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关县第一中学 2014年期末高一语文试卷第 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题节日,我们共同的日子冯骥才个人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日子是生日,大家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日子是节日。节日是大家共同的日子。节日是一种纪念日,内涵却多种多样。有民族的、国家的、宗教的,比如国庆节、圣诞节等等;有某一类人如妇女、儿童、劳动者的,这便是妇女节、儿童节、母亲节、劳动节等等;也有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这类节日都很悠久,很早就有了一整套人们喜闻乐见、代代相传的节日习俗。这是一种传统的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传统的节日为中华民族所共用
2、和共享。 传统节日是在漫长的农耕时代形成的。农耕时代生产与生活、人与自然的关系十分密切。人们或为了感恩于大自然的恩赐,或为了庆祝辛苦的劳作换来的收获,或为了激发生命的活力,或为了加强人际的亲情,经过长期相互认同,最终约定俗成,渐渐把一年中某一天确定为节日,并创造了十分完整又严格的节俗,如仪式、庆典、规制、禁忌,乃至特定的游艺、装饰与食品,来把节日这天演化成一个独具内涵与情氛的迷人的日子。更重要的是,人们在每一个传统的节日里,还把共同的生活理想、人间愿望与审美追求融入节日的内涵与种种仪式中。因此,它是中华民族世间理想与生活愿望极致的表现。可以说我们的传统精神文化传统,往往就是依靠这代代相传的一年
3、一度的节日继承下来。然而,自从 20世纪整个人类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农耕时代形成的文化传统开始瓦解。尤其是我国,在近百年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节日文化特别是城市的节日文化受到现代文明与外来文化的冲击。当下人们已经鲜明地感受到传统节日渐行渐远,日趋淡薄,并为此产生忧虑。传统节日的淡化必然使其中蕴含的传统精神随之涣散。然而,人们并没有坐等传统的消失,主动和积极地与之应对。这充分显示了当代中国人在文化上的自觉。近五年,随着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全面展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一浪高过一浪地推行;2006 年国家将每年 6月的第二个周六确定为“文化遗产日”;2007 年国务
4、院又决定将春节假期前调一天,把除夕列为法定放假日,同时三个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也法定放假。这一重大决定,表现了国家对公众的传统文化生活及其传承的重视与尊重,同时这也是保护节日文化遗产十分必要的措施。节日不放假必然直接消解了节日文化,放假则是恢复节日传统的首要条件。但放假不等于远去的节日立即就会回到身边。节日与假日的不同是因为节日有特定的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那么重温与恢复已经变得陌生的传统节日习俗则是必不可少的了。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生活的愿望出发,为每一个节日都创造出许许多多美丽又动人的习俗。这种愿望是理想主义的,所以节日习俗是理想的;愿望是情感化的,所以节日习俗也是情感
5、的;愿望是美好的,所以节日习俗是美的。人们用烟花爆竹,惊骇邪恶,迎接新年;把天上的明月化为手中甜甜的月饼,来象征人间的团圆;在严寒刚刚消退、万物复苏的早春,赶到野外去打扫墓地,告慰亡灵,表达心中的缅怀,同时戴花插柳,踏青春游,亲切地拥抱大地山川这些诗意化的节日习俗,使我们一代代人的心灵获得了多么美好的安慰与宁静?谁说传统的习俗全过时了?如果我们不曾知道这些习俗,就不妨去重温一下传统。重温不是模仿古人的形式,而是用心去体验传统的精神与情感。当然,习俗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是不变的。这传统就是对美好生活不懈的追求,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对家庭团圆与世间和谐永恒的企望。这便是我们节日的
