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优质文档优质文档第七单元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 1 课 19 世纪中叶的俄国(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课标要求简述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俄国的农奴制:识记俄国农奴的生活状况。2、步履艰难的俄国工业发展:识记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的情况。3、新思潮的涌动:识记俄国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4、克里米亚战争:识记战争爆发的原因、时间及结果。5、理解:农奴制的存在在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新思潮的涌动、对外战争的失败。而这些正是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二)过程与方法:1、分析农奴制的发展情况,探究 19 世纪中叶的俄国在政治、
2、经济、社会、军事等方面的困难来寻求可能的解决途径以及农奴制对俄国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作用。2、提供资料,分析俄国工业发展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及根源。(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落后的制度成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才是强国之策。3、革命民主主义运动对促进社会进步起到积极作用。4、落后必然挨打,改革是必由之路。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俄国的农奴制。难点:俄国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性。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从“俄国的农奴制” 、 “步履艰难的俄国工业发展” 、 “新思潮的涌动” 、 “克里米亚战争”四个
3、方面介绍了俄国 1861 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把立足点放高一些,让学生明白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时代发展的结果。19 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加快发展步伐,德、意、俄、美、日等国开展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各国事件的发生尽管有其个性,但无一例外是受到本国 19 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发展推动的结果,充分显示了该时代的特征。为下面的教学搭好框架。学习这一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问题能力的形成,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进步观念和全球史观。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可以设计导入性问题,如:在学生回答了这些
4、比较浅易的问题之后,进一步深入提出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不要求学生立即作答,而是要求学生带着优质文档优质文档问题进入新课。这样导入新课,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不断地探求知识,以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教学过程及要点:新课导入采用问题导入法:师:通过第七单元的引言我们知道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生在哪一年?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呢?生 1:1861 年生 2:因为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绊脚石。(或成为俄国落后的根源)师:俄国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进行改革的?是什么原因促使亚历山大二世发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学生如果不能完满的答出,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一、俄国的农奴制:俄罗斯简史:
