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优质文档优质文档第 4 课 戊戌政变课标要求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新旧势力的交锋;慈禧和守旧势力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于瀛台;“戊戌六君子” ;“百日维新”宣告失败。2、分析评价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和其历史意义。(二)过程与方法:1、探究光绪帝和维新派推行新政失败的原因。2、探究戊戌变法的失败和中国近代化道路曲折的关系。3、对比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一败一成的原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守旧势力抵制和反对新政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维护自身统治权力,是反动的。维新派试图尝试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是符
2、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进步的。2、维新派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尤其以谭嗣同为代表的为变法而甘愿牺牲的精神可歌可泣。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中华文明发展史提供了宝贵财富。3、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近代化漫长曲折。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主要向学生介绍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经过,教材对比说明了在戊戌变法中新旧势力的交锋情况,阐明了百日维新的失败结局,在史实的基础上理性分析了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法的历史意义。关于本节内容的文字和影视资料比较丰富,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适时进行补充,增加学生对
3、这一历史事件的感性了解,为深入分析和认识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奠定基础。教学过程及要点:新课导入采用谈话导入法: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朗读本课的引言,让学生对“监斩官草草宣布了朝廷的判决,刽子手操起了屠刀”进行情景想象,让学生看到当时掌权者的残暴、冷漠。然后通过提问“六壮士为什么要遭屠杀?” “波澜壮阔的戊戌变法运动为什么会悲壮失败呢?”中国走向近代化社会的道路是多么的坎坷和曲折。由此导入新课学习。一、新旧势力的交锋:1、新旧势力的概念:优质文档优质文档新势力 指的是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变新祖宗之法,政治上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新势力的依靠
4、是无实权的光绪帝,光绪帝有变法图强的意愿,同时,也希望借维新势力增强同慈禧斗争的砝码。于是软弱的维新派和同样软弱的光绪帝互为依靠。旧势力 是以慈禧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坚守“祖宗之法” ,反对西学变法,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员大多趋炎附势,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追随旧势力,所以,旧势力在朝廷权高位重,在中央和地方很有力量。新势力 旧势力(弱,受约 束)光绪 帝 慈禧太后 (强,控制主宰)(解除远离)翁同龢 荣禄(提升重用)(地方官员个别代表)陈宝箴 大多数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员袁世凯(两面派,给新势力设陷阱)群众基础弱 社会基础厚在新旧势力的交锋中,新势力明显处在劣势,为变法最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2、举