6、主题。我们为此而过节。1、下列关于原文第二、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民族的、国家的、宗教的节日,比如火把节、国庆节、圣诞节等等,都是群体的共同的纪念日,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为该民族所共用和共享。B、所有的节日都产生于农耕时代,这是因为农耕时代生产与生活、人与自然的关系十分密切,经过长期互相认同,渐渐把一年中的某一天确定为节日。C、在节日里,人们往往把共同的生活理想、人间愿望与审美追求融入节日的内涵与种种仪式或庆典中,并通过节日把本民族的精神文化传承下来。D、随着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传统节日文化受到现代文明与外来文化的冲击,人们已经感受到传统节日渐行渐远,并为此产生忧虑。2、下列
7、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节日如同人的生日,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最重要的日子,人们共用和共 享节日,既是为了传承民族文化,也是为了休闲娱乐和发展假日经济。B、人们欢度节日常常是期盼人间的亲近与和谐。传统节日充分体现了人们对父母 与长者的敬爱之情,对手足亲朋的牵挂之情,以及对先人和故土家乡的依恋之情。C、节日不同于假日,但节日放假是恢复节日传统的首要条件,因为节日有特定的 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节日放假利于人们重温已经变得陌生的传统节日习俗。D、政府采取一些措施保护节日文化遗产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吧除夕、清明节、端 午节和中秋节列为法定放假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8、一项是( )A、时代变了,社会生活丰富了,但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对家庭团圆与世间和谐的企望是不变的,这就是传统节日存在的理由。B、传统节日习俗不会全都过时的,尤其是那些承载美好情愫的、诗意化的并使我们一代代人的心灵获得美好的安慰与宁静的节日习俗,是决不会过时的。C、具体的节日习俗活动方式,甚至一些活动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可能会有所改变,不过人们对美好生活不懈的追求是不会变的,这就是传统节日的永恒主题。D、具有深厚文化传统和独特风俗的节日,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国人还没有意识到传统节日的淡化乃至消失,可能蕴涵着种种危机。二、文言文阅读(36 分)
9、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47小题。 李通,字次元,南阳宛人也。父守,好星历谶记,为王莽宗卿师。通亦为五威将军从事,出补巫丞,有能名。莽未,百姓愁怨,通素闻守说谶云“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私常怀之。且居家富逸,为闾里雄,以此不乐为吏,乃自免归。 及下江、新市兵起,南阳骚动,会光武避吏在宛,通闻之,即遣轶往迎光武。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通因具言谶文事,光武初殊不意,未敢当之。时守在长安,光武乃微观通曰:“即如此,当如宗卿师何?”通曰:“已自有度矣。”因复备言其计。光武既深知通意,乃遂相约结,定谋议,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欲劫前队大夫及属正,因以号令大众。 更始立,以
10、通为柱国大将军、辅汉侯。从至长安,更拜为大将军,封西平王。更始使通持节还镇荆州,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是为宁平公主。光武即位,征通为卫尉。建武二年,封固始侯,拜大司农。帝每征讨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师,镇百姓,修宫室,起学宫。六年夏,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击汉中贼。公孙述遣兵赴救,通等与战于西城,破之,还,屯田顺阳。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诏下公卿群臣议。大司徒侯霸等曰:“通以天下平定,谦让辞位。夫安不忘危,宜令通居职疗疾。欲就诸侯,不可听。”于是诏通勉致医药,以时视事。 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然性谦恭,常欲避权势。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
