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80639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开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开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财务管理 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研究意义: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我国建立了资本市场, 90 年代中后期开始了对股利政策的探讨。当一家上市公司从它的当期业务中开始获得现金流量时,它就要做出选择:是进行资金的再投资还是作为股利发放给股东。这个看似非常简单的问题却引起了大量的国内外学者进行研究。股利政策作为现代公司理财活动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同时也是现代公司理财活动的一大难题。合理的股利政策不仅能为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而且还能为投资者带来持续投资的激 情,使公司长期稳定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独特的股权结构、不完善的公

2、司治理结构以及盲目的投资行为等现实问题,使得上市公司对股利政策不够重视,不能制定有利于公司和投资者的股利政策。从我国股市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存在普遍的短期行为。大部分的上市公司没有一个明确和长远的股利政策,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这些都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的长期稳定的发展。所以从我国上市公司目前的实际出发,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全面、客观的研究其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预期目标:本文在充分研究国内 外有关股利政策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以我国家电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抽样调查家电行业上市公司多年的股利分配状况,研究家电行业上

3、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其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等,得出结论,提出建议,并采取相关措施。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对股利政策的研究最早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但直到现在对于这一“谜团”,仍未取得大家都能认同的结论。 Gordon( 1959) 针对股利无关论中假设的“投资者对资本利得和股利无偏好”提出了“在手之鸟”理论,他们会 将未来的资本利得和更高的风险因素联系起来。公司的股利政策事实上与公司的股价有关,从而与公司的价值、股东的利益均有关系。 2 美国芝加哥大学 Miller 和 Modigliani( 1961) 在股利政策、增长和股票估价一文中阐述了关于

4、鼓励政策与公司价值的关系:在理想市场等前提条件下,如果公司的投资策略既定,那么,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无关。 Easterbrook( 1984) 认为现金股利的上升也有可能是公司投资萎缩造成的,因而并不能据此甄别出高质量的公司。他也总结了公司中存在两种代理成本,一种是监管成本, 另外一种成本是经理的规避特性。这就形成了股利政策的代理成本理论。 La Porta ,Lopez 和 Shleifer( 2000) 发现在小股东权益保护越好的国家或地区里,公司的分红水平越高,自由现金流以这种形式被吐出。这也就支持了 Jensen( 1986)提出的把自由现金流定义为企业在满足所有以相关的资金

5、成本折现的净现值为正的所有项目所需资金后剩余的现金流量,也就是自由现金流假说。 因此,也不难看出国外的学者 均从不同的角度对股利政策对股价、股东财富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国内研究现状: 我 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市场对投资主体、筹资主体的行为规范不够,对于股利政策的研究起步也相对比较晚,相较于国外对股利政策的研究,国内侧重于结合我国的国情的具体研究。 刘星、李豫湘、杨秀苔( 1997)是国内较早研究股利政策的学者。他们在 1997 年以 1992、 1993 年的 30 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检验 ,发现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股票市盈率对公司的股票股利和现金股利都有显著影响。

6、 魏刚 ( 2000) 以 389 家公司的 1167 个样本为观察值 ,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股权结构及代理问题进行了研究 ,发现国家股比例和法人股比 例越高 ,上市公司支配股利的概率越高 ;国家股和法人股股东偏好现金股利 ,而流通股股东偏好股票股利。 原红旗 ( 2001) 采用多变量回归分析方法来验证本文提出的假设,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A 股作为样本 ,所选取的样本包括 1994 年至 1997 年共 4 年的股利方案。采用实证方法研究了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原因 ,得出了不同于国外研究的结论。他证明中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对股利形式的选择有重要影响,

7、不同规模的公司选择股利形式不同 ,规模小的公司倾向于选择股票股利 ,而规模较大的公司则倾向于选择现 金股利。 李志彤,陈敏( 2001) 在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假设检验 一文中提到, 股利政策是由公司管理层就与股利有关的事3 项所作出的方针和策略 。 其意义是在将公司盈利发给股东与保留盈余以供公司再投资之用二者之间进行决策 , 使公司发展与股东利益都能兼顾 。 伍利娜 ,高强 ,彭燕 (2003)通过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超能力派现问题均发现 ,超能力派现与上市年限显著负相关。李钟( 2004)从外部因素考虑影响股 利政策的因素,包括股权结构、宏观经济形势、股市成熟与否、税收制度

8、、股利分配法律限制这些因素。对当前的股利政 策提出一系列的建议,来完善证券市场。 许华( 2005)从税收的角度去研究股利政策,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先根据所得税对股利政策影响的 理论分析提出相关假设,然后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结合收集到的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对提出的假设进行证明,进而得出上市公司有关股利政策的确会受到税收影响的结论。虽然国外己经有一些学者针对税收对股利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但他们的侧重点主要集中对在发放股利带来个人所得税与不发放股利带来的资本利得税之间的比较上。 王国银,李晓龙( 2005)在“佛山照明”股利政策分析中分 别从法律因素、公司自身因素、股东因素三个

9、方面研究佛山照明的股利政策。分析了佛山照明的股利政策的类型、选取这种类型的原因以及对股利政策的评价。 唐国正( 2005) 在股权二元结构下进行了股利分配模型推导,结论认为,上市公司分配现金股利损害了流通股股东的利益,竞争性回购非流通股是最优的分配方式。 易颜新、张晓( 2006) ,通过模型分析表明,在单层和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下,将股利政策作为一种信息传递机制,写入激励合同,可以降低风险成本和总代理成本。 袁振兴等( 2006) 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表明,负债与现金股利具有互补性,债务支 付承诺的刚性在控制道德风险方面存在优势,但是在传递信息方面存在不足。而现金股利支付承诺则具有较大弹性,该弹性能

