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优质文档优质文档第 3 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一、教学目标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难点如何评价康熙帝的历史贡献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主要从“少年皇帝” 、 “巩固统一国家” 、 “维护国家主权”三大方面,向学生介绍了我国清朝第二代皇帝康熙为中国历史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从康熙年少时智擒鳌拜,到平定优质文档优质文档三藩之乱和准噶尔叛乱,再到设台湾府、签订尼布楚条约 ,这是他最主要的作为,可以说,康熙帝为祖国统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介绍康熙帝时,教师要注意分析从秦始皇首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到康熙帝最终完成巩固祖国统一的大业,这期间经历了分裂、统一、
2、再分裂、再统一的几个过程,如果没有康熙帝的杰出作为,就不会出现一个“康乾盛世”的局面。本课所涉及的绘画、地图说明比较清楚,可以不向学生作过多解释。本课引言由插图和文字两部分组成,介绍了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时写下的诗句,表现了康熙帝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说明康熙帝统一全国的深谋远虑和雄才伟略。建议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引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内容,感受当时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时的艰辛与信念,然后向学生提问:通过阅读引文,你对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这件事有何认识?使学生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经过不懈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与障碍,才能达到目的。第一目“少年皇帝”叙述了康熙初年清朝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3、,一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二是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沙俄势力有待驱逐;三是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所以,清朝统一全国和保卫边疆的任务仍然繁重,对年幼的康熙来说,是一个极其严峻的考验。但是,少年康熙不负祖母教诲,励精图治,稳定了朝廷秩序。康熙,清圣祖,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 ,顺治皇帝第三子。顺治病逝后继位,为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在位 61 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终年 69 岁,死后葬于景陵(今河北遵化县西北) 。即位时年仅 8 岁,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大臣共同辅政,年号康熙。不久,辅政大臣鳌拜开始骄横跋扈,首席辅政大臣索尼死后没
4、人能遏制住他。14 岁的康熙帝亲政后,决心铲除鳌拜。16 岁时,康熙暗结内大臣索额图等人智捕鳌拜,开始了雄才大略的进取。康熙文治武功都值得称道,也由守成之君变成创业之君,缔造了“康乾盛世”的辉煌。建议教师在讲授这一目内容时,一要把康熙即位之初所面临的形势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二要着意描述康熙智擒鳌拜的经过,以此表现年轻皇帝果敢与成熟的智慧,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向学生播放康熙王朝中的片段,给学生留下深刻而直观的印象。康熙的文治有许多可值得称道的。他在位期间,重视农业生产,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使耕者有其田,大大加速了农业发展;在用人方面,康熙健全科举取士,开博学鸿儒科,破格荐用人才;笼