11、事,连年乞骸骨,帝感通首创大谋,每优宠之。封通少子雄为召陵侯。每幸南阳,常遣使者以太牢祠通父冢。十八年卒,谥曰恭侯。帝及皇后亲临吊,送葬。 (选自后汉书李王列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光武初殊不意,未敢当之 当:认为适当B、期以材官都试骑士 期:约定 C、更始使通持节还镇荆州 节:节操 D、每幸南阳 幸:驾临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以此不乐为吏 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B、是为宁平公主 征通为卫尉 C、及相见,共语移日 特见亲重 D、因复备言其计 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12、,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李通在王莽为政时不愿为官,自免而归,就是因为平素听到李守所说的预言吉凶得失的话“刘氏复兴,李氏为辅”。 B、最初光武帝与李通相见之时,两人很有共同语言。但光武帝对李通并不完全信任,而且还对他心存戒备,这说明光武帝很谨慎。 C、 李通能守能征。光武帝出征之时让他镇守京师,后来,他又率军攻打围剿汉中贼寇,并最终击溃了敌人的援军。 D、尽管光武帝对李通器重,优待有加,但在天下大略平定以后,李通还是以病为由,上书乞身告退,但没有被皇上接受。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夫安不忘危,宜令通居职疗疾。欲就诸侯,不可听。” (3
13、分) (2)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感通首创大谋,每优宠之。(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题。即景朱淑真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注:朱淑真,南宋初年为数不多的著名女诗人,号幽栖居士,生平不可考,传为浙江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至其抑郁早逝。现存断肠诗集、断肠集。8、结合具体诗句推断此诗所描写的时令季节,简述这首诗描绘的景色。(6 分)9、分析诗中的艺术手法及其意蕴的情感。(5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1)仰观宇宙之大, , ,足以极视听之
14、娱,信可乐也。(2)夫夷以近, ; ,则至者少。(3) ,何不改乎此度也? ,来吾道夫先路也。乙 选 考 题请 考 生 在 第 三 、 四 大 题 中 任 选 一 道 作 答 , 并 在 用 2B 铅 笔 在 答 题 纸 上将 选 作 题 号 涂 黑 。 注 意 : 只 能 做 所 选 定 大 题 内 的 小 题 , 不 得 选 做 另 一 大 题内 的 小 题 。 如 果 多 做 , 则 按 所 做 的 第 一 大 题 计 分 。 3、 文 学 类 文 本 阅 读 ( 25 分 ) 11、 阅 读 下 面 的 文 字 , 完 成 ( 1) ( 4) 题 。 ( 25 分 ) 母亲带来的福气李
15、运鼎推开屋门,母亲在蒙头睡觉。我叫了一声,妈!她没有理我。我推推她,她不情愿地嘟囔道,谁呀!是我,妈,你不得劲了吗?她缓慢地翻身坐起,白发蓬乱,一脸倦容地看我一眼,瞌睡。我一边拿起梳子给她梳头一边笑说,大白天的,睡啥觉?她看一下外面,这不,天才亮吗?我说,快吃晌午饭了,你不去捡“宝贝”,别人就捡跑了!她说,老神仙给我留着哩别梳了,老婆子了,头发梳恁理顺有啥用?我说,头发梳理顺后捡“宝贝”时,人家就说,看这老太太多漂亮;乱蓬蓬的头发,人家就会说,看,那捡垃圾的疯婆子又过来了!母亲就笑起来,你这娃儿咋不说正经话呢!母亲晚上七、八点就睡觉,夜里一点多坐起来自顾自说话,说累了再 睡一会儿;四五点就起床
16、,到外面捡垃圾“宝贝”;吃过早饭,还去街上捡“宝贝”,捡累了回来就睡。一晌下来,她的“宝贝”就能堆一屋子。生物钟完全乱了,搞得一家人也跟着乱。妹妹老在为清理垃圾的事与母亲发生 争执。妹妹要把垃圾清理出去,母亲横竖不让。每次都要等母亲出门捡“宝贝”时,妹妹才能把堆满屋子的垃圾清扫一遍。我清理母亲的“宝贝”时,总是先从口 袋里掏出几个硬币递给母亲,对她说,这是收垃圾人给的定金。她接过来问,这是多少钱啊?我说,你数数。在母亲数钱时,我就把一屋子的垃圾清理干净了。母亲虽然疲倦,我还是鼓动他出去捡“宝贝”,毕竟生命在于运动。母亲八九十岁了,这大半辈子,哪一天都会走很多路,干很多活。如果不让她干活,不让她
