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论单项选择 1、人类进入 21 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 )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2、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B ) A.18 世纪 90 年代 B.19 世纪 40 年代 C.19 世纪 70 年代 D.19 世纪 90 年代 3、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 A ) A 共产党宣言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资本论 D.神圣家族 4、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C ) A.马克思和亚当斯密 B.马克思和大卫李嘉图 C.马克思和恩格斯 D.马克思和费尔巴哈 5、马克思主义是( A ) A.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
2、放的科学 B.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和总汇 C.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 D.关于未来社会具体设想的学说 6、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7、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
3、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 8、从不同角度,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回答。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这是( B ) A.从理论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角度形成的回答 B.B.从理论的阶级属性角度形成的回答 C.从理论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角度形成的回答 D.从理论品质角度形成的回答 9、从不同角度,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回答。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
4、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这是( C ) A.从理论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角度形成的回答 B.B.从理论的阶级属性角度形成的回答 C.从理论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角度形成的回答 D.从理论品质角度形成的回答 10、从不同角度,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回答。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这是(A ) A.从理论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角度形成的回答B.从理论的阶级属性角度形成的回答 C.从理论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角度形成的回答 D.从理论品质角度形成的回答 1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
5、C) A.革命性与稳定性的统一 B.批判性与变动性的统一 C.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D.逻辑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1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的基础是( D) A.逻辑性 B.理论性 C.战斗性 D.实践性 1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B ) A.自我批判 B.与时俱进 C.不迷信权威 D.批判与继承的统一 14、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 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5、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C )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16、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
6、是 ( C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17、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B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D.空想社会主义 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B ) A.德国古典哲学 B.法国启蒙思想 C.英国古典经济学 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1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 ) A.劳动价值论 B.剩余价值论 C.辩证法 D.历史观 2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 A.十
7、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 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 2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 B )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 2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2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24、
8、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是( D) A.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 B.建立公平分配的社会 C.建立合乎人性的社会 D.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25、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D ) A.倡导社会主义的民主精神 B.高扬社会主义的平等思想 C.提倡诚实守信的伦理道德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6、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D ) A.掌握具体的自然科学知识 B.掌握具体的社会科学知识 C.学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具体方法 D.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7、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C) A.认真阅读经典原著 B.深人进行调查研究 C.理论联系实际 D.善于独立思考 28、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
9、方法论是( A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C.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 D.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9、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 )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30、在 19 世纪的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B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
10、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3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对于无产阶级的重大意义之一是( C ) A.使无产阶级革命成为必然 B.使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C.使无产阶级成为自为的阶级 D.使无产阶级成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 3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首要的观点是( B ) A矛盾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D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单项选择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C )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 A.运动 B.物质可以认识
11、 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客观实在性 3、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4、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B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5、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 C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6、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2、;“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D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B.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7、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C )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 8、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这是一种( A )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 B.折衷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绝对主义的观点 9、 “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
13、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D )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运动、发展的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理 D.矛盾特殊性原理 10、 “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是一种( D ) 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11、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C )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 12、发展的实质是 ( D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
14、旧事物的灭亡 13、 “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C )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14、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个命题的哲学思想是( C ) A.辩证法的 B.承认事物的内在联系的 C.相对主义观点 D.将事物差别绝对化的形而上学观点15、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 D ) A.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C.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D.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 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
15、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17、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的观点,属于 ( B )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为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 的机械唯物主义 18、 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 ( D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19、
16、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 A )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20、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 B )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21、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 ( A )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
17、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 2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是( D ) A.正确的原则 B.人们的目的,制定的路线 C.领导者的意图 D.客观存在的事实 23、承认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唯一特性的哲学派别是( C )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24、我国哲学家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这是( C )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25、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C ) A.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 B.世界是运动变化的原理 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D
18、.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 26、唯心主义的思想认识根源是( B )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C.夸大物质的决定作用 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 27、承认人的观念,情绪等对人体生理活动有重要影响,这是( A ) A.符合实际的唯物主义 B.唯意识论的观点 C.机械论的观点 D.物与物的关系 28、 “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 ,这是( D )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9、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 ( C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唯心
19、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30、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 B ) A.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D.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31、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主要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 A )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 D.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 32、 “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这是 ( B )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0、观点 33、在人类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B ) A.自然界的变化 B.能够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的劳动 C.语言和思维的形成 D.脑量的增加 34、世界上本没有鬼,可是人们能画出牛头马面人身等各种各样的鬼的图形来,这仍然表明 ( D ) A.意识的内容来自人脑 B.意识的内容来自主观能动性 C.意识的内容来自人的思维活动 D.意识的内容来自外部世界 35、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是指 ( D ) 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和源泉是主观的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36、意识的本质是
21、指它是 ( C ) A.人脑主观自生的 B.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C.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D.可以脱离被反映者 37、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观点的错误在于 ( A ) A.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 B.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 C.夸大了真正的相对性 D.夸大了矛盾的特殊性 38、物质和意识关系是 ( D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没有反作用 B.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对意识有能动作用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39、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说明人的才能 ( B ) A.与
