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益阳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根据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益阳”的 总体要求, 为迅速扩大我市工 业经济总量,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水平和发展质量,增强工业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发展大、中、小型企业和非公经济,完善发展支持平台,加强要素保障,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制定本规划纲要。一、 “十一五”工业经济预计完成情况1、到 2010 年末,预计全部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866 亿元,年均递增 27.7 %;实现工业增加值 260
2、亿元,年均递增29.8%;规 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771.2 亿元,年均递增 38.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216.7 亿元,年均递增 36.7%,占 GDP 的比重为 29.6%,比 2005 年提高 14.2 个百分点。2、工业企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整体实力得到明显加强。到 2010 年末,全部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到 787 户,比 2005 年增加 405 家,产销过亿元的企业可达到 118 家;2010 年实现利润在 100 万元以上的企业可达 310 家,其中盈利在 1000 万元以上的企业 24 家。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 18 亿元,实现税2金 17 亿元,分别比 2005 年年均
3、递增 20%、25%;“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技术改造投资 480 亿元,年增长 49.7 %。五年来实施了一批重点项目,全市列入国家和省工业产品结构调整、扩大出口、高新技术产业化、四千工程千亿企业 15 家,列入四千工程园区 1 个,列入省双百工程项目 15 个。到 2010 年止,全市有益阳橡塑集团公司等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克明面业产品获得“中国名牌” 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殊荣,还有益阳橡塑集团“密 炼机” 、湖南辣妹子食品 “辣椒酱”等企业的产品先后获得“湖南省名牌 ”称号。二、 “十二五”期间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一)指导思想3、工业发展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
4、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实施“ 工业强市” 战略,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优化结构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创新发展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力争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总量,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工业技改投入总量跻身全省市州第二方阵内。围绕提高产业发展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壮大一批百亿级产业,发展一批百亿级集群,打造一批百亿到千亿级园区,培育一批百亿级企业,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工业总量快速增长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全面提升我市工业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二)基本原则34、效益优先与保证速度相结合。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5、切实推进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在保证效益、后劲的前提下,加快发展,保持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5、优化存量与扩大增量相结合。以高科技增量扩张为重点,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壮大主导产业,培植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不断开拓发展空间,扩大总体规模。6、市场导向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着眼于国内外市场及其发展趋势,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引导企业成为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7、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工业投入,把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紧密结合起来,开发与引进并举,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设备,带动产业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8、
6、重点发展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坚持扶优扶强,实施重点带动战略,着力培植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坚持列入省“四千工程” 的 产业 、集群、园区及企 业优先发展。加快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先发展;坚持放开搞活,努力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大企业的龙头作用,促进中小企业及整个工业经济的全面发展。9、发展本地资源产业与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相结合。着眼于经济全球化,大力发展外向型工业经济,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力争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在 2015 年内有较大地突破性地进4展,逐步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10、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低碳、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努力实现
