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5 -四川省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目 录第一章 发展环境 .- 7 -第一节 “十二五”发展成就 .- 7 -第二节 “十三五”发展形势 .- 11 -第二章 发展要求 .- 12 -第一节 指导思想 .- 12 -第二节 基本原则 .- 13 -第三节 发展目标 .- 14 -第四节 战略布局 .- 15 -一、5 大区域 .- 16 -二、10 大旅游目的地 .- 18 -三、10 大精品旅游线路 .- 25 -第三章 发展举措 .- 25 -第一节 深化旅游业改革 .- 25 -一、全面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25 -二、重点推进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 27 -第二节
2、 实施全域旅游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 29 -一、创新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 29 -二、“旅游+第一产业”,推进城乡统筹 .- 30 -三、“旅游+第二产业”,发展工业旅游与旅游工业 .- 32 -四、“旅游+第三产业”,构建以旅游为重要支柱的现代服务业 .- 34 -第三节 推进旅游扶贫与乡村旅游 .- 37 -一、大力推进旅游扶贫 .- 37 -二、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行动计划 .- 40 -第四节 打造重点旅游产品 .- 43 -一、实施旅游精品工程 .- 43 -二、打造特色业 态产品 .- 50 -三、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 52 -第五节 创新旅游营销 .- 53 -一、创新
3、旅游宣传营销工作 .- 53 -二、大力拓展入境旅游市场 .- 55 -第六节 加快“互联网+旅游”进程 .- 57 -一、用互联网思维推动现代旅游业发展 .- 57 - 6 -二、夯实旅游信息化基础建设 .- 58 -三、强化智慧旅游行业监管 .- 59 -四、提升智慧旅游服务和营销 .- 59 -第七节 提升基础与服务设施 .- 61 -一、构建无缝对接的旅游交通体系 .- 61 -二、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 .- 64 -三、建立旅游安全保障体系 .- 66 -第八节 扩大开放合作 .- 68 -一、推进以“一带一路”为重点的国际旅游合作 .- 68 -二、强化省际旅游区域合作 .- 69
4、 -三、深化省内旅游协作 .- 69 -第九节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 70 -一、壮大市场主体 .- 70 -二、强化旅游项目支撑 .- 71 -三、促进产业投资 .- 72 -四、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 73 -第十节 优化发展环境 .- 73 -一、深化依法治旅 .- 73 -二、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 75 -三、实施“绿色四川”旅游行动计划 .- 77 -四、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 78 -第四章 实施保障 .- 80 -第一节 注重规划衔接 .- 80 -第二节 纳入年度计划 .- 81 -第三节 强化政策保障 .- 81 -一、用地政策 .- 81 -二、入境旅游
5、奖励政策 .- 82 -三、创优奖励政策 .- 83 -第四节 加强监督考评 .- 83 -一、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 .- 83 -二、建立规划评估和调整机制 .- 84 -附件:1.5 大区域主要旅游目标任务分解表2.各市(州)主要旅游目标任务分解表3.旅游厕所建设主要任务分解表4.在建及新建重点景区一览表5.重点培育的特色业态产品一览表- 7 -依据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四川省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5),制定四川省“ 十三五” 旅游业发 展规划。本规划是指导未来 5 年全省旅游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第一章 发展环境第一节 “十二五”
6、发展成就“十二五” 时 期,全省旅游 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一是旅游经济持续高位增长。旅游总收入从 2011 年的 2000亿元到 2015 年突破 6000 亿元,旅游总收入从全国第 9 上升至第 5。与 2010 年相比,2015 年旅游业增加值增长了 1.5 倍,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了 2.4 个百分点,占第三产业的比重提升 3.6 个百分点。旅游产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大省的跨越。二是大旅游发展格局凸显。坚持实施政府主导战略,充分发挥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综合协调作用,建立健全以旅游为统领,部门协作,横向、上下联动的“ 大旅游” 管理机
