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72018 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考试范围:中国历史部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答题卡中的表格内。1.据考证,右图是商朝武丁时期的甲骨。牛骨正反面刻满了长篇卜辞,内容涉及北方部族入侵和王命诸侯出征、田猎以及天象等。该图反映出( )A商朝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决策体现了原始民主色彩C商王严密控制诸侯国D迷信活动,史料价值低2.“分封制规定了诸侯王的权利和对周天子的义务” 。下列对诸侯王的行为具有当时社会“合法性”的是( )A
2、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为齐威王 B楚庄王问“鼎之大小轻重”C晋文公加征鱼盐税收 D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3.“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心理文化密码。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A宗法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4.汉书记载“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以为郡县。”据此,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判断( )秦朝统治者对分封制的弊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周朝末年,宗法制和分封制趋于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秦朝统治者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为防止分封制的弊端,所有官员通过考试方式产生。A B. C. D.5.汉武帝元光
3、元年在京师建立了太学学成考试合格,可授予官职但是,如果不为地方所举,仍不能做官。材料反映了汉武帝时的选官特点是( )A察举制是唯一方式 B察举与考试相结合C察举与门第相结合 D察举与征召相结合6.钱穆评价科举制度说“必有大批举人,远从全国各地,一度集向中央,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大集合。不仅政府与社会常得声气相通,即全国各区域,东北至西南,西北至东南,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的机会”钱穆认为科举制度( )2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流C打破了士族垄断局面 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7.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行省制
4、度的创立,反映了( )A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C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 D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8.明神宗万历年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大学士,明朝内阁的权力达到了顶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入阁当值的官员始终官位较低 B内阁首辅可以制约皇权C标志着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9.历史学家钱穆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据此,可以作出的合理推断是( )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 B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C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 D丞相制度经过六百多年
5、才被废除10.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维护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之一。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A秦朝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B汉朝强化察举制监察诸侯王和地方百官C宋朝在地方上设通判负责监督知州 D元朝设御史台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1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 1514 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 325 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2.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性质认识正确的是(
6、) 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为资本主义列强间接统治;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A. B. C. D.13.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 18401842 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 18561860 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 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314.在中国近代史上,各阶层一直在内忧外患中寻找着
7、强国御辱之道。其中农民阶级发起的有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发起的有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从社会发展演进的角度看,对上述事件概括正确的是(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都始终将自由作为奋斗目标C世纪之交出现了反侵略的高潮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其本质意义是( )A.使人民获得了政治权利 B.确立民主共和政体C.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D.否定君主专制政体16.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A.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口号 B.受十月革命的影响C.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革命的
8、领导任务17.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 ”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辛亥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18.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政治上的“成熟”不包括( )A实现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B从理论和实践上开辟了中国革命正确道路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D根据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妥善处理国共两党关系19.1936 年 8 月中共中央向国民政府郑重声明“我们赞成建立全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赞成召集由普选权
9、选举出来的国会,拥护全国人民和抗日军队的抗日救国代表大会,拥护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平建国 B.准备在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C.准备联合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在政治上完全认同南京国民政府20.右面这幅漫画反映了重庆谈判期间( ) 中共争取和平民主; 蒋介石表现出和平的诚意; 全国人民期盼民主机遇;蒋介石 “假和平、真内战” 。A. B. C. D.421.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历史场景是( ) 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洪秀全在南京颁
10、布天朝田亩制度 ;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 A. B. C. D.22.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以下关于此表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A一届人大全面拨乱反正,制定国家的根本大法B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C. 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D. 五届人大期间将“依法治国”方针写入宪法23.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下列最能直接体现这一规定的
11、是( ) 以北京为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为副主席。A. B. C. D.24.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自治区域来说,这一制度有利于( )因地制宜发展本地事业;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在统一主权下自主行使地方治权;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A B C D25.中国领导人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最初动机是( )A解决香港问题 B解决澳门问题 C推动对外开放 D和平解决台湾问题26.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
12、修改,或重订。 ”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 “另起炉灶”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一边倒” D “求同存异”27.为进一步缓和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中国派代表团参加了旨在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并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一会议是( )5A1919 年巴黎和会 B1954 年日内瓦会议C1955 年万隆会议 D1971 年联合国大会28.据统计,1955 年一年内到中国访问的使者,有来自亚、非、欧、澳、美五大洲的63 个国家的 417 个代表团,共 4 760 人,比 1954 年增加 64%。这一年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 “一边倒”政策的实施 B “求同存
13、异”方针的提出C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 D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开展29.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这里的“另一个时代”是指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B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间的团结与合作得以加强C在国际上开始出现了一个同中国纷纷建交的热潮D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30.如下图所示,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了三次外交高潮。第二次外交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文化大革命结束 B中美关系缓和C苏联等国的支持 D开展多边外交 19492009 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图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14、3 个小题,共 40 分。31.(20 分)中国的政治制度自古至今绵延流长,不同时代呈现不同特点,在传承借鉴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帝国以多极简化方式的强力融合,结束了七大战国的裂土分治,使华夏世界获得了统一治权条件下的空前广阔的发展空间。秦,确实是中国帝国时代的开创者。孙皓晖大秦帝国材料二: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 用皇帝诏书名义颁 布者,事先由政事堂盖印,中 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 书、 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三:黄仁宇曾说:“ 倘使我 们说,
15、中6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 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秦帝国的建立所产生的积极影响。(6 分)(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唐代宰相实行委员制有何历史意义?(8 分)(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什么深远影响?(6 分)32.(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六十多年来,人民英雄纪念碑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精神象征。下面是选自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四幅浮雕图(1) 1839 年 图(2)
16、1919 年 图(3) 19371945 年 图(4) 1949 年 4 月 21 日材料二:从 1840 年到 1949 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 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请回答:(1)写出材料一中四幅图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 (4 分)(2)指出材料一中图 2、4 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地位。 (2 分)(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 ,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 分
17、)辛亥革7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2 分)(4)综合两则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2 分)【选做题任选一题】33.(8 分)“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 19 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右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34.(8 分)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混杂着屈辱而又刚强的历史。屈辱、抗争与探索构成了
18、这一时期的主旋律。中国人民在腥风血雨中,最早走上了“西方人的路” ,然而单纯的西方模式并不能挽救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中国;继而,中国人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又走上了“俄国人的路” , “俄国人的路”在中国遭遇重大挫折之后,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自己的路” 。请以“探索发现”为主题,根据下图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主线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近代中国“走自己的路”的历史必然性与正确性。 (要求:思路清晰,史论结合,表述完整。 )8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 2 分,30 小题,共 60 分)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A A B B C D B B序号 11 12 13 1
19、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B A D D D A A C B序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D C D A D A B B D B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31.(20 分)(1)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疆域的初步确定;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任答三点即可,共 6 分)(2)汉代实行三公九卿制,宰相为百官之首;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4 分)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三省之间互相牵制,避免了权臣大权独揽,加强了皇权。 (4 分)(3)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2 分)影响:形成了极端君主制统治,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 (4 分)32.(12 分)(1)虎门硝烟;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渡江战役。 (4 分)(2)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渡江战役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2 分)(3)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2 分)1912 年 3 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它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2 分)(4)救亡图存或反侵略求民主或反帝反封建。 (2 分)【选做题任选一题】评分标准:观点清晰;史实准确,论述严谨;史论结合,语言规范。答案略(8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