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成书后,在历史上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宋元之际的史学家胡三省说:“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乃如用兵行师,创法立制,而不知迹古人之所以得,鉴古人之所以失,则求胜而败,图利而害,此必然者也”1(卷32胡三省新注资治通鉴序)。清朝开国名臣宁完我,曾给皇太极上奏折,提醒统治者重视此书,他说:“如要知古来兴废的事迹,则有通鉴一书。此等书实为最紧要大有益之书,汗与贝勒及国中大人所当习闻明知,身体而力行者也”2(卷中请译四书五经通鉴奏)。资治通鉴之所以博得世人如此重视,不但在于其能以直书求实的史学精神写出一部信史,更在于其能于浩如烟海的史事中择取有关国家兴衰、生民休戚之事,以古鉴今,垂训将来。综观资治通鉴一百一十九篇“臣光曰”,其作为全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众多的历史叙事得到了理论的升华,从而反映了资治通鉴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思想。因此,读资治通鉴,不可不细读“臣光曰”;而细读“臣光曰”,必将对资治通鉴有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