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高二语文期末考试题(新大纲)(共7页).doc

上传人:晟*** 文档编号:8614849 上传时间:2021-11-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高二语文期末考试题(新大纲)(共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2018高二语文期末考试题(新大纲)(共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2018高二语文期末考试题(新大纲)(共7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2018高二语文期末考试题(新大纲)(共7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2018高二语文期末考试题(新大纲)(共7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庄浪四中20172018学年高二阶段检测考试试题(卷)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2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杜甫的全部诗作中,绝句的比例不大,其中也不乏相当管理精致的作品,但是历来的许多诗评家却对他的绝句(其四)表示了不满,甚至不屑,“率以半律讥之”,这四句诗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四句皆对,好像是把律诗中间的两联搬进来了。这当然也是一体,其数词相对,色彩相衬,动静相宜,诗中有画。但是,为什么把律诗的一半转移到绝句中来,就要受到讥笑呢?这在理论上有干什么依据?历来的诗评家没有说清楚,就现有的绝句理论积累来衡量,杜甫可能是疏忽了“宛转变动功夫,全在第三句”。第三句要求在前面两句的基础上承转。那么杜甫有没有意识到第三句的承转功能呢?似乎是意识到了的,前两句从“鸣翠柳”到“上青天”,事业越来越开阔,这里的视觉形象是开放的。而到了第三四句,这把它放在窗子的框架之中,使之真正的变成了一幅诗中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公文范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