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第一节 水的组成一、水的组成1、水的物理性质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在压强为 101 千帕时,水的凝固点是 0,沸点是100,在 4时水的密度最大,为 1g/CM3 ,水结成冰时体积膨胀,所以冰的密度比水小。2、电解水的实验实验现象实验装置:电极上产生的现象 气体的检验 气体检验现象 结论与电源正极2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气体少用一带火星的木条置于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口木条复燃 该气体是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与电源1相连的两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与电源负极3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气体多用一燃着的木条置于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口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该气体是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V 正
2、:V 负 = 1 :2注: 为了增强水的 导电性,1在做这个实验时应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电解2水的电源为直流电。 m 正:m 负 = 8 :1注:氢气的量少时,在 检验时 往往看不到淡蓝色火焰,而能听到爆鸣声() 、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实验 结论实验装置:() 、本实验还可证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二、氢气1、氢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是所有气体中密度最小的气体。2、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物是水,是最清洁的能源。混有一定量空气
3、或氧气的氢气在点燃时会发生爆炸。注:一切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充分混合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应先验纯。氢气验纯的操作方法、现象、结论是: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 试管口,将试管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不纯;如果听到轻微的爆鸣声,说明氢气纯净。三、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举例气体和气体相混合:空气 天然气气体和液体相混合:氨水液体和液体相混合:医用酒精,石油固体和液体相混合:澄清石灰水;食盐水,碘酒 ,自来水,矿泉水,如-溶液固体和固体相混合:合金铝合金, 煤混合物浊液 牛奶稀有气体 He Ne Ar Kr Xe金属单质 K,Ca, Na,
4、Mg, Al, Zn, Fe, Sn , Pb, Cu ,Hg, Ag, Pt, Au固态 C, Si, S , P, B, 单质 非金属单质 气态 O2, N2, H2, F2, Cl2, Br2 I2, 氧化镁 MgO,氧化铜 CuO 水 H2O二氧化碳 CO2 二氧化硫 SO2 一氧化碳 CO 二氧化锰 MnO2氧化物四氧化三铁 Fe3O4 五氧化二磷 P2O5 三氧化二铁 Fe2O3酸 硫酸 H2SO4 盐酸 HCl 硝酸 HNO3 碳酸 H2CO3氢氧化钠 NaOH 氢氧化钾 KOH 氢氧化钡 Ba(OH)2 氢氧化钙Ca(OH)2碱氢氧化铜 Cu(OH)2 氢氧化镁 Mg(OH)2
5、 氢氧化铁 Fe(OH)3NH4Cl NaCl, KCl AgClBaCl2, CaCl2, MgCl2, ZnCl2, CuCl2 FeCl2氯化物AlCl3 FeCl3NH4 NO3 Na NO3, K NO3 Ag NO3Ba(NO3)2, Ca(NO3)2, Mg(NO3)2, Zn(NO3)2, Cu(NO3)2 Fe(NO3)2硝酸盐Al(NO3)3 Fe(NO3)3(NH 4) 2SO4 Na2 SO4, K2 SO4 Ag 2SO4Mg SO4, Zn SO4, Cu SO4 Fe SO4 Ba SO4, Ca SO4,硫酸盐Al 2(SO4)3, Fe 2(SO4)3,(NH
6、 4) 2 CO3 Na2 CO3, K2 CO3Ag 2 CO3Ba CO3, Ca CO3, Mg CO3Zn CO3, Cu CO3 Fe CO3 碳酸盐Al 2(CO3)3, Fe 2(CO3)3,高锰酸钾 KMnO4 锰酸钾 K2MnO4物质纯净物化合物 盐其它氯酸钾 KClO3第二节: 分子和原子一、分子举例 性质 结论1 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 310- 126Kg,一滴水中大约有 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体积和质量 1都很小1+12 如 100ml 水和 100ml 酒 1精混合后体积小于 200ml;(体 积不能求和) 为什么气体易压缩,而液 2体和固体不易压缩;(气体压缩
7、) 物质为什么有三态之间的变化 3(热胀冷缩)分子之间有间隔 2(同种物质在气体时分子之间的间隔比液体和固体时大)即物质之间的三态的变化、热胀冷缩,气体易压缩等水那去了湿衣服为什么变干 3了。为什么能闻到花香。品红为什么会扩散到水中去。分子在不断运动 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物质都是由粒子构 1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 2粒子之一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和水通电分解 4生成氢气和氧气是不同的变化。前者仅仅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了,后者是水分子本身发生的变化,水分子分裂成组成它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分别又重新组成了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同种物质的分子, 4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物理变化