7、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劳动就业等协调发展,把治理污染、清洁生产和发展环保产业作为五年内工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三)发展目标11、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综合能耗明显下降。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 2600 亿元,年均递增 25%;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 680 亿元,年均递增 23.1%;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达 2100 亿元,年均递增 24.6%;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 580 亿元,年均递增23.7%;工 业技改投资达到 430 亿元,年均递增 30.1%;规模工业企业个数达到 1260 户,年均递增 10.1%;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 200 家,年均递增 11.1%。到 2015 年,全市万元 GDP
8、综合能耗由 2010 年的 1.06 吨标准煤下降到 0.98 吨标准煤,下降 8;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由 2010 年的 1.92 吨标准煤下降到 1.73 吨标准煤,下降 10以上。12、企业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逐步优化升级。在企业结构方面,重点扶持壮大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到2015 年力争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含 1 亿元)的企业达到 180 家以上,其中过 10 亿元(含 10 亿元)的企业达到 30 家,过 50 亿元(含 50 亿元)的企业达到 4 家,过 100 亿元(含 100 亿元)的企业 2 家以上。在产业结构方面,着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5进制造、电子信息
9、、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发展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四大优势产业。在产品结构方面,逐步以高新技术产品替代传统加工产品,以环保、高附加值产品逐步取代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品。在技术结构方面,到 2015 年主要行业和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达到 20 世纪 90 年代末乃至 21 世纪初的国际先进水平;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较大提高;各重点企业建立起技术创新机构。在区域结构方面,重点建设特色工业园区,到 2015 年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40%,力争达到 50%以上,充分发辉工业园区的聚集作用和孵化作用。13、外向型工业经济进一
10、步发展。规模工业企业工业产品出口率逐年增长,占工业销售总产值的比重由 2010 年的 6%提高到 2015 年 9%。三、 “十二五”期间工业经济发展重点14、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带动工业经济结构的升级、财政收入的增长、经济实力的增强。大力发展企业集团与国际企业集团,引进全国 500 强、全省 100 强企业参与并购和重组;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扶持民营企业。构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资源型工业为基础的产业格局,力争五年内在全省工业总量比重上升 12 个百分点。全市完成工业产值、工业增加值总量进入全省第二方阵,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内,工业技改投入总量力争进入全省第
11、6二方阵内。15、突出发展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能源、纺织等优势产业,通过扩大投入、技术改造、协作配套,迅速扩张规模、优化结构、增强实力,培育壮大成为支柱产业和财源产业。到 2015 年,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能源四大优势产业工业总产值分别实现 200500 亿元以上。重点培育纺织、造纸、造船、冶金、化工、轻工、医药、建材等传统产业的发展,2015 年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 100 亿元以上,奋斗目标为 150 亿元。食品产业。2015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700 亿元,年均增长 35%。实现工业增加值 200 亿元,年均增长 30%以上。以提高食品工业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突出
12、抓好绿色食品、特色食品、功能食品和放心食品四大工程,加快食品工业发展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初步建立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体系。重点发展面条、大米加工、植物油、水产品、畜禽加工、果品、蔬菜加工、酿酒、茶叶、饮料加工等十大子产业。2010 年预计大米加工能力达到 170 万吨、油菜籽加工 20 万吨、水果(含果用瓜)33.7 万吨、水产品加工 27.9 万吨,茶叶加工 1.9 万吨、蔬菜(含菜用瓜)160.7 万吨,出栏及加工肉猪 457.9 万头、牛 19.7 万头、羊 58.1万头、家禽 2453.7 万羽。2015 年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能力有较大提升,建成全省最大的挂面、水产品、茶叶、大米等四大
13、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产业。2015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500 亿元,年均增7长 30%,实现工业增加值 150 亿元。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和提高装备国产化水平的机遇,重点发展混凝土搅拌车(站)、船舶(包括游艇、内河运输船、工程船等船系列产品)、农业机械、特种汽车、火车与汽车协作件、橡塑机械的制造和开发。2015年使益阳成为全省最大的船舶制造基地,造船能力达到 100 万载重吨,年均增长 25%以上,实现工业产值 100 亿元,年均增长 35%以上。培育 3 家以上产值过 10 亿元、8 家以上产值过 5亿元的造船企业和 2 家以上产值过 3 亿元的船舶配套产品生产企业。造船企业由 2010 年