7、制,在政策扶持、资金保障、联合执法等方面支持旅游业发展。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正式成立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全省有 4 个市- 8 -(州)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省政府明确对市(州)主要旅游指标进行目标考核,藏区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排名,把生态旅游作为考核的重点。成都、乐山、资阳等市列入了全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市。三是旅游多点多极支撑格局初步形成。全域旅游成为共识,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成效初显,有 7 个市(州)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率超过 30%。大成都、大九寨、大峨眉、大香格里拉、大攀西、大巴山、大川南和雅安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等重点旅游目的地加快建设。成功创建 13 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8、示范县、31 个省级旅游强县、16 个省级乡村旅游强县、64 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43 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乡镇、748 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镇)村,60 个省级乡村旅游精品村寨,县域旅游经济基础进一步夯实。四是旅游综合带动效益显著提升。2015 年,旅游业对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 15.19%。在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旅游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拉动点数由 2014 年的1.23%上升到 2015 年的 1.55%。2015 年从事旅游业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1.35 万元,比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快 2 个百分点。2015 年全省农民从旅游发展中得到人均纯收入 78
9、6.2 元,全- 9 -省通过发展旅游带动农民致富的行政村已超过 5000 个、带动1000 余万农民直接和间接受益。旅游业已逐渐成为我省民族地区对外开放、增进民族团结和实现长治久安的和谐产业。五是旅游项目建设硕果累累。“十二五” 时期,共投入省级旅游发展资金 5.2 亿元。设立了首期规模超过 30 亿元、总规模达100 亿元的四川旅游产业创新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全省储备重点旅游项目 4157 个,总投资 28762 亿元。全省旅游招商签约 4802亿元,年均增长 15%,完成旅游投资 3371 亿元,年均增长 19%。成功新创建国家 A 级旅游景区 207 家,其中 5A 级景区新增 7 家,
10、在全国排名上升到第 4 位。成都市成功创建首批旅游休闲示范城市,九寨沟成功创建全国绿色旅游示范基地,新增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1 家(西昌邛海)、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6 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24 家,成都、泸州、遂宁、乐山四市成功创建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六是旅游营销亮点纷呈。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推出爱,在四川系列微电影。突出主流媒体宣传,中央电视台 183 集的远方的家北纬 30中国行中实现 56 集宣传四川自然和人文旅游,累计覆盖受众超过 60 亿人次。策划举办“行摄 365画说四川” ,“行南 丝绸之路 游大熊猫家乡 欧洲熊猫粉 丝四川探亲- 10 -之旅”大型国 际营销 活动。
11、出版发行了发现四川:100 个最美观景拍摄地稻城亚丁告诉你等 10 余本旅游图书。创新搭建节会活动平台,成功构建 4+4+N 旅游节会体系 第一个“4”是指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全球旅游网络运营商合作交流会、四川国际自驾游交易博览会;第二个“4” 是指四川乡村文化旅游节四季版;“N ”是指市州主办的节会,持续扩大了四川旅游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七是智慧旅游引领全国。构建了省市县政府和企业联动的1+3 模式智慧旅游体系,建成四川旅游运行监管及安全应急管理联动指挥平台,基于北斗兼容系统的户外应急救援平台和“1+21+N”“1”是指四川旅游咨讯网站(),“21”是指 21 个市(
12、州)旅游资讯网站,“N ”是指多种语言旅游资讯网站 的 tsichuan 多语种旅游资讯和营销平台。打造出 13 个智慧旅游城市和以智慧九寨为典型的 20 多个智慧景区,极大地提升了四川旅游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和智慧营销水平。整合交通运输、气象、环境保护、测绘、通讯运营商等多领域资源,基本形成旅游大数据体系。2014 年四川智慧旅游体系荣获“2014 中国智慧旅游创新项目 TOP10”,国务院办公厅将“ 四川旅游工作专题建设”确定为政府内网信息资源共享利用试点。- 11 -专栏 1 “十二五”时期旅游经济主要指标年份 旅游总收入 (亿元) 国内旅游收入 (亿元) 国内游客(万人次) 外汇收入(万
13、美元) 入境游客(万人次)2011 2449.15 2410.57 34977.8 59382.55 164.0 2012 3280.25 3229.83 43451.8 79814.67 227.3 2013 3877.40 3830.04 48696.5 76476.08 209.6 2014 4891.04 4838.34 53549.7 85768.11 240.2 2015 6210.50 6137.60 58500.6 118087.06 273.2 第二节 “十三五” 发展形势从国际旅游发展大环境看,世界旅游业已经进入新的全球化红利期,旅游成为各国创造就业、出口创收以及拉动基础设
14、施的关键驱动力。中国正进入经济大国和旅游大国同步崛起期,中国旅游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增强,旅游成为我国外交战略和参与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型载体。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看,“十三五” 期间在五大发展理念指引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旅游发展提供重要机遇,旅游业必将成为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产业、精准扶贫攻坚的重要生力军。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系列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政策措施,也成为激发旅游市场活力、释放旅游政策红利的巨大动力。从国内旅游发展大环境看,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牢固树立,大众旅游时代已经来临。国家已明确将旅- 12