17、走路,就等于给她带来极大的伤害。所以,妹妹每每抱怨母亲捡“宝贝”的事时,母亲就说,你哥叫我捡哩,咋着?给母亲梳完头,母亲就问我,娃儿,今儿个你咋不去上班啊?我说回来看看你就走,你是不是想去捡“宝贝”呀?母亲说,谁还捡呀,你们不是都不让我捡吗?我瞌睡了,你上班走吧!说着 母亲又躺下了。我给母亲盖好被子说,妈,你一会儿捡“宝贝”别跑恁远,迷了路找不到家咋办?母亲说,我就恁笨?嘴底下就是家! 我走到街上,见了邻居站在那儿说话,邻居就给我说些母亲捡垃圾的小趣闻。一转脸看见母亲已经走了出来,两眼不停地在路两边查看,手里已经捡了一把垃圾。她看见我时,本能地把垃圾背到后面。我走过去问,妈,你不是睡觉吗?母亲
18、说,我出来送送你。我说,你手里拿的啥呀?母亲只得拿出来,啥,捡哩宝贝!我一看又是一沓垃圾纸,手上已弄得很脏,就拉她到邻居家水池上洗手。她说,好好的手洗啥哩!我说,把手洗干净才能捡宝贝呀!洗手时,我看见母亲的一个指甲劈了,就掏出指甲剪给她剪指甲。她就认真地看我的手,又用另一只手摸摸我的手说,娃儿你恁有福,看你这中指多长;男人有福一人福,女人有福发满屋! 几个邻居听见,都夸她,你看这老太太不迷了,还出口成章呢!就是您有福,才给您娃儿们带来了福气!母亲笑咪咪地问,真哩?是我给她们带来的福气?我看着母亲认真地点点头,是哩,都是你给我们带来的福气!(1)下面对文章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19、 )( )(5 分)A本文截取了与母亲生活的几个片段,字里行间中渗透了作者与母亲真挚、深厚的母子之情,读来感人肺腑,而无琐碎之感。B文章第段写“她没有理我。我推推她,她不情愿地嘟囔”,刻画了作为老年人的母亲面对儿子的关心所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C文章采取以顺叙为主,间以分叙的叙事方式,在平实的叙事中,作者娓娓道来,自然流露情感,表达了对天下所有母亲美好的祝愿。D文章把“我” 和“妹妹” 对待“母亲”捡垃圾的态度作对比,表现了我对母亲的尊敬爱戴之情以及“妹妹”的年幼无知。E文章采取有限的视角,使用第一人称叙述角度,通过“我”之眼、“我”之口来写“母亲”的言行,“我”既是见证者,也是重要的参与者。
20、来源:学科网 ZXXK(2)联系全文,概括 “我”的母亲形象,并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6 分)(3)作者在文章最后写“我”的几个邻居对母亲的夸赞,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写作意图。(6 分)(4)文章 标题是“母亲带来的福气”,结合全文并联系实际来探究其内涵。(8 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华罗庚从建国之初,华罗庚教授就一直担任着数学研究所的所长。他为数学所的发展不遗余力,培养人才呕心沥血,数学所取得的每一项可以在国际上站得住脚的重大成果,都与华先生的亲力亲为密不可分。“文革”中,一个南方来的中学教师说“相对论违反毛泽东思想”,并且他
21、还有自己的实验数据来“推翻相对论”。而他的无稽之谈,竟然获得了中国科学院革委会”的大力支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逆境中的华先生,不顾安危,坚持真理,运用他那杰出的数学能力和自己独创的方法,科学而严格的逻辑推理,重新推导出“相对论的基本结论,证实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真理。华先生异常坚定地说:“爱因斯坦批不得!”他或许希望能够尽力去阻止那些只能令国际社会耻笑、国家声誉受损的荒唐事情的发生。袁传宥是个自学数学的高中毕业生,华先生头一次见他,出了一道题:能否在任何的平面凸域中找到一个点,使得通过该点的任何直线划分凸域成面积之比介于4:5与5:4之间的两部分?袁传宥经过数天苦干,终于解
22、决了华先生的问题,先生有些意外:“你找到的点与我不同,我想到的是凸域的重心,但你找到的点比重心更好,因为它保证了至少有通过它的三条直线都是均分凸域的。”华先生很谨慎,又找出几本英文、德文有关“凸体几何学”方面的书籍查阅,然后说:“你证明了一条新的定理,我看就叫做三线共点六均分凸域定理吧!”华先生自己一生都在研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数学分支,他也经常谆谆教诲与指点学生:不论是纯粹数学,抑或应用数学,首先必须鉴别哪些是有生命力的数学,是值得下工夫研究的方向。他常说:“新的教学方法与观念,常常比解决数学问题本身更重要。因为它们有更普遍的作用和意义,并将数学引向深入发展。”先生不仅重视解决问题,更加注重归