5、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文献记载中最早出现“莫斯科”这个词是在 1147 年。12371240 年,蒙古人征服了大部分分裂的俄罗斯,把俄罗斯东北部并入金帐汗国。1328 年,绰号“钱袋”的莫斯科王公伊凡一世(13251340 年在位)从金帐汗那里取得“弗拉基米尔和全俄罗斯大公”称号,获得了征收东北俄罗斯对金帐汗国的贡赋的特权。公元 15 世纪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莫斯科大公国。对外于 1480 年摆脱了蒙古金帐汗国的统治,不久又收复了被立陶宛人占领的失地,基本上完成了俄罗斯的统一。 1547 年,伊凡四世自封为“沙皇”,其国号称俄国。1617 世纪,伏尔加河流域、乌拉
6、尔和西伯利亚各族先后加入俄罗斯,使它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17 世纪中期乌克兰和俄罗斯合并为统一的国家。1689 年 8 月彼得一世正式亲政。经过 17001721 年的北方战争,俄罗斯得到了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使俄罗斯从内陆国变为濒海国。1898 年成立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苏联共产党前身) ,1917 年 11 月 7 日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17 年 11 月 7 日(俄历 10 月 25 日)成立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 年 12 月 30 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俄罗斯联邦同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
7、包括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一起加入。1990 年 6 月 12 日,俄罗斯联邦第一次人代会通过俄罗斯联邦国家主权宣言 。1991 年 12 月 21日,前苏联 11 个共和国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决定,前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由俄罗斯继承。12 月 25 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决定,将国家正式名称改为“俄罗斯联邦” (简称俄罗斯) 。1992 年 4 月 16 日,俄罗斯第 6 次人代会决定将国名改为“俄罗斯” ,从而恢复了历史上的名称;17 日,最后决定使用两个同等地位的正式国名“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 。1、俄国农奴制的确立和发展:(1)开始形成:
8、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早在 10 至 11 世纪,在基辅罗斯就出 现了农奴制。基 辅罗斯的王公、贵族、教会夺取村社的土地,建立大庄园,成为大土地所有者;与此同时,不少 农民被迫处于依附地位。不过那时封建主对农奴的人身束缚还不那么严重,同 时 也还存在着人数众多的自由 农民。当 时的农奴制还处 在初步形成的过程中。12 世纪基辅优质文档优质文档罗斯的分裂和 13 世纪蒙古人的入侵,一度延 缓了俄国农奴制的发展。14 世纪,随着莫斯科公国政治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外来骚扰减少,俄国的封建经济重新出现较快的发展。到了 15 世纪,农村的阶级关系便出现了新的变化。大封建主以取得
9、服役 为条件,把部分新 获得的土地分交其臣属掌管。这样便出现小封地占有者阶层,称为地主贵 族或小贵族。地主贵族为了在服役期内从封地上榨取最大收入,必须有足够的劳动人手,因此都竭力把依附农民固定在土地上。他 们规定农民只能在尤里日(俄历 11 月 26 日)前后各一星期之间离开主人到别的地方去谋生。(2)正式确立:17C 中期(法律大全颁布)从 15 世纪末到 17 世纪中叶,俄 罗 斯农民农奴化的过程是通过这一时期颁布的一系列的法律条文确立的:1497 年伊凡三世法典第 57 条关于农民的出走权,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限制农民的出走权。 该条款规定, 农 民在付清住宿 费后,只有在尤里日(俄历 1
10、1 月 26 日)前后两个星期可以离开封建主投奔另一个封建主。1550 年伊凡四世法典重申了上述规定,又提高了住宿 费。1581 年,伊凡四世 颁布禁年令,禁止农民在尤里日前后两个星期离开主人。1597 年,沙皇费多 尔颁布追捕逃亡 农民的法令,凡 农民逃亡在五年之内的均可由原主人捉拿押回原籍。1607 年,沙皇叔伊斯基颁布法令,规定追捕逃亡农民的期限从五年延 长到十五年。1649 年,沙皇阿列克 谢米哈伊洛维奇主持召开缙绅会议通过法律大全,取消了农民的一切出走权,赋予农奴主对逃亡农奴有永久的追捕权,确立了农奴在土地、人身和司法上对地主农奴主的依附关系,标志着农奴制在全国范围内最后形成。(3)
