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文道之争”与中学语文教育纵观整部现代语文教育史,几乎就是语文教育在“文”与“道”之间寻求平衡的历史。如果说20世纪20年代的国语教育偏向于“实质”(“道”),那么30年代的国文教育则偏向于“形式”(“文”),如果说50年代的语文教育偏向于“政治”(“道”),那么60年代初强调语文的工具性正是要将语文教育引向“语言文字”(“文”);如果说“文革十年”,语文教育中的“道”被政治完全异化,那么,新时期语文教育又一度跌入“文”的技术化训练之中;如果说语文新课程改革着力于对人文精神(“道”)的倡导,那么,人们对语文课改中的“人文泛化”的忧思又表达出对于“文”的呼唤。总之,语文教育就这样在“文”与“道”的两极间摇摆,似乎总也逃不出“历史循环”的怪圈。建国以来,我国大陆对语文教育曾经有过三次大的讨论,针对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内容、教学方法等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从六十年代的“文道之争”到改革开放初期语文教学的效率问题再到世纪之交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碰撞,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语文课程教材内容的发展与进步。笔者试图从文献记载里回顾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