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要点梳理.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863885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6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要点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要点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要点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要点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要点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要点梳理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2.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3.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4. 教育的特点1)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2) 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 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5. 教育的社会属性1) 永恒性2) 历史性3) 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三个方面教育

2、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13 年考过辨析题,细节还是要看一下教材 P3-4)6、教育的起源学说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内容: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代表人物:利拖尔诺、桑代克、沛西能3)心理起源说内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模仿代表人物:孟禄4) 劳动起源说内容: 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2要的辩证统一。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7、教育的发展历程这部分内容了解即可,在教材的 p5-6,多读几遍,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 原始社会教育没有阶级性,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

3、行2) 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培养目标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管理模式多元化、教学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3)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p88、教育学的发展及主要代表人物1) 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 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学记的主要内容也是常考点“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体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学与政治的关系。“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强调了教学相长。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学不躐等”“ 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

4、,则乱坏而不修”。体现了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2)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把人培养成为贤人和君子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基本科目:六艺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学而知之”,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3) 墨子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亲知”“ 闻知“说知”4) 苏格拉底3“产婆术” 问答法5) 柏拉图理想国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6) 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真理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政治学 “教育事业是公共的,不是私人的”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这也成为后来强

5、调教育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7) 昆体良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又称论演说家教育 ) ,将学习过程概括为“模仿理论 练习”三阶段8) 夸美纽斯捷克“ 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赞誉教师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主要观点(了解,有可能考选择题)教学原则: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教学制度:班级授课制教学思想:“泛智教育”教学内容:百科全书式课程教学原则: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9) 卢梭爱弥儿“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被现存的环境和教育给破坏了

6、,高度尊重儿童。10) 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11) 裴斯泰洛齐瑞士 “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育法奠基人”主要思想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人412) 洛克提出“ 白板说 ”,主张绅士教育13)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主要观点“三中心论”: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四阶段教学论“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强调教学过程是知情意统一的过程14) 杜威民主主义教育主要观点“新三中心论“:儿童、活动、经验”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在做

7、中学“学校即社会五步教学法15) 陶行知被毛泽东称为”人民教育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理论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论16) 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17) 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18) 马卡连柯教育诗 论共产主义教育 “流浪儿“19) 赞可夫教学与发展 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 一般发展20) 布鲁纳教学过程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发现教学法“ 21) 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22) 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23)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帕夫雷什中学“活的教育学“524) 布鲁姆教育目标

8、分类学9、教育的功能1)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2)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显性功能”计划性 “隐形功能”非预期性 “10、生产力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规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性质、领导权和受教育权11、人的身心发展规律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别差异性12、个体身心发展动因1)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代表人物孟子:”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动因威尔逊:把”基因复制“ 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格赛尔:提出”成熟势力说“” 双生子爬梯实验“霍尔:

9、”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高尔登:优生学2)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荀子:人心本恶洛克:白板说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 。 。领袖、小偷各种类型的人“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13、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有遗传、环境、个体主观能动性和学校教育,其中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614、学制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衔接关系。15、1904 年, ”癸卯学制“ 是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16、当前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学制年限划分采用的是:多种形式并存17、我国当前学制改革,个人认为纲

10、要的内容比较重要,但是真题及模拟题考点中基本没涉及,有时间了解一下即可 p3318、义务教育的特点:强制性、普及型、免费性19、辨析题: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p3520、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激励、评价21、教育目的的理论1)宗教本位论: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2)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3)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4)无目的论: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22、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23、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

11、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才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目的的教育。24、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1)素质教育以 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 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 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重点的教育25、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26、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考单选题)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第二章 中学课程27、课程的分类71)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2)必修课程、选修课程3)国家课程、地方课程

12、、校本课程4)显性课程、隐形课程显性课程亦称公开课程,是指在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主要特征是计划性;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28、课程理论流派1)学科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布鲁纳代表理论:要素主义、结构主义基本观点: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与不同学科对应设置课程,通过分科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科教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从而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2)活动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又叫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基本特征: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而学习就

13、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主张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有步骤地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3)社会中心课程论又称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主张围绕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代表人物:布拉梅尔德、金蒂斯、补厄迪强调课程建设要关注社会焦点问题,反映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客观需求,课程学习应深入社会生活中,强调课程结构有意义的统一性,深刻认识到社会因素对教育的制约作用。29、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学生、社会、学科特征30、课程目标的特征:整体性、阶段性、持续性、层次性、递进性、时间性31、课程内容主要表现为:课程计划、

14、课程标准、教材32、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课程设置课程计划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33、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某门学科的内容及其实8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课程目标是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活动、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34、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试听材

15、料35、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P611)目标评价模式 (泰勒)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斯克里文) (注重课程计划的 实际效应)3)CIPP 评价模式4)CES 评价模式36、影响学校课程开发的三大因素:社会、知识、儿童37、课程开发的模式1)目标模式代表人物:泰勒“泰勒原理”: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学习经验) 、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2)过程模式斯腾豪斯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强调课程开发关注的是过程,而不是目的,它不预先制定目标,而是详细说明内容和过程中的各种原理,然后在教育活动中、经验中,不断予以改进修正3)情境模式3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基本理念1) 三维目标观:教学的目标是知识与

16、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2) 综合课程观3) 内容联系观4) 学习方式观:自主、合作、探究5) 发展评价观6) 校本观察核心理念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关注每一位学生92)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3) 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39、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 的转变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2)体现课程结构 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 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 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 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17、国家、地方、学校40、课程类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41、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 课程,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第三章 中学教学42、教学的特点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43、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2)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44、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形式教育:注重

18、发展智力,忽视学科内容实用意义代表人物:洛克、裴斯泰洛齐基础:官能心理学实质教育:注重传授知识,忽视培养智力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基础:联想主义心理学1045、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1)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首要任务)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46、教学过程的本质 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47、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相统一的规律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习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 相统一的规律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

19、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 相统一的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4)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48、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4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课程标准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文件教科书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备课的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写好三个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2)上课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50、上课的具体要求(基本标准)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