23、纳与提炼解决问题的想法与方法。他指导、教授青年学习数学的方法也独特,常常是从引导他们思考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从中观察、启发、调动青年学生的数学创造潜能。他给青年学生们提出过的思考问题太多了,通俗而深刻,每个题目都可以引申出一篇数学的大道理,一套数学的方法,一段数学的深文大意。诸如:每个人的阳历生日与阴历生日的还原周期,发射火箭落点的计算,韩信暗点兵问题,圆周率的近似逼近,古代堆垛术问题,蜂房形状结构的数学等等,不胜枚举,无一不显现着这位天才大数学家的勤于思考,善于联想,深入浅出,举重若轻,与众不同。“文革”中,他身处逆境,虽无力拨乱反正,但仍然谆谆教导青年学者“数论”如何重要,使他们不随波逐流
24、,不迷失方向,华先生对否定“数论”十分不以为然,他说:“数论虽然是很抽象的理论,可它非常有用。能不能把它派上用场,那要看自家的道行。自家没有本事,反怪罪数论,滑稽!”华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曾经成功地运用“数论”方法破译日军密码。在搞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国民党政府的兵工署署长请先生帮忙破译日军密码。先生说:“需要给我几份你们近日截获的密码原文。”看过截获的日军密文,先生以他那过人的智慧、对“数论”的精通、对数字的敏感和对密码原理的洞察力,极快地发现了日军密码的秘密:从明文变换到密文的加密过程,日军使用的原来是“缪比乌斯函数”!采用“缪比乌斯函数”的反函数,密文立即被还原成明文,日军密码被先
25、生成功破译。先生给学生袁传宽讲的破译敌军密码的故事,立即激发了袁传宽对“密码学”的兴趣并潜心研究。197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两位电机工程学的学者迪费和海尔曼联名发表了一篇重要的论文密码学的新方向,把“密码学”的研究与应用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他们建立的新方法所依赖的理论还是“数论”,华先生的先知先觉能不令人惊叹?20世纪90年代,袁传宽在美国参与了大学里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科研课题,袁传宽运用近代的“密码学”的理论,研究开发实用技术,颇有成绩,研究成果获得了三项美国专利。科学依靠薪火相传,天才与大师在前面开山辟路,开拓奠基,引领潮流,世代传递。正如先生曾经说的:“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是前人生
26、命的延续,是现在人类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文革时期,华罗庚面对一个中学教师对“相对论”的怀疑,重新推导出“相对论”的基本结论,证实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真理。B华罗庚自己一生都在研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数学分支,“强大生命力”就是指数学研究要为社会生产服务,他反对纯粹的数学研究。C华罗庚给青年学生们提出思考的每个题目都可以引申出一篇数学的大道理,一段数学的深文大意,显现着这位天才大数学家的勤于思考。D.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学者和中国学者袁传宽
27、在“密码学”领域的研究成果,都是受到华罗庚先生创立的“数论”研究的影响。E.本文通过对处于逆境中的华罗庚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博大胸怀以及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关爱青年的伟大精神。(2)作为科学家的华罗庚,对科学的严谨和预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分)(3)华罗庚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的爱国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6分)(4)文末作者说:“科学依靠薪火相传。”华罗庚先生就是一位伟大的实践者,他是怎样传承科学薪火的?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第 II卷 表达题5、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日本东京都知事