8、: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仅仅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的了变化,生成了新物质的分子。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二、分子和原子的比较分子 原子概念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1 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1不停的运动 2 不停的运动 2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3 原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3性质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相同,不同 4种物质的原子,性质不同。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形成组成它的原子,原子重组合可构
9、成新物质的分子,或直接构成新物质。三、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 纯净物概宏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四、单质和化合物单质 化合物概念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区别 同种元素 不同种元素相同点 纯净物联系举例 氢气 铁 二氧化碳 高锰酸钾五、物理变化与化变化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宏观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生成了其客观存在物质的变化 概念 微观 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改变了分子之间的间隔 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分裂成组成它的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或新物质区别 有无新物质生成 分子本身是不是发生的变化 1 2伴随现象 状态 形状 体积
10、 发光、放热、生成沉定,放出气体,颜色改变等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发生化学变化第三节: 水的净化生活用水的净化主要目的是:除去自然水中的难溶物和有臭味的物质。一、净化水的方法通常有:沉淀(静置)过滤吸附蒸馏观念 微观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由不同种分子混合而成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多种(物质,或分子) 一种(物质或分子)区别 没有固定的组成,没有固定的性质(各成份保持各自的性质) ,也没有确定的化学符号有固定的组成,有固定的性质,有确定的化学符号联系举例 空气、糖水、食盐水 牛奶 澄清石灰水 五氧化二磷、硫、镁 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沉淀:利用难溶物自身
11、的重力作用沉淀于水底,这样净化程度较低,因为有些悬浮 1物不能自然沉到水底。过滤:分离固体难溶物和液体的常用方法。 2吸附:除去臭味(色素)和一些可溶性的杂质。 3蒸馏:利用液体中各物质的沸点不同,控制一定的温度,使某组分汽化成气体扩散 4出来,再冷凝液化获得纯净的物质。(通过蒸馏可以反沸点不同的物质从混全物中分离也来,也可以把 挥发性液体与溶解在液体中的不挥发性杂质进行分离,达到提 纯的目的)。二、过滤操作要点1、一帖:将滤纸折成圆锥形,用不润湿,使其紧帖在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影响过滤速度)2、二低:滤纸要低于漏斗边缘,漏斗中的液体要低于滤纸的边缘。3、三靠:过滤时玻璃棒要轻轻的靠
12、在三层滤纸一边;盛待过滤的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中上端(玻璃棒起到了引流作用) ;漏斗的最下端要紧贴在烧杯的内壁上,以免滤液飞溅。三、硬水及其软化1、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2、软水:不含有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物合的水叫软水。3、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把肥皂水倒入水中搅拌,易起浮渣,泡沫少的为硬水,反之为软水。4、使用硬水的危害:(1) 、用硬水洗涤衣物时,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了还会让衣物变硬。(2) 、锅炉用硬水,易使锅炉结垢,不仅浪费燃料,且易使锅炉内管变形损坏,严重时可引起爆炸。5、硬水的软化:(1) 、日常生活中常用煮沸降低水的硬度:可使部分可溶性钙、镁化合
13、物沉淀析出,以降低水的硬度。(2)蒸馏: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悬浮的杂质,还可以吸附气体(异味)和色素 .明矾能使水中悬浮的杂质聚集后沉淀第四节:爱护水资源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1、地球上的水储量虽然很大,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且分布不均。2、淡水资源被污染越来越严重。二、爱护水资源1、节约用水2、防止水体被污染三、水体污染:(1)水体污染是指大量的污染物排入水中,超过了水的净能力,导致水质恶化,水体及周围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对人类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等方面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2) 、污染源:工业污染:工业三废任意排放(废水、废渣、倒入江河,地下,污染河水和地下水, 1废气排入空气中
14、,随雨水降到地面) 。农业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也易造成水体的污染 2生活污染:生活污水及垃圾的任意排放,造成水体污染。 3(3) 、水体污染的预防及治理措施:加强水质的监测,采用科学的方法尽可能的净化处理污水 1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之后再排放 2农业上要合理施肥 3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之后再排放 4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 原子的构成一、原子的构成注:(1) 、并不是所的有的原子中都含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氢原子中不含有中子。(2) 、在原子中: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电子数(3)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即由质子和中子决定) ,不同的原子之所以质量不