11、强化或发展:历代沙皇强化农奴制彼得一世(16821725 年在位):允许私营企业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彼得一世不但从农民中抽丁当兵,而且 还叫他们负担人头税, 这对于 农民的地位发生很大影响,因为它扩大了地主对于农民的权力。而且,彼得一世在位时还开始了广泛出卖农奴的做法。只用十个卢布就可以买到一名女农奴。 彼得一世下诏对窝藏逃亡农民者处以死刑,没收其庄园。国家还设有专门从事搜寻逃亡农民的侦察队。叶卡特琳娜二世(1762 1796 年在位):农奴制发展到顶峰。叶卡特琳娜二世赐给贵族的宫廷农民和国有农民达 80 万。1765 年,地主获得将农民罚作苦役、进管制所的权利。1767 年,沙皇政府规定地主
12、有权任意买卖、赠送、惩罚农民,把农民和土地分开出卖,甚至把同一家的农民分开出卖。叶卡捷琳娜二世曾授予地主将农民送去充军的权利。1785 年,她颁布御赐诏书 ,保证地主享有占有土地、农民以及免除人丁税、实行体罚等特权。【备课资料】叶卡特琳娜二世叶卡特琳娜是德国多恩堡公国的一个公主,出生于 1729 年。当她 15 岁时,俄国的叶利扎维塔女皇决定让自己 14 岁的外甥彼得(即后来的彼得三世)成为沙皇继承人,1742 年将他召至彼得堡。而未来的俄国皇后,女皇则选了这 个出身于这个外甥 远支亲属的索菲亚奥古斯特(即叶卡特琳娜)。叶利扎维塔女皇为这对年轻的皇家夫妇改起了俄罗斯名字,让他们改信东正教,并于
13、 1745 年 8 月结婚。这时 ,彼得 17 岁,叶卡特琳娜 16 岁。在婚后长达 9 年时间里,叶卡特琳娜不仅没有像女皇所期待的那样怀孕生子,而且 还保持着童贞之身。其中原因,是彼得患有性生理缺陷的毛病。后与 宫廷内侍谢尔盖 萨尔蒂柯夫发展为情人关系并怀了孕, 1754 年,叶卡特琳娜生下一子,他就是未来的沙皇保罗一世。1762 年叶卡特琳娜二世废彼得三世自立。标榜“开明专制”,与伏尔泰及法国百科全书派交往密切。但同时扩大贵族特权, 赐以大批农奴和土地。先后颁布地主有权放逐农 民,农民必须屈从地主的诏令。残酷镇压普加乔夫起义。 对外同土耳其(1768 1774,17871791)、瑞典(1
14、7881790)进行战争。三次参加瓜分波兰(1772、1793、 1795)。吞并立陶宛、白俄 罗斯和西乌克兰的大部土地以及克里米 亚。置格鲁吉亚为保护国。积极参加欧洲君主国反对法国大革命的活动。其执政时期是俄国农 奴制的鼎盛时期。优质文档优质文档俄国历史上的几位沙皇都推行“富国强兵” 的政策,其中以彼得大帝和叶卡特琳娜女皇的影响最为深远。她一向标榜自己是伏尔泰的学生,以自由和共和自 诩。但当法国大革命爆发时,她怒不可遏,欲出兵去扑灭法国革命。当路易十六的死讯传入俄国 时,她 忧伤成疾卧床不起,诅咒“连法国人这个词都应该消灭掉”。她不但没有取消农奴制,而且 还强化了 农奴制。在她 统治期间,总
15、共有 80 万个生灵被她当成农奴赏赐给效力的臣属。叶卡特琳娜二世把大量从人民身上搜刮来的财富恣意挥霍,仅赏给她的众多情人的钱就多达九千万卢布。在她当政期 间,残酷地镇压 了普加乔夫领导的农民起义。(4)危机与瓦解:19 世纪上半期农民骚动,封建农奴制危机四伏;1861 年沙皇宣布废除农奴制度,但是,农奴制残余继续保存下来,直到 1917 年十月革命后才被彻底消灭。地主对于农民的穷凶极恶的压榨和奴役,引起农民不断地骚动。国内各阶级、阶层都行动起来参加或支持农民的骚动。据统计,1801 年至 1810 年的 10 年间,农民骚动 83 次;1811 年至 1820 年的 10 年间,农民骚动 12
16、4 次;1821 年到 1830 年的 10 年间,农民骚动则达到了 156 次;1831 年到 1840 年的 10年间,农民骚动 143 次,这较上个 10 年虽有所减少,但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缓和,只不过是一种短暂的平静。1841 年到 1850 年的 10 年间,农民骚动达到 351 次,而在接下来的 10 年间,农民骚动则超过 591 次。农民骚动的增加,意味着社会的动荡不安,严重威胁着农奴制度的政治、经济基础。2、农民的划分:俄国农奴制下的农民分为地主农民、国有农民及宫廷农民。地主农民占农奴的绝大部分,受压迫最深,既要为地主服劳役,又要向地主奉献各种农副产品,人身自由最少。国有农民不直
17、接依附封建主,但要受封建国家的残酷剥削,担负着繁重的贡税和各种无偿的劳役。宫廷农民从属于沙皇宫廷,专门供给沙皇必需品。无论哪种农民都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奴役。【概念比较】农奴与农民的区别1649 年的法律大全对国有农民,宫廷农民、地主农民,以及这些人与地主家奴之间的区别规定得十分清楚。它规定国有农民、宫廷农民归农村公社管理;地主的农奴和家奴(分奴仆和耕奴)属地主管理。农民公社负责监督国有农民和宫廷农民纳税,地主负责监督自己的农奴纳税。国有农民与农奴相比,虽有较多的自由,但也处在对国家的封建依附中。农奴与奴隶之比较农奴是欧洲封建社会的一个特定阶级,依附于封建主。租种农奴主的土地(称为份地) ,有自己
18、的生产工具,可以自由结婚。农奴要向封建主服役并交纳租税。封建主不能任意杀死农奴,但可以买卖或转赠。古代奴隶社会的奴隶是奴隶主的会说话的工具。可以买卖和任意杀死,其本身就是奴隶主的财产。简单地说,农奴是人身权利受到限制的人;奴隶则被视为工具。 二、步履艰难的俄国工业发展:1、俄国工业革命的发展:(1 )表现:19 世纪 40 年代,俄国棉纺织业中出现机器生产,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1804 年,俄国有 1200 家手工工场 ,到 50 年代末逐步发展到 2 800 家。1858 年,仅莫斯科一省就有蒸汽机 158 架。随着工 业的发展,工人人数也不断增加。在 1861 年改革前,共有工人 86 万
