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三国志、后汉书均有“大秦国”的传记;殊不知“大秦”本有二:既有“南欧之国”,又有“中亚之国”。而东方位于“昆仑山”迤北者,透过扑朔迷离的文字,可以勾勒历史如下:早在“大月氏”被迫西迁之前,今新疆东南部生息着身材修长、擅长农商的“秦人”或“秦胡”。当匈奴冒顿单于发动强大攻势,引起中亚民族大迁徙之时,创有辉煌文明的“大秦”王国罹难败亡。部分臣民散落于“葱岭”东西,又被收罗进入东汉的军队,消失在民族的“融合”中;部分臣民在南移的过程中集结,分别在“西、北印度”、“东印度”开立家园。在西方的古书中,因误将同名异地邦国合而为一,又以称呼后者迤东“未知名”地区,遂使“秦”、“至那”、“Sinae”成了远在千里外“中国”的代名词。一后汉书、三国志,皆有关于“大秦国”的记载。前者卷八八西域传:“大秦国,一名犁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地方数千里,有四百余城,小国役属者数十。以石为城郭,列置邮亭,皆垩墍之。有松、柏诸木、百草;人俗力田,多种树、蚕桑。皆髡头而衣文绣,乘辎軿白盖小车”。“所居城邑,周圜百余里。城中有五宫,相去各十里,宫室皆以水精为柱,食器亦然。其王日游一宫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