5、络汉族地主阶级,组织编撰了古今图书集成 、 全唐诗 、佩文韵府 、 康熙字典等书籍。第二目“巩固统一国家”作为一代雄主的康熙,他最大的建树,还应该说是那赫赫的武功,本课第二目和第三目都介绍了这一内容。首先是平定“三藩之乱” 。所谓三藩,是明朝的三个降清将领,即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继茂之子耿精忠。三藩手握重兵,形成割据势力。康熙为了加强统一,于康熙十二年(1673 年)下令撤藩。三藩联兵举起反清大旗,数月之间,清朝江优质文档优质文档南半壁江山失于三藩之手。康熙帝临危不惧,运筹帷幄,做出果断的军事决策,进行镇压,同时采取政治攻势,历时八年, “三藩之乱”终被平定。这场胜利
6、,也彻底征服了一些明朝遗民的反清之心,使清朝统治趋于稳固。教师在讲述这一内容时,落脚点应该是向学生介绍平定三藩的重大意义。其次是降服了控制台湾的郑成功之孙郑克塽,使中国重新归于统一。1682 年,康熙帝决定收复台湾,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军进攻台湾。第二年,郑克塽投降,清政府随即设台湾府,下辖三县,隶属福建省。设总兵、副将驻守台湾、澎湖。至此,在清初割据了 42 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维护了全国领土的完整。再次,康熙进兵新疆和西藏,平定了南疆回部、噶尔丹等反动贵族的叛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统一国家广大的疆域。建议教师在讲述这一内容时,结合引言部分内容,提出这样的问题:康熙帝是以
7、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来巩固清朝统治的?以此教育学生,要想完成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一要有明确的目标,二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三要有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和实践精神,四要具备实现理想的各种知识储备和个人素养。康熙皇帝就是一个具备了上述条件而最终获得成功的人。以此激发学生求知奋进的精神品质。随后,教材介绍了康熙帝的个人修养(“善于学习创新” ,这方面教师可以多介绍一些,让学生对康熙有一个比较丰满的认识) ,及其加强民族团结、有效统治蒙、藏地区事务所采取的措施:一方面表现为对汉民族文化传统的尊重,可按照教材给出的内容讲述;另一方面表现为对蒙、藏地区事务的重视,如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正式接受全体喀尔喀蒙古贵族
8、和喇嘛的臣服。这里教师要向学生明确指出,清朝在蒙藏地区册封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活佛,并非是康熙一人所为。第三目“维护国家主权”本目着重介绍康熙帝在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主权独立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明末清初,沙俄侵略军乘中国内部动荡不休,侵占了我国尼布楚、雅克萨等地,并以此为据点盘踞在那里,抢掠中国当地的少数民族。康熙帝不能容忍国土被侵占,臣民遭涂炭。在平定三藩、统一台湾后,亲自东巡,了解敌情,制定方略,提出了在黑龙江两岸筑城屯田、派兵永驻的战略方针。康熙命令都统彭春、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两次进行收复雅克萨之战,驱逐了盘踞在雅克萨的沙俄侵略军,沉重打击了沙俄势力。派索额图、佟国纲赴尼布楚与
9、沙俄谈判边境问题,行前确定黑龙江流域的广大领土“皆我所属之地,不可弃之于俄罗斯”的原则。1689 年,清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并设立黑龙江将军,驻守北部边疆。这是两国经过平等协商而签订的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维护了边界一百七十多年的稳定。这里要向学生强调“中国”这一概念,表明清朝维护和行使的是中国的主权。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中关于沙俄侵略军血洗雅克萨城的情况,以此说明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和尼布楚条约签订的重要意义。最后,简单介绍康熙和他的子孙雍正、乾隆共同创造了
10、中国历史上长达 150 年的“康乾盛世” ,强调康熙的奠基作用。优质文档优质文档三、教学设计与案例1教学设计关于“少年皇帝”一目,建议教师不必过多展开,只要将康熙即位时的形势和智擒鳌拜的经过交代清楚即可。但要帮助学生分析康熙所作所为的艰巨性,让学生联系实际树立立志成才的信心。“巩固统一国家”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建议教师在讲述正文内容的过程中,有机穿插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历史纵横”中的有关内容,帮助学生体会“降服郑克塽”和平定噶尔丹叛乱的艰难曲折。同时,对康熙的文治武功要作正面的渲染,使学生明白康熙帝的这些举措都是正义的、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因而也就赢得了民心、赢得了天下。教师可以提问让学生
