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 附件佛山市高明区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 年) 1 目 录前言 .- 3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 5 -(一)发展基础 .- 6 -1.气象现代化水平踏上新台阶 .- 7 -2.大气综合探测站网初成规模 .- 8 -3.气象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 9 -(二)“十三五 ”面临 形势 .- 9 -1.城市发展面临着气象灾害更大的威胁 .- 9 -2.社会经济发展对气象提出更高的要求 .- 10 -3.气象服务水平距离需求仍有明显差距 .- 10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 10 -(一)指导思想 .- 11 -(二)基本原则 .- 11 -(
2、三)主要目标 .- 12 -三、主要任务 .- 13 -(一)围绕高质量高标准,推进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精准化 .- 13 -1.建设气象雷达观测系统 .- 13 -2.优化综合气象观测站网 .- 14 -3.提高预报预警精细程度 .- 14 -4.提升灾害风险应对能力 .- 14 -5.夯实气象信息网络基础 .- 15 -(二)瞄准一体化现代化,提高公共安全气象保障水平 .- 15 -6.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机制 .- 15 -7.提升城乡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水平 .- 16 -8.积极引导群众建立趋利避害意识 .- 16 -(三)聚焦民生幸福城市,构建大数据气象公共服务体系 .- 16 - 2
3、 9.扩大气象服务产品有效供给 .- 16 -10.推进气象数据共享开放应用 .- 16 -11.加强海绵城市气象保障能力 .- 17 -12.健全绿色生态城市服务机制 .- 17 -(四)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强化气象行政管理履职能力 .- 17 -13.深化气象管理体制改革 .- 17 -14.推进气象行政审批改革 .- 17 -15.加强气象机构能力建设 .- 18 -16.增强人才队伍培养建设 .- 18 -四、重点项目 .- 18 -(一)气象雷达建设工程 .- 18 -(二)智慧气象建设工程 .- 19 -(三)生态气象建设工程 .- 19 -五、保障措施 .- 20 -(一)加强统筹
4、协调 .- 20 -(二)强化项目支撑 .- 20 -(三)培养人才队伍 .- 21 -(四)扩大开放合作 .- 22 -(五)加强监督管理 .- 22 -附 件 : 佛 山 市 高 明 区 气 象 “十 三 五 ”规 划 重 点 项 目 一 览 表 .- 23 - 3 前言高明区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三角腹地,珠西经济带关键节点,三面环山,山塘水库众多,可谓“六山一水三分田” ,又是台风、暴雨等气象灾害频发的地区,气象防灾减灾救灾是城乡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 期间 ,我区着力发展安全气象、民生气象、精细气象、科技气象、法治气象等“五位一体” 现代化的气象,公共气象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5、“十三五”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我区加快 转型发展的重要窗口期,也是全面实现气象现代化的冲刺期。气象工作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融入省、市气象发展大网络,瞄准“智慧气象、四个一流 1”建设目标,以需求为导向,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在新一轮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中争当排头兵,全面提升城乡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和气象公共服务能力,为高明打造“珠西先进制造高地,岭南美丽田园新城” 和“ 粤港澳大湾区西部枢 纽 城市”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本规划依据全国气象现代化发展纲要(2015-2030)全国气象发展“ 十三五” 规 划广东气象发展 “十三五”规划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佛
6、山市气象发展“ 十三五” 规划高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高明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3-2020 年)等编制。1 四个一流: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 4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在国家、省、市气象部门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十二五” 期 间,高明气象紧紧围绕“全面提升区域价 值 、打造面向未来核心 竞争力” 的战略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提供一流气象服务为目标,大力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着力建设协同高效的防灾减灾体系、集约智能的现代气象业务、优质精细的气象服务品牌、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模式和规范标准的科学管
7、理机制,基本实现了“十二五” 期间 确定的主要目 标任务。表 1“十二五”期间高明区气象发展指标完成情况表序号 指标内容 规划目标值 完成值 完成情况1 气象灾害监测率 95% 95% 完成2 气象监测站密度 66 公里 5.15.1 公里 完成3 定点天气预报范围 6 公里 5.1 公里 完成4 未来 1 天定时天气预报时段 3 小时 3 小时 完成5 灾害性天气预警平均时效 30 分钟 55 分钟 完成6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时效防灾责任人10 分钟内,公众 15 分钟内防灾责任人 10分钟内,公众15 分钟内完成7 气象信息公众覆盖率 95% 95% 完成8 晴雨预报准确率 75% 85
8、% 完成 5 9 灰霾天气预报准确率 90% 92% 完成10 公众咨询气象信息的及时回复率 90% 100% 完成11 气象服务公众满意度 80% 80% 完成12 气象科普活动 5 场/年 7 场/年 完成1.气象现代化水平踏上新台阶。国民气象意识不断加强。区气象部门致力于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工作,每年均联合佛山日报、佛山电台、佛山电视台高明分台等公共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同时开展气象科普下乡、气象科普进校园、“323”气象开放日等科普宣传活动。我区城市居民气象知识普及率和农村居民气象知识普及率分别达 90.8和 94.4。气象预报准确率稳步提高。以信息化、集约化、标准化