5、措:旧势力 新势力人事权军 权慈禧解除翁同和的军机大臣,任命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光绪帝革去礼部两尚书四侍郎,任命谭嗣同等“军机四卿”荣禄等人暗中勾结密谋慈禧训政 拉拢袁世凯,不识其真面目基 础 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员抵制新政 游说列强争取支持;各省只有湖南巡抚陈宝箴支持变法围绕人事任免权的斗争:新政不久,慈禧便解除了支持新政的光绪帝老师翁同龢的军机大臣职务。翁同龢出身“状元 门第,帝师世家” ,甲午战争的失败坚定了翁同龢更张旧法的信念。翁同龢是最先向光绪帝推荐康有为的清廷大员,是早期 维 新派与光绪帝联系的搭桥人。慈禧开缺翁同龢使其远离光绪帝,同时,又把她的亲信荣禄推为直隶总督,掌握北洋三军,控制
6、京津地区。慈禧将人事任免和军权牢牢控制在手中,新势力的变法在慈禧严密监视下进行。从地方势力看, 变 法开始后,皇帝发布的上谕很多, 真正实行的只有湖南,1895 年陈宝箴任湖南巡抚,力行新政。兴矿务 ,设电信,置小轮,立制造公司,创南学会,主持 时务学堂, 办湘报,推动了湖南维新运动。后来,陈宝箴又保荐杨锐、刘光第入 军机处筹划新政。由于地方 势力的互相推委,变法流于形式,为了贯彻改革,光绪帝也 进行了反击。御史文梯参奏康有为“ 任意妄为”,被光 绪帝革职。 9 月 4 日,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骙等六位堂官阻挠部员王照上书,光绪帝下令把许应骙等六人全部革职, 赏王照三品顶戴,以示鼓励。同时光绪
7、帝提拔了军机四卿:谭嗣同、刘光弟、杨锐和林旭。他 们都是在甲午战争的失败刺激下热情支持变法年轻人,缺乏社会根基。以谭嗣同和刘光弟为例。甲午 战争后,谭 嗣同愤中国积弱不振,要求变法图强。在浏阳筹设谟学格致馆,未成。后游历北京, 结识梁启超等维新名士。 1897 年,与梁启超等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新政, 应召入京,受光绪帝召见,授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 变法事宜。刘光第也是在甲午失 败的激愤中成长为一个进步的爱国官僚士大夫。军机四卿的职位虽然不高,但“凡有章奏,皆四人阅览;凡有上谕,皆由四人拟稿,军机大臣侧目而 视矣” ,“名为章京, 实为宰相也” 。朝廷中守旧势力用各种方式接近慈禧,使原
8、本就对变法不热心的慈禧加快了反对的步伐。掌握 军事的荣禄也筹划借天津阅兵之机废帝,由慈禧训政。慈禧公开派人 监视光 绪帝,调配军队。面对危险的形势,光绪帝和维新派没有自己可依赖的军队,也不敢发动群众,于是拉 拢掌握新建 陆军的袁世凯。袁世凯一向是政治两面派,当年袁世凯把康有为的 “万言书”递交到督办军务处,并参加强学会。在变法运动达到高潮时,袁世凯派徐世昌到北京与维新派联系。 这些现象让维新派认为袁世凯 是支持变法的,于是光 绪帝接受了维新派“抚 袁以 备不测 ”的主张,召 见握有重兵的袁世 凯,特赏候补侍郎, 专办练兵事务。可是袁世 凯却是个政治上首鼠两端的人,在考虑政治得失后,暗中和实权派
9、的慈禧等守旧势 力勾结。优质文档优质文档3、态势:光绪帝和维新派形势危急。二、百日维新的失败:1、导火线:光绪帝授密谕和接见伊藤博文光绪帝在短短的几天内进行了一系列维护改革的举措,在守旧势力看来光绪帝听信“康党” 之言所采取的激烈举动,已大大 违背了“祖宗之法” ,危及到了权贵们的切身利益。 经过密谋,决定奏 请慈禧“训政”,中止光绪帝处理政务的实际权力以扭转局面。而掌握实际最高权力的慈禧从一开始就希望所谓的变法在她能接受和控制的范围内。可是光 绪帝竟然自作主 张,慈禧自然 恼怒。在光绪帝提出想建懋勤殿进行议政时,慈禧不准,且训斥光绪 帝。光 绪帝惊慌失措,迅速召见杨锐商议对策,授密 谕,表示
10、自身 难保,求救。再次召见袁世凯, 进 一步拉拢 ,擢授侍郎, 专办练 兵。并暗示他可不受荣禄 节制。面对危急的形势,康与林旭、谭嗣同、梁启超等共商,决定劝袁举行政变 。袁世 凯不置可否。这一幕反映了光绪帝和维新派穷于被动应付,胸无良策。此时 大有“风雨欲来风满楼”之 势。伊藤博文是日本前首相,对日本的明治 维新的成功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日本为了和俄国争夺在华权益,表示愿意帮助中国改革。伊藤博文访华就是为了此目的。光 绪帝“ 决意欲开懋勤殿选集通国英才数十人,并延聘东西各国政治专家,共议制度,将一切应兴应革之事,全盘筹算,定一详细规则,然后施行 ” 。这里说的东西各国政治专家,具体是指日本的前首
11、相伊藤博文和英国人李提摩太,皇帝准备聘请他们为顾问官。目的有二:其一是贯彻维新派的一向主张联合英、日以抗衡俄国的外交路线, 试图依靠英、日的帮助,来巩固皇帝和维新派的地位, 对慈禧等守旧派构成威 慑;其二向日本学习明治 维新的经验,由伊藤指 导变法改革。9月 11 日,伊藤博文以所谓私人游历 的身份来到天津。他的到来使守旧派感到十分恐惧,担心外国人会干涉清廷的内政,支持光绪帝。伊藤博文访华增加了慈禧的恐慌和不满,慈禧担心沦落和日本守旧势力一样的结局,于是加快了政变的步伐。【人物简介】袁世凯袁世凯(1859 1916) ,北洋军阀首领。河南项城人。他早年投靠淮军将领吴长庆,曾任驻朝鲜通商大臣,1
