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编纂作为新世纪的一项巨大学术文化工程,在以著名清史专家戴逸先生为编委会主任的主持下,已于2003年正式启动。这件事为海内外所瞩目,笔者在清史编纂委员会中参与部分具体工作,工作中也曾常常思考编纂清史的重大意义,清史应如何编纂,以及它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本文拟就这些问题,特别是清史纂修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谈点浅见。一新修清史是中国历代修史传统的继续如所周知,在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始终绵延不断,其结晶就是人所共知的二十四史。史书作为中华文明的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有数千年的修史传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构成部分的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在春秋时期一个“礼崩乐坏”的背景下,深感“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1。由此,孔子不仅成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且也开创了纂修史书的先河。孔子之后,绵延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无论是鼎盛之世,还是衰弱年代,亦或易代之际,国家(或私人)修史连绵不绝,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浓厚的历史文化意识。一般说来,鼎盛之世和易代之世修史主要是封建朝廷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