11、回答,也可以设问,然后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在讲“维护国家主权”一目时,建议教师先让学生阅读该目中“历史纵横” ,然后提问:康熙帝是怎样维护国家主权的?让学生阅读后回答,然后教师阐明意义,小结本课内容,对康熙帝作一个总体评价,说明康熙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杰出的封建帝王。2教学案例案例一 讲少年皇帝时,向学生播放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中,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经过。引导学生看引言中有关康熙帝的诗句和誓言,由此导入新课。案例二 讲巩固统一国家时,板书以下四点内容:(1)平定三藩之乱(2)降服郑克塽,设立台湾府(3)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的叛乱(4)加强民族团结案例三讲维护国家主权时,出示“清代中国疆域图”
12、 ,结合尼布楚条约内容的介绍,说明中国东段边界在法律上是中国领土的历史意义。同时向学生提问:清代中国疆域和现代中国疆域有哪些方面的不同?由此说明康熙帝为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贡献。四、问题解答【学思之窗】1康熙初年面临什么样的形势?解题关键:统一全国和保卫边疆的任务仍然繁重。优质文档优质文档答案提示:康熙初年,清政府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大陆上的抗清斗争大体结束。但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沙俄势力有待驱逐;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2康熙帝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案提示:(1)平定“三藩”之乱和准噶尔贵族噶尔丹的叛乱;(2)降服郑成功的儿子郑
13、克塽,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3)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4)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划定中俄两国东段边界,从法律上肯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3如何评价康熙帝的历史贡献?解题关键: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答案提示:(1)康熙 8 岁即位,16 岁智捕鳌拜,稳定了朝廷秩序,表现了他的机智与果敢。 (2)平定三藩之乱,派兵攻入台湾,使台湾重新归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3)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的叛乱,巩固了国家统一。 (4)巡行东北,两次发起雅克萨自卫反击战,迫使沙俄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使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得
14、到巩固发展。 (5)康熙一生苦研儒学,推崇程朱理学、开博学鸿儒科,编撰古今图书集成 、 全唐诗 、 康熙字典等要著,弘扬中国古代文化。因此,康熙是一位对多民族国家有着杰出贡献的封建帝王。【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1康熙帝巩固中国统一的举措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提示见“历史纵横”第 2 题。2康熙帝是怎样维护国家主权的?答案略。(二)学习延伸阅读与思考“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 ”康熙优质文档优质文档明朝修了十多次长城,而清朝却不修长城,结合康熙帝的这两段话,请想一想,
15、清朝为何不修长城?解题关键:得民心者得天下。答案提示:康熙认为,国家的统治、边境的稳固,最重要者在于“修德安民” ,假如统治者以德治民,则国家的根基稳固,边境自然安全。清朝施恩于漠北蒙古,使那里的人民为清朝所用,用民心和老百姓的力量去建立一种无形的“长城” 。这样就可以众志成城,不用修长城了。五、资料与注释1原始资料四辅臣制及其废除四辅臣在清世祖(顺治帝)的神位前宣誓:兹者先皇帝不以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庸劣,遗诏寄托,保翊冲主。索尼等誓协忠诚,共生死,辅佐政务,不私亲戚,不计怨仇,不听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无义之富贵,不私往来诸王、贝勒等府,不受其馈遗,不结党羽,不受贿赂,惟以
