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温*** 文档编号:865208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优质文档优质文档第 21 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考纲课标解读】考纲考点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课程标准:概述丛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考点概括梳理】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 二战后,斯大林体制弊端日益暴露(1 )(2 )2、内容(1 )农业: (2 )工业: 5、评价:进步性局限性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措施(1 )(2 )(3 )(4 )2、结果(1 )(2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2、内容(1 )(2 )(3 )(4 )(5 )3、结果4、失败的原因 【重点难点突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到 1932 年第一个

2、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的工业生产已从世界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从斯大林主要关心的世界实力平衡的角度看,苏联的全部工业产量在世界上所占的份额从1921 年的 1.5%增长到了 1939 年的 10%和 1966 年的 20%。其识字率从 1897 年的 28.4%上升到 1926 年的 56.6%、1939 年的 87.4%和 1959 年的 98.5%。在 1913 年到 1961 年间,外优质文档优质文档科医生的数量从 23200 人增加到 425700 人,预期寿命从 32 岁上升到 69 岁,婴儿死亡率从每千人 273 降到 32。农民就将集体农庄视为外来的、强加给他们的东西而消极怠工,当苏

3、联政府每年拿出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工业) ,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在工作。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由于长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 以及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决策方面屡有失误,1988年起苏联的经济每况愈下,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据苏联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字,与1989 年相比 ,1990 年苏联国民收入下降 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 2%,劳动生产率下降 3%,对外贸易额下降 6.9%摘自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个五年计划给苏联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2 )根据材料二,苏联

4、当时由哪位领导人执政?概括当时的经济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改革的角度说明分析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3 )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考点强化演练】1、下列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B.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C.打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D.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2、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判断图二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头的人是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3、有的史学家认为: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有一半是失败的,但也说明另一半是成功的。”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B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C.

5、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D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论据可能涉及戈氏A.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B.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D.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灵活的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5、 ( 12 分)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历史上试图改变斯大林模式的三次尝试,但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 )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弊

6、端是什么?优质文档优质文档(2 )三次改革在经济方面的侧重点各是什么?(3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有哪些?(4 )三次改革和苏联解体有何联系?它给了我们哪些启示?【高考真题再现】1.(09 广东文基)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正确理解是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C. 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 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答案】C。 【解析】开创了改革的先河之前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经济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束缚,改革

7、没有成效,因而说他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2、 ( 09 广东理基)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答案】B。 【解析】从题干中的“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可以看出计划经济有一定的合理性,其它选项答案太绝对。【重点难点突破】答案:(1)积极影响:完

8、成工业化并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提高了国民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国家的科技水平,提高了医疗卫生水平。 (4 分)负面影响: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不高,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3 分) (2 )戈尔巴乔夫,经济衰退(或经济恶化等) 。 (2 分)原因:“加速发展战略 ”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使原本畸形的经济结构更加失调;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阻力重重,效果不佳。 (3 分)(3 )认识: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必须保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成功的经济体制改革能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经济体制改革要关注人民生活水平。 (2 分,任答两点即可)解析:第(1)问,学生在

9、答题时一定要一分为二,从积极和消极方面回答,并且要结合材料的有效信息,如在科技和医疗水平方面,劳动者的积极性等。第(2)问的原因分析有一定难度,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 (3)认识要体现出改革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经济要协调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等。【考点强化演练】1-4CCCC5.(1)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没有自主权;片面强调重工业,农、轻、重比例失调,忽视经济规律。 (2 分) ( 2)赫鲁晓夫改革侧重于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侧重于工业方优质文档优质文档面;戈尔巴乔夫改革在经济方面制定经济发展的“加快发展战略 ”,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3 分) (3)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在具体做法上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2 分) (4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成为苏联解体的历史原因;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成效不大,政治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成为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3 分)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之一,必须坚持改革;改革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 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3)三次改革在经济方面的侧重点不同,要分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