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英语学习质量测评分析报告,我校六年级学生共计 273 人,参加了由矿区统一命题、统一阅卷的期末英语质量检测。总得点数为 23415.5 分,平均得点数为 85.77,达优率为 70.71%,达标率 97.08%。这次检测主要检查六年级学生一学期以来学习英语的情况,下面将这次测试的情况做以下分析: 一、关于试题本次测试计 10 道题,分别是听音选出每句中的关键词、听音选句子、根据所学判断、听音标号、听音填词,图文连线、选词填空、连词成句、情景会话连线、阅读理解。总的来看:1、注重了基础知识掌握的考查。2、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考查。3、相对讲,本次试题比较简单,难度不大,
2、面向全体学生。二、教学情分析:六(1)班学生中等生居多,学习比较踏实,但是学习不够灵活。由于受腮腺炎的影响,有 20 个同学休息了半个月,正好错过了三单元的学习,并且由于教师课时有限没有给学生仔细的讲解,只是在总复习阶段粗略的过了一下。在最后阶段下了大力度辅差,使达标率达到了 100%,但是没有做好培优和带中工作。由于我才接受了这个年级一年,所以对于习惯的养成还需长时间的培养。六(2)班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学生比较聪明,但是总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不能扎扎实实的完成。有些同学很懒,而且爱投机,有应付的现象,书写很糟糕。而且有个别潜能生太差,并且同样也受到了腮腺炎的影响,在考试的
3、时候才来学校。不过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同样达标率达到了 100%。但是就本班的真实水平来说,成绩不够理想。六(3)班本班由于老师从五年级才接手,对学生不甚了解,在平时的教学中,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辅导做的不够。平时的学习中,家庭作业完成情况不好,常常有 10 人左右不完成。学生学习的态度不端正,还懒于记忆。六(4)班本班从三年级到五年级这三年中的每次考试均为年级第一,是一个积极向上,勤学好练的班级,但是到了六年级后,由于高方的影响形成了一股歪势力和老师对抗,不学习,不完成作业等坏现象滋生疯长。以高方为首,冯翰、刘磊、杨光等学生影响他们周围的学生,导致本班学习风气不正,态度不端正,成绩骤降。在毕业
4、考试中成绩排了年级最后,令人心寒!六(5)本班是一个学困生较多的班级。从三年级始,英语成绩就一直排在年级最后,甚至相差 6-7 分左右,但本班由于班主任管理有法,学习风气逐渐好转。在本次考试中名列年级第三,令人感到欣慰。由于个别学困生影响了本班的均分,对这些差生辅导不到位,学生主动性还有所欠缺。三、考情分析:表一 成绩统计:班级实考人数平均得点数听力部分笔试部分卷面率%优 A 率%达优率%达标率%最高分最低分任课教师六(1)5587.5743.7842.6656.3647.2772.7310010260刘继芳六(2)5488.5444.5742.953.751.8579.6310010263刘
5、继芳六(3)5584.7342.8740.656045.563.696.410244李素萍六(4)5483.1341.7240.3155.640.766.792.610227.5李素萍六(5)5584.942.6941.1254.538.270.996.410251.5李素萍年级27385.7743.1341.5356.0344.770.7198.0810227.5表二 逐题得分率:班级听音选词听音选句听音判断听音标号听音填词图文连线选词填空连词成句问答连线阅读理解六(1)98.55%100%73.36%81.45%85.45%73.64%87.09%82%98.45%83.27%六(2)97
6、.45%99.63%75.19%80.93%90.74%71.3%84.44%86.85%96.48%84.78%六(3)97.45%99.64%73.09%75.27%84.73%70.9%84.9%72.2%94.2%84.4%六(4)98.9%96.7%71.5%69.8%78.5%75.9%77.96%70.4%87.6%86.3%六(5)98.9%99.3%69.8%74.5%83.6%67.6%85.3%78.5%95.6%85.8%四、典型错例:听力部分1、听音,选出每句中的关键词,将序号填入题前括号内。此题的完成情况较好,正确点率为 98.6%。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单词的掌握。这
7、道题是一道简单的题,每个题的单词都不是很相似,但个别学生竟然选错,原因是学生根本不认识单词,虽然这都是最基础的,但学生的学习态度极其不端正。还有的考场录音效果不好。主要是学生没有一定的做题技巧,不善于捕捉关键信息。2、听录音,选句子。此题是完成情况最好的一题,正确点率为 99.05%。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的掌握和实际运用能力,都是一些简单的日常交际用语。可是还有个别学生做错,说明他们在听录音的时候没有把整个句子听完整,没有找出关键的不同处,就随心所欲的做题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充分而且灵活的运用所学语言。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面录音中的每句话是否正确,在括
8、号中打对号和错号。本题是完成情况最糟糕的一题,得分率为 72.38%,简直是出乎意料。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综合掌握情况。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由于惯性思维将此题想成了听音判断,录音内容是否与所写句子一致,好多学生还得意洋洋的认为自己都作对了,其实不然。可见学生的审题习惯很不好,不经思考就凭感觉进行判断,导致失分。而且检查环节也没有扎扎实实的做好,根本没有按考前老师的要求来做。典型错例是第 5 题:We shouldnt use things made of paper.学生对于肯定句和否定句的理解还不够充分。教师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让学生活学活用,灵活运用知识。4、听音,根据录音的顺序,将对
