技术经济 , 2006,1 2 向盛斌逆向物流与环境保护 J物流技术 , 2001,106(I) 3 柳键供应链的逆向物流 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2,128(6) 4 李敏 , 赵涛第三方逆向物流供应商的选择 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6,7. 5 张永 , 李建 , 李旭宏等不确定条件下第三方物
20、流企业一体化物流网络设计 J东南大学学报 : 英文版 ,2007,22(4). 6 韩放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系统的建立与运行策略 J物流技术, 2006(3) 7 王长琼逆向物流 M.中国物资出版社 , 2007. 8 朱道立 , 崔益明 , 陈姝妮逆向物流系统和技术 J复旦学报, 2003, 42(5) 9 达庆利,黄祖庆,张钦逆向物流系统结构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J中国管理科学, 2004, 12(1) 10 薛雷 , 王志平基于第三方物流的逆向物流优化模型 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 2007,12(33). 11 梁昌勇 , 万会齐第三方逆向物流战略决策有关问题的探讨 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 2005,(6). 12 Stock J R Reverse logisticsM Oak Brook IL: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1992 13 Rogers D,Lambert D.Croxton Keta1 The Returns Management ProcessM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1995,13(2):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