19、名。同时,工业中自由雇佣劳动也逐渐超过农奴劳动。自由雇佣工人在全部工人中的比例,1804 年为 48%,1860 年上升到87%。(2 )弊端:(三缺)缺乏工业革命必需的自由劳动力、缺少工业投资、缺乏必要的国内市场。2、俄国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 )表现:政治上:俄国实行封建专制制度。而同时期的西方诸国如英国、法国等,却早已砸碎了封建制度的枷锁,建立起强大的资产阶级政权。优质文档优质文档经济上:俄国占统治地位的是封建的农奴制经济。1861 年前,俄国的农业劳动力仍占劳动力总数的 89,国民财富收入的 71是由他们创造的。俄国工业劳动力只占到劳动力总数的 10左右,且
20、工业的基本形式是手工工场,以手工劳动为主。同时期的英、法等国却已在生产中大规模使用机器生产。19 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经济比较国别 人均收入(卢布) 铁产量(万吨) 铁路长度(千米) 制 度俄国 71 26 1606 农奴制和封建专制英国 323 385 14603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法国 150 108 9160 资产阶级共和制德国 175 40.2 10065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从上表可知,俄国工业发展远远 落后于其他西欧主要国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 为何到 19 世纪中叶,俄国同西方国家会有如此大的差距?”(2 )原因:俄国沙皇专制制度;农奴制的存在。【合作探究】19 世纪俄国一名知识
21、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它的死刑。 ”问:他为什么这样评价农奴制?你对农奴制有什么看法?参考答案:(1)因为他已经认识到农奴制是一种腐朽、落后的制度,已成为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必然会被历史所淘汰。 (2)只有废除农奴制,尽快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俄国才有出路。三、新思潮的涌动:1、十二月党人起义:(1825 年)原因: 对拿破仑帝国战争中,一些青年军官感受了西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俄国保留农奴制和封建专制非常不满;结果: 十二月党人不敢发动人民群众,使起义处于孤
22、立无援地位而最后失败。影响: 它是俄国历史上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第一次公开武装暴动,它标志着俄国革命运动史的开端,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对后来的俄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备课资料】十二月党人起义1825 年 11 月 19 日,沙皇 亚历山大一世死后无嗣。出现皇位中断。十二月党人认为起义时机已到,决定在举行“再宣誓 ”时发动起义,但已被叛徒告密。12 月 26 日(俄历十二月十四日),在彼得堡 举行“再宣誓”。准备起义的 3000 士兵和 30 个军官,来到参政院广 场,但原定起 义的 总指挥临阵脱逃,起义群龙无首。后来,十二月党人又推举出新的总指挥,但 为时已晚。尼古拉 调来四倍于起 义者的军队进
23、行镇压,聚集在广场的约两万群众组成人墙保护起义者,但十二月党人不敢 发动群众起来革命,尼古拉命令炮兵用霰弹轰击,洁白的雪地上洒满了起义者和群众的鲜血,起义就这样被绞杀了。半个月后,南方协会发动起义,也被沙皇 军队击败。十二月党人起 义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有 组织有纲领、反 对农奴制和沙皇 专制的武装起义。由于他们害怕发动人民群众,只靠 军事密谋进行革命,所以也像西班牙革命和意大利革命一样归于失败。2、革命民主主义者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斗争:优质文档优质文档(1)守旧派:主张平缓改革(自上而下,自愿协调)(2)改革派:解放农民,由农民向地主赎取份地;(3)激进派:无条件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代表人物:
24、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思想主张: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赫尔岑: (1 812 1870) 俄 国 哲 学 家 , 作 家 , 革 命 家 。 1857 年,赫尔岑出版钟声杂志,大胆提出消灭农奴制的主张。他呼吁把农民从农奴身份中解放出来,并且把土地分配给他们。他著有长 篇 小 说 谁 之 罪 ? 写 3 个 男 女 主 人 公 来 自 3 个 不 同 的社 会 阶 层 , 都 是 俄 罗 斯 的 优 秀 分 子 , 最 后 却 都 陷 入 同 样 的 “灾 祸 和 不 幸 ”。 谁 之 罪 ?小 说 没 有 正 面 回 答 。 但 作 者 通 过 3 人 的 不 同 身 世 、 经 历 和 社 会