9、应的每幅图标上序号。此题完成情况也不理想。正确得点率为 76.41%。原因是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的时候,没有把对图的理解作为重点,只是涉及到句子。再者学生的识图和辩图能力比较差。还有学生没有认真的去观察和理解图,没有钻研的精神,导致乱填一通而失分。老师应该提高学生听的水平,使回家的听和读都能真正的进行,和家长要经常交流和沟通。5、看图听录音,把下列方框中表示地点的单词填在图上相应的位置。此题完成情况一般,正确得点率为 84.6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点单词和方位介词的掌握情况。本题是书中的原图原文,但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这种图文结合的练习没有重点讲解。学生对方位介词的掌握不够扎实,尤其是对于
10、易混的单词和句子分辨不清,导致出现乱填现象,造成失分。可见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够透彻,没有真正对照图去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这也是教师的失误。笔试部分1、图文连线。此题是课后的一个拓展练习,由于教师在复习阶段,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讲解,对拓展部分的重视程度不够。正确得点率为 72.71%。学生缺乏一定的做题技巧,不善于捕捉句子中的关键词,分析能力不高,因此导致失分。以后教师要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2、单词分类并选词填空。正确得点率为 83.94%。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过去式的掌握和对单词的运用。单词分类部分完成情况较好,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现在式和过去式的区别。但是对单词的运用不够灵活,对时态的把握不够
11、准确。还有一些学生做题不认真,居然漏做了题。单词的抄写也存在错误。3、连词成句。此题完成情况很不理想,正确得点率 78.85。此题较简单,主要考查四会句子的掌握,在平时和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反复强调,多次听写,但还是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学习的学习习惯不好,在抄写的过程中,单词抄错或漏抄,或句子中出现不该有的标点,导致大量丢分。书写的坏习惯再次暴露无遗,看来教师应该加大书写规范的力度,和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所以不仅要夯实基础,还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4、情景会话,左右栏问答连线。此题的完成情况较好,正确得点率为 94.47%。此题考查的都是重点句子。大部分学生能够区分各句子的不同含义,并
12、进行正确选择连线。但还有少部分学生基础不扎实,根本不理解句子的意思,以至乱连。还有各别学生竟然漏连。所以加大监督力度,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更扎实、牢固。5、阅读理解。此题完成情况一般,正确得点率为 85.48%。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辨别能力。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讲解了一定的做题技巧,但一部分学生还是没有经过自己的理解去掌握,运用不够灵活。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时不够全面,以后应该以教材为主,全面细致的复习。五、发现的问题及今后的教学努力方向:(一)从以上各个题分析可以看出教师和学生在平常的教与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1、单词和句子的掌握不好,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不够全面和均衡,平时的学习
13、不扎实,教师的监督力度不够。2、学习的习惯很不好,做题不仔细,不认真读题,欠思考,尤其是书写习惯极其的差,老师不仅在课堂上抓书写,家庭作业的质量也要抓。3、学习英语的兴趣还不够浓厚。(二)作为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情出发,针对学生的弱项来加强训练。1、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如:书写、审题、做题、检查的习惯。教师一定要从平时的点滴抓起。扎实搞好双基工程,让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同时得以发展。2、教师一定要认真、仔细的研究教材,挖掘知识点,对易混知识进行更全面、更到位的比较和辨析。加强对教材知识点的梳理。3、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辨析能力、学以致用能力、用英语思维的能力等,立足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好培优、带中、辅差的工作。4、课堂教学要注重创设情境,充分让学生用英语来交流,改变“教死书,死教书”的现象。不仅要提高课堂效率,还要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让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寻找快乐。本文由小学名师教学网 http:/ 收集整理,感谢原作者。详细参考: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