12、895 年经李鸿章推荐任荣禄部下的新建陆军督办,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建陆军” ,网罗徐世昌、段祺瑞、曹锟等为党羽,拼凑起家的政治资本。 “百日维新”中,他以曾参加强学会和表示效忠光绪帝,骗取了维新派的信任,被光绪帝破格授予兵部侍郎。戊戌政变前,他满口答应维新派的请求,同意在天津阅兵时诛荣禄,以武力保护光绪帝。但旋即向荣禄告密,出卖维新派,获得慈禧宠信。袁世凯与维新派的关系:9 月 18 号 这 天 夜 里 , 谭 嗣 同 亲 自 去 袁 世 凯 所 居 住 的 法 华 寺 见 他 。 一 见面 , 谭 嗣 同 开 门 见 山 地 问 : “以 将 军 看 , 皇 上 是 怎 样 的 人 ? ”袁
13、 世 凯 说 : “皇 上 是 旷 代 圣 主 ”。 谭嗣 同 又 问 : “天 津 阅 兵 的 阴 谋 可 将 军 知 道 ? ”袁 说 : “是 的 , 略 有 耳 闻 ”。 于 是 谭 嗣 同 拿 出 了 光 绪皇 帝 的 衣 带 密 诏 给 袁 世 凯 看 , 并 说 : “现 在 可 以 救 皇 上 的 , 只 有 你 一 人 , 你 若 想 救 皇 上 , 那 再 好 不过 ; 如 果 你 不 打 算 救 皇 上 , 干 脆 立 刻 就 去 颐 和 园 告 发 我 , 让 西 太 后 坎 我 的 头 ! 那 样 的 话 , 你 就 有 享不 尽 的 荣 华 富 贵 ! ”说 到 这
14、 里 时 , 他 还 用 手 拍 了 拍 自 己 的 脖 子 , 以 示 自 己 的 决 心 。 袁 世 凯 听 了 , 假 惺惺 地 装 出 一 幅 很 生 气 地 样 子 , 提 高 了 嗓 门 说 : “足 下 把 我 袁 某 当 成 是 什 么 人 啊 ! 皇 上 不 光 是 你 一 个人 的 皇 上 , 而 是 我 们 共 同 的 主 子 , 我 和 足 下 都 受 到 皇 上 莫 大 的 恩 德 , 要 救 皇 上 的 , 不 只 足 下 一 个 人 !足 下 如 果 有 什 么 教 诲 , 我 愿 洗 耳 恭 听 ! ”谭 嗣 同 说 : “荣 禄 的 阴 谋 , 都 在 这 天
15、 津 阅 兵 一 行 上 , 将 军与 董 、 聂 二 人 所 统 领 的 三 支 军 队 都 要 受 荣 禄 的 节 制 , 他 们 就 想 要 依 仗 兵 力 来 行 废 立 之 事 。 尽 管 这 样 ,董 、 聂 二 人 根 本 不 值 一 提 , 当 今 天 下 能 算 是 厉 害 的 只 有 将 军 你 , 若 那 些 奸 贼 真 的 发 动 变 乱 , 将 军 你 以一 支 人 马 力 敌 董 、 聂 两 支 军 队 , 辅 保 皇 上 , 复 大 权 , 清 君 侧 , 肃 宫 廷 ! 你 指 挥 的 军 队 若 能 成 功 , 这可 是 不 世 之 功 啊 ! ”袁 世 凯
16、说 : “倘 若 皇 上 能 在 阅 兵 之 时 跑 入 我 的 军 营 , 下 达 铲 除 逆 贼 的 号 令 , 那么 我 一 定 能 像 足 下 一 干 正 人 君 子 一 样 , 就 算 豁 出 命 来 , 也 要 保 得 皇 上 周 全 ! ”谭 嗣 同 试 探 地 问 :“那 荣 禄 对 将 军 你 可 是 不 薄 啊 , 将 军 会 怎 样 对 待 荣 禄 呢 ? ”袁 世 凯 笑 而 不 答 。 袁 世 凯 手 下 的 一 个 幕僚 对 谭 嗣 同 说 : “荣 禄 老 贼 并 非 真 心 对 我 家 大 帅 好 。 以 前 曾 有 大 臣 向 皇 上 进 言 要 给 我 家
17、大 帅 增 兵 , 可荣 禄 却 说 : 不 能 让 汉 人 掌 握 太 大 的 兵 权 。 他 的 那 些 施 恩 于 我 家 大 帅 的 举 动 , 只 是 想 笼 络 住 我 家 大优质文档优质文档帅 而 已 。 就 像 前 年 胡 景 桂 参 劾 我 们 大 帅 的 这 件 事 , 那 姓 胡 的 原 本 就 是 荣 禄 的 手 下 。 荣 禄 先 让 他 弹 劾 我们 大 帅 , 然 后 再 查 办 他 给 我 们 大 帅 昭 雪 , 就 是 想 向 我 家 大 帅 施 恩 。 他 把 胡 景 桂 外 放 宁 夏 知 府 , 可 没 过多 久 , 那 姓 胡 的 就 升 任 了 宁
18、夏 道 台 , 这 就 是 荣 禄 老 贼 最 阴 险 的 地 方 , 我 们 大 帅 难 道 会 不 知 道 吗 ?”谭 嗣 同 又 说 : “我 们 不 能 小 看 荣 禄 , 他 可 是 个 能 成 就 一 番 霸 业 的 枭 雄 似 的 人 物 , 要 对 付 他 只 怕 不 那么 容 易 。 ”袁 世 凯 怒 目 而 视 : “只 要 皇 上 在 我 的 军 营 里 , 杀 荣 禄 就 像 宰 条 狗 一 样 容 易 ! ”于 是 谭 嗣同 就 把 救 光 绪 的 计 划 详 详 细 细 地 和 袁 世 凯 说 了 一 遍 。 袁 世 凯 又 说 : “现 在 军 营 里 的 枪 支