25、 关 系 的 具 体 描 写 , 清 楚地 表 明 铸 成 主 人 公 们 悲 剧 命 运 的 主 要 原 因 , 在 于 当 时 俄 国 的 封 建 农 奴 制 度 。 赫尔岑虽然有时也幻想由统治阶级“自上而下”地解放农奴,但是他也认为如果这条路行不通的话,就应该采取革命手段。车尔尼雪夫斯基: (1828 一 1889) 俄 国 革 命 家 、 哲 学 家 、 作 家 和 批 评 家 。 他是一位充满战斗精神的政论家及文艺批评家,他积极传播农民革命的思想。他相信用和平手段解放劳动人民无异于缘木求鱼,他把希望全部寄托在革命上面。他对统治阶级不抱任何幻想,他主张为了废除农奴制度,必须消灭专制制度
26、。在他看来,俄国必须实行农民革命,推翻专制政体,把土地归还给农民。他在 19 世纪 50 年代末展开了广泛的宣传活动,强调用革命方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主张把土地分给农民,坚决反对由农民赎买土地。他站 在 革 命 民 主 派 的 立 场 上 , 深 刻 地 揭 露 了 沙 皇 亚 历 山 大 二 世 为 了 挽 救 封 建 地 主 统 治 而实 行 的 所 谓 “农 奴 改 革 ”的 掠 夺 性 质 , 把 它 称 之 为 “丑 事 ”, 坚 决 反 对 资 产 阶 级 自 由派 对 沙 皇 制 度 的 妥 协 和 投 降 。 他 号 召 农 民 群 众 “拿 起 斧 头 ”来 推 翻 沙 皇
27、统 治 和 腐 朽 的农 奴 制 度 , 用 革 命 手 段 无 偿 地 夺 取 土 地 。四、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 年)1、背景:(或起因)扩大在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攫取更多的土地;转移国内矛盾。克里米亚战争是西欧资本主义列强与沙皇俄国之间在土耳其问题上的矛盾尖锐化的结果。这个矛盾之发生,首先是由于 这些强盗国家都想利用土耳其国力衰弱而占有它或奴役它。而且土耳其处在欧亚非三大洲的交界的地方,地理位置颇为重要;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及附近的达达尼尔海峡及博斯普鲁斯海峡有经济上及战略上的价值。君士坦丁堡是东西方贸易往来必经之处,也是控制黑海与东地中海的咽喉。因此,欧洲列强都想控制海峡和君
28、士坦丁堡。俄国为了扩大势力范围、攫取更多的土地和转移国内矛盾,一直想鲸吞奥斯曼帝国的土地,控制海峡。2、双方:俄国英、法3、经过:(1 )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争夺战:(1854.91855.9)1854 年 9 月 1418 日,联军 6.2 万人在英 军少将 F.拉格伦勋爵和法军元帅 A.J.L.de 圣阿尔诺指挥下,在克里木半岛西岸叶夫帕托里亚登陆,企图南下进攻塞瓦斯托波尔 。登 陆行动未遇激烈抵抗。20 日,联军(5.5 万人、112 门火炮)突破俄军阿利 马河防线,向塞瓦斯托波尔逼进。俄守军由 V.A.科尔尼洛夫海军中将指挥,为 加 强要塞防御在港湾入口 处 沉船封锁,并新建 20 余座炮
29、台,火炮由 172 门增至 341 门。鉴于俄军重点加强要塞北区防御, 联军改变计 划,决心向 东南方向的巴拉克拉瓦迂回,从南面发起进攻。10 月 17 日, 联军首次实施炮击,开始长达 11 个月的塞瓦斯托波 尔之战。其 间,俄军发起两次大规模反攻(1854 年 11 月的因克尔曼之战和 1855 年 8 月的黑河之战),均遭惨败。联军先后实施 6 次炮击,给俄军以重大杀伤,并于1855 年 9 月 8 日发起强攻,攻占要塞南区制高点马拉霍夫岗,迫使俄军撤离要塞。此役,双方大批高级将领阵优质文档优质文档亡,俄军 城防司令科 尔尼洛夫、 联军总 司令拉格伦重伤而亡。(2 ) 巴黎和约签署(18
30、56 年):1856 年 3 月,交战双方签订巴黎和约,规定相互归还所占领土,共同保证奥斯曼帝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关闭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黑海中立化,俄、土不得在黑海拥有舰队和基地;比萨拉比亚南部划归摩尔多瓦。至此,俄 罗 斯 丧 失 了 在 黑 海 水 域 的 主 动 权 。4、性质:俄国与英法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对于土耳其来说则是自卫性质的反侵略战争。这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与落后的农奴制度之间的一场较量。5、对俄国的影响:(1 )导致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2 )充分暴露了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的腐朽,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资料补充】克里米亚战争的其他影响对土耳
