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平工作室“整合、优选、发展 ”教学实践策略研究2013.10.71. 研究背景l 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今天,各种新教法、新模式、新概念如雨后春笋般地层出不穷。如当前流行的国内“ 九大教学范式 ” 。1 山东杜郎口中学的 “ 10+35” 模式 2 山东昌乐二中的 “ 271” 模式 3 山东兖州一中的 “ 循环大课堂 ” 模式 4 江苏灌南新知的 “ 自学 交流 ” 模式 l 5 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 “ 大单元教学” 模式 l 6 辽宁沈阳立人学校的整体教学系统和 “ 124” 模式 l 7 江西武宁宁达中学的 “ 自主式开放型课堂 ” l 8 河南郑州第 102中学的 “ 网络环
2、境下的自主课堂 ” l 9 安徽铜陵铜都学校的 “ 五环大课堂” 1. 研究背景l 当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开展时,我们曾为那些新思想、新理念、新概念、新教法心潮澎湃,但当新课程改革渐渐走入常态后,反思新课程改革,我们发现,伴随着改变和生成,我们也有丢失和忽视,而这些往往就是教育教学规律中最实质、最本真的东西。在新教法、新模式、新概念层出不穷、繁花似锦的今天,有几个问题值得思考:l 传统教育教学方法 “式微 ”了吗?l 当前,一些风靡一时的新教法、新模式、新概念似乎已到了 “退潮期 ”,不应该发掘他们的价值了吗?l 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固然应该推广,但 “大一统 ”的做法有效吗?l 我们对以上
3、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 l 我们认为每一种成型的教学方法都有其显著的优点和略显瑕疵的局限,某一种教学方法不可能对某个学科的所有教学内容都合适,也不可能对所有的学生都合适, “大一统 ”的做法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因而教学方法的筛选与优化组合是必须的。l附:导师杨启亮先生的观点:l 教学方式的形式总是负载着特定的实质或内涵,但在课程与教学变革的实践领域,它们却被疏离了。许多新教学方式呈现出偏重形式忽视实质和内涵的倾向,这种倾向导致了教学变革的形式主义,这种形式主义可能与忽视心理学的研究密切相关。附:导师杨启亮先生的观点:l 重视新教学方式的形式,更致力探究它的实质和内涵,并在变革实践中尝试建构其层
4、次性目标,同时应开放新教学方式的形式,并鼓励新教学方式在形式上的多元风格。l (摘自 新教学方式仅仅是新 “ 形式 ”? 一个心理学的疑问 ) 2.主要观点 l ( 1)教学方法需要选择与优化组合:我们认为 “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 。l 中学教学不能拘泥于采用哪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每一种成型的教学方法都有其显著的优点和略显瑕疵的局限,只有选择最适合某课的教学内容、最适合学生的认知实际、最符合教师个性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才能最高效率的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使教学达到一个相对完美的境界。l ( 2)教学方法优选要有一个基本的策略:l 选择教学方法主要依据是教学目标和内容,学生认知的实际,教师的个性心理特征等因素,通过综合分析后,确定教学方法。由于教学要素不同 ,选择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方法系统也会不同,但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原则与程序,本课题就是要探求这个基本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