19、 弹 药 都 攥 在荣 禄 老 贼 的 手 里 , 而 且 军 营 里 各 级 将 官 有 很 多 以 前 都 是 荣 禄 的 手 下 , 现 在 可 是 千 钧 一 发 的 关 头 。 既 然我 们 已 经 订 好 了 计 策 , 我 就 得 立 刻 赶 回 军 营 去 , 把 重 要 岗 位 的 将 官 都 换 成 自 己 人 , 另 外 , 还 得 多 储 藏一 些 枪 支 弹 药 才 行 。 ”于 是 又 叮 咛 了 一 番 , 谭 嗣 同 才 离 开 法 华 寺 。 到 了 20 号 , 袁 世 凯 再 次 受 到 皇 帝召 见 , 并 且 似 乎 也 拿 到 了 皇 帝 的 密 诏
20、 。 袁 世 凯 赶 回 天 津 , 连 夜 去 见 荣 禄 告 密 , 把 事 情 的 始 末 一 五 一 十都 对 荣 禄 讲 了 。 荣 禄 当 即 下 令 封 锁 进 京 的 重 要 道 路 , 没 有 他 的 命 令 不 允 许 任 何 军 队 不 准 擅 自 进 北 京 。荣 禄 还 坐 上 专 列 连 夜 进 京 向 慈 禧 太 后 告 发 。 这 天 深 夜 , 当 慈 禧 知 道 这 件 事 后 , 出 动 军 士 在 全城 搜 捕 维 新 派 人 士 。2、标志:戊戌政变(1898 年 9 月)3、经过:(1 )慈禧发动政变,宣布“ 临朝听政” ,将光绪帝囚禁于瀛台;(2
21、)搜捕与镇压维新派人士:康有为逃往香港;梁启超逃往日本;“戊戌六君子”遇害。(3 )废除变法: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外,其余新政措施全被取消。御史杨崇伊请太后训政,慈禧自 颐 和园还宫,荣禄 节制的董福样军入京,聂士成军向天津集中,开始军事布控。慈禧开始了新一轮的“临朝听政”,对外称光绪帝身体不佳,将之安置在瀛台,实际是囚禁光绪帝。在威迫下光绪帝发布上谕,恳请慈禧重新主政,并下令搜捕康有为。同时以“结党营私,莠言乱政 ”的罪名密令搜捕康有为及其弟康广仁。 虽然因捕拿康氏兄弟使得京城气氛一度紧张,但形 势基本上较为平和,对于皇帝特擢的军机四卿亦只是不再入值而已,其他与康关系密切的新党人物也未受到波及
22、,至少慈禧等人并不急于要大规模的血腥镇压。事态在 23 日突然发生了逆转,京城的气氛再度紧张,这种变化则是袁世凯告密直接引起的。维新派有 针对慈禧的兵 变计划,直接威 胁到她的地位和生命。光绪帝陷入“谋逆”一案,无法 辩驳,从而招致慈禧的痛恨,于是下达逮捕军机四卿和其他维新人士。康有为得到消息迅速离开北京,逃往香港。梁启超化装离开北京,逃亡日本。9 月 24 号 ,梁 启 超 见 到 谭 嗣 同 ,劝 他 和 自 己 一 起 去 日 本 ,谭 嗣 同 不 同 意 ,梁 启 超 再 三 劝 说 ,谭嗣 同 也 不 应 允 。谭 嗣 同 对 梁 启 超 说 :“各 国 的 变 法 ,无 不 是 经
23、 过 流 血 牺 牲 而 成 功 的 ,而 在 中 国 从 没 听说 过 有 为 变 法 维 新 而 流 血 的 ,这 大 概 就 是 我 们 失 败 的 原 因 吧 。如 果 是 这 样 ,我 谭 嗣 同 愿 意 做 为 变 法维 新 而 流 血 牺 牲 的 第 一 人 ! ”第 二 天 ,谭 嗣 同 被 逮 捕 ,在 狱 中 ,他 在 墙 壁 上 题 诗 一 首 “望 门 投 宿 思 张俭 ,忍 死 须 臾 待 杜 根 。我 自 横 刀 向 天 笑 ,去 留 肝 胆 两 昆 仑 。”9 月 28 号 ,慈 禧 太 后 下 诏 ,将 谭 嗣 同 、杨 锐 、刘 光 第 、林 旭 、杨 深 秀
24、 、康 广 仁 6 人 押 赴 菜 市 口 开刀 问 斩 ,命 军 机 大 臣 刚 毅 监 斩 。这 6 人 即 后 人 所 说 的 “戊 戌 六 君 子 ”。这 天 ,观 斩 的 百 姓 达 万 人 之 多 ,谭 嗣 同 面 不 改 色 ,从 容 就 义 ,这 一 年 他 年 仅 33 岁 。清 朝 政 府 随 即 又 罢 免 数 十 名 支 持 维 新 派 的 官 员 ,除 京 师 大 学 堂 外 ,全 部 新 政 均 被 废 除 ,戊 戌 变 法 宣 告 失 败三、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法的历史意义:1、变法失败的原因:(1 )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2
