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于礼记乐记的人性论之性质问题,学界向来有两种不同的见解,即性善论和性可善可不善论。通过分析,不难看出上述两种观点的争论主要源于对“性”字的不同理解。乐记对人性的双重理解是可以统一的,这恰好体现了其人性论的深刻性。而通过将乐记的人性论置于儒家人性论的形成过程中来考察,可以更深入地把握其本身的性质和意义。关键词:春秋;公羊传;以义解经;义理呈现关于乐记的人性论的性质,历来已经有一种定说,即认为其所持的是性可善可不善的人性说。而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一方面将乐记归为公孙尼子的著述,另一方面又依据王充论衡,本性中的一段话,即“宓子践、漆雕开、公孙尼子之徒,亦论情性,与世子相出人,皆言性有善有恶”,以此来判定乐记人性论的性质。然而,我们通过对乐记原文中关于人性论的论述作一仔细、深入的考察,却发现问题远没有如此简单。乐记中关于人性论的内容虽然并不多,却颇为深刻、复杂。下面,我们就拟从乐记的文本本身出发,对其人性论的性质作一深入的考察。乐记中关于“性”的论述并不多,我们先将其关于“性”的论述的原文摘录如下,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