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人教版 2018 年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 2 单元教案设计 4、 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刘、菊、残、擎”等 10 个生字,会写“刘、枝、记、首” 4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与鼓励。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刘、菊、残、擎”等 10 个生字,会写“刘、枝、记、首” 4 个字。 2、练习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教学过程: 一、 看图说话,导入新课 1 课件出示图片,学生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
2、么,想到了什么? 2、师: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多姿多彩,认识到了秋天的美丽。那你们知道,在古代诗人的眼中,秋天又是怎样的景色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与秋天有关的古诗两首。板书课题:古诗两首。 3、齐读课题,书写“首”。 4、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首:赠刘景文 二、听故事,理解课题。 1、苏轼是宋朝著名的大诗人,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他有一个好朋友叫刘景文,刘景文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刘景文已经 50 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 ,所以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
3、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教学生字赠、刘。 3、书写“刘”字。 三、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由读,要求把字音读准,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标注的拼音来读,把诗句读正确。 2、检查朗读整首诗。师生交换着读,把字音读准。 3、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四、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时要边读边想,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 ?( 板书:荷尽 菊残) 3、欣赏图片,理解诗句。 ( 1)“荷”字的教学。 出示夏季的荷花荷叶图,体会荷花此时的生机勃勃。
4、出示秋季荷叶干枯图,体会荷的了无生息。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 理解:擎雨盖 反复读:荷尽已无擎雨盖。 师生交换读。 ( 2)同样的方法进行“菊”字的教学。 出示菊花图,欣赏菊花的美。 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 荷、菊对比朗读。 书 写“枝”字。 4、教学“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过渡:我们跟着诗人再一路走一路看,你会发现秋天还有更美的景色在前面呢。 出示橙黄橘绿图。 师:除了橙子、橘子,还有哪些果实也是在秋天成熟的?这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板书:橙 黄 橘绿
5、美在秋天) 书写“记”字。 五、读中悟情,孰能成诵。 师:同学们我们不但要理解诗意,还要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味。 1、教师范读,生划停顿线。 2、学生自由体会读。 3、个人展示读。 4、赛读,齐读。 5、指导背诵。 ( 1)师:孩子们,学到这里,我们体会到作者写这首诗送给一个朋友,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赞美秋天的景色。在欣赏秋天的橙黄橘绿,体会收获喜悦的同时,更通过菊花的傲霜,揭示做人要有坚韧的品格。 在故事中,刘景文受到了苏轼的鼓励,终于崭露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励志的诗句也成了千古佳句,你们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
6、( 2)学生练习背诵 ( 3)个人展示背诵。齐背。 六、拓展延伸 ,总结全文 1、孩子们,像赠刘景文这样描写秋天的古诗还有很多。如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师范读。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背诵。 2、孩子们,菊有菊的风韵,荷有荷的魅力,苏轼赞美了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激励着人们乐观向上。作为一名求学的少年,我们更该努力学习,生生不息。齐读“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七、写字练习 1、学生练习写 “首、刘、枝、记 ”。 2、师巡视,强调写字姿势要正确。 3、展示,讲评。 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苏 轼 荷 尽 菊残 美在秋天(乐观向
7、上) 橙黄 橘绿 山行、赠刘景文教 学 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6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6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第一首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 美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引入新课。 1、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今天我们就来学赠刘景文 3、苏轼 (103711
8、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属四川 )人。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 “唐宋八大家 ”之一。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课件)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9、。 五、指导写字 1、 让姓 “刘 ”的小朋友范写刘 2、 请部分学生指导写字,说清要注意什么? 六、家庭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 4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 地朗读背诵第二首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交流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 背诵赠刘景文 2、 说说诗歌的描写的景色。 3、 出示山行 杜牧 (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 (今陕西长安 )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
10、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 “老杜 ”,称杜牧为 “小杜 ”。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赠刘景文的经 验,讨论确定本组学习方案。 2、按自己组的方案自学。 3、师生合作,解决疑难 每组提出学习中的疑难处,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与他们一起讨论解决。 三、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2、学生练读,一边想一边读。 四、感悟诗意,熟读成诵 1、学生自由读,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2、找伙伴,练背诵。 3、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 五、朗读、背诵古诗 1、把自己课内、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组的同学听。 2、开古诗朗诵会,每个组出两个节目,一个集体朗诵,一个个人朗诵。
11、 六、家庭作业 背 诵古诗两首,家长签字。 4、 古诗三首 之 夜书所见 教学设计 课文分析:夜书所见描绘了秋天夜景图,表现诗人孤身在外孤独、寂寞的心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 ,他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 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诗文 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学习古诗,一
12、方面是要把古诗作为一个识字的载体,另一方面是要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美,理解诗意也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不要求学生一一对译,使学生产生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今后的学习。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全面提高 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法分析: 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坚持 “ 以读为本 ” ,诗歌教学更是如此。 “ 三分诗,七分读 ”这句话就强调了诗歌学习中读的重要性。根据夜书所见一 文的诗歌题裁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 “ 以读促知、以读促解、以读促悟 ” 的方法进行教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相同的阅读材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阅读感受,有不同的体
13、验和感悟。在读的基础上,通过引进资源、练习说话、启发想像、改编古诗等环节,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的自主状态。整个教学设计,突出表现以读为本,说、写结合,突出能力训练。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的情感得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诗歌的感染。课堂上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努力营造自主空间,使学生学得得法,学得主动,学得生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 与技能: (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认 “ 促、深、忆、萧、梧 ” 五个生字,会写 “ 促、深、忆 ” 三个生字。 ( 2)朗读、背诵诗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诗文,体会诗中的感情,背诵诗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重难点、关键: 1.体会诗文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