25、)具体原因:领导无力: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缺乏群众基础:脱离人民群众;优质文档优质文档存在依赖幻想:只是寄希望于没有掌握实权的光绪皇帝和极少数帝党官僚,甚至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的幻想;新政无法落实:地方官员的阳奉阴违;变法手段单一:采取单纯的自上而下的“和平”“ 合法”方式。2、失败的教训: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漫长而又曲折。3、历史意义:(1 )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2 )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政治: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揭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因而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具有爱国性。经济:
26、维新派在经济上提倡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思想: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具有启蒙性。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 变法图强、救亡 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感情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同时,维新派提倡新学、主 张兴民 权, 对封建文化展开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开辟了道路,促 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百日维 新中改革科举制, 废除八股,设立新式学堂,也为改革封建教育制度打开了缺口,促 进了近代科学文化知识 的传播。社会生活:维新派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如主张男子剪辫子、妇女不缠足)等,对促进社会
27、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也起了重要作用。【合作探究 1】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与中国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对比表项 目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社会背景人民的反抗;新兴地主、商人不满;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幕府成为众矢之的(1)封建危机严重(2)中外势力相互勾结,封建势力较强大。领导力量 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等联合力量强大。资产阶级把希望寄托在无实权的皇帝身上,不敢发动群众,顽固派力量强大。具体措施 发布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强制大力推行。 变法诏书如一纸空文,无法推行。国际环境 西方列强入侵中国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思想文化传统知识分子容易吸收外国的新思想、新文化,西方学说普及早传统思想文化根深蒂固,比较难
28、接受新鲜事物【合作探究 2】试从国际国内环境、思想文化、领导力量、改革途径、改革措施五方面分析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1)国际环境:日本: 当时列强仍处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以打开市场、倾销商品为主要目的,且列强在亚洲正集中主要精力侵略中国。中国:19 世纪末,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输出资本、瓜分世界的要求日益增长,在中国,列强掀起了瓜分狂潮,不会允许中国走上自强之路。(2)国内环境:日本: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资本主义发展相对充分中国:封建专制统治达到顶峰、顽固势力异常强大,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发展先天不足、后天不