22、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系 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 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40、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C )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41、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C )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 B.矛盾双方彼此对立 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的发展 42、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和物质世界的其它事物处
23、于普遍联系之中”,是( C ) A.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 B.唯心主义诡辩论的错误观点 C.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43、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B ) 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D.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44、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 C ) A.是又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 B.是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 C.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的 D.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 45、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 B ) A.人们思维中的自相矛盾 B.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
24、一 C.对立面的相互排斥 D.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 46、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原理在方法论上应坚持( C ) A.均衡论 B.一点论 C.重点论 D.二元论 47、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 D )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48、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别属于( A ) A.矛盾不平衡性的两种形式 B.矛盾普遍性的两种情形 C.矛盾斗争的两种形式 D.矛盾运动的两种形式 49、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
25、体现了( B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50、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 D ) A.不可知论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庸俗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51、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人的做法忽视了( A ) 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 C.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 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 5
26、2、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B )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的生命力 C.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D.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 53、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这句话强调的是 ( D ) A.要承认事物的客观性 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 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54、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 A ) A.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 B.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 C.它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依据 D.它是正确区分不同事物的基础 55、矛盾的普遍性的含义是说( A ) A.矛盾无处不在,无时
27、不有 B.矛盾推动一切事物发展 C.矛盾决定一切事物的性质 D.矛盾是永远存在的 56、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C )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57、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 C ) 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C.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 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5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C ) A.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体系 B.矛盾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的观点 C.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5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28、 B )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60、古人说:“白马非马 ”,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B ) A.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6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B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62、20 世纪 50 年代,北大荒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29、,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 C )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D.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63、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这句话是一种( A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64、 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因为( A ) A.量变
30、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B.原因必然引起结果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5、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看成是人脑的分泌物,这是( D ) A.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66、一切哲学都是( B ) A.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 ” B.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 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67、我国汉朝的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 ”这是( D ) A.唯物论的观点 B.唯心论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31、68、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 C ) A.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69、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一命题表明( D ) A.个别完全包含在一般之中 B.个别先于一般而存在 C.没有一般就没有个别 D.个别与一般的辩证统一 70、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是( B ) A.无限的 B.受客观条件制约的 ,归根结底还是由物质决定的 C.被动的 D.可以为所欲为的 71、 “金无足赤 , 人无完人 ”, 这句俗语表达的哲学思想是( D ) A.混淆是非
32、界限的相对主义观点 B.混淆肯定和否定的区别的形而上学观点 C.割裂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D.承认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的辩证法关系 72、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A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73、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D ) A.客观性 B.普遍性 C.特殊性 D.斗争性 74、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D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75、哲学是( C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
33、的世界观 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76、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 B ) A.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 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 D.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 77、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这是一种( D ) A.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78、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C ) 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 B.否认物质的可知性 C.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 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
34、作世界的本原 79、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 B ) A.广延性 B.持续性 C.绝对性 D 规律性 80、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D )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81、 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这是一种( A ) A.朴素辩证法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8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
35、发展的两种趋向 83、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C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顺序和形式 8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 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 ( D )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 85、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C ) A.风来雨至 B.冬去春来 C.摩擦生热 D.电闪雷鸣 86、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D ) 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
36、的活动 87、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C ) A.古代哲学的基本问题 B.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 88、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 力量在于 ( C ) A.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 B.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界,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C.人类是否能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D.人类能够保持生态平衡 89、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C ) 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 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90、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B ) 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B.物质范畴
37、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9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B )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92、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 C ) 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 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93、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静止,是指运动的( C ) A.必要准备 B.外在表现 C.一种特殊状态 D.一种必然结果 94、相对静止是指
38、( C )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95、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 A ) A.主观反映 B.歪曲反映 C.虚幻反映 D.正确反映 96、 “天不变,道亦不变” 。这是一种( D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辩证法观点 C.相对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97、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C )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98、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的
39、规律是( B )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 99、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有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D ) A.较差的可能性 B.微小的可能性 C.现实的可能性 D.抽象的可能性 100、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 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B )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101、毛泽东指示我们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既不能厚古薄今,又不能崇洋媚外。毛泽东的思想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 C ) A.事物的发展的方向是前进
40、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B.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 C.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的原理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原理 102、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 ”这是( B ) A.一切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一切唯心主义观点 103、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 104、观念的东西对物质的东西的关系表现在( A ) A.观念是客观存在的
41、主观映象 B.两者是根本对立的、互不相容的 C.观念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 D.两者是统一的,没有区别的 105、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 A )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 D.事物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106、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 C ) A.处理人际关系的伦理活动 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 C.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D.科学实验活动 107、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桃子等的关系属于 ( B ) A.全体和部分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108、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