14、的 49 家增加到 90 家,年均递增10%以上。建设全省重型机械制造基地,长株潭重型机械协作件加工基地。电子信息产业。至 2015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320 亿元,年均增长 40%。加快发展以消费类电子整机、光伏产业、新型电子元器件为主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嵌入式软件的发展;加快发展移动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外包、物流信息服务等新型信息服务业,不断完善现代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格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快扩张高新区会龙电子信息产业园、赫山区龙岭电子工业园、资阳区长春电子工业园的产出规模。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年销售收入过 50 亿元的龙头企业 50 家、过 1
15、0 亿元的企业 6 家、过 1亿元的企业 25 家。能源产业。2015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200 亿元,年均增长 26%。完成桃江核电二台机组并网发电,加快资水支流和大中水库小8水电开发。开发漉湖、舵杆洲等风力发电资源。到 2015 年,全市电力总装机达到 500 万千瓦,建成全省核电、水电、火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绿色能源产业基地。纺织产业。2015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150 亿元,年均增长 25%;沅江、赫山两个纺织工业园各形成 50 亿元的产值规模;纺织产业能力达到 150 万锭,其中棉纺 80 万锭,麻纺 70 万锭;针织服装总产量达到 2000 万件。发挥棉花资源优势,突出苎麻
16、特色,开发竹纤维原料与产品,加强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条,构建益阳特色的纺织工业产业群。16、重点发展循环经济。支持各行业和企业延伸产业链,对废弃物进行再生产和再利用,重点建设好沧水铺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工程、衡龙桥镇塑编产业基地、高明乡冶炼循环经济工业小区、黄泥湖乡建材产业工程等循环经济项目,加快产业化步伐。17、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深入发掘现代金融、信息服务外包和现代物流业等新兴产业的潜在市场,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以发展新兴产业为基础,搭建生产性服务平台,不断完善服务,创新服务,推动产业、企业健康发展。四、快速发展工业经济的主要
17、措施(一)优化工业整体布局18、重点发展中心城区四大工业园区。根据省“四千工程”以及市“四个一工程” 实施方案,进一步 优化工业整体布局,做好9整合区域资源、优化工业结构的调整,确保工业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快速发展。突出中心城区四大工业园区,暨以高新区为重心,重点发展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等产业;着力打造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益阳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基地、中国益阳传感器产业基地、工业物流配送基地和加工贸易工业基地、纺织与服装加工产业基地。加速东部新区工业园建设,使东部新区成为融入长株潭的桥头堡;把高新区真正建成益阳千亿开发区
18、。壮大龙岭工业园、长春工业园,使龙岭工业园形成电子、纺织、服装、新型材料为重点的特色工业园,使长春形成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为特色的工业园。到“十二五 ”期末,使益阳中心城区形成在全省有一定位置的重要工业区和工业市。19、着力发展安化、桃江传统工业。重点发展建材、冶金、能源、竹木加工等产业;着力打造中建南方公司东方和万鑫为龙头的水泥工业基地、高明冶炼工业园、桃花江竹木加工基地及竹艺灯饰项目、安化石煤发电提矾建材产业基地。20、建立核电工业园,水电工业走廊。依托桃江核电、资江沿线水电,梯级开发,建立益阳特色核电工业园和水电工业走廊,2015 年形成初步规模。21、打造环洞庭湖特色工业园
19、。依托湖区县(市)丰富的岸线资源与便利的水运条件,着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建立以搅拌车为主的工程车生产基地、以游艇和工程船为主的船舶制造基10地。依托湖洲芦苇和速生杨资源,建立林纸一体化造纸、制浆基地。以现有产业务基础,打造南县挂面之都、湖区棉麻纺织生产基地、大米加工基地。真正形成轻重工业相结合、传统工业与新型工业结合、湖区工业与山区工业特色结合、资源型工业与高附加值工业相结合的大工业布局。(二)实施名牌带动战略22、积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要以名牌产品带动优势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名、优、新、特产品,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增强产业竞争力。遵循市场规律,以企业为主体,把实施
20、名牌带动战略同技术进步结合起来,同产品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同实施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战略结合起来,同实施“ 走出去” 战略结合起来。巩固提升一批 现有名牌产品,努力打造国际知名品牌产品;培育发展一批在省内外同行业销售中名列前茅的产品,促其进入名牌产品行列;充分发挥骨干龙头企业的品牌效应,构筑名牌群体优势;借助国际知名企业的资本和技术,嫁接拓展一批老企业的名优产品。对被授予“ 中国名牌 ”、“湖南省名牌”产品的生 产企业,在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技术开发、科研项目的立项、贷款等方面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优先安排。(三)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23、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一是推动信息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应用。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产品与传统产品的融合,以及信息技术在新产品中的广泛应用,增加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