29、良优质文档优质文档(3)思想文化:日本:知识分子容易吸收外国的新思想、新文化,西方学说普及早中国:儒家传统思想文化根深蒂固,比较难接受新鲜事物(4)领导力量:日本: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人民的拥护,部分大名支持,建立倒幕基地。中国: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维新派力量小。(5)改革途径:日本:先有自下而上的倒幕运动,成立了明治新政府,再有自上而下的改革,阻力较小中国:维新派依靠无实权的光绪皇帝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顽固保守势力强大。(6)改革措施:日本:全面、系统,既体现了发展资本主义、实行民主宪政的精神,又充分考虑到了日本的具体国情中国:虽然也有政治、经济、文教、军事方面的内容,但
30、由于维新派的妥协退让,缺少民主宪政精神。且一些措施操之过急、全面出击,便利了顽固派的反扑。加之地方督抚持观望态度或阳奉阴违,变法法令实际上成为一纸空文。单元小结:本单元以戊戌变法这一历史事件为中心,阐述了 19 世纪 60 年代初到 19 世纪末 40 年的历史。这一时期,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性质从不断加深,直到“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 世纪 60 年代,在外国侵略加剧、太平天国运动打击的背景下,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其主观目的是利用西方科技来巩固封建统治,但在客观上却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加速了旧的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19 世纪
31、 70 年代开始,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国边疆出现危机并不断加深。甲午战争后,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表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19 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狂潮使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关头。新兴的资产阶级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维新变法运动颁布了一系列有利发展资本主义、富国强兵的改革措施,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和社会的发展,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最终导致失败,中国又一次丧失了民族振兴的机会。问题解答:学思之窗:谭嗣同的言行反映了维新志士何种风貌?答案提示:找出其言其行;肯定其浓烈的爱国情操;大无畏的精神;简单且偏颇的认识。本课测评:
32、1、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提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艰难生存,力量薄弱;民族 资产阶级的力量弱小,以民族 资产阶级为主要阶级来源的新势力力量有限;旧势力的阶级根基封建势力在中国有千年的历史,力量雄厚;且朝廷中慈禧和光绪帝是制约和被制约的关系;悬殊的力量对比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新势力在变法过程中没有发动群众,缺乏群众基础;执行新政的地方官 员阳奉阴违,新政无法落实;变法采用“和平”“ 合法” 的手段和自上而下的方式;对帝国主义的幻想;等等。是 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2、 戊戌变法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优质文档优质文档提示:变法图强救亡图存是变法的直接目的,爱国性;进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尝试, 发展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进步潮流和趋势;变法的思想基础是资本主义学说,抨 击封建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就是促进近代思想的启蒙,就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产生了影响;戊戌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学习延伸:(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