10、提高信息传递能力,以改善控制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效率。 在股权分置改革进行后,宋霞( 2007)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切入点,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分为股权分置改革前和股权分置改革后两个阶段,分别研究了这两个阶段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规律和特点,并结合相应的理论对此做出解释。针对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仍然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共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对规范全流通下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起到积极作用。 高峻( 2009) 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后,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分置状态下,现金股利往往成为另一个利益输送“隧道”,非流通控股股东有较强的现金股利偏

11、好 ;这种强烈的分红偏好在股权分置改革后显著下降,从而证实股权分置改4 革有利于遏制现金股利的利益输送,保护少数股东的利益。 李春玲( 2009)构建了中小股东与控股股东之间关于股利分配的博弈分析模型,认为,在不完全信息状态下,中小股东对控股股东监管的可能性取决于自身的持股比例和监管成本的分布函数。由于受到监管成本和信息不对 称的 限制,中小股东很可能同时选择不提供监管,因此,还需要其他监管方式做补充。 林锦扬( 2010)归纳股利政策 的影响因素,包括行业生命周期、财务状况、股权结构和法律限制等,阐述了我国证券市场股利政策制度及其演变。他也把理论结合实际,以张裕公司为例,详细地分析了其股利政

12、策及影响因素。对于同行业或相关行业制定有效的股利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且有助于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决策,获取合理的投资回报。 从国内学者研究得出的结论中可以看出,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很多,但未得出一致性的结论。 他们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但由于 各个行业的特征不一样,也没有得出相同的结论。 3.参考文献 1Miller M. H., Modigliani F. Dividend Policy, Growth, and the Valuation of SharesJ.The Journal of Business,1961(4) . 2Easterbrook F. H.Two Agen

13、cy-Cost Explanations of Dividend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Economic Review, 1984(74). 3Lang, H. P., Litzenberger, R. H. Dividend announcements: Cash flow signaling vs.free cash flow hypothesi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9(24). 4Jensen,M.C.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 Corporate Fina

14、nce and Takeover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6(76). 5戈登 .股利、盈利和股票价格 J. 经济与统计评论 ,1959(5). 6刘星 ,李豫湘 ,杨秀苔 .影响我国股份公司股利决策的影响因素 J.管理工程学报1997(3). 7魏刚中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问题研究 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8原红旗 .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 J.财经研究, 2001(3). 9李志彤,陈敏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假设检验 J.现代财经 ,2001(10). 10伍利娜 ,高强 ,彭燕 .中国上市公司“异常高派现”影响因素研究

15、 J.经济科学 ,2003(1). 11李钟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 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04. 12许华 .税收对股利政策的影响及实证分析 D.成都:四川大学, 2005. 5 13王国银,李晓龙 .“佛山照明”股利政策分析 J.财务与会计, 2005(1). 14唐国正 .股权二元结构对公司分配方式的影响 J.金融研究, 2005(5). 15易颜新 ,张晓 .双重委托代理下的股利政策研究 J.当代经济研究, 2006(2). 16袁振兴 ,杨淑娥 ,刘丽敏 .负债与现金股利共存于激励契约的模型推演 J.财经研究,2006(6). 17宋霞 . 基于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股利

16、政策研究 D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2007. 18高峻 .股权分置改革、股权结构与现金股利政策研究 D.上海:华中科技大学 ,2009. 19李春玲 .中小股东监管股利分配的博弈分析 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2). 20林锦扬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 以张裕公司为例 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 2010. 二、研究方案 1.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排) 1 股利政策相关理论 1.1 股利的定义 1.2 股利政策基本类型 1.3 股利的发放形式 1.4 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 2 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情况分析 2.1 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状况分析 2.2 家电行业上市公司 2006 20

17、10 年度股利分配情况 3 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3.1 样本选择 3.2 提出假设 3.3 变量设计 3.4 实证结果 3.5 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存在的问题 4 规范我国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建议 2.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 6 实施方案: ( 1) 与指导老师联系,制定研究路线。 ( 2)收集研究资料,查阅相关文献。 ( 3)整理收集的资料,对文献综述进行初步的规划。 ( 4)制定写作计划与研究方向,预测可能存在的问题,寻求指导老师的帮助。 ( 5)从实证的角度研究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确定研究的样本与样本数。 ( 6)计算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和建议

18、。 进度计划: 第 6 学期第 19 周至第 6 学期第 20 周: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广泛搜集、研究相关文献资料, 完成毕业论文选题。 第 6 学期暑假:广泛的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完成文献综述和外文翻译初稿。 第 7 学期第 1-4 周: 在导师的指导下, 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开题 报告的撰写 ; 参加开题答辩,进一步论证选题价值、确立主要内容,论证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 第 7 学期第 5-6 周: 撰写论文详细提纲,交给导师批阅,反复修改,保证论文结构的合理性 。 第 7 学期第 7-12 周: 开始写毕业论文,完成初稿 。 第七学期第 13-16 周:在导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毕业实习的机会,结合毕业论文的内容开展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完成论文。 第 7 学期第 16-17 周: 在导师的指导下, 进一步修改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定稿、上交。 第 7 学期第 18-19 周:毕业论文答 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开题报告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