28、石原慎太郎自制造出“买岛”闹剧后,又大放厥词,建议国会议员常去钓鱼岛视察,这一系列行为对中日两国关系造成严重损害。B美国加快战略东移的步伐,实际上就是不想失去亚洲这块蛋糕,拼命遏制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殚精竭虑要平抑中国崛起的势头。C山西的煤老板们拥有巨大的财富,其中很多人开着百万豪车,住着千万豪宅,一饭千金,却从不资助任何公益事业。D何润东出道十年了,似乎一直不瘟不火,直到他主演新三国,人气才随之飙升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A、每当朝鲜半岛出现沙尘 或者雾霾天气时,总喜欢将责任归为中国,中国气象专家多次表示此说法不妥。B、 以打造公信政府为目标出发,需要力推公用
29、企事业单位的成本公开透明,从而兼顾企业和居民双方利益。C、2013 年 2月,在上海召开的由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举办的“先秦诸子暨子藏学术研究会”上,我们提出了“全面复兴诸子学”的运动。D、腐败的毒瘤,正侵蚀着我们社会的机体。能否彻底清除腐败毒瘤,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中国艺术的极境如空谷幽兰,高山大川之间的一朵幽兰,似有若无,也无人注意。在这个阒寂的世界中,它自在开放, 。 , 。 ,其最大的妙处在于空灵中的实有,静穆中的崇高。正相反,中国美学认为,这样的美淡而悠长,空丽海涵,小而永恒来源:学科网 ZXX
30、K并不因其小而微不足道,并不因其不显眼而失去魅力小小的花朵散发出淡淡的幽香,似淡又浓,沁人心脾更不因为它处于无人问津的山谷而顿失意韵A B C D16、对下列一则公益广告进行评点,不超过 30字。(6 分)双面用,不丢面。(倡导节约用纸广告)17、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请依据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提取四个关键词。(5 分)圣诞节在中国日渐盛行,经济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当今中国的对外开放使大量的欧美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为数众多的西方人到中国旅游和工作,西方的很多传统习惯也被更为广泛的带入。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都市居民尤其是青年人对圣诞节形成了特殊定位。由于洋节日更加能够张扬一种自由的心情,时于崇尚个性、追
31、求时尚的青年人来说,已经把它变成了开心狂欢的聚会和盛宴了。当然,毋庸讳言,商家和媒体对圣诞节推波助澜的宣传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商家和媒体的宣传攻势,引领了普通大众对节日的幻想和渴望,从而产生出波澜壮阔的圣诞节大军。其中,西餐厅、酒吧、咖啡馆和迪厅是借势推销的重点。关键词 、 、 、 6、写作(60 分)18、阅 读 下 面 的 一 篇 寓 言 , 根 据 要 求 写 一 篇 不 少 于800字 的 文 章 。 ( 60分 ) 木 人 和 泥 人 是 一 对 刚 结 识 不 久 的 朋 友 。 这 天 , 他 俩 在 河 边 玩 耍 , 为 了 给 对 方 一 丝 清 凉 , 木 人调 皮 地
32、向 泥 人 身 上 泼 水 , 泥 人 吓 得 连 滚 带 爬 的 逃 走 , 没 命 地 喊 :“杀 人 了 , 救 命 哪 ! ”木 人 生 气 地 冲着 泥 人 的 背 影 抱 怨 道 : “这 人 真 怪 , 不 过 是 跟 你 开 个 玩 笑 , 泼 一 点 水 在 身 上 算 得 了 什 么?怎 么 就 喊 啥 救命 哪 ?”第 二 天 晚 上 , 两 人 又 在 河 边 见 面 了 , 天 气 有 点 冷 , 它 们 便 走 到 篝 火 前 , 泥 人 担 心 对 方 受凉 , 抱 起 木 人 就 往 火 边 放 , 木 人 吓 得 魂 飞 魄 散 , 失 声 喊 道 :“杀 人
33、 了 , 救 命 哪 ! ”泥 人 赶 紧 把 木 人 抱离 篝 火 , 不 解 地 说 : “你 这 人 也 太 难 处 了 , 怕 你 冷 , 抱 你 烤 火 , 真 不 识 好 人 心 !” 木 人 和 泥 人 就 这 样 不 欢 而 散 了 , 此 后 俩 人 见 了 就 远 远 地 躲 着 对 方 , 它 们 心 里 给 对 方 永 远 留 下这 样 一 个 印 象 : 这 人 太 难 相 处 了 ! 看 了 这 则 寓 言 ,你 有 什 么 所 见 所 闻 所 思 所 感 ?要 求 选 好 角 度 , 确 定 立 意 , 明 确 文 体 , 自 拟 标 题 ;不 要 脱 离 材 料 内 容 及 含 意 的 范 围 作 文 , 不 要 套 作 , 不 得 抄 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