15、同是由于其质子数和中子数不同的缘故。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4) 、原子不显电性是由于,构成原子的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和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第二节: 元素一、元素1、概念: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注: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也可决定不种元素的原子的种 类。 (如碳、氧元素,碳、氧原子)2、100 多种元素的分类:3、地壳中位列前五的元素:氧、硅、铝、铁、钙4、生物细胞中位列前五的元素:氧、碳、氢、氮、钙二、原子、分子、元素、物质的关系例:1、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而言:以水为例(1)、水是由氢、氧两元素组成的(2)、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3)、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
16、原子构成的。或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2、对于由原子构成的物质而言: 以汞为例(1)、汞是由汞元素组成的(2)、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三、原子与元素的区别和联系原子 元素概念 化学反应中最小的粒子 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分类 根据质子和中子分 根据质子数(核电荷数)使用范围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应用于描述物质宏观组成区别含义 既讲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联系 原子是元素的的最小单元,元素是原子的一个归类“集体” 。即元素和原子是总论与个体的关系。只要质数相同一种原子就是同种元素。四、元素的表示:1、元
17、素符号表示(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如果第一个字母相同,就符加一个小写字线来区别)2、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元素符号前有数字时,仅表示微 观意义(即原子个数) 如 :3O 表示 三个氧原子第三节: 离子一、电子的分层排布1、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排布规律:(1) 、核外电子总是最先排布能量较低的电子层上,当能量较低的电子层排满后,才排布在能量较高的电子层上。(2) 、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 2n2 个电子(n 为电子层序数)(3) 、最外层最多容纳 8 个电子,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 2 个电子。3、原子结构示意图及意义:二、各类元素原子的结构的特点及元素化学性质跟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的
18、关系。1、以 118 号元素的原子为例总结:该图既为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也是部分元素周期表,由此可得出:(1)、同周期中,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且电子层等于周期序数,但最外层的电子数不同,同一横行中,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由 1 增加到 8;(2)、同一族中,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即同一族中,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即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元素原子的最外 层电子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化学性质相似)(3)、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 层电子数是 8 个(氦为 2 个)。这种结构认为是相对稳定结构。(4)、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 4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19、,将次外野变成最外层,达到 8 个电子的相 对稳定结构。与原子相比,少一个电子层,同时少了最外层的电子数,并带有正电荷,形成阳离子。(5)、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 4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易得到电子,从而达到 8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与原子相比, 电子层数没有变化,只是核外电子数增加了,带有负电荷,形成阴离子。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元素的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稳定性及得失电子 的趋势 化学性质稀有气体元素 8 个, (氦为 2 个) 相对稳定,不易得 失电子 相对稳定,不易参 加化学反应金属元素 一般少于 4 个 不稳定 易失去外层电子,非金属元素 一般多于 4 个 不稳定 易得到电子三、离子1、概念:带电的原子和原子团2、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离子粒子种类 原子阳离子 阴离子比相应的原子少一个电子层 电子层不变结构示意图与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总数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总数区别粒子结构特点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总数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