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哲学概论》期末考核(共5页).doc

上传人:晟*** 文档编号:8229370 上传时间:2021-11-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秋季《哲学概论》期末考核(共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6年秋季《哲学概论》期末考核(共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6年秋季《哲学概论》期末考核(共5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6年秋季《哲学概论》期末考核(共5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6年秋季《哲学概论》期末考核(共5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期末作业考核哲学概论 满分100分一、简答题 (每小题10分,共40分)1、人性是否就是人的一种抽象的普遍性?为什么?答:人不是抽象的、一般的、宗教的、空洞的人,而是现实的、真正的、能动的人、,并提出了人不是脱离社会实践的、抽象的、“类”的本质的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2、老子所说的“无为”的内涵是什么?答:这里的无为是指不要去干预事物的发展,让其顺其自然。但既然是治世,它就是一种管理行为,管理行为就是一种约束离散的行为,所以这种治世哲学必然无法操作,因为其运作核心存在致命矛盾。老庄的哲学更多的考虑人的自然属性,而忽略了人的社会属性。人之所以具有社会性,是因为人有意识,会思考,有欲望,此时实施无为而治,其必然的结果是导致社会的崩溃。因为没有约束的社会,人的欲望会被无限制的放大,必然导致社会的动荡与战乱。所以,自社会产生以来,不论是实行法治还是实行仁治,都不是无为而治。3、马克思是如何理解人的存在方式的?答:实践是人们实现某种主观目的的活动。通过实践,达到使客体被人认识、改造、掌握和占有的目的,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公文范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