31、其: 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交战双方在巴黎举行和平会议,根据会议和约的有关内容,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独立与领土完整得到欧洲的集体保证。这样使奥斯曼帝国得以延续数十年。对撒丁王国: 撒丁的统治者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加入联军集团对俄作战,取悦于英法,特别是法国。这使撒丁王国在随后不久的完成意大利国家统一的战争中,赢得了法国一时的支持。 对中国: 克里米亚战争虽发生在欧洲,但其影响波及到中国。首先克里米亚战争使俄丧失了保持数十年之久的欧洲霸权,俄国南侵的势头被迫停止。然而战争并未给俄国以毁灭性的打击,于是战后沙俄开始大规模的军事改革并把扩张的重点放在相对贫弱的东方亚洲地区。在 1858 年到 1864 年间
32、,沙俄从中国割去 150 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其次,随着巴尔干问题的暂时解决,英法便把注意力重新投向中国,并在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不久寻找借口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对欧洲的格局: 克里米亚战争打破了欧洲国际力量的旧平衡,建立起法国拥有欧洲大陆优势的格局。这种新的格局基本上保持到 1870 年。克里米亚战争也是后来数十年欧洲大国之间斗争的新起点。普法战争、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垮台和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建立才导致欧洲出现另一种政治局面。【合作探究】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难以抗衡英、法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从军事上看,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战前对
33、形势判断失误,战略上树敌过多;统帅部因循守旧,指挥无方;战术呆板、落后,在对方火力加强的情况下继续采用密集的纵队队形;轻视火力,装备落后,片面夸大刺刀的作用等。【备课资料】克里米亚战争轶事导火线战争导火线是所谓“圣地”问题,即分别得到法国和俄国支持的天主教徒与东正教徒因争夺耶路撒冷(当时属土耳其)伯利恒教堂管辖权而发生的争执。1852 年,土耳其政府将“圣地”交给天主教掌管,引起俄国不满。1853 年 3 月,沙俄要求土耳其承认它对土境内东正教徒拥有特别保护权,遭拒绝后于 7 月出兵占领土属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两公国,挑起战端。10 月 16 日,土耳其在英、法支持下对俄宣战。战争爆发时,俄国陆
34、军约 100 万人(其中可用于对外作战的兵力 70 万人),火炮 1400 余门;海军战舰约 380 艘(其中黑海舰队 178 艘),兵力 9 万余人。俄军装备落后,陆军的主要装备燧发滑膛枪射程很短,舰队基本上由陈旧的帆船组成。法国陆军总兵力 50 余万人,火炮约 1200 门,海军战舰 170 余艘;英国陆军16 万余人(参战部队仅 5 万人),海军战舰 200 余艘。英、法陆军训练水平较高,装备先进的线膛枪,火炮射程远,便于机动;海军战舰多数为汽船,机动性强。土军总兵力 40 万人,战舰 70 艘,装备和训练较差。撒军约 8 万人,用于对俄作战的兵力仅 1 万人。英、法、土、撒联军总兵力达
35、 100 余万人,战舰 440 余艘,数量和质量均超过俄军。世界上第一张天气图世界上第一张天气图是因克里米亚战争而诞生的。早期的气象观测并没有统一的观测规定,获得的数据也不能实时交换。1854 年 11 月,历史上著名的克里米亚战争正在激烈进行,英法联军包围了塞瓦斯托优质文档优质文档波尔,陆战队准备在黑海的巴拉克拉瓦港登陆。这时候,黑海上突然狂风大作,巨浪涛天。英法联军不战自溃,几乎全军覆灭。巴黎天文台台长勒弗里埃受军方之命研究这次风暴。他向各国气象学家发信,收集风暴发生前后的气象报告。报告收集到以后,他依次把同一时间各地的气象情况填在一张图上,对一张张联系起来分析,发现这次风暴是自西北向东南
36、方向移动的,当其到达黑海前 12 天时,西班牙和法国已先受其影响。勒弗里埃分析后认为,如果当时欧洲设有气象站,风暴情报就可以及时电告英法舰队,就可能避免这次风暴的袭击。1855 年 3 月,他向法国科学院建议,组织观测网,迅速地将观测资料集中一地,分析绘制天气图。勒氏的建议得到不少国家的响应,1856 年,法国组建了第一个正规的天气服务系统。欧洲的其他一些国家以及美国、日本也相继组织观测网,开始拍发当日的气象观测结果,绘制天气图,开展天气预报服务。南丁格尔与战场护理众所周知,南丁格尔是欧美近代护理学和护士教育的创始人之一,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服务于克里米亚战争曾是她护理生涯中的重要一段。克里米亚
