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沪教版资.doc

上传人:心*** 文档编号:865350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沪教版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沪教版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沪教版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沪教版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沪教版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优质文档优质文档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 2015 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包括 30 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2 分)当前社会面临着许多问题:人体健康、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应用、节能与清洁能源的开发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化学科学的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BSO2、NO 2、CO 2都会导致空气污染C提倡人们购物时不用塑料袋,是为了减少白色污染D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考点: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白色污染与防治.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 空气污

2、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大量植树造林、工业废气经过处理后再排放、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措施,都会防止空气污染塑料垃圾会造成白色污染;三大化石燃料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因此我们要开发新能源解答: 解:A、大量植树造林,会防止空气污染,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CO 2不会导致空气污染,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C、不用塑料袋,减少了白色污染,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三大化石燃料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因此我们要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 B点评: 本考点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能

3、源问题和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环境的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 (2 分)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BCD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优质文档优质文档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 解:A、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二氧化碳溶于水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

4、于物理变化D、用如图装置净化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B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 (2 分)下列有关仪器用途说法不恰当的是( )A试管用于装配简易气体发生器 B烧杯用于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C温度计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 D胶头滴管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考点: 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根据试管可用做加热反应、制取氧气的发生器等分析;B、根据烧杯可用做化学反应的容器分析;C、根据从温度计的水银球壁很薄考虑分析;D、根据胶头滴管可用于吸取、滴加小量液

5、体分析;解答: 解:A、试管常用做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也可用做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或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故 A 正确B、烧杯主要用于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故 B 正确;C、温度计的水银球壁很薄,如果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的话,有可能使水银球破裂所以不可用于搅拌故 C 错误;D、胶头滴管 用于移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故 D 正确;点评: 本题考查常见仪器的用途,必须熟练掌握常见仪器的用途4 (2 分)人体中缺少某些元素,会影响健康,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是因为人体内缺乏哪种元素导 致的( )A铁 B碘 C锌 D钙考点: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

6、用.专题: 化学与生活优质文档优质文档分析: A、根据铁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碘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锌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解: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故选项错误B、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故选项错误C、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智力低下,故选项正确D、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掌

7、握人体化学元素的分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5 (2 分)参考如图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A铜B干冰C氯化钠D金刚石考点: 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氢气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 解:A、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故选项正确D、金刚石属于固

8、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 (2 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部分结冰的蒸馏水 B经过沉淀过滤后得到的矿泉水C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反应后的剩余物 D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稀有气体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优质文档优质文档专题: 物质的分类分析: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解答: 解:A、部分结冰的蒸馏水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B、经过沉淀过滤后得到的矿泉水中含有水、可溶性矿物质等多种

9、物质,属于混合物 C、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反应后的剩余物中至少含有含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 D、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稀有气体中含有氦气、氖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A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7 (2 分)实验室中大理石通常盛放在下面的哪种瓶中( )ABCD考点: 固体药品的取用.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大理石是一种块状固体药品,根据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分析解答: 解:A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B细口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C滴瓶用来储存液体药品D集气瓶用于收集气体

10、故选 A点评: 熟练掌握常见试剂瓶的用途,要会区分广口瓶和细口瓶的用途,烧瓶的用途包括做化学反应的容器或盛装液体药品8 (2 分)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动植物的新陈代谢 B金属器皿的锈蚀C蜡烛燃烧 D食物的腐烂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优质文档优质文档分析: 根据缓慢氧化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缓慢氧化是指反应进行的很缓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解答: 解:A、动植物的新陈代谢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B、金属器皿的锈蚀是金属与空气中的氧气、水等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C、蜡烛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故

11、选项正确D、食物的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反应过程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故选 C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缓慢氧化的概念、特征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9 (2 分)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只生成一种黑色固体D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 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

12、根据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而不是红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烟,没有白雾,因为雾是液态小液滴形成的,而五氧化二磷是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及生成物的色、态10 (2 分) (2011泰安)下列实验操作

13、正确的是( )优质文档优质文档A液体读数B液体取用C过滤D滴加液体考点: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专题: 实验操作型;压轴实验题分析: A、读取液体体积,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B、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解答: 解:A、量取液体时,仰视: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大,读数偏小,故 A 错误;B、取用液体时: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瓶塞没有倒放桌面上,会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 B错

14、误;C、过滤时要用到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使待滤液沿玻璃棒缓慢流入漏斗中,故 C 错误;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垂直悬空,不能接容器壁,或伸入到试管内,图中操作正确,故 D 正确故选 D点评: 掌握量筒、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了解液体药品的取用,掌握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注意事项11 (2 分) (2013苏州)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引发酸雨的“罪魁” B二氧化碳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C二氧化碳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D二氧化碳有毒不能制作碳酸饮料考点: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

15、用途分析: A、根据二氧化硫是引发酸雨的“罪魁”进行解答;B、根据干冰升华吸收热量进行解答;C、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解答;D、根据二氧化碳无毒且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解答解答: 解:A、二氧化硫是引发酸雨的“罪魁” ,而不是二氧化碳,故 A 错误;优质文档优质文档B、干冰升华吸收热量,所以二氧化碳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故 B 正确;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 C 错误;D、二氧化碳无毒且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二氧化碳能制作碳酸饮料,故 D 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方面的内容,是结合教材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12 (2 分)下列有