9、的理念和方式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灾害天气预报准确率和日常天气预报准确率稳步提高。“十二五 ”期间,24 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 85.0,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准确率达 85.3。造福社会能力不断加强。通过丰富天气预报预警发布手段,不断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整体能力和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能力。针对气象防灾减灾精准、精确、精细的要求,在全国率先开展暴雨、雷雨大风、冰雹和大雾镇街预警,雷雨大风和暴雨预警信号发布提前量分别为 58.0 分钟和 41.9 分钟。部门间协作不断强化。面向公众需求,在佛山日报今日高明板块刊登天气预报,在佛山电台 FM88.3 频道开展早间连 6 线直播,在电视台开设天气预报栏目,实现
10、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主流媒体免费发布;与环境保护部门联合开展空气质量预报,与水务部门联合开展城市内涝防御工作,与民政部门联合开展面向社区的预警信息传播,气象防灾减灾综合能力不断增强。气象法治建设不断完善。积极提高行政审批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优化办事流程,规范审批行为,创新审批模式,深化行政审批实施方案建设工作,大力提升行政审批效能;认真开展多方位、多部门的安全生产联合检查与执法,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监管力度。2.大气综合探测站网初成规模。风雨监测网稳定高效运行。区域自动气象站数量由 5 个增加至 36 个,地面气象监测的空间密度提高至 5.15.1 公里,增强了对局地强降水的监测和预报预警能力。雷电监
11、测网建设取得成效。新建了 3 部大气电场仪,提高了对局地性大气雷暴活动的监测能力,为发布雷雨大风预警、开展雷电灾害调查及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专业气象监测网初步建立。初步建成了生物舒适度观测站,实现对温度、湿度、风向、风速和太阳辐射等要素连续监测;在全区范围内建设了 12 部水平能见度仪,实现对大气水平能见度进行自动观测;建设了回南天观测、蓝天自动观测、天气实景监测等专业气象监测站点,为回南天、能见度和生物舒适度的监测预报和服务工作提供了必要条件。 7 3.气象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气象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十二五” 期间 ,加快推进机构综合改革工作,组织机构不断健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进一步完善
12、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理顺了双重领导的人事管理机制。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在气象制度的保障之下,科学合理设置岗位,为气象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不断充实单位人员力量,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单位人员的业务水平,使气象从业人员满足业务岗位需求。高明气象系统本科学历以上人员占总人数的 85.2%,其中获得中级职称以上人员 3 人。(二)“十三五 ”面临形 势1.城市发展面临着气象灾害更大的威胁。地处珠三角西翼的高明灾害性天气种类多,台风、暴雨、雷电、大风、高温等影响频繁。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近年极端天气频发,短时强降水呈明显增加态势,城市内涝常有发生,严重时易引发交通拥堵或瘫痪。2011 年至
13、2016 年多次大暴雨过程中,每次均有多个积涝报告。而高层建筑、室外广告牌、简易工棚的增多,也面临着台风、雷雨大风等风灾更严重的威胁。研究表明,近 10 年登陆广东地区的台风强度总体呈上升趋势,2012 年强台风“韦森特 ”和 2015 年强台 风“彩虹”给我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这些都给气象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更高的难度。 8 2.社会经济发展对气象提出更高的要求。“十三五” 时 期,我区要争当广佛核心区向珠西腹地拓展的桥头堡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进一步发挥高明的山水田园优势,积极塑造滨水田园城市新形态,形成城市与田园、城镇与乡村相互融合、交相辉映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新格局,打造“珠西先
14、进制造高地,岭南美丽田园新城” 和“ 粤港澳大湾区西部枢纽城市”。新的城市定位和战略性设计 、珠江-西江经济带战略目标等,对气象服务的精细化和个性化提出了新需求和高要求。同时,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也要求高明气象努力在加快建设气象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进一步提升气象灾害治理能力、公共安全气象保障能力和生态文明建设气象基础支撑能力。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3.气象服务水平距离需求仍有明显差距。对标国内先进水平,高明气象事业发展仍存在气象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精准度不够、业务骨干力量不足、台站基础建设薄弱等问题,在城乡气象防灾和公共服务需求上仍存在短板。公众气象服务缺乏适需智慧式服务,
15、公众很难从气象服务中获取互动、愉悦的体验;专业服务融入式深度服务少,能够深度融入实体经济发展、指导企业趋利避害运营的气象服务少;气象服务主体单一,多部门跨行业的信息资源融合程度低,服务的均等化、便利性、针对性有待加强。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9 (一)指导思想全 面 深 入 贯 彻 落 实 党 的 十 九 大 精 神 ,以 习 近 平 新 时 代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思 想 为 引 领 ,坚 持 “创 新 、协 调 、绿 色 、开放 、共 享 ”发 展 理 念 ,围绕区委、区政府和省、市气象部门系 列决 策 部 署 ,继续发挥高明区域优势和生 态特色,瞄准“ 平安高明、美丽
16、高明” 的目标提高气象服 务的质量和效益,以创新驱动和发展智慧气象为突破口,建设过硬的、经得起检验的气象现代化,大力提升气象服务于创新型绿色智慧城市管理治理的能力与水平,为我区打造“珠西先 进制造高地、岭南美丽田园新城” 和“粤港澳大湾区西部枢纽城市”提供优质气象保障。(二)基本原则需求导向,民生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根据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作为检验高明气象现代化建设的试金石,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城乡防灾减灾救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打造具有高明特色的“互联网+气象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气象保障服务的满意度。科技引领,开放合作。坚持引进、消化、吸收、集成、创新的气象科技发展道路,以开放合作、融合共赢的模式,深化与国内外相关行业共同发展高明气象事业的合作机制,建立科研、业务、服务流程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提质增效,服务全局。按照“智慧气象、四个一流” 的要求,用信息化和标准化贯穿气象业务和服务的始终,实现核心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