16、忠心,仰报先皇帝大恩。若复为身谋,有讳斯言,上天殛罚,夺算凶诛。清圣祖实录卷 1,顺治十八年正月鳌拜等勋旧大臣,受国恩奉皇考遗诏,辅佐政务,理宜精白用心,尽忠图报。不意鳌拜结党专权,紊乱国政,纷更成宪,罔上行私。凡用人行政,鳌拜欺藐朕躬,恣意妄为,文武官员,欲令尽出其门,内外要路,俱用伊之奸党。班布尔善、穆里玛、塞本得、阿思哈、噶禇哈、济世、讷莫、泰壁图等结为党羽,凡事于私家商定乃行。与伊交好者,多方引用,不合者即行排陷,种种奸恶难以枚举。清圣祖实录卷 29,康熙 8 年 5 月收复台湾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黜武功。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海隅久念苍生
17、困,耕凿从今九壤同。康熙中秋日闻海上捷音1683 年优质文档优质文档2课文注释四大辅臣制的由来按照清朝旧制,皇帝年幼,国家政务应由宗室诸王摄理。顺治皇帝年幼时即由睿亲王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朗两位皇叔摄政。但是,宗室诸王摄政权力过大,代行皇权,皇帝的正当权益亦遭到侵犯,由此多尔衮与顺治帝产生深刻的矛盾。因此,顺治帝遗诏不用旧制,改由上三旗元老重臣共同辅政。遗诏宣称:“特命内大臣索尼(正黄) 、苏克萨哈(正白) 、遏必隆(镶黄) 、鳌拜(镶黄)为辅臣。伊等皆勋旧重臣,朕以腹心寄托,其勉矢忠荩,保翊冲主,佐理政务,布告中外,咸使闻之。 ”顺治帝的这一决策,是与其母太后博尔济吉特氏经过斟酌、选择,并在
18、其母后主持下实现的。它标志着康熙初年四大辅臣体制的形成。这样,四大辅臣与皇帝共同听政,防止诸王干政,保护皇权,同时,太皇太后实际上也管朝政大事。康熙帝统一台湾的经过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康熙元年到康熙三年。郑成功在台湾去世后,其子郑经继承了郑氏集团的领导权,占据着台湾地区和福建的金门、厦门等沿海岛屿,与清政府隔海对峙。清政府对郑氏集团实施军事打击与政治招抚、经济封锁相结合的策略和行动,迫使郑经于康熙三年(1664 年)撤出金门、厦门等岛屿,退守台湾。第二阶段,康熙四年到十二年。清福建水师进攻台湾行动受挫,此后清政府调整了对台策略,军事上取守势,政治上取攻势,派使者赴台寻求和平统一台湾的可能性。
19、与此同时,清政府还与郑氏集团展开了经济封锁与反封锁的较量。第三阶段(康熙十三至十九年) ,郑氏集团乘大陆发生“三藩之乱”之机,出兵进犯大陆沿海地区,清政府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为基本方针,先鼎力平定三藩之乱,然后对郑氏集团剿抚并用,陆续收复了被郑军占领的沿海地区和岛屿,将大伤元气的郑氏集团逐回台湾。第四阶段(康熙二十到二十二年) ,郑经去世后,康熙做出了武力统一台湾的战略决策,采取“因剿寓抚”的战略方针,一举攻占澎湖,消灭郑军的水师主力,然后运用强大的军事威慑和政治攻势,迫使郑氏集团放弃武力顽抗的企图,向清政府归顺投降,实现了台湾本岛的和平统一。此后,清政府在台湾地区设置府、县等行政机构,又宣布
20、开放海禁,恢复了大陆与台湾间的贸易。这些措施对维护祖国统一,促进两岸关系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多伦会盟康熙帝为加强北部边防和对喀尔喀蒙古的管理,于 1691 年在多伦诺尔(今多伦)与蒙古各部贵族进行会盟。多伦诺尔是蒙语,意为七溪、七星潭,距北京约八百里。当时,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进攻喀尔喀蒙古,其三部十万众南下投清。康熙帝为安置喀尔喀蒙古,并加强对喀尔喀蒙古的管理,遂决定于多伦举行会盟。康熙帝于御营殿帐依次召见内蒙古、外蒙古王公贵族,并赐宴。康熙帝还召集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哲布尊丹巴等 35 名喀尔喀三部贵族会盟。主要内容为:(1)规定喀尔喀蒙古遵行清朝的法令;(2)令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等具疏请罪
21、,以结束喀尔喀蒙古内部纷争;(3)废除喀尔喀三部所旧有农济、颜诺等名号,留汗号,依次授予汗、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台吉等爵位;(4)编组盟旗,设立盟旗制度。此次会盟,改善了喀尔喀蒙古与清之间的关系,并使清王优质文档优质文档朝对漠北地区的管辖得到了加强。3学术观点对康熙帝的评价比较于中国古今史学家对康熙的称颂,有人对康熙重新评价。认为中国近代的落伍,始自康熙皇帝,因为他处在巨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其一生的功业只是人为地延长了已经衰亡的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制度迈进的最佳时机,给近代中国留下了沉重的包袱与苦难。从康熙所处的时代来看,康熙即位前后中国和世界都处于新旧