16、关玻璃棒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溶解时:搅拌,加速固体溶解B研细时:捣碎固体C加热蒸发时:搅拌,防止局部过热引起液体飞溅D过滤时:引流考点: 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根据玻璃棒的搅拌,加速了液体的流动,使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更快进行分析;B、根据玻璃棒比较细,比较容易折断进行分析;C、根据玻璃棒搅拌可以使液体受热均匀进行分析;D、根据液体顺着玻璃棒流下,不易溅出进行分析解答: 解:A、玻璃棒的搅拌,加速了液体的流动,使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更快,故 A 正确;B、玻璃棒属于易损坏的玻璃仪器,不能用于捣碎,这样会将玻璃棒折断,故 B 错误;C、玻璃棒搅拌可

17、以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故 C 正确;D、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了液体溅出,故 D 正确故选:B点评: 根据玻璃棒的作用来考虑:溶解固体时搅拌是加速溶解的,过滤时是引流作用,不能用来研碎固体,蒸发时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使液滴飞溅13 (2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燃烧一定是化合反应C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8D化学变化中分子一定改变优质文档优质文档考点: 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物质的分类分析: A、根据氧化

18、物的定义进行分析;B、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C、根据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判断D、根据化学变化中微粒的变化来解答解答: 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故 A 错误;B、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例如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不属于化合反应,故 B 错误C、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8,氦除外,氦原子最外层是两个电子,故 C 错误;D、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一定发生改变,故 D 正确故选 D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但综合性强、思维跨度大,准确把握分子、原子、氧化物、

19、化合反应等概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4 (2 分)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不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C50mL 酒精与 50mL 水混合后,体积小于 100mL分子间有空隙D湿衣服在充足的阳光下容易晾干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 解答本题必须熟练掌握分子的性质即分子的特点: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我们可以个根据上述特点来解决本题的四个选项解答: 解: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而分子大

20、小不变,故 A 解释错误;B、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 B 解释正确;C、50mL 酒精与 50mL 水混合后,体积小于 10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故 C 解释正确;D、湿衣服在充足的阳光下容易晾干是因为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故 D解释正确优质文档优质文档故选 A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的性质和特征得知识,会利用分子的性质和特征解释日常生活的现象,通过日常生活的现象归纳总结分子的性质和特征15 (2 分) (2012苏州)下列有关鉴别二氧化碳、氧气的方法错误的是( )A观察气体颜色 B用澄清石灰水 C用带火星的木条 D用紫色石蕊试液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

21、方法.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分析: A、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颜色考虑;B、根据二氧化碳的特性考虑;C、根据氧气的性质考虑;D、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性质考虑解答: 解:A、常温下二氧化碳和氧气的颜色都是无色的,故 A 不能鉴别,故 A 正确;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所以能鉴别,故 B 错;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不能,所以能鉴别,故 C 错;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鉴别,故 D错故选 A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氧气和二氧化碳性质的不同,只要加入试剂后呈现的现象不同就行16 (2 分)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是( )A分

22、子 B原子 C阳离子 D阴离子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 解: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C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7 (2 分)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A制取 CO2气体时,始终收集不到 CO2收集 CO2的集气瓶没盖严优质文档优质文档B加热高锰酸钾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试管破裂实

23、验结束先熄酒精灯,后移导管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D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红磷过量考点: 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空气组成的测定;氧气的化学性质;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采取向上排空气方法收集,集气瓶没盖严不会影响二氧化碳的收集;B、实验结束先熄酒精灯,后移导管会导致水倒吸入试管,引起试管的炸裂;C、铁丝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反应后的高温生成物若直接溅落在集气瓶底,瓶底会炸裂;而引燃火柴过长则可能造成铁丝不能燃烧;D、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时,为使氧气完全反应,需要加入过量

24、的红磷;而进入水的量少于则可能是由于红磷量不足所造成解答: 解:A、制取二氧化碳时,始终收集不到气体,可能是由于装置漏气所引起;而收集时集气瓶没盖严并不影响气体的收集故 A 错;B、实验结束先熄酒精灯,后移导管可能会导致水倒吸入试管,引起试管的炸裂,故B 对;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了防止高温生成物直接落在瓶底而使瓶底炸裂,而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或铺一层沙;故集气瓶底炸裂,可能是由于集气瓶底没留水或未铺沙,与引燃火柴过长无关,引燃火柴过长只会造成氧气的大量消耗故 C 错;D、进入水的量不足可能由于红磷量不足氧气未能完全消耗所造成,而红磷过量目的就是为了完全消耗氧气,所以水未进入应与红磷过量无关故 D 错故选 B点评: 常见的实验现象的分析方法:收集与此有关的资料,对能够引起异常现象原因作出假设,然后判断所给的信息是不是可能引起这样异常现象18 (2 分)在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碳+氧气 二氧化碳 B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C水 氢气+氧气 D二氧化碳+水碳酸考点: 分解反应及其应用.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 ;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