15、 -游业定位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提出树立科学旅游观,为旅游业发展方式从数量规模型到质量效益型转变指明了方向。在旅游消费日趋散客化、移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日益创新的背景下,互联网+旅游革新浪潮助推旅游产业融合与业态创新不断深化,我国旅游业正在从传统服务业向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升级。从四川省旅游发展大环境看,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旅游是四川最大最突出的优势,也是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三五” 四川旅游发展的黄金 时期,把握国家“一带一路”、 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巨大机遇,依托四川省立体旅游交通格局和多点多极旅游基础,凭借天府新区和成都自贸区创建等创新引擎,依托大众创业
16、、万众创新动力,四川旅游业将在五大理念引领下,建成旅游经济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第二章 发展要求第一节 指导思想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要求,运用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以围绕旅游、共建旅游、主导旅游为导向,突出全域布局、全业支撑、全民参与、全程服务,把旅游业作为促进消费、带动- 13 -投资、扩大就业及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着力实施旅游扶贫,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在全省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第二节 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创新,依法治旅。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机
17、遇,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脱贫攻坚、改革试点等中寻求旅游改革机遇,不断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改善旅游市场环境,优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全方位推进改革的工作局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将依法治旅、依法兴旅贯彻于全省旅游业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全面提升依法治旅水平,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和良好旅游环境。坚持共享发展,富民惠民。以 增 进 人 民 福 祉 、促 进 人 的 全 面发 展 为 根 本 出 发 点 ,着 力 发 挥 旅 游 业 富 民 、惠 民 、安 民 的 重 要 作用 ,突 出 旅 游 业 在 全 省 新 型 城 镇 化 建 设 中 促 进 城 乡 要 素 资 源 有序 流
18、动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共 建 共 享 、三 次 产 业 融 合 发 展 的 引 导 作用 ,通 过 构 建 文 明 旅 游 环 境 ,提 升 旅 游 服 务 质 量 ,提 升 国 民 幸 福感 和 人 民 生 活 质 量 ,使 旅 游 业 发 展 成 果 普 惠 广 大 群 众 。- 14 -坚持产业融合,绿色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强关联、高综合、强拉动特点,通过“ 旅游+”模式与文化、体育、教育、卫生、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商务、会展等行业渗透融合,推动全省旅游业与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坚持生态优先、实施绿色崛起,推动旅游开发向集约型转变,注重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
19、环境保护,着力提升旅游生态文明价值,将生态与旅游、发展与保护相结合,推进旅游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加强绿色理念教育,使尊重自然、崇尚节约、文明旅游蔚然成风。第三节 发展目标到 2020 年,基本建成产业发达、产品丰富、设施完善、服务优良、安全有序、市场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的旅游经济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产业实力进一步增强。旅游业发展增速保持在每年 15%以上,2020 年全省旅游总收入比 2015 年翻一番,达到 1.2 万亿元,旅游业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产业素质进一步提升。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产业结构渐趋优化,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大熊猫、大九寨、大峨眉、大香格里拉、大蜀道五大国际旅游品牌知名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