22、交替的紧急关头。英国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很快达到中国的近邻,俄国势力已深入到中国黑龙江流域。这种形势对于当时的清王朝既是挑战,又是机会。如果能借机了解西方,加快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加紧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加紧进行社会改革,就会在中西差距还不太大,西方人争夺重点尚未集中在中国的情况下,率先在东方建成资本主义强国。否则就难免成为第二个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从当时中国的发展情况来看,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已经产生,到康熙初年,正逐渐滋长,这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也说明中国具备了变革的一定经济条件。其次,当时政治思想体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质疑与挑战。清朝入主中原使“华夷有别” 、
23、“以夏变夷”论不攻自破。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被撼动,以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为首,已经在中国思想界掀起了一场公开反对君主专制的运动,他们主张社会舆论的合法性与监督作用,提倡地方自治,提出“富民”思想, “天理”在“人欲”之中。这些“异端邪说”与欧洲启蒙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说明中国已经具备一定的社会改革思想基础。明清之际思想的混乱使人们向西方寻找精神支柱,信仰天主教的人越来越多。在关键时刻,号称英明好学、文武全才的康熙,是趁热打铁、取中西文化之长,厉行变革,还是拨“乱”反“正” ,使封建社会僵而复苏呢?从康熙的所作所为来看,他选择了后者。所以康熙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两个世纪了,量变的积累增加了实质性
24、变革的可能,且外界已有变革奏效的先例,又值大乱之后天下初定,假余威以变政更新正逢其时。但是康熙帝有才无识,因循误国,经雍正、乾隆沿袭日久,旧体制又重归稳定,已不易变矣。对康熙学习继承汉族封建文化的评价人们常把康熙学习继承汉族封建文化作为其政绩来肯定,但作为封建文化核心的儒家思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对立统一体,其中民主与专制、发展与静止、开放与封闭、唯物与唯心并存。康熙注重重建封建秩序,为追加孔子的尊号,还亲自去曲阜朝圣。为抑制外来政治思想的影响,维护封建专制,康熙严格禁止天主教,很少与欧洲强国打交道,只讲“送去” ,不讲“拿来” 。他曾赠大量书籍给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却没向欧洲国家请教过什么,只以
25、汉族封建文化作为学习的唯一目标,忽视了法随时移、民贵君轻、天下大同等学说,造成思想上的禁锢。优质文档优质文档关于康熙帝的经济决策康熙帝对清初正在发展的手工工场,不是扶持,而是严加限制。在对外贸易上,收复台湾后,海禁虽然放宽,但严格限制外贸地点、进出口数量及种类。种种限制使诞生时间并不比欧洲晚多少的资本主义萌芽总是不能成长起来。对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的评价从原因上,认为三藩之乱的发生是康熙对三藩的处理策略不当造成的。因为三藩在东南海隅或西南边陲,非心腹之患。况且吴三桂、尚可喜都已年迈。而康熙少年亲政,来日方长。倘不急于撤藩,先整治内地,则吴三桂以其子在京为额驸,既图袭爵,又无辞可藉,必不致反。汉武帝
26、尚知以推恩令化大藩为小藩,又以各种借口削夺诸王侯嗣封爵达百余人,康熙却不以政治手段徐图,贸然撤藩,实指望军事手段的速效。但是内地未治,人心不一,吴三桂狗急跳墙则变起难于骤定。结果兴兵八载,祸连十省,刚刚恢复的社会经济重遭破坏,岂非康熙撤藩太急贪功激变之过乎?吴三桂与康熙之间纯属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无正义与非正义可言。倘康熙败于吴三桂(吴氏若不拘泥于划地江南,而全师北向,亦有胜望) ,则如何评价三藩之乱?所以三藩之事,激变本非明智,平定亦难以为功。4插图说明北征督运图册据平定准噶尔叛乱西路大军军粮督运官范承烈的经历画成,由多幅画面缀成,现存 19 开,每半开工笔彩色绘画,半开范承烈自题梗概,说明负责督运的始末、所经地点和随战争形势变化督运之情形。图中对所经过的城镇、台站、山川河漠、道路里程、各族官兵、民夫、车夫描绘得详细生动,是一部形象的历史文献。此图是北征督运图册的局部。5参考资料目录蒋兆成、王日根著:康熙传 ,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白新良主编:康熙皇帝全传 ,学苑出版社 1994 年版。任力著:康熙统一台湾始末 ,解放军出版社 1996 年版。孟昭信:康熙大帝全传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7 年版。郭长庚:应当重新评价康熙 ,载河北学刊1995 年第 4 期。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2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