37、战争爆发后,英法联军和俄军展开激战。双方你来我往,伤亡极大。战争中,俄国受到沉重打击,军队损失 50 余万人。联军损失:土耳其 40 万人,法国 9.9 万人,英国 2.2 万人。由于法军医院有熟练的护士照料伤员,因此伤员痊愈率很高。而英军则没有,大量的伤兵因得不到良好的护理而死亡。前线一片抱怨之声,士气极为低落。这时候,英国人民都在呼唤着南丁格尔的名字。而她早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女皇政府授予她为陆军医院总护理长。这是英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担任政府公职的妇女。南丁格尔带着大量医护人员开赴前线。她迅速改组医院,修缮病房。并写信给政府为前线英军争取到了更多的医疗物资。由于她和医护人员的细心照料,伤员的
38、死亡率从千分之六十降低到了千分之三。每天,她不停地穿梭于伤员的病房、帐篷。深夜时分,她还总是提着一盏油灯为伤员们检查伤势,盖好毛毯。英军都亲切的称她为“提灯女神” 。英军也因此而士气大振,一扫前段时期的颓势,在东线节节胜利。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大批部队开始返回家乡。有人劝南丁格尔随先头部队一起走,但她说:“作为一个战地护士,不应该考虑个人的安全,我决定最后一个走。 ”果然,她等最后一条战船离开后,才乘另一艘小船回英国。英政府在港口准备好了欢迎国宾的仪式来迎接这个“提灯女神” 。热情的人们争相拥挤在道路两旁,要一睹她的风采。但是南丁格尔却悄悄地从另一个小港口回医院了。战后,她继续从事着护士工作。
39、英政府用她的名字建立一个一流的护士学校。从此英国有了自己专业的护士队伍,并为欧洲各国输出优秀的护士。护士低下的地位也因此而大大改变,甚至变成一种相当光荣的职业。1912 年,国际护士理事会倡议世界各国医院和护士学校以南丁格尔的生日 5 月 12 日为国际护士节,以纪念英国的这位护理学先驱。教学小结:本课主要介绍了俄国 1861 年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1)政治上,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19 世纪上半叶,俄国仍然是一个以农奴制为基础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因素在俄国社会内部逐步发展起来
40、。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工厂中缺乏大量自由的劳动力;农奴收入微薄,购买力很低,使得工业发展缺乏广阔的国内市场。残酷的封建剥削激起广大农民的反抗,严重威胁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2)军事上,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是诱发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直接因素。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落后和腐朽,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经济状况更加恶化,使一切矛盾表面化和尖锐化。而此时有些地主已经看到了农奴制不如资本主义更为有利可图,开始放弃自然经济,逐步转向商品经济。优质文档优质文档(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是农奴制改革的社会因素。1825 青年军官发动了反对沙
41、皇专制的和农奴制的起义,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但失败了。以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揭露和抨击消息专制和农奴制,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农民起义风起云涌。(4)在内外交困形势下上台的亚力山大二世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他认为“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强制在俄国发起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问题解答:本课测评:1、 1855 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面临哪些问题?其中,什么是最主要的问题?参考答案提示:政治上: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经济上: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与西欧国家有很大的差距。社会上:革命民主主义者积极发动武装起义,准备推翻俄国农奴制。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最主要的问题是政治方面的问题:即沙皇的统治受到威胁。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必 须进行农奴制改革。学习延伸:此题属于开放性题目,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问题中提到的“可能的解决之道”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要有可行性,老师就应该给以肯定,不必拘泥于一种固定的答案。